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典型案例

中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典型案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庆龙  编
图书标签:
  •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 共享服务
  • 财务管理
  • 案例分析
  • 企业管理
  • 数字化转型
  • 运营管理
  • 成本控制
  • 精细化管理
  • 中国企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8794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070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44
字数:3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企业财务人员、财经研究工作者等

本书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张庆龙教授领衔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研究团队组织出版,涵盖三份*威调研报告,汇聚了十二家大型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宝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前瞻性建议,是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参考标杆,也为了解和研究财务共享服务的有识之士提供了学习素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财务转型始于共享服务》一书的姊妹篇,历经两年倾心打造。本书集结了全国财务共享服务的典型案例,其中还收录了三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调研报告,以飨读者。该书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借鉴意义,可以成为广大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参考标杆,具有一定的学习价值和参考意义。本书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张庆龙领衔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研究团队出版,由于时间和能力所限,难免存在一些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张庆龙,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所所长、审计系主任、管理学博士、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目前兼任天津市青联委员、中国审计学会教育分会理事、中国商业会计学会理事、北京市审计局特聘专家、北京市财政学会理事,拥有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注册风险管理鉴证资格。

目录

第一篇 财务共享服务概述
第一章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2
一、什么是财务共享服务 2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时代必然性 4
三、会计集中核算向财务共享转型的必要性 7
第二章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要点 10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类型选择 10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 13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适用范围 14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办公选址 15
第二篇 基于问卷调查的中国财务共享服务的现状
第三章 ACCA 与德勤管理咨询中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现状调研报告
(2013) 20
一、调研背景 20
二、调研关注要点 22
三、调研的总体情况 23
四、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模式企业的分析 25
五、尚未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模式企业的分析 32
六、财务共享服务/外包应用目标及所面临的挑战 34
七、调研结论 42
第四章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中国企业财务共享调研报告(2015) 43
一、调研背景 43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情况调研 43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实施调研 45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管理调研 48
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标准调研 50
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程度调研 52
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新技术应用调研 53
八、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效果调研 56
九、基于调研数据分析的政策建议 58
第五章 安永咨询中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调查报告(2015) 61
一、调研概况 61
二、中国境内企业财务共享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63
三、技术变革推动财务共享服务2.0 时代到来 78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发展展望 99
第三篇 财务共享服务典型案例分析
第六章 阳光保险集团以服务为导向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102
一、阳光保险集团简介 102
二、阳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背景 103
三、阳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与运营 105
四、阳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经验分享 110
五、阳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启示 112
第七章 中兴通讯引领财务共享前沿的全球财务云模式 114
一、中兴通讯简介 114
二、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诉求 115
三、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与运营 116
四、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启示 120
第八章 协鑫集团同一种语言和标准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123
一、协鑫集团简介 123
二、协鑫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24
三、协鑫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平台架构 125
四、协鑫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历程 126
五、协鑫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架构 129
六、协鑫集团财务会计档案管理 130
七、协鑫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体系梳理 131
八、协鑫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 136
九、协鑫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质量管理 140
十、协鑫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建设 141
十一、协鑫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效果及实现途径 144
十二、协鑫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展望 146
第九章 国家开发银行服务与管控并重的财务共享模式 148
一、国家开发银行简介 148
二、国家开发银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背景 149
