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经营:富士胶片的二次创业神话

灵魂经营:富士胶片的二次创业神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古森重隆 著,栾殿武 译
图书标签:
  • 富士胶片
  • 转型
  • 创新
  • 经营管理
  • 企业案例
  • 二次创业
  • 日本企业
  • 战略管理
  • 品牌重塑
  • 危机应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09882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856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0
字数:150000
正文语种:中文(简体)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企业领导人、白领、管理者

★富士胶片掌men人古森重隆首次公开讲述“经营改革”哲学


★可复制的富士转型秘诀——下一个企业崛起风口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模板教材,企业领袖素质培养的速成宝典


★涅槃而生,看富士如何从核心业务的全面沦落到多点开花的二次崛起



内容简介

  这是被菲利普?科特勒推崇的经管奇迹,是企业二次创业、转型重生的世界经典案例。本书由富士胶片官方定制授权,初次将富士起死回生的全景展现在中国读者面前。作为日企中“领导大企业成功转型的典范”,富士胶片舵主古森重隆先生将在书中将自己70多年的经营哲学与处世之道毫无保留的呈现给读者,为读者解答“如何在行业发生巨变之前预知危机的出现?”“如何先于市场创造‘刚需’产品?”“如何在核心业务衰落的情况下力挽狂澜?”“企业领军人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如何在刀光剑影的商海中礼貌地获胜?”“人才真的可遇不可求吗?”“如何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让自己的企业、自己的国家走得更远?”等种种疑问。

作者简介

  古森重隆,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全球总裁兼CEO。世界500强企业——富士胶片起死回生神话的缔造者(富士胶片转型神话的缔造者)。1939年生于中国东北。196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系,同年进入富士胶卷公司(现富士胶片控股公司),先后在印刷材料和记录媒体等部门工作。1996年~2000年出任富士胶片公司欧洲分公司经理。2000年就任全球总裁,2003年任CEO。2004年,获日本政府授予的“蓝绶褒章”,用于表彰对社会福利、公共事业做出杰出贡献者;2006年,获美国photomarketingassociationinternational(PMA)授予的“殿堂传奇人物”;2006年,获德国政府授予“德国联邦大十字勋章”,用于表彰对德国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2009年,获美国photoimagingmanufacturersanddistributorsassociation授予的“年度人物”;2009年,获日本皇室授予的“旭日重光奖”,用于表彰对国家公共有功劳者中,有引人注目的显著功绩的功勋者;2010年,获荷兰王室授予的“橙色拿骚勋章”,用于表彰对荷兰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2012年,获比利时王室授予的“利奥波德勋章”,用于表彰对比利时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面对数码化大潮的冲击,果断实行经营改革实现经营结构的成功转型,让濒临亏损的富士胶片浴火重生。在“核心业务衰落”的情况下,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在数码影像、光学元器件、高性能材料、印刷系统、医疗生命科学、化妆品等行业进行了拓展与开发,促使公司业绩强势复苏。/译者栾殿武,日本武藏野大学环球交流学院教授。1963年生于天津,曾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外语系和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并先后在天津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任教。1994年赴日留学,在国立千叶大学研究生院社会文化科学研究科日本研究专业攻读日本近代文学硕士和博士课程,2000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日近代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

精彩书评

作者在书中提及的所有经营方法,包括把技术积累当做未来发展的“种子”,收购发展成熟、增值效应良好的公司等,都具有特殊意义,对正面临危机的其他企业而言无疑大有裨益……同时,作者行文简洁明了,掷地有声。


