編輯推薦
《中國近代思想傢文庫:楊毓麟 陳天華 鄒容捲》是三位辛亥革命思想先驅有關著述的選編。其中兩位湘人,均是蹈海誌士。以《新湖南》率先鼓動反滿獨立的楊毓麟(1872—1911),曾謀以炸彈暗殺清廷高層,成為革命黨人中製作炸彈的高手,也曾以投槍匕首般的文章抨擊時政,撰寫長文揭露沙俄侵略東北的狼子野心。他為黃花崗起義失敗而憂憤,亦為自身被腦病摺磨而痛苦,毅然在英國以蹈海方式求解脫,時人無不痛惜。以《猛迴頭》、《警世鍾》警醒世人的革命文豪陳天華(1875—1905),一針見血指齣清廷是“洋人朝廷”,清吏是列強“守土官長”,號召人們反帝排滿救國。曾投身華興會革命活動,參與起草同盟會章程。他以在大森灣縱身一跳的悲壯之舉,抗議日人對中國人的汙衊,感召中國學生自愛自尊自強。還有一位川人鄒容(1885—1905),外錶秀氣羸弱,骨裏充滿反叛精神,曾忤尊長,抗官府,一心要到外麵精彩世界尋求救國真諦。1903年革命思潮在東京和上海激蕩的日子裏,他以革命軍中馬前卒的姿態,最先喊齣瞭“中華共和國萬歲”的口號。《革命軍》小冊子使民眾振聾發聵,使清廷聞風喪膽,蘇報案中他自投羅網,去獄中陪章太炎唱和,最終鐵檻捐軀,後被贈“大將軍”。
內容簡介
《中國近代思想傢文庫:楊毓麟 陳天華 鄒容捲》收錄瞭中國最早的革命思想傢楊毓麟、陳天華、鄒容三人的著述,試圖反映20世紀初年民主革命思潮風雲激蕩的曆史。《新湖南》、《猛迴頭》、《警世鍾》、《革命軍》,膾炙人口,影響廣泛,至今每每被人稱道。楊毓麟《滿洲問題》及續編,以大量事實揭露沙俄侵吞我東三省的野心,《神州日報》上的幾篇社評以犀利的筆觸抨擊瞭清廷黑暗統治,呼喚新神州的光明未來。陳天華在《民報》上發錶的文章,旗幟鮮明地揭露反滿革命大義,而《獅子吼》以小說形式影射現實,憧憬未來,宛然當年“中國夢”。鄒容著述不多,盡量收錄,以圖全麵反映這位英年早逝的熱血青年的思想光輝。《年譜簡編》概述三位思想傢的生平,《導讀》則介紹瞭他們主要著述的基本內容、曆史價值和思想局限,年譜簡編 則分彆概述瞭三位思想傢的生平事跡。
作者簡介
本書是三位辛亥革命思想先驅有關著述的選編。其中兩位湘人,均是蹈海誌士。以《新湖南》率先鼓動反滿獨立的楊毓麟(1872—1911),曾謀以炸彈暗殺清廷高層,成為革命黨人中製作炸彈的高手,也曾以投槍匕首般的文章抨擊時政,撰寫長文揭露沙俄侵略東北的狼子野心。他為黃花崗起義失敗而憂憤,亦為自身被腦病摺磨而痛苦,毅然在英國以蹈海方式求解脫,時人無不痛惜。以《猛迴頭》、《警世鍾》警醒世人的革命文豪陳天華(1875—1905),一針見血指齣清廷是“洋人朝廷”,清吏是列強“守土官長”,號召人們反帝排滿救國。曾投身華興會革命活動,參與起草同盟會章程。他以在大森灣縱身一跳的悲壯之舉,抗議日人對中國人的汙衊,感召中國學生自愛自尊自強。還有一位川人鄒容(1885—1905),外錶秀氣羸弱,骨裏充滿反叛精神,曾忤尊長,抗官府,一心要到外麵精彩世界尋求救國真諦。1903年革命思潮在東京和上海激蕩的日子裏,他以革命軍中馬前卒的姿態,最先喊齣瞭“中華共和國萬歲”的口號。《革命軍》小冊子使民眾振聾發聵,使清廷聞風喪膽,蘇報案中他自投羅網,去獄中陪章太炎唱和,最終鐵檻捐軀,後被贈“大將軍”。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像陳天華、楊篤生,他們是什麼人昵?他們就是革命黨,就是熱心血性的真革命黨。他們都是由求死所而不得,所以迫到投海,實在是可惜。但是由陳天華、楊篤生兩個人投海的道理,便可以證明一般人隻要感受到瞭革命的精神,明白瞭革命的道理,便可以視死如歸,以為革命而死是很高尚、很難得和很快樂的事;如果在戰場上,遇到瞭自己主義上的敵人,受敵人槍炮的子彈而死,當然更以為是死得其所瞭。
——孫中山
不獨英雄式的名號而已,便是悲壯淋灕的詩文,也不過是紙片上的東西,於後來的武昌起義怕沒有什麼大關係。倘說影響,則彆的韆言萬語,大概都抵不過淺近直截的“革命軍馬前卒鄒容”所做的《革命軍》。
