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工業企業作業員、管理人員,高校管理工程、工業工程專業及相關專業學生、教師 目前國內一些圖書講到過本書的部分內容,但是大多是從教材角度且僅僅是對相關內容進行介紹,深層次地從工程實用的角度貫穿講解零缺陷質量控製係統的書很少。
作業員防錯法:零缺陷質量控製係統譯者序本書同已經齣版的中、外文同類書籍相比,特點如下:
1)內容講解簡潔明瞭,圖文並茂。
2)介紹的內容係統、全麵。
3)從工程實踐齣發,可操作性好,實用性強。
本書適閤廣大工業企業的作業員、相關管理人員,高校管理工程、工業工程專業及相關專業學生、教師使用。
內容簡介
本書在零缺陷質量控製的基礎上,詳細闡述瞭零缺陷質量控製係統的基本要素、使用和應用案例,共6章,深層次地從工程實用的角度貫穿講解瞭零缺陷質量控製係統。本書深入淺齣、圖文並茂,有助於讀者瞭解和掌握精益生産中的防錯法,從而提升個人能力,提升企業的競爭性和生産效率。
作者簡介
貝弗莉·湯森,是一位來自肯塔基的精益製造管理者和藝術傢。她是一位精益生産專傢,擁有多年的始自豐田公司的經曆。她因在JIT配送和消除浪費方麵的卓越實踐中錶現齣的精益成就,得到主席和總裁的奬勵。她的經曆除瞭實踐之外,還包括教書和育人。她努力將許多生産綫轉變為標杆工廠,同時實現瞭業務的持續增長。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緻謝
導讀1
本章概要1
本書的目的2
本書的基礎2
應用本書的兩種方式3
如何從你的閱讀中獲得最大收益4
熟悉整本書4
熟悉每一章4
采用閱讀策略5
應用邊緣標識7
內容概述8
結論9
總結9
思考10作業員防錯法:零缺陷質量控製係統目錄
零缺陷質量控製介紹11
本章概要11
什麼是零缺陷質量控製(ZQC)12
為什麼關注零缺陷13
ZQC如何使你的工作更容易?14
什麼導緻缺陷産生?15
控製條件防止缺陷産生16
傳統的質量改進循環16
在ZQC方法中把“做”和“檢驗”集成起來18
結論19
總結19
思考20
⑩
ZQC係統的基本要素21
本章概要21
ZQC四要素22
産品檢驗的三種方法23
判定檢驗發現缺陷24
信息檢驗減少缺陷25
統計質量控製(SQC)26
連續檢驗27
自我檢驗27
根源檢驗防止錯誤變成缺陷28100%檢驗發現所有錯誤29
短反饋環意味著針對問題更快地行動30
防錯係統發現我們可能漏掉的錯誤31
結論32
總結32
思考33
應用防錯係統34
本章概要34
關於防錯係統35
根源檢驗中的防錯係統35
信息檢驗中的防錯係統35
防錯係統如何規範過程?36
應用防錯係統的方法37
接觸方法38
固定值方法39
動作步驟方法40
傳感裝置的種類41
物理接觸傳感裝置42
能量傳感裝置44
檢測物理狀態變化的傳感器48
與防錯傳感器連接的裝置49
結論50
總結50
思考52
防錯應用實例53
本章概要53
從防錯應用實例中學習54
應用於根源檢驗中的防錯係統55
接觸方法56
固定值方法61
動作步驟方法65
應用於信息檢驗中的防錯係統67
接觸方法67
固定值方法71
動作步驟方法72
結論74
總結74
思考74
思考與結論75
本章概要75
考慮一下你學到瞭什麼76
應用你所學到的77
應用所學到知識的機會77
你的行動計劃77
未來學習的機會78
結論78
關於作者79
前言/序言
你現在拿在手中的這本書想要將強有力的知識傳授給你,你可以使用這些知識使你的工作場所效率更高,工作更簡單,更令人滿意。這是一種製造和裝配産品的方式,它通過在錯誤産生缺陷之前,捕捉和糾正人的錯誤和機器錯誤,最終達到零缺陷。在這裏你將要學到的防錯方法被稱為零缺陷質量控製(ZeroQualityControl,ZQC)。ZQC不意味著沒有質量控製,相反,它的意思是保證零缺陷的質量控製——不僅僅是減少缺陷。
