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本充滿靈性和美感的“視覺係”詩歌集。
這本詩畫集是作者對視覺性語言的一次大膽探索,也是對其自身成長曆程的一次迴顧,“願你齣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本書物理上分為紐約、印度兩部分。其實是物質世界與靈性之路的交叉與對比。
【二】一本具備交流功能的概念書。
由中國著名書裝設計師劉曉翔工作室傾情打造。排版加入瞭筆記本元素,讓這本書成為瞭一本帶有功能性、和讀者互動的新式概念書。全新的圖書形式和閱讀體驗,具有珍藏價值。
“這部詩集是從我高峰的創作時篩選齣來的代錶。 我在不同的場閤都說過,那段時間對我而言,創作是我自我救贖與重新排列(recode)的一個手段。它讓我在人生迷失的一段時期跳齣來,隔著詩歌審度自己(的人生),人隻有隔著一定距離纔能看得清。
我認為每一個男人都有‘少年俠客行,青青柳葉彎’的情懷。少年是一個人一生純真的一段,他看世界都是新鮮的,每天的太陽是為他而升起,他對世界是不設防的,開放的。這是美好的一段。可惜我們會被世俗同化,體製化。很遺憾,一個人成熟的過程就是他世俗化的過程。我算是藉此錶達一種後的抗衡吧。”——作者自述
[作者介紹]
安塵塵(Anson.YP. Wen)生於中國,學習成長於英國,生活在紐約。
內嚮癥患者,熱衷錶達。曾做電颱主播。意外發現詩歌是治療抑鬱的良藥,於是用文字和攝影來展開旅程。
虔誠的紀錄者,自由視界公民。
動靜有常,安若少年。
[設計師介紹]
劉曉翔, 國內著名研究書籍設計師,從1999 年第五屆全國裝幀設計藝術展社科類金奬,到後來的“中國美的書”和“世界美的書”大奬,他陸續獲得瞭書籍裝幀領域幾乎所有的榮譽。特彆是2009年,在第七屆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展中,他的作品一舉獲得瞭文學類、藝術類、教育類、科技類四項佳設計奬,成為中國書籍設計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他推崇日本設計師鬆田行正,二者的設計有共同的特點,即“細微處見精深”,《美如少年》的設計風格就是其設計精神的代錶。
注:“世界美的書”的評選是當今世界圖書裝幀設計界的高榮譽。2010 年他設計的《詩經》在德國萊比锡獲得“世界美的書”稱號。2011年,他設計的另一本《文愛藝詩集2011》再次蟬聯桂冠。
安塵塵(Anson.YP. Wen)生於中國,學習成長於英國,生活在紐約。
內嚮癥患者,熱衷錶達。曾做電颱主播。意外發現詩歌是治療抑鬱的良藥,於是用文字和攝影來展開旅程。
虔誠的紀錄者,自由視界公民。
動靜有常,安若少年。
[設計師介紹]
劉曉翔, 國內著名研究書籍設計師,從1999 年第五屆全國裝幀設計藝術展社科類金奬,到後來的“中國美的書”和“世界美的書”大奬,他陸續獲得瞭書籍裝幀領域幾乎所有的榮譽。特彆是2009年,在第七屆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展中,他的作品一舉獲得瞭文學類、藝術類、教育類、科技類四項設計奬,成為中國書籍設計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他推崇日本設計師鬆田行正,二者的設計有共同的特點,即“細微處見精深”,《美如少年》的設計風格就是其設計精神的代錶。
注:“世界美的書”的評選是當今世界圖書裝幀設計界的高榮譽。2010 年他設計的《詩經》在德國萊比锡獲得“世界美的書”稱號。2011年,他設計的另一本《文愛藝詩集2011》再次蟬聯桂冠。
★激勵美國兩代人職場人、創業人的能量書:把想象的美好變成現實,就是成功人生。保羅·H.詹金斯博士,心理學博士、演說傢、暢銷書作傢,二十多年來緻力於激發美國國民的創造積極性,多次舉辦大規模的心理學研討班及專業課程,用專業知識幫助人們摒棄受害者心態,樂觀預想結果,積極行動改變現狀,讓生活和事業步入良性循環。
★實踐派心理學博士帶你逆襲命運:我纔是時運的主宰者!建立“危·機意識”,從逆境裏挖掘機會,把握當下,好心態纔能帶來好運氣,停止抱怨,將“不滿意不甘心”化能量源。
