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媒时代,我们该如何做内容

众媒时代,我们该如何做内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安·汉德利(Ann Handley) 著,王琼 译
图书标签:
  • 媒体融合
  • 全媒体
  • 传播学
  • 媒介创新
  • 数字传播
  • 内容营销
  • 新媒体
  • 媒体发展
  • 信息传播
  • 大众传媒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2811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9982
包装:平装
开本:异16全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本为内容生产者、内容发布者、内容营销者以及内容创业者量身定制的书
福布斯“社会化媒体时代*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福布斯女性”排名前20博主倾情打造
《华尔街日报》、***超级畅销书

内容简介

一本为内容生产者、内容发布者、内容营销者以及内容创业者量身定制的书
福布斯“社会化媒体时代*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福布斯女性”排名前20博主倾情打造
《华尔街日报》、***超级畅销书

内容创业时代,没有旁观者。我们对优质内容的追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这意味着:
只要能上网,我们就能发布内容;
只要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就可以做内容营销;
我们都依赖文字去帮助我们传递营销信息;
高品质、差异化的内容能驱动真正的商业价值,实现变现,甚至能让我们成为网红;
万物皆媒,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可以分享内容红利。
如何写出有用、有品、有情和有趣的内容?
如何写得更好,或者说如何不那么恐惧写作?
如何用独特的视角和特有的方式、方法讲故事?
为了应对时效性的挑战,如何写出能够引发点击欲望的标题、段落?
作为内容营销者,如何摆脱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的运营压力?如何保证内容的质量?
如何为品牌生产内容?如何发布真正的内容?
如何让已经获得不错效果的内容“起死回生”?
……
在本书中,你将得到对于内容创作、内容生成和内容发布等全程的专业指导,还可以掌握生产出独特、高品质内容的实用方法:
?为内容写作量身定制的语法及其使用规则 ;
?用写出扎实新闻报道的规则生产出可信、令人信服的内容;
?营销人员写作17种特殊内容的基本原则;
?完成工作必备的内容利器。

作者简介

安·汉德利是MarketingProfs的首席内容官和ClickZ.com的联合创始人,被《福布斯》杂志评为“社会化媒体时代*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同时她还是“福布斯女性”排名前20的博主。她在帮助企业与个人通过生产和运营数字化内容与他人建立关系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每月会为《企业家杂志》(Entrepreneur)撰写专栏,还为LinkedIn的“影响者计划”撰写文章。同时,她还是畅销书《内容营销:网络营销的杀手级武器》的合著者。

译者简介
王琼,博士,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镝次元数据传媒实验室创始人,美国天普大学访问学者,十余年电视新闻记者、新闻主播从业经验,曾获选中国年度优秀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

目录

赞誉 / I
推荐序 / V
前 言 所有人都可以写出好东西 / VII

第一部分 如何写得更好,如何做到不那么讨厌写作
01 人人都可以写作 / 005
02 写作是一种习惯,不是一门艺术 / 006
03 忘了高中时学到的那些教条吧 / 009
04 将发布视作一种特权 / 011
05 将最重要的词语或者观点放在句首 / 012
06 跟随写作的GPS 导航写作 / 014
07 思考越多,写作越容易 / 019
08 组织材料 / 021
09 勇敢面对初稿 / 025
10 与读者换位思考 / 027
11 幽默来自反复雕琢 / 028
12 培养同理心 / 028
13 删去错误的语句 / 032
14 以“亲爱的妈妈”开头/ 034
15 试着直奔主题 / 035
16 请注意上下文 / 037
17 好的导语吸引你开始阅读,漂亮的结尾让你回味无穷 / 038
18 要展示,而不要说教 / 042
19 使用情理之中但意料之外的比喻 / 045
20 像教学一样写作 / 046
21 简明扼要,但不能过分简单化 / 046
22 找一位写作同伴 / 048
23 避免由委员会执笔 / 049
24 请优秀的编辑来帮忙 / 049
25 注重可读性 / 051
26 以迫不及待的状态结束写作 / 055
27 基于字数(而非时间)来制定目标 / 055
28 截稿日期是写作的润滑剂 / 057