——魯迅
目錄
導言
楊毓麟捲
新湖南
滿洲問題
續滿洲問題
《神州日報》發刊詞
論本報所處之地位並祝其前途
論報律
危言脞錄
論世界三大思想之流行
記白人暗殺事件列錶
楊毓麟年譜簡編
陳天華捲
敬告湖南人
論《湖南官報》之腐敗
論中國學生同盟會之發起
復湖南同學諸君書
猛迴頭
警世鍾
要求救亡意見書
紀東京留學生歡迎孫君逸仙事
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
怪哉,上海各學堂各報館之慰問齣洋五大臣
醜哉,金邦平
今日豈分省界之日耶
中國革命史論
國民必讀——奉勸一般國民要爭權利義務
獅子吼
緻中國留學生總會諸乾事書
緻湖南留學生書
陳星颱先生絕命書
陳天華年譜簡編
鄒容捲
稟父母書
緻長兄書
革命軍
駁革命駁議
獄中與蔡寅書
緻四君書
鄒容年譜簡編
精彩書摘
鄒容在論述革命之原因時,首先發齣不平之鳴,用大量事實揭露清政府民族壓迫、民族歧視政策,包括官製不平等,在各級政府官員職數配備上滿多漢少;軍事上在各要地設駐防製度,用武力管控、壓製漢人;在獲取功名利祿方麵也極其不平等,滿人容易漢人難;文化上實行愚民政策,對讀書人多方睏之、辱之、汩之、縶之、賊之,使其成為奄奄無生氣之人;經濟上則是殘酷剝削漢人,使工、農、兵被吸乾血汗,奴隸於滿人之下而不敢動;政治參與方麵,漢人無權無勢,工商業者受盡盤剝而沒有絲毫參政權;滿漢在法律上也不平等,刑法殘酷,獄政黑暗,隻對漢人,不對滿人。其次控訴清政府在入關時的舊仇和齣賣中國利權於外國的新恨,並將中國國際地位低下的原因歸於滿人的統治。最後歸納革命之原因,指齣要救亡圖存,光復祖國,必須革命:“我同胞處今之世,立今之日,內受滿洲之壓製,外受列國之驅迫,內患外侮,兩相刺激,十年滅國,百年滅種,其信然夫……吾今與同胞約曰:張九世復仇之義,作十年血戰之期,磨吾刃,建吾旗,各齣其九死一生之魄力,以驅逐……滿人,以恢復我聲明文物之祖國,以收迴我天賦之權利,以挽迴我有生以來之自由,以購取人人平等之幸福。”
他將革命區分為非正義性和正義性兩種,認為兩者的目的不同,前者為個人爭權奪利而殺人放火,是野蠻的革命;後者為國民追求自由平等,是文明的革命。兩者手段不同,前者有破壞無建設,後者有破壞也有建設。他主張的革命主義,是要在中國進行正義的、文明的大革命。他還辨析建設與破壞之關係,從而引申齣革命前須有教育,革命後須有教育。他以外國史實為參照係,用法國、美國未革命以前,教育發達,印度、猶太亡國是因為無教育,從而說明教育興邦,無教育亡國的道理。又用華盛頓、拿破侖為例,說明有名之少數英雄是無數無名英雄之代錶,從而強調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性。他呼籲通過教育從三個方麵來提高全體國民的認識,一是“當知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也”,從而明確自己愛國救國的責任;二是“當知自由平等之大義”,從而自覺地投身到反對專製,追求自由平等的鬥爭中去;三是“當有政治法律之觀念”,從而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積極參與政治。最後指齣國民須養成四種精神,即獨立精神、冒險精神、公德精神、自治精神。
鄒容認為:“夫人之愛其種也,必其內有所結,而後外有所排。”為瞭證明排滿革命的正義性和抵禦列強侵略的正義性,鄒容通過介紹世界人種之構成與分布,說明漢種,即“中國人”是中國土地上的主人,是偉大的民族,滿人與漢人不屬同種,是攫取瞭中國土地和統治權的“外來強盜”,是革命的對象。而列強更是侵略中國,奴役中國人的外來強盜,也是需要通過革命來抵抗的。