[目錄]
第一部分 積極心理評估
1 閃電來襲 睏於迷途1
2 問題不一定真的是問題 不滿的力量 11
3 感覺 照亮生活中的“顯而易見” 19
4 元認知 你在想什麼27
5 和什麼比較? “可能,也許,本該”皆有兩麵性。33
6 電動工具 插上電試試 47
7 樂觀 積極感觀的力量 53
8 選擇 受害者或掌控者 61
9 選擇的力量 紙巾與集中營 85
10 危·機 休斯頓,我們有麻煩瞭 95
11 波莉安娜方案 大傢的麵包塊105
12 意外驚喜!可預測性原理 113
第二部分 積極心理的創造力
13 創造的源頭 賦予的意義 121
14 原理的力量 有方法也煩惱 131
15 所以,去說吧 改變語言,改變生活 141
16 拆除者還是建造者 積極計劃的力量155
17 夢想與計劃 製定計劃再執行計劃——準沒錯 169
18 練習的力量 從錯誤到修正錯誤 179
19 行動的力量 創造奇跡的方法 189
20 痛苦推離,快樂拉近 推還是拉,我們都在動 195
21 人類寶庫 人人賴以生存的寶庫 205
22 生活就是一場遊戲 來玩吧 217
23 馬上行動 把握當下 225
24 有目標地生活 創造並過上你想要的生活 231
積極心理處方 238
緻謝 247
[內文試讀]
問題不一定真的是問題
不滿的力量
問題不一定真的是問題
不滿的力量
一切事情到最後都會是好的,如果不是,說明還沒到最後。
——卡洛琳·梅耶斯
需求是創造之母。艱難睏境往往能激發巧妙獨特的解決辦法。
清晨我在駕車行駛時陷入睏境,我的情緒充斥著沮喪、擔憂、不滿。在當時的狀態下,我終於得見特例綜閤徵是如何阻礙我的,同時也發現瞭可行的解決辦法。快樂是一種選擇。這一深刻的領悟並非來自偶然,而是源於我的不滿。
不滿和不開心是兩迴事。需求的確是創造之母,不滿則是創新之父。艱難睏境激發齣巧妙的解決辦法。不開心算是不滿的一種錶現形式,而不滿則是普遍概念。有時不滿會讓人不舒服甚至痛苦——我們會感到不開心。但不滿的另一些形式,比如好奇或期望,卻是愉悅的——我們會感到開心。
不管以何種形式呈現,想要擁有健康心靈,不滿是不可或缺的。事實上,若心理健康,不滿會是幸福、快樂、熱情和活力的自然前兆。否則,不滿很可能成為失望和災難的先導。
傳統思想和習慣傾嚮於將不滿歸為消極情緒。其中一種常見的標簽就是認為不滿源自於“問題”——這詞本身就含有貶義。我們討厭不滿,憎恨問題。
真是這樣嗎?
說不定是我們自以為討厭問題,因為大部分人自孩提時代就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問題不好”“沒有問題纔好”。碰到問題通常會被看作自身有問題。精神病學傢兼作傢西奧多·艾薩剋·羅賓不認同“關鍵不在於齣現問題,而是認為‘有問題不好’” 這種觀念。
《加勒比海盜》中的傑剋·斯帕羅船長也贊同,“問題本身不是問題,而是你對待問題的態度。”
因此,有問題算不上是問題。相信有問題是問題——纔真有問題!
因為我們的慣性思維認為“問題”不好,所以我們會下意識地不惜任何代價去避免。而實際上,倘若做到瞭這樣,纔真的損失大瞭。沒有煩心的問題,我們自然想不齣絕妙的法子,也就無法經曆不滿時的冒險旅程,體驗創造時的激動心情和探索時的快樂。卓越的想法和偉大的發明為我們帶來消遣、快樂,讓我們更健康、更安全、更滿足,也使我們的生活質量更上一層樓。要是我們沒有問題需要解決,這些都將無復存在。
如果不滿是創造的第一步以及快樂的先導,那麼我們在問題發生的同時就能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快樂。倘若我們“每每感到不滿,就立馬想到有或大或小的事情即將發生”的感受被發覺或創造,我們就能馬上獲得一種預知的快樂。更好的事情就要來臨!
不滿是科學領域所有發明和進展的源頭,從航天飛機到湯匙,從買訂婚戒指到訂賠罪的玫瑰。就像閃電,不滿開啓瞭創作的過程。
當我們的情感環境或個人氣場失衡時,往往會造成一種不滿的情緒,通常錶現為不適、不悅、沮喪、緊張、失望、焦慮、壓迫、難過、痛苦、惱怒,以及一係列被人們歸於不高興的情緒——就像“負電荷”在我們的情感大氣中聚集。
然後會發生什麼呢?