第二部分 写出好内容必知的语法和规范
29 使用真实语言,不要胡乱造词 / 061
30 避免使用胡编乱造、冗长和词不达意的词语 / 062
31 不要使用网络语言 / 063
32 了解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差异 / 063
33 深入认识动词 / 064
34 丢弃副词,除非它们有实际意义 / 064
35 绝不使用陈词滥调 / 066
36 避免营销人员常犯的这些写作错误 / 067
37 打破一些语法规则 / 070
38 禁止说教 / 072

第三部分 好内容来自好故事
39 告诉读者:你将如何改变世界 / 078
40 讲述只有你自己才能讲述的故事 / 082
41 通过讲故事传达品牌的声音 / 083
42 从案例中找方法 / 087

第四部分 内容就该这样发布
43 什么是品牌新闻学 / 094
44 讲事实 / 098
45 精彩无处不在 / 099
46 发布真正的新闻 / 102
47 偏见与平衡:找出反对意见 / 103
48 不做作的采访技巧 / 104
49 核查事实 / 107
50 像水一样无孔不入 / 108
51 寻找最好的信息来源 / 109
52 注意那些隐藏的动机 / 110
53 关于引用 / 110
54 遵守道德原则 / 114
55 寻求授权,而非宽恕 / 117
56 了解基础知识:版权、使用权和归属权 / 119
57 用数据说话 / 122

第五部分 市场营销内容写作必知的14件事
58 博客、播客、微博以及其他营销内容的理想篇幅 / 128
59 怎么写Twitter:对话,而非独白 / 130
60 怎样写标签 / 137
61 给你的社交媒体来点幽默 / 142
62 怎样写好LinkedIn 上的信息:注重信息的有用性 / 146
63 怎样写好LinkedIn 上的个人简介 / 151
64 怎样写电子邮件 / 153
65 怎样写好网站的登录页 / 159
66 怎样写好标题 / 166
67 怎样写出直击人心的网站首页 / 169
68 怎样写好“关于我们”的页面 / 174
69 怎样为信息图写作才不会贻笑大方 / 177
70 怎样写出更好的博客 / 182
71 怎样写好年度报告或年终总结 / 184

第六部分 称心的写作工具
72 研究和知识管理工具 / 193
73 写作工具 / 193
74 高产工具 / 194
75 编辑工具 / 196
76 几个非常棒的风格指南 / 198
77 非文本的写作工具 / 199
78 博客创作想法生成器 / 199
79 谷歌作者署名 / 200
80 图片资源(或美图库) / 201

精彩书摘

所有人都可以写出好东西
上周二,我完成了我人生中第一个俯卧撑——这或许对大部分人而言并不算什么。或许在他们看来,这甚至有些值得同情,但对于我而言却值得庆祝。因为我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做到了我曾经认为我这辈子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我的大部分家人都没有发达的运动神经,我们甚至害怕球类运动,以至于我们从来都是板凳球员。我还是一个只有九十斤重的体弱之人。所以“我可以做5个或10个俯卧撑,没准儿能做50个甚至更多”这样的想法对于我来说似乎有些虚幻,就好比我想要用俄语来写作一样。
我之所以在一本关于写作和内容生产及出版的书中写下这个无关又辛酸的故事,是因为习得创作优质内容的能力远比锻炼几块肌肉容易得多。当然,也许现在的你不会认为自己是一名作家或者内容生产者,正如我不曾认为自己能够完成俯卧撑的一整套完整动作一样。
很多人都认为写作能力是少数人才有的天赋。写得好被认为是一种艺术,与冥想、神秘主义有着隐秘的联系。这不禁让人们觉得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会写作的和写不好的。对于那些写不好的人而言,想要“写得好”只是无谓的挣扎,就如同要用切黄油的刀来雕刻大理石一样。
但是,我不相信这些鬼话,正在阅读这本书的你也不应该相信。真相是这样的:写得好= 习惯+ 对基本规则的认知+ 一定程度的重视。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写出好东西,或者至少写得比现在好。正如《纽约时报》知名记者戴维· 卡尔(David Carr)所说:“写作不只是冥想,还要坚持到你所写的变成白纸黑字。”
所以,世界上的人不应该被分为有天赋的写作者和不会写作的倒霉鬼两种,而应该被分为认为自己能写好的和认为自己无法写好的人。(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分类都是错误的。)
事实上,我们中的很多人只走了这条路的一半就停下了脚步,而写不出更有创造性和以读者为中心的好作品。我们只是需要去练出一些必要的“肌肉”。