ZQC被日本先進的企業使用瞭許多年。它是産生低庫存的秘密之一,因為沒有缺陷意味著沒有必要用緩衝庫存去替換有缺陷的産品。今天許多先進的西方國傢製造商也使用防錯技術。在這裏你將要學習的ZQC係統是防錯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消除與質量缺陷相關的浪費——返工、廢品和設備停機——並保持企業在顧客中的好聲譽。ZQC係統支撐企業的競爭力,並使得製造和裝配工作更容易。
ZQC的成功之處之一是:它關注的是加工的條件,而不是責備犯錯的人。新鄉重夫,ZQC的開發者,認識到犯錯和忘記事情是人的天性。人們不應該因為犯錯而受到懲罰。懲罰隻能使人感覺更糟——這並不能消除缺陷。
新鄉博士提齣的解決辦法在本書中一一介紹。第1章像是一本“用戶手冊”,介紹如何利用本書中“邊緣標識”、每章的“總結”和其他特點辨彆齣你需要知道的內容,從而從閱讀中受益最大。第2章描述零缺陷給公司和員工帶來的效益,講述産生缺陷的五種不同情況,介紹在加工前進行檢驗以捕捉可能變成缺陷的預料不到的錯誤。第3章更深入地介紹這一獨特的理念,在加工之前進行檢驗,而不是加工之後。這種加工之前進行的檢驗稱為根源檢驗,這一章對根源檢查與其他檢驗進行瞭比較,例如統計質量控製(SQC)。然後本章繼續介紹ZQC的另外三個“基本要素”:100%檢驗,快速反饋以及防錯係統。100%檢驗指的是檢驗每一個産品,而不是隻檢驗一個樣品的方法。快速反饋指的是一種製度,使得能夠立即通知某人問題産生瞭,從而能在缺陷産生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在ZQC中,前三個要素由防錯係統完成。防錯係統使用簡單、通常並不昂貴的傳感裝置來確保每一次的檢驗過程。它們會立即進行反饋,例如讓設備停止工作或者發齣警告。限位開關和導嚮銷是兩種常用的防錯裝置,在第4章介紹。第5章介紹應用防錯係統之前和之後的實例。當你考慮每個實例中“改進前”描述的狀況時,遮住後麵的“改進後”部分,以徹底檢驗你自己的關於防錯解決方案的想法。第6章進行總結,包括思考題和幫助你進一步學習防錯和ZQC的內容。
作業員防錯法:零缺陷質量控製係統前言新鄉博士經常以講故事的方式講授ZQC,告訴人們是如何進行質量控製的。每個人都能將自己與他介紹到的經理和員工聯係起來。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他們被用來展示一種特定的看待事物的方式。在新鄉的故事中,當人們意識到有一種更好的工作方法時,就可以畫一個點亮的卡通燈泡。我們希望本書能夠捕捉到新鄉重夫思想的某種韻味。
本書是基於新鄉博士為經理人員撰寫的《零缺陷質量控製:根源檢驗和防錯係統》一書開發的。雖然如此,當你準備閱讀本書時,你——一綫生産和裝配人員——卻是最瞭解生産中什麼問題會發生並有好的辦法去解決它們的人。本書中的許多防錯案例是由和你一樣的車間員工開發的。在許多情況下,操作和裝配人員參與到在現有設備上安裝防錯裝置,或者與工程師和設計師一起規劃新設備或流程的防錯係統。因為在應用ZQC的過程中,你的收益最多,我們專門開發本書以一種直接和有趣的方式嚮你傳授基礎知識。一旦你掌握瞭這些基礎知識,你就會發現如何將其用於你特定的工作場閤。
⑥⑦使用本書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在小組學習會議上與其他員工一起閱讀和討論。我們經過深思熟慮將本書設計成現在的形式,使本書的內容可以在一係列會議中使用。大多數章可以在一次會議中使用。每一章都有“思考”部分以模擬小組討論。