三、国家开发银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与运营 150
四、国家开发银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经验分享与启示 156
第十章 蒙牛以信息化集成为基础的全业务循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158
一、蒙牛集团简介 158
二、蒙牛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背景 159
三、蒙牛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立项准备 160
四、蒙牛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方案设计 161
五、蒙牛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变革推动 162
六、蒙牛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建设 163
七、蒙牛集团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迁移的路径 165
八、蒙牛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 166
九、蒙牛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 169
十、蒙牛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经验分享与启示 172
第十一章 中交二航局“财务与会计平行运行”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建设 173
一、中交二航局简介 173
二、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背景 174
三、中交二航局“财务与会计平行运行”财务共享模式 176
四、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 176
五、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 182
六、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效果 183
七、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经验分享与启示 185
第十二章 金蝶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187
一、金蝶集团及金蝶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介绍 187
二、金蝶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背景 188
三、金蝶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过程 191
四、金蝶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与运营 194
五、金蝶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经验分享与启示 200
第十三章 中国平安大后援背景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203
一、中国平安简介 203
二、中国平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背景 204
三、中国平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与运营 206
四、中国平安经验分享与启示 208
第十四章 中国铁建以下属集团为单位推行建筑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
中心建设 210
一、中国铁建简介 210
二、中国铁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背景 211
三、中国铁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与运营 214
四、中国铁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经验分享与启示 221
第十五章 四川长虹以业务驱动价值管理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223
一、四川长虹简介 223
二、四川长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背景 224
三、四川长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与运营 226
四、四川长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经验分享与启示 230
第十六章 新奥集团深入业务前端参与过程支持服务的财务共享 232
一、新奥集团简介 232
二、新奥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背景 233
三、新奥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与运营 234
四、新奥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经验分享 237
五、新奥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践的启示 239
第十七章 中国国旅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与运营 241
一、国旅集团简介 241
二、中国国旅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目标 244
三、中国国旅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历程 245
四、中国国旅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架构 247
五、中国国旅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应用示例 249
六、中国国旅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实施效果 258
七、中国国旅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经验借鉴 261
第十八章 典型案例综合分析与经验借鉴 266
一、成本与管控是建立财务共享的两个重要驱动因素 266
二、管理层重视和支持是财务共享得以建立与发展的保障 267
三、流程化和标准化是财务共享服务的主要特征 268
四、信息技术是财务共享实现的重要技术平台 269
五、复合型人才是财务共享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 270
六、绩效管理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服务质量的保障 271
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非完美无缺 272
第四篇 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展望与建议
第十九章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未来发展展望 276
一、云服务助推财务共享服务全球化、虚拟化 276
二、通过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提升财务共享的数据价值 279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支持企业司库管理建设 283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支持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 286
第二十章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政策建议 291
一、明确财政部在推动财务共享服务建设中的作用 291
二、与国家税务总局协调发票问题 292
三、针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出台相应制度 294
四、明确移动终端运用“软证书”电子签名(章)的合法性 296
五、开发建立通用/可比的服务水平量化指标体系 296
六、推动上市公司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放开 297
七、探索和总结全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践经验 297
第二十一章 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典型问题应对策略 299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筹备类问题应对策略 299
二、财务共享服务建设类问题应对建议 305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类问题应对建议 311
参考文献 325