我不是个作家
如果你有一个网站,你就已经是个自媒体了。如果你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内容,你就已经在营销了。这就意味着,我们都是写作者。
是啊,但是谁还会在乎内容写作呢?在这个挑战时效的世界中,有很多能够引发点击欲望的标题党,还有各种社交媒体,比如Twitter、Instagram、Snapchat,以及“及时行乐”和“定时念旧”的行为。注重内容写作的想法是否会显得迂腐平常?
或许这样想有些无用,想想BuzzFeed 上那篇名为《13 个长得像查宁· 塔图姆的土豆》(13 Potatoes That Look Like Channing Tatum)的文章收获了2 000条推文和Facebook 上的14 000 个分享。事实上,内容写作事关重大。用户体验专家贝斯·邓恩(Beth Dunn)如是说:“在互联网世界,我们的一言一语都代表着我们自己,这些言语向别人昭示着我们是谁。”
我们的文字既能让我们看起来充满睿智,也能让我们看起来愚笨无知;既能让我们看起来有趣、有温度、有能力或者值得信赖,也能让我们显得乏味、混乱或者无聊至极。
这意味着,你需要为读者选择适当的词句,用合适的写作方式与读者产生共鸣。这也意味着在进行内容营销时,你要为经常被忽视的技能赋予新的价值:如何写;如何真实地讲述一个故事,并且讲得好。无论你是写“清单体”文章,还是在SlideShare 上写PPT 文案,抑或是我正在写下的每一个字,这些同样重要。
所以,写作技能的提升并非锦上添花,而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恰恰是在进行内容营销时经常被我们忽视的最重要的部分。

什么是内容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内容?内容并不局限于网页、产品页、博客和电邮中的文本,它远比我们认为的“营销”的内容丰富得多。本质上, 内容是你的用户和潜在客户所能接触或者交互的一切,不仅包括你的线上资源、网页以及它们提供的用户体验,还包括任何社交媒体(比如Instagram、Twitter、Facebook、LinkedIn、YouTube 等)渠道上的一切。Brain Traffic 的CEO,同时也是著名演说家和作家的克里斯蒂娜· 霍尔沃森认为,内容就是用户体验。先想想你的内容,再想想那些可能使用你的产品和服务的人会通过何种渠道与你沟通。借用《狮子王》中木法沙和他的儿子辛巴站在岩石上眺望自己的王国时说的那句话:“目光所及,皆是内容。”
我只是开了个玩笑,木法沙的原话里当然没有谈到“内容”,原话是“你目光所及皆是我们的领地”。但是,我们可以借用这个概念:万物皆内容。通常来说,内容和用户体验的核心就是写作。就博客文章、电子书、白皮书、Twitter 文章或者网站文本来说,有时候“内容”是字面上的“体验”之意;有时候,它是视觉体验的基础,比如作为脚本的视频、SlideShare、PPT 演示文稿,或者是那些整合了数据和文本的信息图。
然而,在这个内容为王的环境里,人们往往忽视或高估了文字的作用,或者说是文字的破坏力。不如这样想吧:如果一位访客登录你的网站,而你的网站没有任何标识(标志、宣传语等),那么这位访客能否认得出这是你的作品呢?如果去掉你所有产品的标识,然后把你的文字与竞争者的文字放在一起,你能认出自己的作品吗?你的作品会脱颖而出吗?
实际上,这些文字就是我们的代言人和发言人,它们承载着重要的信息。贝斯·邓恩说过:“文字就像代言人或者替身,代表着我们作为人或者企业想向整个世界传递的信息。”
所以,我们的问题就变成了:你是否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特有的方式和方法来讲故事?
在商场上,好的文笔不同于其他工具,它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应该被熟练运用,就像每一位值得尊敬的建筑承包商都能熟练应用他卡车上的Skilsaw圆锯一样。
好的文笔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 是好内容的基础。无论内容以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呈现。
● 是优秀、清晰、有思想的真实写照。那是一种去除冗杂的手段,而这种冗杂有时是商业世界的反映。珍妮特· 崔(Janet Choi)在名为《我是做这个的》(iDoneThis)的文章(曾刊登在《快公司》杂志)中写到过。亚马逊公司的杰夫· 贝佐斯(Jeff Bezos)依靠写作来主持高效的会议,他要求高管人员在参加会议前要先阅读6 页的备忘录。
崔与查理· 罗斯(Charlie Rose)在2012 年对贝佐斯进行过一次采访。在采访中,贝佐斯说道:“当你将你的想法通过完整的句子和段落写下来的时候,这背后需要更加深入和清晰的思考。”崔还说:“比起列举一二三点的写作方式,用叙事体结构写作能够让读者在一个更为全面的文本语境下思考。”
● 以用户为中心、直观的、移情的观点之关键。心理学家史蒂芬· 平克在哈佛大学的一本刊物中写道:“好的文笔是培养直觉心理能力的关键,这种能力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即想他人所想,你就能尊重他人之所想和所需。”(同样感谢珍妮特· 崔帮我找到了这个资料。)
可见,文字很重要。你的文字(你写的内容)和风格(你写作的方式)是你最珍贵(至今仍被低估)的资产。

