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力量训练基础
作 者:[美] 马克·瑞比托 著;杨嘉辰 译
I S B N :9787530483886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01
印刷时间:2016-09-01
字 数:字
页 数:348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962g
定价:89元
编辑
这是一本帮助你重新认识健身和你的身体的杠铃书,这是一本经过了成千上万的健身者和运动员验证的书,这也是一本能够提供你所需的知识的书。
名人
“每都会有人问我* 好的重量训练书是哪一本。我总会这样回答:《力量训练基础》。这本书对认真学习或教授基础举重练习的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提高了你的洞察力,并提供了很多技巧,帮助你成为一名技艺精湛的举重者。每个人都想要训练,或者成为。但如果基础知识不足,你就无法打造出级别的力量。这本书将帮助你铸造这样的基础。”吉姆·温德勒(Jim Wendler),5/3/1训练法的作者
作者简介
马克·瑞比托(Mark Rippetoe)1983 年毕业于美国中西州立大学,获得了地质学理学学士学位,并辅修了人类学。他是《力量训练计划设计》第3 版(Practical Programming for Strength Training, 3rd Etion)、《足够强壮了吗?》(Strong Enough?)、《刻薄的重力先生》(Mean Ol’ Mr. Gravity)和本书,以及很多报纸、杂志和网络文章的作者。他1978 年投身于健身行业,1984 年成为威奇托福尔斯(Wichita Falls)运动俱乐部的所有者。他是1985年获得美国国家力量与健身协会(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tioning Association,简写为CSCS)认证的首批教练员之一,并且是**位在2009 年放弃证书的教练员。瑞比托作为有竞争力的力量举运动员有着10 年的参赛经验,并且已经指导了很多举重者和运动员,以及成千上万的对提升力量和运动表现感兴趣的人。他在全美组织了很多研讨会讨论这种杠铃训练方法。
目录
目 录
1 力 量 1
为什么选择杠铃? 2
2 深 蹲 7
深蹲的力学原理 7
负重人体运动 10
深蹲深度 16
学习如何深蹲 20
杠杆作用和力矩 30
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6
大师级提示法 60
呼吸 61
保护深蹲 64
个人装备 67
教学提示法 73
3 推 举 75
推举与卧推 75
学习如何推举 83
和纠正 91
4 硬 拉 99
正确认识硬拉 99
学习硬拉 105
背部姿势 110
拉起杠铃的力学 113
小细节 138
5 卧 推 147
真实的卧推 147
学习卧推 150
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55
呼吸 172
起杠和收杠的 173
保护者 174
6 力量翻 179
理解爆发力 179
神经肌肉 183
爆发力、发力和速率 184
学习力量翻 185
纠正问题 197
力量抓 222
7 有用的辅助训练项目 235
部分幅度动作 236
深蹲变式 248
卧推变式 255
硬拉变式 261
推举变式 274
补充练习 277
杠铃训练:无可替代 303
8 训练计划 305
计划设计的原则 305
学习举重 309
营养和体重 320
装备 326
酸痛和伤病 336
儿童的杠铃训练 338
致 谢 341
内容
这是一本介绍力量训练的经典书籍,确切地说,它是一本介绍杠铃训练方法的经典之作。《力量训练基础》只介绍了五种主要的杠铃训练动作——五种被认为*有用的杠铃动作,深蹲、推举、卧推、硬拉和力量翻。作者以科学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把这五种基本动作和杠铃训练的体系以正确的方式讲解得淋漓尽致。自从2005年出版以来,《力量训练基础》成为了有关举重训练的*的书籍之一,获得了读者的高度认可。此外,健身领域的专家同样给予了这本书高度的评价。
坦白讲,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低,特别是对于那些刚接触健身不久的新手来说,一开始可能会被里面大量的术语和数据吓到。但如果你能坚持下来,特别是挺过关于“训练周期化”和“恢复机制”的那几章,你会发现自己对训练的理解得到了质的飞跃。它强调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爆发性增长,而是长期的、可持续的进步。我以前的训练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推个大重量,明天就瘫软几天。这本书清晰地阐述了什么是“适应性反应阈值”,以及如何设计合理的强度和频率来最大化神经肌肉系统的适应性,同时避免过度训练。它像一本武功秘籍,开篇的内功心法(基础理论)需要时间去打磨,但一旦练成,后续所有的招式(训练计划)都能信手拈来,而且能够根据实战情况灵活变通。这种底层思维的转变,价值无法估量。