前言/序言

当今世界已经迈入“互联网+”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 亿中国人民”,“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为“互联网+”背景下的财务转型指明了方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涯也将面临重新规划。

财政部等国家机关不仅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掌舵着当前财会领域管理方法和工具的最新动向。虽然有人认为财务共享服务属于企业集团个性化管理的范畴,不应当由政府部门以颁布法规的形式来推行,但是本书作者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发现,如果没有财政部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等部门的大力宣传和推进,很多企业集团及其财务管理者甚至还不知道财务共享服务为何物。为此,财政部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中提出:“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一制度为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性依据。

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财政部在要求企业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提出“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快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促进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国资委早在《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当在集团层面探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和共享会计服务”。

目前来看,中国特色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是我国企业加强企业集团管控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不是单纯的降低成本。企业集团可以采用人员管控、全面预算和资金集中管理等手段加强对下属分子公司的管控,加强集团整体风险管理水平,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与这些管控手段相辅相成。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基础,其他管控手段实施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掌握基层会计信息来掌握集团整体运作状况,而并非把基层事权集中起来,因而不会干涉下属分子公司的基本经营。当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作为集团管控的手段,会影响部分人的利益,也会改变很多人的工作习惯,因此会遭受一定程度的企业内部力量的抵制。根据本书作者的经验和体会,只要根据本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切实推行,利大于弊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我国在经济转型时期呼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等集约型管理手段的大力推行。目前,我国企业集团普遍已从依靠“跑马圈地式”发展的初创期走向“拼成本”的成熟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将大量分子公司的会计运营工作集中到一个或多个机构中,实行会计处理的规模化“生产”,可以大幅度降低运作成本。虽然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购买服务器以及各种软件,投入成本可能比较大,但是根据本书作者的调研,绝大部分企业集团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方面的投入会在很短时间内收回。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前提是通过财务共享服务把会计人员从繁杂的核算中解放出来。传统的财务会计专注于核算,没有从管理会计分析和决策的角度设计各级会计科目,其结果是数据虽多而信息不足,导致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支持经济决策方面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够。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可以将会计基础核算等低附加值的工作集中起来,基于流程再造和IT 系统整合,最终提升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效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为战略、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分析,以支持更能为公司创造价值的管理会计活动。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企业可以提升会计核算处理的效率,降低成本,释放大量的财务会计人员。让他们从大量低附加值、重复、劳动密集型的基础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去从事所谓的业务型财务和战略型财务,从而实现财务与业务、战略的一体化,让管理会计真正落地实施,实现财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目标。集团公司能够随时获取各分子公司的财务经营结果,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产生的数据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共享服务能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快速传输和有效交流,使企业财务流程和业务流程紧密联系起来,运转更为顺畅。

本书作为《财务转型始于财务共享》的姊妹篇,是在财政部《财务共享服务典型案例研究》重点课题的基础上扩充和完善而来的。本书作者自2014 年7 月起,先后在中兴通讯、阳光保险集团、四川长虹、中国铁建集团、华为集团、中国平安集团、国家开发银行、苏宁电器等多家大型企业集团调研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行。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调研了协鑫集团、金蝶集团、中交二航局、蒙牛集团、新奥集团、中国国旅集团等,在获得上述企业集团授权的基础上编辑出版本书。

本书不仅把国内成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案例纳入其中,还深入分析了典型案例的实施经验,并结合电子发票等新生管理手段展望未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趋势,为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提供建议,分析在建设和运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如果您是已经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或准备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跨国公司财务负责人和信息部门管理者,或者您作为政府部门管理者希望通过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控,或者您是高校从事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教学的教师或其他致力于了解和研究财务共享服务的有识之士,本书将为您提供案例借鉴和经验总结方面的帮助。

本书是由张庆龙教授、聂兴凯副研究员领衔的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审计与风险管理团队根据财政部2014 年的课题改编完成的。由于本书作者水平有限,错误之处还望您指出, 以便后续出版改进优化。联系邮箱:zhangql@mail.nai.edu.cn。