——《日本经济新闻》



富士胶片CEO古森重隆的这本杰作充满智慧。任何面临市场环境重大变动的公司都必须学习:当富士胶片的长期竞争对手柯达以破产收场时,富士胶片是如何险中求生。


——菲利普·科特勒,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终身教授,现代营销学之父


读古森先生的书,感觉是一位可敬(还真有些可畏)的长者在毫无保留甚至有些严厉(恨铁不成钢)地把自己的经营智慧和盘托出,拳拳之心,浸透书背。他有勇气,有魄力,有眼光,更有爱——“如果我不强硬,我就没法活。但是如果我不文雅,我就不配活。”读到此处,不由掩卷,回想见到古森先生的样子,那有着狮子般的自信与抱负的样貌中,飘扬着勇士的魂魄。不知何故,与他会面,读他的话,都让我在脑海中响起那首粤语老歌《真的汉子》,铿锵激越,挥之不去。


——杨斌教授,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


目录

作者序 001

推荐序 001

前言 001

● 如果汽车滞销的话,汽车公司将如何应付?

● 如果钢材滞销的话,钢铁厂将如何应付?

●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危机—— 我们面对的是丧失核心业务的危机。

第一章 核心业务衰落

—— 富士胶片面临的困境 001

● 富士胶片面临的“核心业务衰落”的冲击究竟有多严重?

● 危机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出现的?

● 为了使广大读者能正确理解上述问题,首先有必要阐述 “富士胶片的核心业务”的具体内容。

● 本章将描述本公司的核心业务和公司的发展史,以及当时遭遇的核心业务危机困境。

注重技术开发是富士胶片的特色 003

业界巨头,柯达 004

摸索多元化经营模式 006

拓展国际市场并参与国际竞争 009

数码化时代悄然来临 011

运用三大经营战略应对数码化时代的挑战 013

正视现实的勇气 018

危机来临 019

专栏1 照片冲洗店的福音 —— 数码冲印设备 021

第二章 第二次创业

—— 富士胶片的挑战和改革全貌 025

● 世界对于相机胶卷的需求在2000年达到顶峰,其后便急剧萎缩。

● 正是在那一年,我就任富士胶片的全球总裁。

● ?我当时暗自思索:“危机终于要来了”“我们必须开创新业务领域”。

● 于是,我在2003年就任CEO之后,就当机立断着手开始进行公司改革,历经十年图治,创建了新生的富士胶片,这是公司的“二次创业”时期。

● 本章将回顾这次改革的全貌。

从欧洲归来 027

不能仅是苟延残喘,而要做强做优,继续打造一流企业 030

整编全球工厂和整合专业洗印公司 033

裁员,要慎重处理但要果断实行 034

富士胶片守护影像文化 036

为液晶电视机的普及贡献力量的“FujiTAC” 037

对比技术力量和市场需求,摸索开发新兴主体经营项目 042

决策的标准不是“暂时领先”而是“不断取胜” 045

医疗保健是21世纪的重要产业 048

富士胶片进军化妆品行业的理由 050

积极参与制药领域 052

巧用并购,借船出海,高起点打造新业务 055

打造横跨业务领域的“先进研究所”,深化技术开发 058

每年拨出2000亿日元专款,确保研发经费 061

构建强化关联经营的控股公司体制 063

更名为“富士胶片” 064

业绩创历史最高纪录但遭遇全球金融风暴 065

在集团所有部门实施第二次裁员 067

一难过后又一难,日元坚挺导致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 069

富士胶片重新走上顺利发展的康庄大道 071

根干已经粗壮,枝叶还需繁茂 074

力争打造引领潮流的企业 075

柯达和富士胶片的分水岭 077

专栏2 震灾之后重新认识到影像文化的价值 080

第三章 遇到紧急关头,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活动

——“研判”“构思”“传达”“实行” 083

● 在第一章和第二章,我为大家介绍了富士胶片遭遇到的核心业务的危机和克服危机的经营改革。

● 从本章开始,我想阐述我的观点,关于运作一个企业,管理一个国家,什么是必要的。

● 我想在本章说明企业管理层应该采取的行动。

● 现在,日本不仅在政治和经济上,在所有领域里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缺乏出色的领军人才,缺乏领导能力。

● 领军人才应该是什么样的人物?应该做什么?应该具备什么能力?