ZQC方法簡單、通用。它在全世界的各種企業中得到廣泛應用。今天,ZQC的基本原則被用在製造、裝配和服務中來消除缺陷。我們希望本書告訴你從事防錯實施過程中所需要知道的,以及嚮你展示ZQC如何使你的工作場所變成一個更好的度過時光的地方。⑨⑧緻謝 我們生産力齣版社深切感謝已故的新鄉重夫畢生的事業,他是ZQC係統的開發者和《零缺陷質量控製:根源檢驗和防錯係統》一書的作者,而本書就是基於該書開發的。新鄉博士關於質量控製多年的觀察和思考改變瞭全世界製造業的麵貌。我們感謝這次與更廣泛的讀者共享這一強有力技術的機會。
本書仿照瞭生産力公司(Productivity,Inc)梅勒妮·魯賓(Melanie Rubin)所著的《作業員5S》(5S for Operators,生産力齣版社,1996)的教學設計開發。許多人對那套開創性的車間係列圖書的設計、編輯和內容做齣瞭貢獻。特彆是,讀對係統(ReadRightSystems)公司的迪·特德洛剋(Dee Tadlock)對該係列提齣瞭廣泛的教學設計建議和審閱意見。車間係列圖書的形式和內容受到瞭生産力齣版社客戶的重大影響,包括討論組的參加者、審閱書稿的讀者,以及我們電話調查的受訪者。特彆感謝聯閤電器控製公司(United Electric Controls Company)的布魯斯·漢密爾頓(Bruce Hamilton)在根源檢驗方麵的付齣。
本書的開發是團隊努力的重大結果。在生産力齣版社內部,史蒂文·奧特(Steven Ott)和黛安·阿薩伊(Diane Asay)主要負責本書的界定、開發和編輯。卡倫·瓊斯(Karen Jones)負責項目管理。寫一谘詢(WriteOneConsulting)公司的教學設計師利茲·麥剋唐納(Liz Mac Donell)負責文本提取和開發。比爾·斯坦登(Bill Stanton)負責圖書和封麵設計。格雷琴·朗(Gretchen Long)負責封麵布置。視覺(TheVisionGroup)集團的加裏·拉加利亞(Gary Ragaglia)負責封麵插圖。蘇珊·斯旺森(Susan Swanson)負責印前處理。波林·沙利文(Pauline Sullivan)擔任編輯助理。排版服務(TypographyServices)公司的威廉·H.布倫森(William H.Brunson)負責頁麵布置和補充設計。細綫插圖和平麵設計(FinelineIllustrationandGraphicDesign)公司的戈登·埃剋達爾(Gordon Ekdahl)負責插圖的創作。馬修·C�鋇旅吩�(Matthew C.DeMaio)負責卡通插圖的設計和創作。
作業員防錯法:零缺陷質量控製係統緻謝最後,生産力齣版社的全體人員感謝當前正在他們的組織中實施ZQC係統的人們的辛勤工作。我們歡迎關於本書的任何反饋,以及我們如何纔能繼續為你的ZQC實施努力服務的建議和意見。
探尋卓越之路:如何構建並實施一套行之有效的防錯機製,實現零缺陷的生産與運營 本書並非一本直接介紹“作業員防錯法:零缺陷質量控製係統”這一特定書籍內容的讀物,而是旨在從更廣闊的視角,深入剖析“零缺陷”這一質量管理終極目標背後所蘊含的深刻理念、核心原則,以及一套能夠支撐這一目標的強大體係的構建與落地方法。我們將共同踏上一段探尋卓越之路,揭示如何通過係統性的思維和精密的實踐,從源頭上杜絕失誤,將質量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一章:零缺陷的哲學與價值:為何我們追求完美? 在諸多質量管理理論中,“零缺陷”無疑是最具挑戰性也最令人嚮往的目標。它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是一種追求極緻、精益求精的哲學態度。本章將深入探討零缺陷的內涵,超越錶麵理解,揭示其背後的深層邏輯。 從“允許犯錯”到“預防犯錯”的思維轉變: 傳統的質量管理模式往往側重於檢測和糾正已發生的缺陷,將缺陷視為不可避免的成本。然而,零缺陷的哲學要求我們進行一次深刻的思維革命:從“事後補救”轉嚮“事前預防”。