本书编写组



洞悉数字时代的财务变革:一本关于企业价值重塑的书籍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企业经营的复杂度与日俱增,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成本控制、效率提升、风险防范以及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成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的财务管理模式,而是以一种宏观的视角,深入探讨企业如何在数字浪潮下,全面重塑其财务功能,从而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一、 财务的战略化转型:从成本中心到价值创造者 长期以来,财务部门在许多企业中被视为一个“成本中心”,主要职责是进行账务处理、税务申报以及成本核算。然而,随着商业环境的演变,这种观念亟需改变。本书将揭示,现代财务部门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战略性作用。它不再仅仅是记录过去,更应是洞察未来、驱动增长的核心力量。 我们将探讨企业如何通过以下方式,将财务部门从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战略伙伴: 构建敏捷的财务体系: 传统的层级化、流程化的财务体系,往往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商业需求。本书将介绍如何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打造一个更加灵活、高效的财务运作框架。这包括对现有流程的重新审视和优化,以及对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 财务数据是企业运营的“血液”,如何有效地采集、分析和运用这些数据,是实现财务战略化的关键。本书将深入分析如何建立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将海量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商业洞察。从销售预测、成本优化到风险评估,数据将成为指引企业前进的罗盘。 跨部门协作与融合: 财务部门的战略价值,离不开与其他部门的紧密协作。本书将强调打破部门壁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共享信息平台,促进财务与业务部门的深度融合。当财务能够深刻理解业务逻辑,才能更好地为其提供支持和驱动。 风险管理与合规的升级: 在数字时代,企业的风险敞口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本书将详细阐述如何构建一套更加主动、前瞻性的风险管理体系,识别并应对潜在的财务、运营、合规等风险。同时,也将关注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法规环境下,确保企业的合规性。 二、 数字技术赋能财务:重塑效率与智能 数字技术是推动财务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本书将全面审视当前主流的数字技术,以及它们如何为财务职能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流程自动化(RPA)与智能化: 过去耗时耗力的重复性手工操作,正在被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所取代。本书将探讨RPA如何应用于发票处理、报销审批、数据录入等各个环节,从而大幅提升效率,降低人为错误。更进一步,人工智能(AI)的引入,将使财务流程具备学习和优化的能力,实现真正的智能化。 大数据分析与商业智能(BI): 借助大数据技术和商业智能工具,企业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洞察。本书将介绍如何利用BI平台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生成直观的报表和仪表板,帮助管理者快速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 云计算与 SaaS 模式: 云计算的普及,为企业提供了弹性、可扩展的IT基础设施。本书将探讨云计算如何支持企业财务系统的部署和运行,以及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在财务软件应用中的优势,如降低IT投入、快速部署和持续更新。 区块链在财务领域的潜力: 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区块链在提高交易透明度、安全性和可追溯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书将对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合同管理、审计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探讨其如何重塑财务交易的信任基础。 三、 组织与人才的重构:适应未来的财务团队 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组织架构和人才队伍的相应调整。本书将聚焦于如何构建一个适应未来需求的财务组织和人才队伍。 扁平化与敏捷的组织设计: 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可能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扁平化、网络化等组织设计,提升团队的响应速度和协作效率。 跨界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未来的财务人才,需要具备深厚的财务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懂技术、懂业务、懂数据分析。本书将探讨如何吸引、培养和留住具备跨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如何构建持续学习的企业文化。 领导力的变革: 领导者在推动财务变革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将分析新时代财务领导者应具备的特质,包括战略思维、创新意识、变革管理能力以及对技术的敏锐度。 赋能员工与激发潜能: 技术的应用,并非要取代员工,而是要赋能员工,让他们能够专注于更高价值的工作。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培训、授权和激励机制,激发财务团队的潜能,使其成为企业持续创新的源泉。 四、 创新模式与前瞻思考:引领财务发展新方向 除了对现有模式进行优化和升级,本书还将目光投向财务领域的创新模式和前瞻性思考。 精益财务管理: 借鉴精益生产的理念,本书将探讨如何将精益思维应用于财务管理,消除浪费,优化流程,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可持续财务与ESG报告: 随着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影响的关注度不断提升,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报告日益成为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分析企业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财务战略,并有效进行ESG信息披露。 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合作: 未来,企业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本书将探讨财务部门如何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与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等建立紧密的财务联系,共同创造价值。 数字化转型中的伦理与挑战: 在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其带来的伦理挑战,如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本书将呼吁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高度重视伦理建设,确保技术的健康发展。 本书并非一份操作手册,也不是对某个特定工具的推广。它是一次关于企业财务未来发展的深度对话,旨在为企业管理者、财务从业者以及对企业管理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框架和前瞻性的视野。通过对数字技术、组织重构、人才培养以及创新模式的深入剖析,本书将帮助您洞悉财务变革的脉络,把握时代机遇,从而引领企业实现更深层次的价值重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行,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直以来,我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SSC)这个概念都停留在比较模糊的理解,以为它就是把财务工作集中起来处理,效率会提高。但这本书通过一系列“典型案例”,把SSC从一个抽象的概念,变得如此鲜活、立体。书中的案例选取非常具有代表性,涵盖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从制造业巨头到新兴科技公司,它们的SSC建设之路都详细呈现。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SSC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罗列流程,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个案例背后的战略考量、挑战与解决方案。例如,某个案例中,企业如何克服跨部门沟通的阻力,如何运用新技术实现流程自动化,如何构建起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这些细节都写得非常具体,让我能真切地感受到SSC建设的复杂性与精妙之处。读完这些案例,我才真正理解到,SSC不仅仅是成本中心,更是价值创造中心,是驱动企业运营效率提升和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引擎。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只提供了理论框架,更是用实践证明了SSC的可行性与巨大潜力。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企业管理变革的人,我一直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SSC)的实践发展非常感兴趣。这本书《中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典型案例》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概念,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真实的中国企业案例,将SSC的建设过程、运营模式、以及所带来的变革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智能化”在SSC中的应用。许多案例都展示了企业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RPA等先进技术,来实现财务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效率,降低了出错率。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些案例,在报销审批、发票处理、对账等环节,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这让我看到了未来财务工作的方向。此外,书中对于SSC如何与集团管控、内部审计、合规性管理等职能相互协同的探讨,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本书让我对SSC的认识,从一个纯粹的后台职能部门,扩展到了一个贯穿企业运营各个环节的战略支撑平台。