● 本章将重点阐述我个人对于领军人才的观点。

学校里的班长无法胜任临危受命的决策者角色 085

当遇到紧急关头时,经营决策者的行动四原则 087

根据有限的信息清晰把握现状 089

分析发展动向,准确预测未来 091

只要理解了普遍规律,即使是外行也能判断准确 093

决策失误的三大原因 094

明确重点,构思实施计划 096

激发活力并提高速度 098

企业经营者应该具备的爆发力智慧 100

当你犹豫不决难以决断的时候,就全力做好既定的工作 101

排解疲劳,保持充沛体力也是经营决策者的职责 103

决策者的意志只有传达到基层,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04

率领员工实现目标很重要,但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106

专栏3 企业员工上阵是竹刀演练,只有一把手才是真刀血拼 108

第四章 一切都是绝对不可以失败的战斗

—— 社会的规则以及制胜的实力 111

● “绝不服输”。

● 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人生中,我总是抱着这个信念努力奋斗。

● 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日本人共同的信念。

● 对我个人来说,富士胶片的改革也是如此,工作和人生都是在战斗。

● 因为是战斗,所以不能输给对手。

● 为此,平时要历练什么能力?如何进行战斗?

● 本章将阐述我的观点。

一切都是非胜即负的战斗 113

在战败中体会到失败者的悲惨 115

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培养基础体力 117

我所思考的“五体生意经” 119

如果缺乏仁慈和正义,“打赢”和“强势”都没有意义 123

要赢在世界就要懂得国际上的行为方式和礼仪 124

不单单是要赢,还要赢得聪明,赢得正当,强势通赢天下 127

专栏4 为了培养“基本能力”而阅读的书籍 130

第五章 心系工作,情牵企业,提升自我

—— 绩效考核达标,不断提高业绩的工作方式 135

● 相同部门,相同年龄,相同工作,有的人能不断提高业绩,出类拔萃而跃升为领军人才,而有的人则不然。

● 差距究竟来自何处?也许能力和知识上有差距,但是主要的差别在于,面对工作的热情不同,对于企业的态度不同。

● 这一点不分行业和工种,不分国界,评价是相同的。

● 通过工作不断提升自我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 业绩卓著的人究竟如何工作?

● 本章将回顾我以往的人生经历所得出的一些感受。

企业不是培养员工的学校 137

凡事都要学习,进入螺旋式上升的正循环 139

带着主人翁精神去工作 141

凡事都要诚实面对,努力工作 143

在你要求别人之前,自己做了什么? 145

要想前进,就必须改变现状 147

当了领导之后不进步的人 148

专栏5 “See-Think-Plan-Do”是比 “PDCA(Plan-Do-Check-Action)”

更加实用的循环管理法则 150

第六章 全球化时代日本的前途

—— 国家和企业的优势以及可能性 153

● 自全球金融风暴发生后,日本整体经济一直陷于困境。安倍经济学实施以后,日本经济状况的走势才有所改观。

● 日本媒体长期充斥着唱衰日本的极度悲观的论调。

● 可是,日本真的已经是夕阳西下的状态了吗?其实不然。

● 当然,局势并不是一帆风顺,问题仍然存在,但是,日本仍然拥有技术、人才以及经济增长潜力。

● 首先如果不能认清当今的经济现状,就会误导前进的方向。

● 这一点,我已经在前面几章中多次谈及。

●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我将阐述日本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前进方向。

日本的制造业仍然具有优势 155

日本经济失速的原因在于日元升值 157

TPP和农业问题应该分开考虑 160

日本面临的课题——企业的销售管理费用高昂 162

日本面临的课题——业务水平下降 165

日本面临的课题——不明确追究责任的体制 166

至今仍在世界上自豪的日本企业的技术实力 167

要教育孩子们竞争的重要性 169

将“消极、内向、压抑”转变为“积极、外向、向上” 172

结 语 鼓起“勇气”,挑战未来 175


精彩书摘

2000年,我就任富士胶片全球总裁时,公司的拳头产品彩色胶卷等感光材料的销售额达到了巅峰。而且,2001年销售额首次超越了自公司创立以来一直追赶的行业巨人伊士曼柯达公司(以下简称“柯达”)。20世纪60年代初,我刚进入富士胶片时,柯达的销售额遥遥领先,富士胶片与之相比相差十几倍。我们历经四十载终于赶上了当年的巨无霸,在日本国内的市场份额达到70%,一举压倒了这个业界巨头。