我們必須認識到,任何一次缺陷的産生,無論大小,都意味著資源、時間和信譽的損失。因此,將精力聚焦於消除産生缺陷的根源,遠比處理缺陷本身更為高效和經濟。 零缺陷的經濟學: 缺陷的代價遠不止於返工和報廢。它還包括生産延誤、客戶不滿、品牌聲譽損害、售後服務成本,甚至潛在的法律風險。本章將通過案例分析和數據說明,量化零缺陷所能帶來的顯著經濟效益,以及其對企業長期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積極影響。理解零缺陷的經濟學,是推動組織全員參與質量改進的第一步。 零缺陷的企業文化: 零缺陷的實現,離不開企業內部根深蒂固的質量文化。這包括領導層的堅定承諾、全員參與的意識、持續改進的動力、以及對錯誤持有的正確態度——不懲罰,而是學習。我們將探討如何塑造一種鼓勵員工主動發現問題、提齣建議,並勇於承擔質量責任的企業文化,讓零缺陷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超越ISO:零缺陷作為戰略高地: ISO等質量管理體係提供瞭規範化的框架,但零缺陷的目標則將質量提升到瞭戰略層麵。它要求企業將質量視為核心競爭力,融入到産品設計、流程規劃、人員培訓、供應商管理等每一個環節。本章將闡述零缺陷如何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和贏得市場競爭的關鍵戰略舉措。 第二章:防錯機製的核心要素:構建堅實的“防火牆” 防錯,顧名思義,就是防止錯誤發生。它並非依靠嚴格的監督或懲罰,而是通過巧妙的設計和係統性的流程,讓錯誤難以發生,或者即使發生也能被及時發現和糾正。本章將深入剖析防錯機製的幾個關鍵構成要素。 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 (FMEA) 的應用: FMEA是一種係統性的方法,用於識彆産品或過程中潛在的失效模式,評估其影響,並確定采取的預防或檢測措施。本章將詳細講解FMEA的步驟,如何有效地識彆潛在風險,如何根據風險的嚴重程度來確定優先改進的環節,以及如何將FMEA的結論轉化為具體的防錯對策。 防錯裝置 (Poka-Yoke) 的設計與實施: Poka-Yoke,即“防呆”或“防錯”,是實現零缺陷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本章將介紹不同類型的防錯裝置,包括: 接觸式防錯: 利用形狀、尺寸、材質的差異,強製操作者正確地進行操作,例如形狀匹配的連接器、定位銷等。 計數式防錯: 通過計數來確保操作的完整性,例如檢查螺絲數量、零件數量等。 排序式防錯: 確保操作按照正確的順序進行,例如按順序安裝的組件。 固定式防錯: 通過固定裝置來限製錯誤的操作,例如固定工裝、限位器等。 我們將通過大量實際案例,展示如何將這些理念巧妙地應用於生産、裝配、檢測等各個環節,讓防錯裝置成為無聲的質量守護者。 標準化操作規程 (SOP) 的精煉與可視化: 標準化是防錯的基礎。本章將探討如何製定清晰、簡潔、易於理解的標準操作規程,並強調可視化工具的重要性,例如圖文並茂的操作手冊、流程圖、視頻指導等,以降低操作者對文字的依賴,減少因理解偏差而導緻的錯誤。 檢查錶與核對清單的有效運用: 盡管防錯旨在從源頭消除錯誤,但檢查和核對仍然是重要的補充。本章將講解如何設計有效的檢查錶和核對清單,使其能夠覆蓋關鍵控製點,並確保所有必要的檢查項都得到執行。 信息反饋與警示係統的建立: 即使有瞭最完善的防錯措施,也可能齣現意外情況。本章將強調建立一個及時、準確的信息反饋與警示係統的重要性。一旦檢測到潛在的偏差或問題,係統應能迅速嚮相關人員發齣警報,以便立即采取糾正措施,防止問題升級。 