为什么我们要向平庸的内容宣战
或者说,为什么我要写这本书?原因有以下三点。
1.这是一个遍地都是内容发布者的时代。我的第一本书《内容营销:网络营销的杀手级武器》(Content Rules)有助于人们开展以内容为中心的营销活动,传达了“内容是营销的基石,我们应该捍卫内容的力量来驱动真正的商业价值”这种观点。
2.那本书出版四年后,很多商务人士形成了“以内容为中心”的营销思维模式。2014 年,由营销专家公司(MarketingProfs)和内容营销协会(Content Marketing Institute)进行的年度调查显示,93% 的B2B 公司(和90% 的B2C 公司)表示,他们在市场营销组合中使用内容。
为了持续生产内容,行业领先者们已经构建起了必要的结构和流程。他们将这些努力与策略性目标结合,提高了内容的预算。同时,他们还积极应用各种策略,比如博客、视频、网络直播、播客等,平均每家B2B 公司有12 种策略,B2C 公司有13 种。平均来看,他们使用6 种社交媒体平台。
在四年内,这样的发展速度也是惊人的吧?
如今,我们调查的几乎半数以上的市场营销人员(51% 来自B2C 公司,47% 来自B2B 公司)仍在纠结,不知道应该如何生产出吸引人的内容。从根本上说,我们在“如何生产吸引用户的内容”这一方面仍然犯难。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和社交媒体赋予我们前进的力量和方法: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绝佳的机会去运作一个属于自己的自媒体平台,比如网站、博客、邮箱、Facebook 页面、Twitter 流媒体等。
我并不会轻率地使用类似“绝佳的机会”这样的词语。这个让我们改变与目标用户沟通的方式和内容的机会有着巨大的优势——不过至今还没有被我们完全利用。
换句话说,我们身处一个遍地是自媒体的世界,但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却在用“垃圾内容”来污染这个世界,浪费了与目标用户直接沟通的大好机会。这个挑战已经转变为:如今我们通过感觉去意会内容,并将其作为一种在线的基础。谷歌和其他搜索引擎已经清楚地显示出,比起令人反胃的无聊文章,他们更热衷于优质的内容。让我们集中精力去研究那些能够创作出切题的优质内容的经验,因为这些内容能够让我们的客户和潜在客户信任我们。
我们已经是自媒体了,我们所面临的持续不断的挑战就是写作和发布本身。
2.简洁清晰的内容越来越重要。对于你而言的“绝佳机会”同样也是你的竞争对手的“绝佳机会”,还是你同事的、朋友的、竞争者的机会,以及今后与你齐头并进去争取升职的人的机会。
换句话说,这个机会对于市场营销人员而言意味着新的压力,同时也对营销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有太多的竞争要求需要我们去了解。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写得简洁很重要”的原因: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尊重读者;确保我们生产的内容不会给人以放纵的感觉。
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残酷,但是作为一名工作了近20 年的营销编辑(最初在ClickZ,现在任职于营销专家公司),我敢向你保证,糟糕的内容还是会出现在文章、邮件和公关说辞中。告诉你这些,我很抱歉,但是我绝对是真诚的。
3.现在,重要的不是讲故事,而是把真实的故事讲好。营销权威们更多地在谈论故事和叙述的重要性,甚至我也要为“高品质内容”振臂疾呼。
4.但是,这些话听起来总是那么含糊不清。“高品质”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真的希望用即兴创作和修饰过度的语言来讲故事吗?
5.当我沉浸在内容营销的新世界中时,我有了这样的看法:关于讲故事这件事,高品质和切题的内容都不太重要,最重要的是如何把一个真实的故事讲好。用著名作家杰克· 凯鲁亚克(Jack Kerourac)的话来说就是:“(内容)不只是你写了什么,还与你怎么写有关。”
6.在这个时代,高品质的内容意味着该内容有实用性,能够给人带来灵感,并且能够让人们感同身受。
  ● “ 实用性”意味着你的内容要能够帮助用户做一些对他们有意义的事情,比如
帮助他们承受负担、减轻疼痛,或者帮助他们做出决策。
  ● “ 灵感”意味着你的内容要有数据的支持(这一点我们稍后再讲),或者它能够
创造性地激发灵感(或者兼具以上两者)。这些内容新鲜、特别、写得好、制作得好、设计精美,并且有你的独特印记。
● “ 感同身受”意味着你要持续关注你的用户。你可以通过他们的视角纵观全局。请谨记:“目光所及皆是内容”。
我并不是一个善于计算的人,下面要为你们提供一个简单而且好记忆的公式,它揭示了高品质内容的重点:
          实用性× 灵感× 感同身受 = 高品质内容
这些乘号十分重要,它意味着如果任何一个数值(实用性、灵感或者感同身受)为零,那么等式右边的“高品质内容”也就为零了。感谢我的朋友道格· 凯斯勒为这个公式提供灵感,他也是一位市场营销人员。
此时,我也要衷心地提醒各位,高品质并不意味着你的内容要写得像海明威 、迈克尔· 查邦(Michael Chabon)、琼· 迪迪恩(Joan Didion)、乔治· 马丁(George R.R.Martin)或者任何一位你崇拜的作家那样华美、庄严肃穆。
相反,我正在说的是任何一位作家之所以伟大的真谛——无论你写的是小说还是常见问题解答,关键在于要与读者或者用户一直感同身受。
我从某家电网站下载的那份精美的《洗碗机修理指南》是我见过的最优质的内容之一,因为它正是我所需要的,它帮我解决了水杯碎片堵在排水管里的问题。