可是, 在茫茫商海之中, 身处巅峰之时就是危机悄然袭来之际。在此之前,数码相机以疾风迅雷之势开始占领相机市场。数码技术的普及意味着胶卷将退出历史舞台。

事实上,彩色胶卷的市场规模在2000年达到顶峰之后就开始萎缩,然后每年以20%~30%的幅度锐减。而且,10年后,世界市场的总需求已降至2000年的1/10以下。

当时,彩色胶卷等感光材料的销售额占富士胶片总销售额的6 0%,利润则占2 / 3。这个核心市场的绝大部分一瞬间全部消失了。这个冲击给公司带来的打击超乎想象!曾经创下巨额利润的感光材料业务在短短的四五年内竟然陷入亏损。

在这个自公司创立以来的空前巨大危机骤临之时,我受命出任公司总裁。要化解危机局面,挽救富士胶片,我该如何打破僵局?如果失败,公司将面临困境,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将面临失败,职业生涯最后阶段的失败意味着人生的失败。

就这样,绝对不能失败的挑战 —— 倾注我全部心血的“灵魂经营”开始了。

将目光转到2 0 0 7年,富士胶片销售额曾经高达约2 7 0 0亿日元以上的胶卷项目降至7 5 0亿日元,仅为当初的1 / 4多一点。包括彩色相纸在内的整个照片业务也从原有的约6800亿日元锐减至约3800亿日元。

可是,同年富士胶片的销售额高达2 . 8 5万亿日元,净利润为2073亿日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各种数据表明,公司已经渡过丧失核心业务这一危机,开始走上新的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内,大刀阔斧的改革终于结出了硕果。

那么,所谓改革究竟是什么呢?以下我将逐次分别阐述。

首先是胶卷项目的结构改革。照片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宝贵文化,市场规模即使缩小也不能停止胶卷的生产,我们肩负着保护影像文化的使命。

但是,胶卷的需求一旦减少,遍布全球的胶卷生产项目的大规模厂房设备、销售公司等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将会出现大量损失,这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而且,如果企业不堪重负而倒闭的话,必将导致七万名员工失业并直接影响他们的家庭生活。如果仅仅进行“小打小闹”式的应付,只会是隔靴搔痒,无法使公司摆脱困境。因此必须横下心,大刀阔斧地推进彻底的结构改革。于是,我下决心对公司胶卷业务大胆地实施包括裁员在内的结构改革。

如果胶卷项目的经营结构改革推迟一两年,遭遇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风暴”,那么公司肯定无法摆脱双重困境,甚至会遭受灭顶之灾。

其次,在推行胶卷业务的结构改革的同时,对今后具有潜在可能性的新兴领域进行大胆投资。通过开拓新兴领域的业务,弥补了核心产品滞销带来的损失。

就任富士胶片全球总裁之后,我在各种场合始终强调“这是第二次创业”。历经十年图治,可以说我已经成功地将遭遇疾风暴雨的富士胶片指引到正确的航线上,今后可以畅游在碧海蓝天之中。经过一连串的改革,公司已经彻底脱胎换骨。

2012年,富士胶片常年的竞争对手 —— 柯达,依据美国联邦破产法第十一章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相比之下,富士胶片没有被时代大潮吞没,现在仍然在不断进化。

“在当时的危急关头,你为什么能够大刀阔斧地推行彻底的结构改革?”

“作为决策者,你是如何决策,如何执行的呢?”

