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它是國內外學術史上第一部真正的“世界佛教通史”。
其次,它是一部既凸顯中國佛教主體性又彰顯世界佛教多樣性的佛教通史。
第三,它是一部有著明確問題意識的世界佛教通史。
第四,它是一部彰顯佛教和平精神和價值導嚮的世界佛教通史。
本書是世界佛教通史之中國佛教捲,介紹瞭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佛教的發展情況。主要內容如下:
一、漢代佛教。漢代社會與佛教、從西域到內地的初傳、漢末佛教快速發展、安世高的傳教與譯經、支婁迦讖的譯經。
二、三國時期佛教。魏國佛教、吳國佛教。
三、西晉佛教。西晉社會與佛教、西晉譯經概述、竺法護的譯經事業。
四、東晉北方佛教。東晉北方社會與佛教、佛圖澄傳教及其成效、道安生平與多方麵貢獻、鳩摩羅什及其經典翻譯。
五、東晉時期南方佛教。東晉社會與佛教、士族的護佛奉法觀、廬山慧遠及其僧團、佛陀跋陀羅與《華嚴經》、法顯與晉宋時期求法活動。
六、北朝佛教。北朝時期佛教的輸入、北朝官方對佛教態度的演變、北朝時期佛教在各階層的傳播、北朝佛教的社會化趨嚮、北朝佛教與中國固有文化的交涉、北朝時期的佛教文化。
七、南朝佛教。域外佛教嚮南朝的輸入、南朝的政教關係、 梁武帝主導下的佛教變革等等。
八、佛教的南北交流與廣泛傳播。南北方的政治關係與文化交往、南北方佛教的交往與不同發展趨嚮、佛教義學的興起及其南北傳播、佛教信仰的興起與傳播。
魏道儒,哲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著有《中國華嚴宗通史》、《中華佛教史·宋元明清捲》、《宋代禪宗文化》、《禪宗無門關》、《佛教史話》、《壇經譯注》等,閤著有《中國禪宗通史》、《佛教史》、《中國五大宗教知識讀本》等,閤譯有《早期佛教與基督教》、《宗教生活論》等。
緒言 第一章 漢代佛教 第一節 漢代社會與佛教 一 經略西域與佛教入華 二 獨尊儒術與“三玄” 三 生死觀念與輪迴解脫 第二節 從西域到內地的初傳 一 龜茲和於闐佛教 二 初傳漢地的史實與意義 三 漢明帝時期的佛教 第三節 漢末佛教的快速發展 一 漢桓帝與信仰格局的演變 二 寺院與佛教社會普及 三 漢代譯經綜覽 第四節 安世高的傳教與譯經 一 傳教事跡與意義 二 譯經概述 三 《陰持入經》與小乘教義 四 《安般守意經》及其影響 第五節 支婁迦讖的大乘譯籍 一 譯經概述 二 《道行經》與大乘佛教的共性 三 《般舟三昧經》與西方淨土信仰 四 《兜沙經》華嚴學說的基本特點 第二章 三國時期佛教 第一節 魏國佛教 一 魏國社會與佛教 二 佛經翻譯概述 三 硃士行西行求經 第二節 吳國佛教 一 《法句經》與翻譯理論 二 支謙傳教與譯經 三 康僧會傳教與譯經 第三章 西晉佛教 第一節 西晉社會與佛教 一 佛教多途徑社會普及 二 關於因果報應的討論 三 傳教弘法名僧諸相 第二節 西晉譯經概述 一 洛陽的安法欽、法力、法炬 二 陳留的竺叔蘭、無羅叉 三 廣州的彊梁婁至 四 長安的帛法祖、支法度、若羅嚴、聶承遠、聶道真 第三節 竺法護的譯經事業 一 生平事跡與譯經概述 二 華嚴類譯籍剖析 第四章 東晉時期北方佛教 第一節 東晉北方社會與佛教 一 石虎與後趙佛教 二 苻堅與前秦佛教 三 姚興與後秦佛教 四 佛教藝術的初期發展 …… 第五章 東晉時期南方佛教 第六章 北朝佛教 第七章 南朝佛教 第八章 佛教的南北交流與廣泛傳播 參考文獻 後記
這本關於世界佛教通史的巨著,特彆是第三捲聚焦於中國漢傳佛教早期階段(從傳入到公元六世紀),給我留下瞭極為深刻的印象。首先,我必須稱贊作者在梳理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土,並逐步紮根、本土化的過程中所展現齣的宏大視野與紮實功底。書中對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士族階層與佛教信仰之間復雜的互動關係描繪得淋灕盡緻。比如,探討曇鸞、慧遠等高僧如何巧妙地將佛教的空性觀念與當時盛行的玄學思潮相結閤,以適應中國知識分子的思維習慣,這部分內容極具啓發性。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格義”現象的深入剖析,沒有將之簡單視為早期佛教理解的膚淺階段,而是視為一種關鍵的文化融閤策略,是佛教得以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的必要前提。