写这本书的原因
  “等一下,我记得你刚才似乎要解释写这本书的原因来着。”
  “哦,对。”
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很多本关于内容写作的好书了,但是一些关于内容写作的建议更像是格言警句,而非真正的建议。它们或许读起来很有趣,并且像口号那样有气势,但是其指导性和规范性并不强(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偏见,我喜欢那些明确指示方法的建议。我不是希望它更具指导性,而是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写得更好)。
另外,大多数“写作建议”都是针对文章结构的。如果只是为了提高美国高考(SAT)学习能力测验的成绩,这些建议足矣。但是,如果你正在给客户写周报告,而且需要一些能够使自己看起来比较专业的指导,那这些所谓的“写作建议”可不太妙。
对营销人员来说,想要找到一本既包含写作和叙事指导,又有以伦理传播为基础规则的操作指南,还囊括一些基础写作教程和写作习惯的书,这本就是一件难事。而找到这样一本书更是难上加难:它里面有关于内容生产的实用创意,又是专为市场营销人员和商务人士(而不是为小说家、评论家、记者)而写,并且便于记忆。
我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我找不到我想要的书——既有写作指导,又有内容营销的规则,并且还是一本内容全面、值得信赖的工具书,它适合任何一个代表品牌生产内容和指导内容生产的人阅读。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这本书分为以下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解决了内容生产的不同问题。
● 第一部分:如何写得更好,如何做到不那么讨厌写作 ——后者是为了治愈那些受过创伤的写作者,为他们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思考和写作的、易于实施的计划。
● 第二部分:写出好内容必知的语法和规范,这是多数人在写作时都关心的东西。我们会提供一些语法规则和工具,帮助你选择更合适的词语,并且优化语句和段落。
●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三部分会提供一些使你的内容更加丰满以及建立信任感的方法和指南。新闻业和出版业的许多基本原理都需要我们学习,这些内容都可以在第四部分中找到。
● 第五部分:营销人员写作时必知的13 件事,这部分内容会为你提供一个极具战略性的视角,来完成具体的营销任务。
● 第六部分:称心的写作工具,这个部分会提供一份在生产内容时可能用到的资源和工具的参考清单。
当然,这本书没讲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因为我本来也没打算写一本事无巨细的关于商业写作的书。但是对你来说,这是一本有指导作用的实践指南,在通往“更好地写作”的道路上,这本书或许能够提供最重要和最有用的指导。
内容可能会复杂,但是当你有了高品质的产品、清楚的头脑和好的文笔时,用内容驱动商业机会自然会变得更简单。
史蒂芬· 金将恐惧视为写不好的根源。但是,他在其回忆录《写作这回事》中写道:“傻瓜在有魔法的羽毛的帮助下也能飞起来。只是你要记住,傻瓜并不需要有魔法的羽毛,魔法本就在他自己身上。”
这句话对你、对我、对我们所有人都适用。我们需要的只要开始行动的意愿、勇气、灵感、进取心和智慧。
所以,我并不是要问你:你是否在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独有的方式和方法来讲故事?
我想问的真正问题是:你准备好了吗?你愿意全力以赴吗?