评分这本《力量训练基础》简直是为我们这些想真正搞懂训练、而不是人云亦云的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记得当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厚厚的一本,光是看目录就感觉内容扎实得不像话。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充斥着花哨动作和速成口号的书,这本书更像是把力量训练的底层逻辑给你扒了个底朝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训练变量”的解读,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做三组八次”,而是深入探讨了组数、次数、休息时间、动作选择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动态调整。里面关于“超负荷原则”的阐述,简直是颠覆了我过去那种“练得越累越好”的朴素认知。作者用非常严谨的科学语言,结合大量的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知识,把“渐进式负荷”这个核心概念讲得清晰透彻,让你明白为什么同样的重量,今天能推起来,明天可能就力竭了,以及如何系统地避免平台期。读完第一遍,我感觉自己像是从一个只知道怎么拧螺丝的工人,突然变成了懂得设计整个机械结构的工程师。它教会我的不是动作技巧,而是思考框架,这是任何快速指南都给不了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说实话,初看有点枯燥,但细细品味,你会发现那种“硬核”的魅力。它没有太多分散注意力的彩色照片或者名人访谈,全篇都是严谨的解剖图和力学曲线图。我尤其欣赏它在动作分析部分的处理方式。比如深蹲,它不是简单地画个标准姿势,而是细致地分解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在整个运动范围内的力矩变化,以及哪些肌肉群在哪个点上起主导作用。这种对生物力学细节的抠挖,让我以前那些“感觉不对”的动作终于找到了理论支撑。我过去总觉得自己的硬拉腰部压力太大,但看了这本书对“脊柱中立位”和“拉力线”的讲解后,我立刻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不是我力量不够,而是我的发力模式存在效率低下的环节。它真正做到的,是让你从“模仿者”进化为“决策者”,所有的训练计划都必须基于对身体反应的精确理解,而不是盲目追随所谓的“最佳”方案。
评分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帮助,在于它彻底重塑了我对“训练个体化”的看法。过去我总以为,网上流传的那些“超级训练计划”就是最好的,毕竟是别人练出成绩的。但《力量训练基础》里,作者花了大量篇幅论证了遗传差异、激素敏感度以及神经募集效率的个体差异性。它教会我如何利用日志和客观数据(比如最大力量、恢复速度指标)来为自己量身定制计划,而不是去套用别人的模板。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关于“肌肉募集顺序”的讨论,让我茅塞顿开,我开始关注那些“被忽略的小肌群”在复合动作中的协同作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主要肌群的疲劳感。这本书的视角是宏观且微观结合的,它既给你提供了一个建立宏伟训练蓝图的能力,又细致到了如何调整握距对前臂肌肉刺激的微小变化。它让你真正拥有了“诊断”自己身体问题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年代感(11年)在某些方面反而成了它的优点,它没有被当下流行的网红训练理念所污染。它专注于最核心、最经过时间考验的训练科学原理。我特别喜欢它对“动作选择”的逻辑分析,不是简单地说“卧推好还是哑铃飞鸟好”,而是根据你希望达到的具体目标——是强调绝对力量,还是侧重肌肉围度、或是为了特定运动表现——来推理出最符合力学原理的动作组合。它把动作看作是解决特定生物力学问题的工具,而不是孤立的练习。比如,它对“下肢推拉模式”的系统梳理,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时换一个壶铃深蹲的角度,就能激活到大腿前侧的更多肌纤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不变性”——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物理和生理定律不会过时,而这本书就是这些定律最详尽、最易懂的指南之一。读完它,你不会觉得你掌握了多少“秘诀”,而是会觉得自己的知识体系变得异常坚固和自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