他還從“國民獨立,奴隸服從”的不同性質論述革命必先去奴隸之根性的重要意義。迴顧曆史,指齣中國人自古以來即為專製統治的奴隸,外族統治的奴隸。反觀現實,中國人是滿人的奴隸,列強的奴隸。說明要保國保種,不再做滿人的奴隸,列強的奴隸,必須先去掉奴隸的根性,自認為國民,從而具有反抗精神、國民精神,革命纔能取得勝利。
第六章“革命獨立之大義”是最重要的一章,鄒容在這裏闡釋瞭革命方略和建國綱領。他重申瞭不願為數重之奴隸,必須革命、獨立。他模擬美國《獨立宣言》內容,說明革命獨立的內涵。《國民報》1901年5月10日創刊號刊登的《美國獨立之檄文》,就是美國《獨立宣言》的最早譯本,鄒容模擬的就是這個譯本。該文首先宣言:“世運日開,文明日進,自今而後,我國人民永脫他國政治之羈絆,而介於宇內強國之間。蓋欲全我天然及上帝所賦不羈平等之位置,不得不與彼等(原注:指英國,下仿之)相分離而保我獨立之權。”《美國獨立檄文》,載《國民報》,第1期(1901年5月)。而《革命軍》此章亦宣稱:“自世界文明日開,而專製政體一人奄有天下之製可倒。自人智日聰明,而人人皆得有天賦之權利可享。今日,今日,我皇漢人民,永脫滿洲之羈絆,盡復所失之權利,而介於地球強國之間,蓋欲全我天賦平等自由之位置,不得不革命而保我獨立之權。”下麵將《革命軍》與《國民報》所刊《美國獨立檄文》以及當代任東來《獨立宣言》最新譯本加以對照,看看鄒容是怎樣模擬的。
任東來所譯美國《獨立宣言》文本引自網上資料。
……
前言/序言
《中國近代思想傢文庫:楊毓麟 陳天華 鄒容捲》內容簡介 這部《中國近代思想傢文庫:楊毓麟 陳天華 鄒容捲》精選瞭三位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思想巨匠——楊毓麟、陳天華、鄒容的代錶性著作與思想精粹。他們身處風雲激蕩、內憂外患的年代,以其非凡的洞察力、激昂的言辭和堅定的實踐,為喚醒國魂、推動社會變革貢獻瞭智慧與力量。本書的編纂旨在係統梳理和深入呈現這三位先驅的思想脈絡,展現他們在救亡圖存、啓濛啓智、追求民族獨立與國傢富強道路上的獨特貢獻與曆史價值。 楊毓麟:思想的火炬,民族復興的先行者 楊毓麟,一位在黑暗中點燃思想火炬的先知。他的思想,如同一股清流,滌蕩著舊時代的汙濁,為民族注入新的生機。在本捲中,我們精選瞭楊毓麟不同時期的重要論述,力求全麵展現其思想的深度與廣度。 楊毓麟早年深受西方啓濛思想的影響,但他並未照搬照抄,而是將其與中國國情相結閤,形成瞭自己獨特而深刻的見解。在那個中國遭受列強欺淩、傳統價值搖搖欲墜的時代,楊毓麟敏銳地捕捉到民族危機背後的深層原因。他深刻批判瞭封建專製製度對個體精神的壓抑,對因循守舊、夜郎自大的陳腐觀念進行瞭無情的揭露。他認為,要實現國傢的富強,首先要實現國民思想的解放和個體的獨立。他對“人”的價值給予瞭高度的關注,強調人的尊嚴、人的權利和人的創造力是國傢進步的根本動力。 在民族主義的層麵,楊毓麟的思想具有前瞻性。他並非狹隘地鼓吹民族仇恨,而是著眼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的重塑以及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他深刻認識到,在與西方文明的碰撞中,中國必須建立起強大的民族自信心,並在此基礎上學習和藉鑒外來先進文化,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自主和偉大復興。他提齣的“新民”理念,強調國民素質的提升,包括知識的普及、道德的養成、以及愛國情操的培育,這為現代公民社會的構建奠定瞭思想基礎。 楊毓麟的著作中,對於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探索,也展現瞭其超越時代的思考。他並非簡單地否定中國傳統,而是主張在批判繼承的基礎上,融閤中西文明的精華,開創一條適閤中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他對於教育的重視尤為突齣,認為普及教育、培養具有新思想、新知識、新技能的國民,是國傢強盛的關鍵。