前言/序言


《众媒时代:内容生存指南》 这是一个内容爆炸的时代,信息如洪流般涌来,裹挟着我们每个人。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直播、播客……各种新兴的媒介形态层出不穷,它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思维模式。在这个“众媒时代”,内容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而是人人可以参与、人人可以创造的普世价值。然而,当每个人都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当海量信息充斥市场,我们该如何在这个嘈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如何让自己的声音被听见?如何创作出真正有价值、有吸引力的内容? 《众媒时代:内容生存指南》并非一本教你如何在某个单一平台叱咤风云的秘籍,也不是一部罗列技巧的工具书。它是一次深入的思考,一次对内容本质的追溯,一次对这个时代内容生态的全景式解读。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理解“众媒时代”的底层逻辑,掌握在海量信息中导航的能力,并最终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可持续的内容生产与传播体系。 内容为你,而不止于内容:重新认知“内容”的边界 在开启这场内容探索之旅前,我们首先需要打破对“内容”的传统认知。《众媒时代:内容生存指南》将带领你突破狭隘的定义,看到内容的无限可能。 内容即连接: 在众媒时代,内容不再是孤立的信息碎片,而是连接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思想的桥梁。你的文字、你的视频、你的声音,都可能成为引起共鸣、激发思考、甚至改变某个个体认知的契机。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内容构建社群,维系关系,形成基于共同兴趣和价值的连接网络。 内容即产品: 任何被传播和消费的“东西”,都可以被视为一种内容产品。它需要有目标受众,有价值主张,有传播渠道,甚至需要有清晰的迭代和优化路径。本书将从产品的视角审视内容创作,分析如何定义你的内容产品,如何打磨其“用户体验”,以及如何使其在市场中获得竞争力。 内容即影响力: 在众媒时代,影响力不再是少数名人的专属。通过持续、优质的内容输出,任何人都有可能建立起自己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本书将深入分析影响力的形成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内容策略,逐步积累和放大个人或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内容即文化: 每一个时代的文化,都由其主要的传播媒介和内容形式所塑造。众媒时代的内容,正在重塑我们的文化基因。本书将引导你思考,你所创造的内容,将如何融入并影响这个时代的文化图景。 穿越信息迷雾:找准你的内容定位与价值 面对海量信息,盲目跟风或泛泛而谈只会让你被淹没。《众媒时代:内容生存指南》将帮助你修炼“内容定力”,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 挖掘你的“兴趣基因”与“能力优势”: 内容的生命力源于真诚的热爱和专业的投入。本书将指导你深入剖析自身的兴趣所在,梳理过往的经验和技能,找到那个能够让你持续产出热情和深度的领域。这不仅是兴趣的延伸,更是你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竞争力。 洞察你的“目标受众”: 内容创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触达并影响特定的受众。本书将强调理解你的目标受众至关重要,包括他们的需求、痛点、偏好、习惯以及他们在哪些平台上活跃。只有深刻理解他们,才能创作出真正引起他们共鸣的内容。 定义你的“价值主张”: 在众媒时代,用户选择消费你的内容,是因为它能提供某种价值。这份价值可以是知识的启迪,情感的慰藉,娱乐的放松,或是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方案。本书将引导你清晰地阐述你的内容价值主张,让你的内容在众多选择中脱颖而出。 锚定你的“内容生态位”: 这是一个高度细分化的内容市场。与其试图覆盖所有人群,不如专注于一个特定的“内容生态位”,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或独具特色的声音。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深度耕耘,在特定领域建立起自己的认知度和权威性。 内容生产的艺术与科学:从创意到传播的完整链路 内容创作并非灵光一闪的偶然,而是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和持续的实践。《众媒时代:内容生存指南》将为你揭示内容生产的全过程。 选题: 好的选题是成功内容的一半。本书将提供多种挖掘选题的思路和方法,包括从社会热点中提炼、从用户反馈中挖掘、从经典案例中创新,以及如何形成自己的选题库。 策划: 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一个精彩的视频,都需要精心的策划。