創造力來襲。
創造力是感知到“現狀”與“理想”間的不平衡所産生的自然結果。不僅包括我們迫切需要的東西,還有我們輕微渴望的東西。
二者皆為“不滿”和不平衡的狀態。二者都有好處。
這種不平衡産生之際,人腦會自然而然地靈光一現或突發奇想來恢復平衡。
不滿,包括身體、心理和精神上的不適與痛苦,簡而言之就是一種靜電荷,它們在你皮膚上不斷聚集,說著“當心,就要來啦”,繼而引齣恢復平衡的“創造力”閃電球。
《舞步不停歇》的作者提姆·漢賽爾說,“痛苦無可避免,不幸卻可以選擇。”雖然我們無從逃避痛苦,但不必憎恨痛苦。
那假如我們感受不到痛苦會如何?哇哦!沒有痛苦的人生——難道不是很棒嗎?實際上,非也,這並不好。沒有痛苦,生活將極其艱難——甚至難以存活。
偶有新生兒患上罕見的先天性無痛癥。這些小孩的其他神經功能都正常,隻是喪失瞭痛覺。這些小孩的嘴裏(咬到自己的舌頭)和眼睛(感覺不到異物的存在)極易受傷,還有其他身體部位的傷害,比如灼傷、瘀傷、骨摺等。無法感覺或對痛苦做齣反應,令他們受傷或因疾病感染的風險大大增加。
痛苦(不滿)對我們大有好處。這不是沒道理的。就像痛感告訴我們把手遠離滾燙的火爐,不滿讓我們注意到有什麼失衡瞭,缺失瞭,或需要我們的創造性關注。
例如,抓撓是故意引起輕微疼痛的舉動。我們這麼做是為瞭解決以“癢”的形式呈現的生理問題或失衡狀態。如果不癢,我們就不會覺得抓撓舒服;如果不餓,我們就不會覺得食物美味;如果不渴,飲品就滿足不瞭我們。
如果我們不知道哪裏齣錯瞭,就找不到改正的機會。痛苦就是哪裏不對的信號。因而它與我們為解除痛苦而尋求的快樂,具有同樣的價值。不滿的感覺——包括痛苦——是我們提高生活質量的機會。不滿激發創造。痛苦引導我們尋找快樂。沒有不滿,我們仍會是一群活在籠子裏吞食生肉,用花栗鼠的肋骨剔牙,連一條像樣的劍齒虎皮腰帶都沒有的野蠻人。
我們是天生的創造者。許多宗教宣揚“人類遠不隻是一個創造物,而是造物主的後代”的理念。身為至上創造者的子孫,你是什麼?當然是創造者。並非有一天你能變成創造者,而是你本身就是創造者。就好比幼犬也是狗,兩歲小兒也是人。
看一個兩歲小孩吃意大利麵。有一些進瞭該進的地方,另外一些卻弄得到處都是——果真如此嗎?或許它們全都去瞭兩歲小孩打算讓它們去的地方呢?一些進嘴裏,一些到頭發上,剩下的——到處都是!
是小孩錯瞭嗎?是他粗心、不講衛生、不守規矩、無可救藥嗎?不,他在創造。意大利麵全在一個碗裏令他不滿。他想要一些到自己嘴裏,一些粘在臉上,大部分去牆上,剩下的裝飾自己的頭頂。
我們的創造特性始於齣生那一刻,並貫穿我們一生。它不是後天培養的德行,而是與生俱來的特性,恒久不變。我們一直在創造。問題是,我們創造瞭什麼?傑作?混亂?兩者都有?我們創造所有不滿驅使或激勵我們創造的東西。
事實上,我們希望遇到問題(不滿),如果沒有明顯的問題,也自己弄齣一些(目的性不滿),這樣就能享受創造解決之道(目的性創造)的樂趣瞭。正因如此我們纔發明電子遊戲、棋類遊戲、智力遊戲。我們在不曾存在不滿的地方創造不滿,純屬為瞭尋求創造解決之道的快樂,所以我們熱愛遊戲和運動。
為什麼不分彆給雙方球隊一個足球,籃球,排球,好讓他們不必為此爭來奪去呢?因為消除衝突的同時,樂趣也隨之消失。
既然不滿這麼好,我們每天都會有意無意感到不滿,那該用什麼動詞有效地錶達“不滿”,以體現我們在産生與體驗它的過程中的能動作用呢?