评分

这本《中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典型案例》读来让人受益匪浅,尤其是在探讨“财务赋能业务”这一核心议题上,书中呈现的案例都给出了相当精彩的解读。我之前认为SSC的主要功能就是提升财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运营成本,但这本书显然将SSC的战略意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案例中,企业如何利用SSC平台整合内外部数据,为业务决策提供更及时、更精准的洞察,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书中详细描述了SSC如何从一个被动响应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到企业战略规划、风险管理、甚至新业务拓展中去的“赋能者”。例如,某个案例中,SSC通过对销售数据的深度分析,帮助业务部门识别市场趋势和潜在风险,从而优化产品定价和营销策略,这让我看到了SSC的巨大潜力。另外,书中对于SSC组织架构设计、人才培养机制的探讨,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如何构建一个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如何设计一个灵活而高效的SSC运营模式,这些都是非常实际的问题,而书中的案例给出了可供借鉴的解决方案。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而且内容扎实。作者通过精选的中国企业案例,展现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SSC)在中国落地生根、不断发展的全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将SSC描绘成一个完美无缺的理想模型,而是如实地呈现了各个企业在推进SSC过程中所经历的坎坷与曲折,以及他们如何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这种真实感,反而增强了我对书中内容的信任度。比如,在关于“服务水平协议(SLA)”的设计与执行部分,书中分享了不同企业基于自身特点,如何制定有效的SLA,以及如何通过持续的监控和优化来提升服务质量,这一点非常实用。此外,书中对于SSC的“客户导向”理念的强调,也让我耳目一新。SSC不再仅仅是为内部财务部门服务,而是真正将业务部门视为客户,致力于提供高效、便捷、专业的财务服务,以支持业务的顺利开展。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了解中国SSC发展现状的窗口,非常值得推荐给所有关心企业财务转型和管理升级的读者。

评分

老实说,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对于“典型案例”的理解还停留在较为表面的层面,以为会是流水账式的案例介绍。然而,阅读之后,我才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记录了中国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历程,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每个案例背后所蕴含的管理智慧和实践经验。作者在叙述案例时,并没有回避其中的困难与挑战,反而着重描写了企业是如何一步步克服这些障碍的,比如在数据整合、系统对接、流程再造等方面遇到的难题,以及他们采取的创新性解决方案。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文化变革”的论述,SSC的成功建设,不仅仅是技术和流程的升级,更是组织内部思想观念的转变。书中分享了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培训和激励机制,推动全员接受并拥抱SSC模式,这一点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让我明白,SSC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战略眼光、精细管理和持续的创新。

评分

好评

评分

书籍已经收到,感觉还不错

评分

不错的书

评分

读书天天好

评分

发货速度快 发货速度快

评分

朋友推荐的书,非常不错

评分

很好用很好用

评分

公司工会发的福利,给同事们买的,头天买第二天到,然后发票也一起到了

评分

新的视野,新的知识,好好学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