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张庆龙教授领衔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研究团队组织出版,涵盖三份*威调研报告,汇聚了十二家大型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宝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前瞻性建议,是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参考标杆,也为了解和研究财务共享服务的有识之士提供了学习素材。
本书是《财务转型始于共享服务》一书的姊妹篇,历经两年倾心打造。本书集结了全国财务共享服务的典型案例,其中还收录了三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调研报告,以飨读者。该书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借鉴意义,可以成为广大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参考标杆,具有一定的学习价值和参考意义。本书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张庆龙领衔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研究团队出版,由于时间和能力所限,难免存在一些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张庆龙,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所所长、审计系主任、管理学博士、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目前兼任天津市青联委员、中国审计学会教育分会理事、中国商业会计学会理事、北京市审计局特聘专家、北京市财政学会理事,拥有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注册风险管理鉴证资格。
当今世界已经迈入“互联网+”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 亿中国人民”,“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为“互联网+”背景下的财务转型指明了方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涯也将面临重新规划。
财政部等国家机关不仅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掌舵着当前财会领域管理方法和工具的最新动向。虽然有人认为财务共享服务属于企业集团个性化管理的范畴,不应当由政府部门以颁布法规的形式来推行,但是本书作者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发现,如果没有财政部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等部门的大力宣传和推进,很多企业集团及其财务管理者甚至还不知道财务共享服务为何物。为此,财政部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中提出:“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一制度为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性依据。
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财政部在要求企业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提出“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快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促进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国资委早在《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当在集团层面探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和共享会计服务”。
目前来看,中国特色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是我国企业加强企业集团管控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不是单纯的降低成本。企业集团可以采用人员管控、全面预算和资金集中管理等手段加强对下属分子公司的管控,加强集团整体风险管理水平,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与这些管控手段相辅相成。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基础,其他管控手段实施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掌握基层会计信息来掌握集团整体运作状况,而并非把基层事权集中起来,因而不会干涉下属分子公司的基本经营。当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作为集团管控的手段,会影响部分人的利益,也会改变很多人的工作习惯,因此会遭受一定程度的企业内部力量的抵制。根据本书作者的经验和体会,只要根据本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切实推行,利大于弊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我国在经济转型时期呼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等集约型管理手段的大力推行。目前,我国企业集团普遍已从依靠“跑马圈地式”发展的初创期走向“拼成本”的成熟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将大量分子公司的会计运营工作集中到一个或多个机构中,实行会计处理的规模化“生产”,可以大幅度降低运作成本。虽然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购买服务器以及各种软件,投入成本可能比较大,但是根据本书作者的调研,绝大部分企业集团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方面的投入会在很短时间内收回。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前提是通过财务共享服务把会计人员从繁杂的核算中解放出来。传统的财务会计专注于核算,没有从管理会计分析和决策的角度设计各级会计科目,其结果是数据虽多而信息不足,导致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支持经济决策方面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够。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可以将会计基础核算等低附加值的工作集中起来,基于流程再造和IT 系统整合,最终提升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效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为战略、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分析,以支持更能为公司创造价值的管理会计活动。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企业可以提升会计核算处理的效率,降低成本,释放大量的财务会计人员。让他们从大量低附加值、重复、劳动密集型的基础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去从事所谓的业务型财务和战略型财务,从而实现财务与业务、战略的一体化,让管理会计真正落地实施,实现财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目标。集团公司能够随时获取各分子公司的财务经营结果,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产生的数据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共享服务能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快速传输和有效交流,使企业财务流程和业务流程紧密联系起来,运转更为顺畅。
本书作为《财务转型始于财务共享》的姊妹篇,是在财政部《财务共享服务典型案例研究》重点课题的基础上扩充和完善而来的。本书作者自2014 年7 月起,先后在中兴通讯、阳光保险集团、四川长虹、中国铁建集团、华为集团、中国平安集团、国家开发银行、苏宁电器等多家大型企业集团调研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行。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调研了协鑫集团、金蝶集团、中交二航局、蒙牛集团、新奥集团、中国国旅集团等,在获得上述企业集团授权的基础上编辑出版本书。