書中對不同地區,如北方政權與江南地區的佛教發展差異也進行瞭細緻的比較,展現瞭同一信仰在不同政治和社會環境下呈現齣的多樣性麵貌,這種多維度的考察,使得曆史的圖景立體而飽滿,遠超一般概述性著作的水平。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對核心人物和事件的梳理,更在於其對社會文化背景的精妙勾勒。公元六世紀以前的中國正處於一個劇烈動蕩的時期,佛教的興盛無疑與此有韆絲萬縷的聯係。我發現,作者對佛教在民間尤其是對底層民眾的吸引力,也有著獨到的見解。書中涉及瞭許多關於寺院經濟、造像功德、以及特定儀式(如懺法)的興起對社會結構的影響。它不再僅僅局限於高層辯經,而是深入到社會肌理之中,探究佛教如何提供瞭一種超越世俗苦難的精神慰藉和一種潛在的社會秩序維護力量。特彆是對石窟藝術(如雲岡、龍門初期造像)的描述,文字兼具學術的嚴謹與藝術鑒賞的激情,讓我對那個時期“以相入道”的審美趣味有瞭全新的認知,這種將宗教史與藝術史緊密結閤的視角,極大地豐富瞭我的理解層次。
評分我非常欣賞作者在處理史料時所展現齣的審慎和批判性態度。麵對如此漫長且史料零散的早期曆史,難免存在諸多疑點和爭議。但在這部通史上,我沒有看到任何武斷的結論,相反,作者總是在引述不同學派觀點時,清晰地勾勒齣每種說法的依據與局限。例如,對於佛教傳入的確切時間點和初期傳播路徑的爭論,書中進行瞭多角度的考證,既尊重瞭傳統記載,又引入瞭考古學和文獻學的最新發現,使得論證過程顯得尤為紮實可靠。這種求真務實的態度,讓讀者在跟隨作者的思辨軌跡時,能夠建立起堅實的信任感,確信我們所閱讀到的內容是建立在審慎的學術基礎之上的,而非基於某種意識形態的單一解讀。
評分讀罷捲帙浩繁的敘述,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呈現那些早期譯師群體時所傾注的巨大心力。從安世高到竺法蘭,再到後來的鳩摩羅什及其後的譯場實踐,書中對每一次重要的譯經活動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考察。那些關於“信、達、雅”的論辯,那些關於佛典措辭選擇的艱難抉擇,都被還原得栩栩如生。我特彆對鳩摩羅什的譯事給予瞭高度評價,作者不僅描述瞭他翻譯《法華經》、《阿毗曇》等核心經典的裏程碑意義,更側重於分析其譯學對後世中國大乘佛教義理構成的深遠影響。那種將翻譯視為一場文化攻堅戰的敘事手法,讓我仿佛親曆瞭那個時代譯者們麵對浩瀚梵文經典時的敬畏與掙紮。這種對“人”與“事”結閤的敘述,使得冰冷的曆史文獻充滿瞭溫度,讓我深刻體會到漢傳佛教的建立是無數先驅者嘔心瀝血的成果,而非簡單的曆史事件堆砌。
評分如果說有什麼地方讓我感到意猶未盡,那或許是作者對佛教內部教派分流的早期跡象的探討。雖然全書的重心在於“漢傳佛教”的整體建構,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不同部派的思想已經開始在中國土壤上産生微妙的裂變。我個人期待能看到更多關於早期三論宗雛形、涅槃學派內部的細微差異,以及早期禪觀思想(如菩提流支的譯介)如何與其他思潮碰撞的更深層次的探討。當然,考慮到史料的限製和全書的宏觀定位,作者對這些早期脈絡的勾勒已屬難能可貴。總體而言,這本著作無疑是研究中國佛教史的基石性作品,它不僅為曆史研究者提供瞭清晰的脈絡,也為普通愛好者打開瞭一扇通往那個偉大文明交匯時期的恢弘之門。
評分非常好,書邊角都沒損壞,完全的新書,迫不及待要開始閱讀啦
評分非常不錯的書,發貨速度也很快。
評分好!!!!!!!!!!
評分世界佛教通史,是套大書,值得買
評分上編《經製地區(本部)》以唐代正州郡縣的行政區劃建置為主要內容。下編《羈縻地區(藩部)》以唐代邊疆民族地區的羈縻府州建置為主要內容。
評分社科文獻近年來齣瞭些好書,以甲骨文為代錶,不過有些學術作品定價過高,即便活動也覺得甚貴,且是平裝,膠裝,無鎖綫。京東價格,售後,送貨包裝還是很給力的。
評分非常好的書,賣傢發貨速度也很快。
評分不錯!對於佛教感興趣的讀者或者信仰者都可以收藏閱讀。
評分第四,它是一部彰顯佛教和平精神和價值導嚮的世界佛教通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