他對科學技術的推崇,也體現瞭他對工業文明的認識和對國傢發展的期盼。 在本捲的編選中,我們特彆注重選取楊毓麟那些能夠體現其思想演進和多方麵貢獻的作品。從他對社會弊端的深刻剖析,到對民族前途的深沉憂思;從對個體精神解放的呼喚,到對國傢富強的戰略構想,都力求呈現一個立體、鮮活的楊毓麟形象。閱讀他的文字,我們能夠感受到一位思想傢在民族危難之際的擔當與遠見,他的思想不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激勵後人不斷探索、奮勇前進的寶貴精神財富。 陳天華:振聾發聵的呐喊,民族覺醒的號角 陳天華,一位用生命踐行信念的革命者,他的思想,如同一聲振聾發聵的呐喊,喚醒瞭沉睡的民族。在本捲中,我們精選瞭陳天華的代錶作《警世鍾》和《猛迴頭》,這兩部著作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影響力不亞於一顆顆炸彈,它們以其直擊人心的力量,深刻地改變瞭無數中國人的命運。 《警世鍾》一書,如同一麵照妖鏡,無情地揭露瞭清政府統治下的腐朽與黑暗,以及國傢麵臨的空前危機。《警世鍾》的語言極其通俗易懂,卻又充滿瞭力量。陳天華用最樸素的語言,嚮廣大普通民眾揭示瞭國傢衰亡的嚴峻現實,以及這背後所隱藏的種種不公與壓迫。他痛斥瞭官場的腐敗、官吏的貪婪,以及由此給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他揭示瞭列強侵略的殘酷本質,以及國傢主權喪失的危險。他反復強調“亡國”的可怕後果,試圖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意識到,自己不僅僅是個人,更是這個民族的一份子,國傢的命運與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 《猛迴頭》則是一部更加激進、更加具有戰鬥性的檄文。陳天華在這部著作中,將矛頭直指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行徑,以及清政府的賣國媚外政策。他用極為煽動性的語言,號召中華民族團結起來,奮起反抗,將侵略者驅逐齣去。他提齣的“反滿”口號,雖然具有時代局限性,但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具有強大的動員作用,它將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相結閤,激發瞭漢族人民的反抗意識。他所倡導的革命,並非是為瞭個人私利,而是為瞭民族的獨立、國傢的自由和人民的解放。 陳天華的思想,最顯著的特點是其強烈的民族危機感和對革命的堅定信念。他認為,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任何改良的幻想都是徒勞的,隻有通過暴力革命,纔能推翻腐朽的統治,纔能挽救民族於危難之中。他的思想充滿瞭革命的激情與理想主義的光輝,他的犧牲更是為後來的革命者樹立瞭光輝的榜樣。 在本捲中,我們精心編排瞭《警世鍾》和《猛迴頭》的全本,力求呈現陳天華思想的原貌。通過閱讀這兩部著作,讀者可以深刻理解他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他所麵臨的抉擇,以及他為何能夠以如此決絕的姿態,投入到轟轟烈烈的革命洪流之中。陳天華的呐喊,至今仍在迴響,它提醒著我們,民族的獨立與尊嚴,是何等寶貴,需要我們永遠去守護。 鄒容:革新圖強的先鋒,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鄒容,一位將革命思想付諸實踐的青年纔俊,他的《革命軍》一書,如同一聲響徹雲霄的戰鼓,吹響瞭民主革命的號角。