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总目提要·律藏(全二册)

大藏经总目提要·律藏(全二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士强,撰 著
图书标签:
  • 大藏经
  • 律藏
  • 佛教
  • 藏书
  • 目录
  • 文献
  • 古籍
  • 佛学
  • 经藏
  • 总目提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74681
版次:1
商品编码:11734137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28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新撰《大藏经总目提要》系列研究著作之一,主要研究对象为汉文《大藏经》中大小乘律,比堪各类文本,予以提挈性概括,是一部严谨有学术价值的著作。

目录

一、小乘律传译部
总叙
第一门 法藏部律典
第二门 化地部律典
第三门 大众部律典
第四门 早期说一切有部律典
第五门 后期说一切有部律典
第六门 南传上座部律典
第七门 其他部派律典
第八门 小乘杂律经

二、小乘律诠释部
总叙
第一门 唐五代四分律宗著作·南山宗
第二门 唐五代四分律宗著作·相部宗
第三门 唐五代四分律宗著作·东塔宗
第四门 宋元四分律宗著作
第五门 明清四分律宗著作
第六门 其他律部研习著作

三、大乘律传译部
总叙
第一门 大乘菩萨戒经
第二门 大乘杂律经
第三门 大乘忏悔经

四、大乘律诠释部
总叙
第一门 《梵网经》卷下研习著作
第二门 《梵网经》上下卷研习著作
第三门 其他菩萨戒经研习著作
第四门 受菩萨戒法著作

精彩书摘

  《大藏经总目提要·律藏(套装共二册)》:
  本书与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虽然都称为“百一羯磨”,但本书的内容要比《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少得多。因此,研究说一切有部的羯磨法,仅依本书还不够,尚须参阅《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七、《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此外,据唐道宣搜集整理,《四分律》羯磨法中,“僧法羯磨”(又称“众僧法”)有一百三十四种,其总数要多于说一切有部所传;羯磨法中,依参加者的人数区分,除“众僧法”之外,还有“对首法”(又称“对首羯磨”)三十三种、“心念法”(又称“心念羯磨”)十四种(见《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卷上《集法缘成篇》、《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卷上《集法缘成篇》)。“对首法”、“心念法”的内容,在说一切有部的律典,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随意事》、《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根本萨婆多部律摄》中也是有的,只是没有单独立类而已。
  第五品 刘宋僧伽跋摩译《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十卷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又称《毗尼摩得勒伽》、《摩得勒伽经》,十卷。刘宋僧伽跋摩译,元嘉十二年(435)译出。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二著录(书名作《摩得勒伽经》)。
  ……

前言/序言


庄严净相,戒律之海:律藏精要洞察 佛教的宏伟殿堂,巍峨耸立于人类智慧的长河之上,其核心的智慧光芒,无不蕴含在浩如烟海的经典之中。在这些经典里,有一脉分支,犹如坚实的基石,支撑起佛教的整体架构,确保其传承有序,行持无偏,它便是佛教的“律藏”。“律藏”二字,简练而庄重,概括了佛教僧团的生活规范、行为准则以及戒律的传承与阐释。它并非冰冷的条文堆砌,而是历代高僧大德,在对佛陀教诲的深入体悟与实践中,凝聚而成的心血结晶,是指导修行者精进道业、走向解脱的重要舟楫。 欲深入理解佛教的实践层面,律藏是不可绕过的一道重要关隘。它所涵盖的内容,远不止表面上的戒条。它是一部包含了佛教历史、僧团组织、修行实践、道德伦理以及对社会人生观照的百科全书。从最基础的出家制度、戒牒的受持,到比丘、比丘尼的威仪、羯磨(僧团集会处理事务的仪式)、安居(雨季坐禅)、以及僧团的财产管理、疾病救护等方方面面,无不涉及。律藏的核心,在于“戒”。戒,并非束缚,而是解脱的起点,是保护修行者免受烦恼侵扰的铠甲,是净化身心、趋向觉悟的助缘。它帮助我们认识自身的局限,克制不善的习气,培养正念正知,从而稳步迈向更高远的 spiritual 境界。 律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精细的演进过程。它始于释迦牟尼佛陀在世时的教诫,佛陀根据僧团的实际情况,不断制定和完善各项戒律。佛陀涅槃后,弟子们为了保存和传承佛陀的教法,特别是有关戒律的部分,便组织了多次结集。每一次结集,都汇聚了当时最德高望重的长老,他们凭借坚实的记忆和对佛陀教义的深刻理解,将佛陀所说的戒律条文,以口头传颂的方式,逐渐整理成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口传的戒律,在不同的地区和传承中,也出现了各自的特点和侧重,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包括南传、北传以及汉传佛教中的不同律藏体系。 汉传律藏,作为佛教在中华文化土壤中发展壮大的重要载体,其经典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历经翻译、整理、注释、研究等多个阶段,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学术体系。其中,最为重要的几部律典,如《四分律》、《五分律》、《摩诃僧祇律》、《十诵律》等,分别由不同的译师,在不同的时期,将梵文经典翻译而来。这些律典,虽然在戒条的数量和侧重上略有差异,但其核心精神,都一致指向了佛教的根本修行——戒、定、慧三学。它们共同构筑了汉传佛教僧团的制度基础,塑造了僧侣的行为规范,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风尚。 对律藏的深入研究,不仅仅是出家僧众的本分,对于在家信众而言,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家信徒虽然不直接受持五戒、十戒、具足戒等僧团戒律,但律藏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根本戒的精神,以及慈悲、智慧、忍辱、精进等美德,都是普适性的,能够指导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身心的清净,减少烦恼,增进善业,从而提升个人品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乃至为社会贡献积极的力量。 律藏的研究,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致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对梵文、巴利文等原文的考证,不同译本的比较,历代祖师大德的注释与阐释的解读,以及对律藏所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的理解。通过对这些经典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佛教的出世本怀,理解僧团制度的设立缘由,掌握正念正行的实践方法,并从中汲取宝贵的智慧,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例如,《四分律》作为汉传佛教中最具影响力的律典之一,它详细地阐述了比丘、比丘尼应持的戒律,包括出家、受戒、衣食住行、病时护理、僧团内部的羯磨等各个方面,对于规范僧团生活,保持佛教的纯洁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五分律》则在一些戒条的解释和分类上,与《四分律》有所不同,呈现了佛教内部在戒律理解上的多样性。《摩诃僧祇律》则更侧重于僧团的组织和管理,以及比丘、比丘尼日常生活的细节。《十诵律》则以其严谨的条文和详尽的解释,成为许多宗派的重要依据。 这些律藏经典,不仅是佛教徒的修行指南,更是珍贵的历史文献。它们记录了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华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思想观念的变迁,以及各种文化因素的相互影响。因此,对律藏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学、宗教学、社会学以及语言学价值。 总而言之,律藏是佛教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同一面清澈的明镜,照见修行者的本心,如同一条浩瀚的河流,滋养着佛教的生命。深入研习律藏,不仅是理解佛教教义的关键,更是践行佛教精神,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它引导我们从外在的规范,回归到内在的觉醒,从束缚中获得真正的自由,从烦恼中走向安乐的彼岸。理解律藏,便是理解佛教的实践智慧,便是开启通往觉悟之门的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出心裁,拿到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那种略带粗粝却又坚韧的感觉,让人在翻阅时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络。封面设计上,既有传统佛教艺术的典雅韵味,又不失现代排版的清晰明了,色彩搭配沉稳大气,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佛教典籍,而是经过精心考量和编纂的重量级著作。特别是字体选择,兼顾了易读性和古籍的韵味,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研究者或者深度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加分项。而且,装帧上的细节处理,比如书脊的加固和内页的装订方式,都显示出出版方在制作上的诚意和对保护内容的重视,预示着里面收录的内容定然是经过了严谨的考证和梳理,让人对内容本身充满了期待。

