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品鉴 掌中宝

中国茶品鉴 掌中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凯 著
图书标签:
  • 茶叶
  • 茶文化
  • 品鉴
  • 中国茶
  • 茶道
  • 饮茶
  • 茶叶知识
  • 礼品
  • 掌中宝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5203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9810
包装:平装
开本:24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3
字数:176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中国茶品鉴掌中宝》:
  本书是一本介绍品茶知识的手册,书中囊括了市场上常见的6大类(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和黄茶)70多种茶叶的产地、采制方法以及品质特征。并对以上每种茶的干茶、汤色等内容分别配图,使读者能够更客观地了解每一种茶。

作者简介

  李凯,出生于北京,在四九城中浸淫多年,喜爱茶道,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中国的茶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对茶叶的生产、种植、销售以及茶文化的推广有独到见解。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新手学品茶 001
1.1茶的故事 /002
1.2茶文化 /016
1.3茶叶的保存方法 /020
1.4选择适合自己的茶 /023
第2章清香淡雅的绿茶 027
2.1西湖龙井 /028
2.2大佛龙井 /031
2.3六安瓜片 /034
2.4黄山毛峰 /036
2.5洞庭碧螺春 /039
2.6太平猴魁 /042
2.7信阳毛尖 /044
2.8滇绿 /047
2.9茉莉花茶 /049
2.10都匀毛尖 /053
2.11竹叶青 /056
2.12金奖惠明 /058
第3章美誉中外的红茶 063
3.1祁门红茶 /064
3.2滇红 /067
3.3正山小种 /071
3.4金骏眉 /074
3.5政和工夫 /076
3.6坦洋工夫 /078
3.7白琳工夫 /081
第4章奇香异韵的黑茶 083
4.1革登山毛茶 /084
4.2倚邦山毛茶 /085
4.3蛮砖山毛茶 /086
4.4莽枝山毛茶 /088
4.5易武山毛茶 /089
4.6攸乐山毛茶 /091
4.7南糯山毛茶 /092
4.8南峤山毛茶 /093
4.9勐宋山毛茶 /094
4.10景迈山毛茶 /096
4.11布朗山毛茶 /098
4.12巴达山毛茶 /099
4.13云南普洱茶 /101
4.14湖南安化黑茶 /106
4.15广西六堡茶 /115
4.16紧压茶 /118
第5章珍奇如雪的白茶 129
5.1安吉白茶 /130
5.2白牡丹 /133
第6章浓醇鲜爽的青茶 137
6.1大红袍 /139
6.2水仙 /142
6.3肉桂 /144
6.4白鸡冠 /147
6.5铁罗汉 /149
6.6半天妖 /151
6.7水金龟 /153
6.8铁观音 /157
6.9黄金桂 /162
6.10毛蟹 /165
6.11本山 /167
6.12佛手 /170
6.13奇兰 /172
6.14丹桂 /174
6.15大叶乌龙 /176
6.16凤凰单枞茶 /179
6.17台湾乌龙茶 /182
第7章香气清悦的黄茶 187
7.1霍山黄芽 /188
7.2君山银针 /191

前言/序言

  小时候第一次喝茶,我就对这种神奇的植物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渐渐长大后,我养成了爱喝茶的习惯。早上一杯茶,神清气爽;中午一杯茶,提神醒脑;下午一杯茶,舒心养意;晚上一杯茶,细思品味……
  爱上了茶的味道,也喜欢搭配不同的茶来喝,在绿茶的世界里飘舞,在红茶的世界里顿悟,在花茶的世界里徜徉,也在甜润的普洱茶里思索。
  长大以后,我也有了更多机会去了解它,从最初的感性认识到茶艺师经历的理性了解,从茶的每一个叶片到行茶的基本过程,以及那些隐藏在茶叶背后的文化与世界,都让我着迷。和很多爱茶的人喝茶,跟许多经营茶叶的人谈茶,这次有机会写这本书,我很开心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茶的点滴。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不仅参考了当前市场的茶品波动,还参照了各类茶品的习茶难易,按照茶叶发展过程,以绿茶、红茶为基础,重点介绍了目前比较流行的乌龙茶和黑茶,对其分类、品种、泡法分别进行了介绍。
  本书可以作为爱茶人的初级入门手册,希望每个读过它的人都有所收获。打开它,看着那些赏心悦目的图片,希望你会有份好心情,不论生活中发生再大的事,你都能停下来,喝一杯茶,静一静心。