在本捲中,我們收錄瞭鄒容的代錶作《革命軍》,並輔以相關史料,力求展現他思想的深刻性與革命的徹底性。 《革命軍》是鄒容在20世紀初寫下的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他在這部著作中,係統地闡述瞭革命的必要性、革命的目標以及革命的意義。他將“革命”定義為“非常之舉”,是“驅逐專製,實行民權”的行動。他認為,滿清政府是“異族之君”,其統治是“非吾族類”的,因此,推翻滿清統治,建立一個屬於漢民族的、民主共和的“中華共和國”勢在必行。 鄒容的思想,深受西方資産階級革命思想的影響,特彆是孟德斯鳩、盧梭等人的學說。他極力推崇“天賦人權”、“主權在民”等概念,認為人人都有追求自由、平等和幸福的權利。他批判瞭中國傳統的君權神授、等級森嚴的社會製度,主張建立一個“自由平等”、“人人獨立”的現代社會。他提齣的“中華共和國”的構想,標誌著中國革命進入瞭一個新的階段,從單純的反滿、反封建,上升到追求建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民主國傢。 《革命軍》的語言風格,正如其思想一樣,充滿瞭激情與力量。鄒容用“革命”的語言,號召人民“脫去奴隸之思想,洗盡國性之濛昧”,勇敢地走嚮革命的道路。他將革命描繪成一種“新時代之創始”,一種“光明之火炬”,用以驅散籠罩在中國上空的黑暗。他對革命的論述,不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強調實踐的重要性。他鼓勵青年投身革命,身體力行,成為革命的先鋒。 鄒容的革命思想,具有鮮明的反帝、反封建、反專製的特點。他不僅要推翻滿清的封建統治,更要抵製帝國主義的侵略,實現民族的獨立。他對於建立一個真正民主、富強的中國,有著無比堅定的信念。雖然他英年早逝,未能親眼見到辛亥革命的成功,但他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成為推動中國革命的重要思想武器。 在本捲中,我們不僅呈現瞭《革命軍》的完整內容,還通過對相關曆史文獻的梳理,展現瞭鄒容的思想是如何在當時形成,以及他對革命所産生的深遠影響。閱讀鄒容的文字,我們能夠感受到一位青年革命者燃燒的激情,他對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以及他為追求自由民主所展現齣的無畏精神。他被譽為“辛亥革命的先驅”,其思想的火焰,至今仍在照耀著我們前進的道路。 總結: 《中國近代思想傢文庫:楊毓麟 陳天華 鄒容捲》匯集瞭這三位傑齣思想傢在國傢民族危難之際的智慧結晶。他們分彆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為中國的覺醒與變革貢獻瞭不可磨滅的力量。楊毓麟的思想,如同一盞明燈,照亮瞭民族復興的道路;陳天華的呐喊,如同一聲號角,喚醒瞭沉睡的民族;鄒容的著作,如同一麵戰鼓,吹響瞭民主革命的號角。 本書的編纂,旨在讓當代讀者能夠係統地瞭解和學習這些偉大的思想傢,理解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感受他們思想的魅力,並從中汲取寶貴的精神養分。通過研讀本書,我們不僅能夠更深刻地認識中國近代史的發展脈絡,更能夠從中理解中華民族是如何在一次次危機與挑戰中,不斷探索、不斷前進,最終走嚮復興之路。這三位思想傢,他們的名字和他們的思想,將永遠銘刻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成為我們民族精神中璀璨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