评分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在“提要”的处理上,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平衡艺术。它既要做到“提要”的简练概括,又要确保不失佛教论典本身的精髓与力度,这是一个极难拿捏的尺度。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出色,它没有为了追求流畅而稀释掉律法本身的严肃性和复杂性,反而是在提炼核心概念的同时,巧妙地保留了原始文本的张力。比如在阐述戒律的制定背景和其实际应用场景时,文字的力度感很强,读来令人肃然起敬。这种“既要懂,又要敬畏”的阅读体验,非常契合佛教学术的特质,它既是知识的传授,也是对修行准则的再确认。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简单地“学习”知识,而是在进行一场精神上的校准。

评分

初次接触这类专业性极强的佛学文献时,我总会担心其晦涩难懂,然而这套书的导读部分却展现了令人惊喜的清晰度。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条目,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将律藏的框架、核心思想以及其在整个佛教教义体系中的地位,勾勒得层次分明。作者(或编者)在进行内容提要和注释时,显得尤为用心,他们似乎非常清楚初学者可能在哪些关键概念上感到困惑,并提前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解释,这一点对于想要跨入律学殿堂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阅读这些提要,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你走过一片看似茂密的丛林,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指示和必要的背景介绍,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让原本高不可攀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这是我阅读很多相关书籍时都未曾体验到的畅快感。

评分

关于这部书的学术价值,我深感其严谨与广博。从目录的编排来看,编纂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它不仅仅是对现有律藏文本的简单汇编,更是在提要中融入了对各部经典的比较研究和历史流变脉络的梳理。我留意到其中对于不同传承(如南传、汉传)在律文解释上的差异,都有所涉及和侧重分析,这对于希望进行跨文化、跨宗派比较研究的学者来说,无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深度参照。这种细致入微的对比分析,绝非表面功夫可比,它需要对相关梵文、巴利文语境以及历史背景有深刻的洞察力才能完成。可以说,这本书为律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石和多维度的切入点,其参考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评分

这本书在细节的索引和交叉引用方面,做得堪称典范。对于经常需要穿梭于不同佛典之间的研究者而言,一部工具书的实用性往往体现在其索引系统的完备程度上。这套提要在这方面的设计非常人性化,无论是对特定戒条的溯源,还是对相关论疏的链接,都做得井井有条。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在编排中对相关文献的出处标注,清晰明了,避免了信息孤岛的产生,极大地提升了查阅效率和研究的连贯性。这种对工具书基本要求的极致追求,使得它不仅仅是一部读物,更是一套高效、可靠的研究辅助系统。它节省了我大量在浩瀚的佛学文献中搜寻的时间,让我能更专注于对核心义理的理解和深化,体现了编纂者极强的文献管理能力和对使用者需求的深刻洞察。

评分

非常喜欢!

评分

物美价廉!给力的京东!

评分

多闻熏习,如理作意,如实知见。

评分

正版,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

评分

京东物流很给力!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适合阅读,质量也很好,物流没的说。

评分

京东的自营就是靠谱,京东配送员态度也特别好,美的说,全五分

评分

挺好,可以浏览一下佛经的浩瀚

评分

精心结撰,流传后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