顯然發明英語的人尚未認可或甚至沒意識到,我們會重視不滿和創造的過程。或者英語中沒有相應的動詞,是因為不滿通常發生在無意之間——自然而然地——就像暴風雨來臨的清晨,劃破天際的那道閃電。
我們可以說“感到不滿”或“經曆不滿”或者確定自己“感激不滿”。也許
我最近剛讀完一本非常引人入勝的書,雖然書名我記不太清瞭,但內容絕對讓我耳目一新。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非常復雜的概念用一種近乎詩意的方式娓娓道來。我記得其中有一章節,講述瞭一個關於“意圖”的練習,要求讀者每天寫下三件讓自己感到快樂的小事,然後思考這些小事是如何發生的,以及自己是如何促成這些快樂的。這個練習雖然簡單,但卻讓我深刻地體會到瞭“感恩”的力量。我開始留意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並且更加積極地去創造它們。書裏麵還穿插瞭一些作者的親身經曆,有成功也有失敗,這些真實的分享讓我覺得作者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傢,而是一個和我一樣,在人生旅途中不斷探索和成長的普通人。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人生睏境時的態度,她不迴避痛苦,而是教導我們如何在痛苦中尋找意義和成長。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生活,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希望。
評分我近期讀瞭一本關於“內在力量”的書,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大氣磅礴,讀起來讓人熱血沸騰。它不像一些心理學書籍那樣,充滿瞭各種專業術語和晦澀的理論,而是以一種哲學的高度,引導讀者去探索生命的本質和潛能。作者通過講述曆史上那些偉大的變革者和思想傢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力量並非來自外界的認可或物質的豐裕,而是源於我們內心深處的堅定信念和無畏勇氣。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關於“使命感”的論述,它讓我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真正想要追求的是什麼,以及我願意為之付齣怎樣的努力。這本書並沒有直接給齣“你應該怎麼做”的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個宏大的框架,讓我們自己去思考,去發掘。它鼓勵我們跳齣日常瑣碎的煩惱,去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去擁抱更大的可能性。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對話,它讓我重新認識瞭自己,也激發瞭我內心深處沉睡已久的能量。
評分我最近沉迷於一本關於“心智模式”的書,它徹底顛覆瞭我過去的一些認知。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有條理,作者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去探索和改變那些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勢。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的對比。作者用大量生動的例子,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這兩種思維模式在學習、工作和人際關係中帶來的巨大差異。我曾經就是一個典型的“固定型思維”者,遇到挫摺就容易否定自己,覺得“我就是這樣瞭”。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原來我的很多限製都是自己給自己設定的。作者提供瞭一些非常具體的練習,比如如何麵對失敗,如何從批評中學習,如何設定挑戰性的目標等等。這些練習讓我感覺自己就像在接受一個“思維重塑”的過程。讀完之後,我真的覺得自己變得更有韌性瞭,麵對睏難不再那麼容易退縮,反而會主動去尋找解決辦法。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理論,它提供的是一套切實可行的行動指南,讓我能夠將所學應用到生活中,真正實現自我成長。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很吸引人,叫《積極心理學:處處有轉機》,一看名字就知道是關於如何看待事物積極一麵的。我最近生活有點挑戰,感覺做什麼都不順心,所以就想找一本能給我一些啓發和力量的書。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也挺簡潔大方的,沒有那些花裏鬍哨的圖畫,給人一種很專業、很踏實的感覺。我特彆期待裏麵能講一些具體的技巧,比如如何應對壓力,如何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或者如何在睏難中找到新的機會。有時候,我們不是沒有能力解決問題,而是思維方式被睏住瞭,看不到彆的可能性。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科學的方法,幫助我調整心態,看到“處處有轉機”,那對我來說就太有價值瞭。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而不僅僅是空洞的勵誌口號。我還會關注它裏麵是否有案例分析,因為通過彆人的故事來學習,往往比理論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總之,這本書的名字已經讓我充滿瞭好奇和期待,希望它能成為我這段低迷時期的“良藥”。
評分我最近遇到一本非常“接地氣”的書,作者用一種非常樸實、幽默的語言,講解瞭許多關於“幸福感”的實用技巧。這本書沒有那些過於高深的心理學理論,而是聚焦於生活中最常見的一些問題,比如如何應對焦慮、如何處理人際衝突、如何找到生活中的小確幸等等。我特彆喜歡作者的敘述方式,她就像一個鄰傢姐姐,用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她是如何一步步走齣睏境,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的。書中有很多非常具體的案例,讓我感覺很 relatable,仿佛書中的故事就發生在我身邊。作者還提供瞭一些非常簡單易行的練習,比如“情緒日記”和“感恩清單”,這些練習讓我能夠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情緒,並且學會如何更好地管理它們。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獲得瞭一份“幸福秘籍”,我知道瞭如何去積極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並且如何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快樂。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的可操作性很強,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可以主動地去實踐,去改變。
評分差評,剛買迴來的書就成破書瞭,準備送人的,怎麼送!
評分習慣性好評!很不錯
評分差評,剛買迴來的書就成破書瞭,準備送人的,怎麼送!
評分不錯的購物體驗提齣肯定繼續保持!
評分一般般吧?
評分挺不錯
評分還沒看,看著不錯,就是書角有點破瞭
評分學習科學知識,建立科學思維模式,養成科學態度,積極麵對生活現實和實踐。
評分還沒看,看著不錯,就是書角有點破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