世界各国的主要媒体以及许多业界人士都曾经向我提出了上述疑问。为了回答上述提问,我在有关人士的提议下整理并撰写了本书。

现在,日本的众多企业笼罩在日暮途穷的阴影之中。当今正处于时代的转折点,无论什么行业,都能听到有人抱怨常年支撑企业的基石已经开始动摇。

我撰写本书的目的是介绍我们面临的危机以及克服危机的过程,希望能同广大读者朋友分享我们的经验。

富士胶片面临了什么困境?

富士胶片采取了什么对策?

今后的企业决策者以及未来的领军人物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我将在本书的各章中阐述我们经历的经营改革,以及我个人的想法。


前言/序言

作者序

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公司曾用名:富士写真胶片株式会社,以下简称“富士胶片”)创建于1934年,当时肩负的使命是电影胶卷和照相胶卷的国产化。2000年,当国际市场对于彩色胶卷的需求达到顶峰之际,胶卷相关业务占富士胶片总营业额的60%,利润则占三分之二。进入21世纪,数码化大潮的到来导致彩色胶卷的需求锐减,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的彩色胶卷市场陷入崩溃状况,公司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当机立断,大刀阔斧地推行彻底的结构改革,终于闯过难关,从以生产感光材料为主的企业成功转型为多元化经营,在医疗生命科学、高性能材料、图像处理、光学元器件、文件处理、数码影像领域形成6大板块,成为可持续增长的新型企业。这种成果是通过超前的经营决策、高超的技术实力和雄厚的财务实力、不断进取的企业文化以及每一位员工的辛勤努力才得以实现的。现在,本公司已经跨越了产业结构转换的阶段,为了实现在新时期的战略性飞跃,大踏步地转入了新的局面。

“为什么富士胶片能够适应环境的巨变而顺利生存下来呢?”国内外的许多媒体都曾经向我提出过上述疑问。这使我感到,富士胶片的改革历程有值得与世人分享的价值,因此执笔写了这本书。

21世纪是一个激荡巨变的时代。物联网和大数据将给世界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同时,再生医疗和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催生了技术的飞跃发展,这些新技术不是以往技术的延伸,它为以往无法解决的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法。

适应环境的巨变不仅是富士胶片一家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而是众多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要成为在21世纪持续发展的企业,就必须成为“具备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创造新价值的研发能力和企业文化的公司”,也就是说必须成为“不断求变,持续发展的企业”,而且,今后不仅要能够适应变化,而且要能预测变化,“领先于变化”,并且能推出全新的产品和机制,以此影响世界,从而“引领变化”。

如果能不断为社会提供新价值,那么就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企业。

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是富士胶片面临“核心业务衰落”之际,我作为公司经营决策人如何思考,如何决断,如何实施改革,从而带领公司渡过难关,不断挑战的历程,同时也谈了一些对于企业领袖素质培养的见解。2013年秋,本书在日本出版,2015年又发行了英文版。本书问世之后,受到了普通读者、企业家、学者以及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们的关注,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我衷心希望中国的读者也能分享我们的经验。

富士胶片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90年代又开设了生产基地,正式开始生产。至今,富士胶片在中国有包括11家工厂在内的30家子公司,员工超过1.6万人,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中国国内的营业额占公司总营业额的11%,对我们来说,中国是至关重要的市场。今后,我们将继续与中国保持重要商业伙伴的关系,强化产品研发和生产体制,积极推出适合中国和世界各国顾客需求的优质产品,扩大市场销售。

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以前,中国将实施更有利的措施以鼓励研发、创新和创业精神,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于我们外资企业来说,创新同样是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中国拥有13亿人口,经济发展迅猛,同时作为巨大的消费市场,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而且,中国作为制造业的生产基地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发展对于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等今后包括中国在内全球都将会面临的环境问题,国际社会应该认真思考,携手共同解决这个课题。

目前,富士胶片将继续秉承 “Value from Innovation”(价值源于创新)这一集团口号,力求将扩大企业规模和解决全球性社会课题相结合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理念,尤其要通过创新为社会提供全新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谋求企业的不断发展。