本书将深入讲解内容策划的要素,包括故事线设计、结构安排、信息梳理、视觉风格等,帮助你构建内容骨架,使其条理清晰、引人入胜。 创作: 无论是文字、图片、视频还是音频,本书都将提供关于创作技巧的思考。它强调的是“恰当”而非“完美”,是在不同媒介下,如何最有效地表达你的想法和价值。我们会讨论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打动人心,如何用真实的画面传递情感,如何用有吸引力的声音连接听众。 优化与迭代: 内容创作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持续优化的过程。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内容表现,并根据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创作方向与方式,使其更加贴近受众需求,提升传播效果。 众媒时代的内容策略:驾驭平台,连接受众 在不同的媒介平台上,内容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和传播规律。《众媒时代:内容生存指南》将帮助你成为一个精通多平台的内容玩家。 理解平台特性: 每一个平台都有其独特的算法、用户群体和内容偏好。本书将带领你深入理解不同主流社交媒体、视频平台、音频平台等的核心机制,让你知晓在何处发声,以何种方式发声。 内容分发策略: 好的内容需要有效地触达目标受众。本书将探讨如何制定差异化的内容分发策略,包括如何利用平台的推荐机制,如何通过社群传播,以及如何与其他内容创作者进行联动。 互动与社群构建: 众媒时代的核心在于“众”。本书将强调互动的重要性,鼓励你积极与受众沟通,回复评论,参与讨论,并逐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忠实社群。社群不仅是内容消费的场域,更是内容创作的灵感源泉和传播助力。 跨平台整合: 如何让你的内容在不同平台之间形成联动,扩大影响力?本书将提供跨平台内容整合的思路,例如将短视频内容二次加工成图文,将长篇深度文章拆分成系列短视频等,实现内容价值的最大化。 应对内容挑战:保持创新与学习的姿态 众媒时代的节奏飞快,技术和趋势瞬息万变。保持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是内容创作者长久生存的关键。 拥抱变化,持续学习: 本书将鼓励读者保持开放的心态,主动学习新的技术、新的平台、新的内容形式。这包括关注行业动态,阅读相关书籍,参与线上线下交流等。 创新不止,勇于尝试: 墨守成规只会让你落后。本书将激励你勇于尝试新的内容创意,挑战传统的表达方式,甚至探索尚未成熟的媒介形式,在创新中寻找突破。 打造个人品牌: 在众媒时代,你的个人品牌是你最宝贵的资产。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持续、独特的内容输出,逐步塑造和强化你的个人品牌形象,让人们记住你,信赖你。 内容的可持续性: 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内容创作成为一个可持续的、能为生活带来积极反馈的实践。本书将从心态、精力管理、商业模式等多个维度,探讨内容创作的可持续性。 《众媒时代:内容生存指南》是你在这个信息洪流中,为自己配备的一套思考工具和行动指南。它不承诺让你一夜成名,但它将陪伴你,让你更深刻地理解内容的力量,更自信地参与到这场激动人心的“众媒时代”中,用你的声音,你的创意,你的价值,去影响和连接更多的人。这是一场关于如何在这个时代“活下去,并且活得精彩”的内容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内容创作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而《众媒时代,我们该如何做内容》恰恰将这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具有感染力,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技术手册,而更像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成长小说。作者在书中对“内容迭代与升级”的论述,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他强调了内容创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学习、不断优化的过程。书中提到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策略,让我看到了如何在变化莫测的众媒时代保持竞争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构建内容IP”的章节,作者并没有给出所谓的“速成秘诀”,而是通过对一些成功IP的深度解构,揭示了IP形成的长期性和系统性。他强调了IP的独特性、价值感和情感连接,这些都是构建一个有生命力的IP不可或缺的要素。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优秀内容,是能够经受住时间和市场的考验,并能够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的。