诗酒趁年华:中国古典诗词赏析与人生哲思 本书特色: 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本书并非枯燥的文学考据,而是带领读者走进中国古典诗词的精神世界,体会古人如何将生活体验、家国情怀、个人际遇熔铸于方寸字里行间。 精选与深度并重: 涵盖先秦民歌的淳朴自然,汉魏风骨的慷慨悲凉,盛唐气象的万千气象,宋词婉约与豪放的精妙对立,直至元曲的通俗与深刻。每首精选之作均附有详尽的背景解析、艺术手法剖析及当代启示。 生活美学的渗透: 从诗词中提炼出古代士大夫的生活哲学——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对功名的淡泊,以及如何在逆境中保持高洁的品格。 --- 导读:诗意栖居,在喧嚣中寻得安宁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常常感到心灵无着落处。然而,当我们翻开《诗酒趁年华:中国古典诗词赏析与人生哲思》时,时间仿佛慢了下来。这本厚重的典籍,旨在提供一扇通往中华文化精神内核的窗口,让我们得以借古人之眼,重新审视脚下的土地与头顶的星空。 本书超越了单纯的文本解读,它关注的是诗词背后的“人”与“情”。从《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朴素爱恋,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执着求索,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情感表达最凝练、最持久的方式。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哲学的载体,更是我们民族集体记忆的容器。 第一卷:风雅之源——先秦至魏晋的勃发与沉郁 卷首聚焦于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以其质朴的现实主义描摹了周代百姓的婚丧嫁娶、田间劳作与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最原始而真挚的情感力量。紧接着,我们进入屈原的浪漫主义世界,体会楚辞那瑰丽奇绝的想象力,以及知识分子为理想与家国所做的“香草美人”式的隐喻与抗争。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玄学兴起,诗歌的主题由外在转向内在。曹操父子的古直悲凉,建安风骨的慷慨悲歌,标志着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陶渊明,这位“采菊东篱下”的隐士,以其田园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清雅之风。我们详细探讨了陶诗中“真”与“伪”的辩证关系,以及他如何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摹,构建起一个不受世俗污染的精神家园。 第二卷:盛唐气象——气魄、境界与浪漫的巅峰 盛唐,是中国古典文学最辉煌的篇章。本书用大量的篇幅来解析唐诗的“盛”——它不仅是国力的强盛,更是诗人胸襟的开阔。 李白的诗,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洒脱,我们分析了其诗歌中浪漫主义的源泉,以及他如何将道家思想融入奔放的想象力之中,创造出无与伦比的“仙气”。 杜甫的诗,则是“沉郁顿挫”的典范。他被称为“诗史”,他的笔下是安史之乱带来的苍生疾苦与家国之痛。本书深入剖析了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以及他如何将个人苦难升华为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此外,对边塞诗派(如王昌龄、岑参)的解析,展现了唐代军旅生活的雄奇壮丽;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则揭示了禅宗思想如何影响了中国文人的审美趣味,使山水不再是背景,而是心灵的投射。 第三卷:宋韵流转——词的兴盛与人生百态 宋代,文学的重心由诗转向词。词,作为一种更适合抒发细腻情感的文体,完美地契合了宋代文人的内敛与多思。 本书系统梳理了宋词的两大主流: 1. 婉约派的极致: 从柳永对市井生活的描摹,到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的闺阁之痛,展现了词在情感表达上的精微。我们探讨了婉约词如何通过音乐的韵律,将愁绪、相思与逝去的美好,化为可感的音韵。 2. 豪放派的突破: 苏轼的旷达与豁然,辛弃疾的报国无门与壮志难酬。他们打破了词只能言“艳科”的藩篱,将家国情怀、哲理思考融入词中。例如,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重点阐述了词人如何借古人之事迹,表达自己对历史循环和个体价值的哲学思考。 第四卷:元曲的生趣与哲思的回归 元曲的兴起,标志着文学更贴近市井百姓的口语和生活。本书对关汉卿、王实甫等人的杂剧和散曲进行了梳理,看到了民间智慧的活力与生命力。元曲的语言更加鲜活,主题也更关注人性的复杂与情感的直接表达。 结语:诗词中的永恒价值 合上本书,读者将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学知识,更是一种理解生命的方式。古典诗词教会我们如何面对“聚散有时”的无奈,如何从“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中汲取力量,如何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这些穿越千年的文字,依然能够穿透历史的尘埃,照亮我们当下的迷惘与前行的道路。它们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终身受益。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生活品质有着极高追求的人,平日里除了工作,最大的乐趣便是研究和品味各种茶。最近,我听闻一本关于中国茶的书籍在茶友圈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虽然我还没有亲自拜读,但从我几位对品鉴颇有心得的朋友口中,我已窥见其冰山一角。他们形容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茶道大师,娓娓道来,将中国丰富多彩的茶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本书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仿佛每一页都蕴含着作者对茶的敬畏与热爱。它似乎能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茶叶的独特“性格”,了解它们是如何在特定的地域,吸收着天地精华,最终成为我们口中的佳茗。书中对冲泡的讲解,更是细致入微,从水温的选择,到投茶量的控制,再到出汤的时间,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严谨的考量,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让读者能够轻松掌握,从而泡出一杯真正的好茶。我特别欣赏那些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著作,而从朋友们的评价来看,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满足了我对茶的求知欲,更丰富了我对生活的热情。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充满好奇,尤其是在品鉴方面,总觉得自己还停留在非常初级的阶段。最近,我从一些在茶界小有名气的博主那里得知,有一本关于中国茶品鉴的书籍,似乎能为我这样的学习者提供一个绝佳的入门途径。据他们描述,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扎实,而且讲解得极为生动。它似乎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茶叶的种类,更重要的是,它能教会我们如何去“读懂”每一片茶叶。例如,书中可能详细阐述了不同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的“生命周期”,从干茶的状态,到湿茶的舒展,再到茶汤的色泽和香气变化,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更让我期待的是,它似乎能够帮助我们区分不同茶叶的细微差别,例如,绿茶的鲜爽,红茶的醇厚,乌龙茶的韵味,普洱茶的陈香,等等。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更系统、更科学的品鉴框架,不再是凭感觉去品茶,而是能够用更专业的眼光去欣赏每一杯茶背后的故事和工艺。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成为我茶艺道路上一个不可或缺的伙伴。