我们将通过本公司的技术,为中国的广大顾客提供新的价值,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的进步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

董事会会长 CEO

古森 重隆



重塑之光:那些濒临黯淡却涅槃重生的商业传奇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海洋中,并非所有伟大的企业都能一帆风顺,总有一些名字,曾一度辉煌,又遭遇严峻挑战,仿佛被时代的潮水推向了搁浅的沙滩。然而,真正的企业智慧,并非在于永不跌倒,而在于跌倒后能否找到重新站立的勇气与力量,甚至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再次扬帆远航,谱写令人惊叹的二次创业神话。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个特定品牌,而是深入探寻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或因技术变革、或因市场萎缩、或因内部管理不善而面临生存危机,最终凭借非凡的战略眼光、坚韧不拔的执行力,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成功实现转型与复兴的商业巨头们。我们将一同走进这些企业的“黯淡时刻”,剖析它们走向衰落的深层原因,理解它们在十字路口所面临的艰难抉择,以及它们如何通过颠覆性的创新,重新定义自身价值,赢得市场尊重。 第一章:沉舟侧畔千帆过——危机降临的预兆与信号 每一个成功的转型,都始于对危机的敏锐感知。本章将通过一系列经典案例,揭示那些被忽视的预警信号。我们或许会看到,一家曾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公司,如何在技术革命的风暴中,固守陈规,错失良机,最终被新兴的竞争者无情超越。又或者,一家以优质产品闻名于世的企业,如何因为忽视了消费者需求的细微变化,以及对市场趋势的误判,而逐渐失去吸引力。 我们会探讨“柯达时刻”的哲学含义,不仅仅是胶片时代的终结,更是对那些习惯于舒适区、害怕拥抱新技术的企业的一种警示。同时,我们也会分析一些在经济周期波动中,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商业帝国,如何因为过度依赖单一市场或产品线,而显得脆弱不堪,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便面临雪崩式的危机。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梳理,读者将能够识别出企业内部潜在的风险因素,理解危机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往往积淀已久,需要警惕那些“温水煮青蛙”式的渐进式衰退。本章将强调,识别危机是进行有效转型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第二章:破茧成蝶的抉择——战略转型的艰难求索 当危机不可避免地降临,企业面临的将是一场生与死的抉择。本章将深入剖析那些企业在关键时刻所做出的战略决策。这通常意味着对原有商业模式的彻底颠覆,对核心业务的重塑,甚至是对企业DNA的革新。 我们会看到,一些企业是如何通过大胆的并购与整合,快速获取新技术、新市场或新人才,从而实现“跨界”生存的。例如,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如何通过收购一家科技公司,成功转型为一家服务型企业。又或者,一家媒体巨头,如何通过拥抱互联网,将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彻底改变。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关注那些在内部进行深刻变革的企业。这可能涉及到组织架构的调整,企业文化的重塑,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革新。一些企业会选择聚焦于尚未被充分挖掘的细分市场,通过提供高度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重新找到增长点。另一些企业则会选择“回归初心”,重新打磨其核心竞争力,将最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例如,一家曾经多元化发展的公司,如何剥离非核心业务,将资源集中于其最具优势的领域,重新获得市场认可。 本章将重点探讨“二次创业”并非简单地重复过去,而是需要勇气去“否定”过去,去“创造”未来。我们会分析企业领导者在面临巨大压力时,如何权衡风险与回报,做出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判断。 第三章:创新驱动的引擎——技术、产品与商业模式的重塑 驱动企业重生的核心力量,往往是持续不断的创新。本章将聚焦于企业在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层面的创新实践。 在技术层面,我们将审视那些曾经被边缘化的技术,如何因为一次重大的突破,而重新焕发生机,并成为企业新的增长引擎。例如,一家在传统行业深耕的企业,如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融入其产品和服务中,从而实现产品升级与效率提升。我们也会关注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的战略选择,以及如何构建有效的创新生态系统,吸引外部创新资源。 在产品层面,创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功能的增加,更在于对用户体验的深刻理解与优化。我们将看到,一些企业如何通过对用户需求的细致洞察,开发出颠覆性的产品,解决用户痛点,甚至创造出新的消费习惯。例如,一家传统的零售商,如何通过构建强大的线上线下融合的购物体验,重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在商业模式层面,创新是最具颠覆性的力量。本章将分析企业如何通过重构其价值链、盈利模式,以及客户关系,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例如,从一次性销售到订阅式服务,从线下实体店到线上平台,再到“产品即服务”的转变。我们会探讨“共享经济”的兴起,以及它如何改变了许多传统行业的商业逻辑。 第四章:文化的力量——组织变革与人才的激活 再伟大的战略,也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来落地。而执行力的根本,在于企业文化与人才。本章将深入探讨,在企业转型过程中,组织文化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激活人才的潜能。 成功的二次创业,往往伴随着企业文化的深刻变革。这可能意味着打破僵化的等级制度,鼓励开放沟通与协作;可能意味着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将用户需求置于首位;也可能意味着拥抱试错文化,鼓励员工大胆尝试与学习。我们将分析,是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能够支撑企业在不确定性中前行,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人才的激活是企业重生的关键。本章将探讨,企业如何吸引、培养和留住具有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的人才。这包括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以及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职业发展通道。我们也会关注,企业如何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合作,不断提升员工的技能和知识储备,以适应快速变化的行业需求。 此外,领导者的角色至关重要。本章将分析,成功的转型往往离不开富有远见、勇于担当的领导者。他们如何凝聚团队,传递信心,并引领企业穿越风暴,走向新生。 第五章:穿越周期的智慧——复盘与前瞻 在经历了危机的洗礼和转型的阵痛后,企业能否避免重蹈覆辙,实现可持续的增长?本章将对成功转型的企业进行复盘,总结它们的经验教训,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分析,那些成功企业是如何建立起自身的“免疫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新的风险,并做出积极应对。这可能包括建立持续的市场研究机制,保持对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敏感度,以及不断进行内部的自我优化。 本章还将探讨,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企业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更智能、更高效的运营体系,并创造出全新的用户体验。同时,我们也会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最终,本书希望通过对这些商业传奇的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一套关于企业危机应对、战略转型、创新驱动以及文化建设的系统性思考框架。它将激励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在面对挑战时,不惧风浪,勇于变革,最终实现企业的“二次创业”,书写属于自己的商业辉煌。本书并非提供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而是旨在启发读者独立思考,找到最适合自身企业的转型之路,因为每一个企业的故事,都独一无二,都充满了人性、智慧与坚持的闪光点。