评分

读《众媒时代,我们该如何做内容》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思想的巨匠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作者对当下内容生态的理解可谓是鞭辟入里,他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驱动内容传播的底层逻辑。我被书中关于“内容的情感价值”的分析深深打动。在如今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冰冷的数据和客观的陈述很难引起用户的共鸣,而那些能够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故事,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内容,才真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作者通过几个经典案例,生动地展现了情感连接是如何成为内容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书中关于“内容与算法的关系”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他并没有将算法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将其看作是内容创作者可以利用的工具,并提供了非常具体的策略,教我们如何在理解算法的同时,创作出更符合平台推荐机制的内容。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对未来的内容创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感到“说出了我的心声”的书。作为一名内容从业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众媒时代突围,如何让自己的内容被看见、被记住、被传播。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娓娓道来,分享了他在内容创作道路上的心得体会。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关于“选题眼光”的论述,他不仅仅告诉我们要“追热点”,更重要的是要教会我们如何识别真正有价值、有潜力的选题,以及如何从一个看似普通的事件中挖掘出不寻常的故事。书中的“内容触达”章节,更是让我豁然开朗。过去我总以为内容写好了,用户自然就会看到,但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阐述了渠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平台特性来调整内容的分发策略。我特别记得他举的一个例子,关于某个低成本内容是如何通过精准的社群运营,实现了病毒式的传播,这让我对“内容传播”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智慧和洞察力,却足以让人反复咀嚼,回味无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巧妙,每一章都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一场思维盛宴。我尤其赞赏作者在处理“注意力稀缺”这个问题的角度。他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些“提高点击率”的小技巧,而是从根本上分析了为什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变得如此宝贵,以及在这种环境下,内容创作者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策略。书中有个章节专门讲了“内容生命周期管理”,这对我启发很大。我一直觉得内容创作是一次性的工作,但作者却用生动的方式说明了,好的内容可以经过二次、三次甚至多次的传播和再利用,并且在不同的平台、以不同的形式焕发新的生命。他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某个深度访谈,最初是在博客上发布的,后来被提炼成短视频,又被改编成了播客,每次都获得了不俗的传播效果。这让我意识到,原来内容创作的“后劲”如此之大,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挖掘和放大它的价值。此外,书中关于“内容与商业的融合”部分,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实操性的思路,让我看到了内容创作不仅仅是情怀,更是可以带来实际收益的商业模式。

评分

刚翻开《众媒时代,我们该如何做内容》,就被作者那种直击人心的叙事方式吸引住了。整本书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活的案例,一点点揭开了当下内容创作的重重迷雾。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内容护城河”的探讨,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各种成功的案例,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成功背后的逻辑,比如内容的情感连接、社群的粘性、以及差异化的价值输出。读到关于某个独立内容创作者如何从无人问津到粉丝过百万的章节时,我简直停不下来。作者并没有神化这位创作者,而是细致地描绘了他在内容选题、传播渠道、用户互动等环节上的每一个思考和尝试,让人觉得这一切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坚持和策略一步步实现的。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强调了“内容即服务”的理念,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过去对于“内容”的理解。不再仅仅是信息的堆砌,而是要思考内容能够为读者带来什么具体的价值,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或者满足什么样的情感需求。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思考,贯穿了全书的始终,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

还不错,快递小哥的态度也很好,基础知识加干货,好评!

评分

内容比较空泛

评分

很实用,内容怎么写怎么发布写得很详细,甚至连标题怎么写、怎么对待草稿都讲了。适合每一个做内容的人读,很有指导性,“要向平庸的内容宣战”。很喜欢封面。

评分

不错的书

评分

不错的书

评分

不错,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评分

公司购买工具书,纸质不错

评分

好评,给力。

评分

还不错,快递小哥的态度也很好,基础知识加干货,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