本书不仅把国内成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案例纳入其中,还深入分析了典型案例的实施经验,并结合电子发票等新生管理手段展望未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趋势,为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提供建议,分析在建设和运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如果您是已经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或准备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跨国公司财务负责人和信息部门管理者,或者您作为政府部门管理者希望通过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控,或者您是高校从事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教学的教师或其他致力于了解和研究财务共享服务的有识之士,本书将为您提供案例借鉴和经验总结方面的帮助。
本书是由张庆龙教授、聂兴凯副研究员领衔的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审计与风险管理团队根据财政部2014 年的课题改编完成的。由于本书作者水平有限,错误之处还望您指出, 以便后续出版改进优化。联系邮箱:zhangql@mail.nai.edu.cn。
本书编写组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直以来,我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SSC)这个概念都停留在比较模糊的理解,以为它就是把财务工作集中起来处理,效率会提高。但这本书通过一系列“典型案例”,把SSC从一个抽象的概念,变得如此鲜活、立体。书中的案例选取非常具有代表性,涵盖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从制造业巨头到新兴科技公司,它们的SSC建设之路都详细呈现。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SSC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罗列流程,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个案例背后的战略考量、挑战与解决方案。例如,某个案例中,企业如何克服跨部门沟通的阻力,如何运用新技术实现流程自动化,如何构建起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这些细节都写得非常具体,让我能真切地感受到SSC建设的复杂性与精妙之处。读完这些案例,我才真正理解到,SSC不仅仅是成本中心,更是价值创造中心,是驱动企业运营效率提升和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引擎。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只提供了理论框架,更是用实践证明了SSC的可行性与巨大潜力。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企业管理变革的人,我一直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SSC)的实践发展非常感兴趣。这本书《中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典型案例》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概念,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真实的中国企业案例,将SSC的建设过程、运营模式、以及所带来的变革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智能化”在SSC中的应用。许多案例都展示了企业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RPA等先进技术,来实现财务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效率,降低了出错率。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些案例,在报销审批、发票处理、对账等环节,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这让我看到了未来财务工作的方向。此外,书中对于SSC如何与集团管控、内部审计、合规性管理等职能相互协同的探讨,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本书让我对SSC的认识,从一个纯粹的后台职能部门,扩展到了一个贯穿企业运营各个环节的战略支撑平台。
评分这本《中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典型案例》读来让人受益匪浅,尤其是在探讨“财务赋能业务”这一核心议题上,书中呈现的案例都给出了相当精彩的解读。我之前认为SSC的主要功能就是提升财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运营成本,但这本书显然将SSC的战略意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案例中,企业如何利用SSC平台整合内外部数据,为业务决策提供更及时、更精准的洞察,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书中详细描述了SSC如何从一个被动响应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到企业战略规划、风险管理、甚至新业务拓展中去的“赋能者”。例如,某个案例中,SSC通过对销售数据的深度分析,帮助业务部门识别市场趋势和潜在风险,从而优化产品定价和营销策略,这让我看到了SSC的巨大潜力。另外,书中对于SSC组织架构设计、人才培养机制的探讨,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如何构建一个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如何设计一个灵活而高效的SSC运营模式,这些都是非常实际的问题,而书中的案例给出了可供借鉴的解决方案。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而且内容扎实。作者通过精选的中国企业案例,展现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SSC)在中国落地生根、不断发展的全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将SSC描绘成一个完美无缺的理想模型,而是如实地呈现了各个企业在推进SSC过程中所经历的坎坷与曲折,以及他们如何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这种真实感,反而增强了我对书中内容的信任度。比如,在关于“服务水平协议(SLA)”的设计与执行部分,书中分享了不同企业基于自身特点,如何制定有效的SLA,以及如何通过持续的监控和优化来提升服务质量,这一点非常实用。此外,书中对于SSC的“客户导向”理念的强调,也让我耳目一新。SSC不再仅仅是为内部财务部门服务,而是真正将业务部门视为客户,致力于提供高效、便捷、专业的财务服务,以支持业务的顺利开展。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了解中国SSC发展现状的窗口,非常值得推荐给所有关心企业财务转型和管理升级的读者。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对于“典型案例”的理解还停留在较为表面的层面,以为会是流水账式的案例介绍。然而,阅读之后,我才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记录了中国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历程,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每个案例背后所蕴含的管理智慧和实践经验。作者在叙述案例时,并没有回避其中的困难与挑战,反而着重描写了企业是如何一步步克服这些障碍的,比如在数据整合、系统对接、流程再造等方面遇到的难题,以及他们采取的创新性解决方案。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文化变革”的论述,SSC的成功建设,不仅仅是技术和流程的升级,更是组织内部思想观念的转变。书中分享了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培训和激励机制,推动全员接受并拥抱SSC模式,这一点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让我明白,SSC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战略眼光、精细管理和持续的创新。
评分好评
评分书籍已经收到,感觉还不错
评分不错的书
评分读书天天好
评分发货速度快 发货速度快
评分朋友推荐的书,非常不错
评分很好用很好用
评分公司工会发的福利,给同事们买的,头天买第二天到,然后发票也一起到了
评分新的视野,新的知识,好好学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