用户评价

评分

仅仅是《灵魂经营:富士胶片的二次创业神话》这个书名,就足够让人心潮澎湃了。试想一下,一个曾经在胶片摄影领域占据霸主地位的品牌,面对着数字化浪潮的席卷,是如何在几乎被遗忘的边缘,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甚至开启一段新的辉煌篇章的?这其中的过程,必然充满了跌宕起伏,也必然蕴含着非凡的智慧。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阐述“灵魂经营”这个概念?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业务转型,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哲学思考,一种对企业生命力的根本性探索。富士胶片是如何在保留其DNA的同时,又能够拥抱未来的?它是否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在切除病灶的同时,又精心呵护着患者的生命线?我想,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讲述成功的表象,更会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决策过程、技术创新、组织变革以及人才培养等关键要素。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而言,能够窥探到一家伟大企业在巨变时代中,如何重塑自我、实现“神话”般蜕变的秘诀,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精神滋养。

评分

我对于《灵魂经营:富士胶片的二次创业神话》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许多曾经的行业巨头都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甚至走向衰落。富士胶片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品牌,能够实现“二次创业”,并创造出“神话”般的成就,这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我特别好奇书中将如何深入探讨“灵魂经营”这个核心概念。它是否意味着在商业策略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企业始终不忘初心,坚守其核心的价值理念和企业文化?我非常想知道,富士胶片在面对传统胶片业务的衰退时,是如何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成功开拓出新的增长曲线的?这本书会不会详细介绍其在医疗、显示材料、办公自动化等领域的新业务发展历程?我期待着这本书能为我们展现一个生动而深刻的企业转型案例,它不仅是商业战略的成功,更是一种企业生命力与智慧的体现,为我们这些身处变革时代的观察者和参与者,提供宝贵的启示和鼓舞。