第三章:流程優化與係統設計:讓防錯融入血脈 防錯並非孤立的技術或工具,而是需要融入到整個流程和係統的設計之中。本章將探討如何通過流程的優化和係統的整體設計,構建一個能夠自我糾錯、持續改進的強大質量體係。 價值流分析 (VSM) 與瓶頸識彆: 價值流分析是一種識彆和消除生産過程中非增值活動的有效工具。本章將講解如何運用VSM來梳理整個生産流程,找齣其中的瓶頸和浪費,並在此基礎上優化流程,減少因流程復雜性、等待時間過長等因素導緻的潛在錯誤。 人機工程學與作業環境優化: 人是流程中的重要環節,而不良的作業環境和不閤理的人機交互設計,是導緻人為錯誤的誘因。本章將探討如何運用人機工程學原理,優化工作站布局、工具設計、照明條件等,減少操作者的疲勞和誤操作的可能性。 自動化與智能化在防錯中的應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在防錯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本章將介紹機器人、機器視覺、傳感器技術等如何被應用於實現高精度、高效率的防錯,以及如何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進行預測性維護和風險評估。 供應鏈防錯:從源頭把控質量: 質量的源頭不僅在於內部生産,也來自於供應鏈。本章將探討如何通過供應商選擇、質量協議、入庫檢驗、信息共享等方式,將防錯理念延伸至供應鏈的各個環節,確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質量。 跨部門協作與信息共享: 零缺陷的實現需要企業內部各部門的緊密協作。本章將強調建立跨部門的溝通機製和信息共享平颱的重要性,例如質量會議、聯閤改進項目等,打破信息孤島,形成質量共識。 第四章:持續改進與績效評估:永無止境的追求 零缺陷並非一蹴而就的目標,而是一個持續改進、不斷精進的過程。本章將關注如何在係統建立後,持續優化,並對績效進行有效評估。 PDCA循環在零缺陷管理中的應用: PDCA(Plan-Do-Check-Act)循環是持續改進的經典模型。本章將詳細闡述如何將PDCA循環應用於防錯措施的製定、實施、評估和改進,形成一個閉環的質量管理體係。 數據收集與分析:量化改進效果: 沒有數據,就沒有有效的改進。本章將講解如何建立完善的數據收集與分析體係,追蹤關鍵質量指標,識彆改進趨勢,並為決策提供依據。 根因分析 (RCA) 方法:深挖問題之本: 當錯誤發生時,不能滿足於錶麵的處理,而是要通過根因分析,找到最根本的原因,並采取針對性措施,防止同類錯誤再次發生。本章將介紹幾種常用的根因分析方法,如“5 Why”法、“魚骨圖”等。 培訓與賦能:打造高素質的質量團隊: 人的能力是實現零缺陷的關鍵。本章將強調持續的培訓和賦能的重要性,包括質量意識培訓、操作技能培訓、問題解決能力培訓等,打造一支具備高度質量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團隊。 標杆學習與最佳實踐分享: 學習行業內的最佳實踐,藉鑒他人的成功經驗,是加速改進的有效途徑。本章將鼓勵企業積極參與行業交流,進行標杆學習,並將成功的經驗轉化為自身的改進動力。 結語:邁嚮零缺陷的未來 實現零缺陷,是一個充滿挑戰但極具價值的旅程。它需要企業在思維、技術、管理和文化等多個層麵進行深刻的變革。本書所探討的理念和方法,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框架,幫助您理解並構建一個強大、有效的防錯體係,最終邁嚮“零缺陷”的卓越質量管理境界。這不僅是對産品和服務的極緻追求,更是對客戶滿意度、企業競爭力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