评分

作为一位热爱生活、追求仪式感的人,我常常会在忙碌之余,为自己冲泡一杯好茶,享受那份宁静与放松。最近,我听说了一本关于中国茶品鉴的书籍,虽然我还没有亲手翻阅,但从我几位资深茶友的只言片语中,我已感受到它非同寻常的魅力。他们告诉我,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能够带领读者深入到中国茶世界的方方面面,仿佛置身于茶园之中,亲历茶叶的生长,感受采摘的辛劳,理解制茶的匠心。书中对不同茶叶的描述,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感的传达,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不同产区、不同品种茶叶所独有的“灵魂”。他们还提到,书中对冲泡技巧的讲解,更是精益求精,从水质的选择到火候的把握,都细致入微,仿佛是手把手地教导我们如何才能泡出一杯最能体现茶叶本味的茶。我非常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提升我的品鉴能力,不仅仅是品尝到茶的味道,更能体会到茶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情感价值。

评分

在我的茶生活里,我一直渴望能有一种方式,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我所品饮的每一款茶。最近,我从一位在茶领域颇有建树的朋友那里了解到,有一本关于中国茶品鉴的书籍,似乎正是为我这样的茶爱好者量身打造的。据他描述,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能够将那些看似复杂深奥的茶学知识,转化成生动有趣的语言,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逐渐掌握品鉴的技巧。他特别强调了书中对茶叶“风土”的解读,也就是茶叶所生长环境的独特之处,如何影响其最终的口感和香气。这让我非常感兴趣,因为我一直认为,好的茶叶,离不开它赖以生存的土壤、气候和人文环境。此外,书中对各种冲泡方法及其效果的详细分析,也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区分不同茶叶的细微差别,理解它们各自的优点,并能根据不同的茶,采用最恰当的冲泡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茶叶的天然风味。我坚信,这本书将成为我探索中国茶世界的宝贵指南。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茶友,我一直致力于探索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最近,我偶然间接触到了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著作,虽然这本书并非我直接阅读的内容,但我从周围茶友们的讨论中,以及他们眼中流露出的赞赏,深深感受到了这本书的价值。据我所知,这本书似乎以一种非常独特且深入的方式,带领读者踏上了一段非凡的茶品鉴之旅。它不仅仅是罗列各种茶叶的种类,更重要的是,它似乎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们能够“听”到茶叶在杯中舒展的细腻声音,“闻”到它们在空气中弥漫的独特香气,甚至“品尝”到那些隐藏在舌尖上的微妙滋味。我听说,这本书的作者拥有着深厚的茶学功底,并且善于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语言,让即便是对茶知之甚少的初学者,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掌握品鉴的精髓。他们仿佛是将每一片茶叶都赋予了生命,通过文字,将茶叶的生长环境、采摘时节、制作工艺以及最终的冲泡技巧,都一一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全方位的解读,无疑为我们这些热爱茶的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欣赏这片来自东方的神奇叶片。我非常期待能有机会亲自捧读此书,亲身感受它所带来的震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