评分

我最近读完一本关于企业转型的书,名字叫《灵魂经营:富士胶片的二次创业神话》。虽然我还没有机会翻开它,但仅从书名就足以勾起我无限的好奇心。在数字时代浪潮的冲击下,有多少曾经辉煌的企业黯然失色,甚至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富士胶片,这个承载着无数人胶片时代美好回忆的品牌,竟然能够“二次创业”,并且谱写“神话”,这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灵魂经营”理念,让这家百年老店在风雨飘摇之际,找到了新的生命力?它是否像一个老船长,在汹涌的大海中,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坚定的信念,带领着他的船队驶向了新的港湾?我尤其好奇,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背后,富士胶片的决策者们是如何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未知,做出那些足以载入史册的战略抉择的?是创新,还是坚守?是颠覆,还是融合?这本书无疑为我们这些渴望在变革中寻找出路的创业者和管理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案例。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揭示那些鼓舞人心的故事,那些充满智慧的洞见,那些关于如何在时代洪流中保持企业灵魂,并实现涅槃重生的深刻思考。

评分

《灵魂经营:富士胶片的二次创业神话》——光是听这个名字,就让人感觉充满了力量。我们都知道,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曾经叱咤风云的行业巨头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走向衰落。而富士胶片,这个我们熟悉的名字,竟然能够实现“二次创业”,并且创造“神话”,这本身就足以引人深思。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地解读“灵魂经营”这个概念,它是否意味着在商业战略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对企业文化、价值观以及长远使命的深刻理解和坚守?我很好奇,当传统业务受到冲击时,富士胶片是如何找到新的方向的?是凭借着在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深厚积累,开拓出新的应用领域,还是通过颠覆性的创新,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或服务?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去观察一家老牌企业如何在时代变迁中,既保持其核心的“灵魂”,又能够焕发新生,成为一个成功的“二次创业”典范。我相信,这本书中蕴含的智慧和经验,对于任何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都将是宝贵的财富。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灵魂经营:富士胶片的二次创业神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突破困境、实现华丽转身的企业故事充满敬意,而富士胶片显然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在胶片业务几乎被数字化浪潮彻底颠覆的背景下,它能够找到新的增长点,并且做得如此出色,这绝对不是偶然。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描绘富士胶片在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的?是外部市场环境的剧变,还是内部组织结构的僵化?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灵魂经营”这个词更是点睛之笔,它暗示了企业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并没有丢失自己核心的价值和精神。这让我联想到,很多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往往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掉自己长期以来积累的独特优势,最终迷失方向。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富士胶片是如何在保持“灵魂”不变的前提下,成功实现业务上的“二次创业”的。这对于任何一个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努力寻求发展的企业来说,都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评分

战略决定成败!值得学习!

评分

书不错呢还没有读包装什么都挺好的,送货速度挺快

评分

非常好!很喜欢,开始阅读!

评分

印刷排版都不错,内容大概翻了一下,通俗易懂。剩下的慢慢看了。就是京东包装没有用泡泡袋,书角有点损伤,不过快递员服务很好,说可以给换一本,我觉得不影响,就留着了。内容不错,值得推荐

评分

特意买来的一本书

评分

快递蛮到位,书的质量很不错,相信是有一定深度的,周末在家可以好好看看了!

评分

富士比起柯达转型成功,中间有可以了解的内容,转型不容易,学习一下大公司的经营理念

评分

经管类的读物向来比较枯燥,但作为富士粉读这本书就兴趣盎然了

评分

很好的书,受益匪浅!真的很值得读一读~推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