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俄界江区域近代移民背景下的城市化研究(1860-19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过对居住在黑龙江中上游地区俄罗斯民族的研究,我们认识到,中俄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史和文明融合史。旅居中国的俄罗斯后裔,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都是这种文化交流、文明融合的功臣。
★【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全系精彩图书:
东北边境地区的俄罗斯族主要集中在黑龙江中上游及其支流额尔古纳河地区。其迁入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中俄《瑷珲条约》签订、中俄重新确定东北部边界时期;而大规模入居则是在中东铁路建成后,尤其是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十月革命”爆发后,远东地区的大批俄罗斯白俄贵族及一般平民迁入,经过一个多世纪与华人相处、通婚、繁衍的历程,慢慢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中国俄罗斯族(华俄后裔)。
谢春河,黑河学院社会科学系教师,“黑龙江流域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兼历史教研室主任,吉林师大满族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在教学上,本人长期担任“黑龙江流域史”、“中国历史文选”、“史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化史”等专业课的主讲教师,同时还为旅游专业学生开设了“旅游资源学”等课程。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近三年来先后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学术论文6篇,是“十五”期间黑龙江省级教育科研骨干,现为黑河学院历史专业学科带头人。
第一章 黑龙江沿岸俄罗斯族的起源
第一节 黑龙江沿岸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黑龙江沿岸俄罗斯族的起源
第二章 俄罗斯族进入黑龙江沿岸地区的历史
第一节 初入中国的俄罗斯人
第二节 “十月革命”之后迁入中国的俄罗斯人
第三节 俄罗斯人在中国的生活
第四节 中国政府对移居中国俄罗斯人的管理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沿岸的俄罗斯族
第一节 新中国对黑龙江沿岸俄罗斯族的管理
第二节 黑龙江沿岸俄罗斯族发展定型时期
第三节 20世纪50至70年代的俄罗斯族
第四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政策的落实
第五节 黑龙江沿岸俄罗斯族人的生活习俗
第四章 黑龙江沿岸的俄罗斯族聚居区
第一节 嘉荫县的俄罗斯族
第二节 逊克县的俄罗斯族
第三节 黑河市区及爱辉区的俄罗斯族
第四节 漠河县的俄罗斯族
第五节 塔河县的俄罗斯族
第六节 呼玛县的俄罗斯族
当翻开这本【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之《江畔烽烟:黑龙江沿岸俄罗斯族的历史变迁》时,我immediately被那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所吸引。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张力,“江畔烽烟”四个字,仿佛能听到岁月的呼啸,看到历史的风云变幻。我对俄罗斯族在中国,特别是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历程,一直抱有极大的兴趣。这群来自遥远国度的民族,是如何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与黑龙江水一同流淌,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本书的出现,为我揭开这段神秘面纱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我期待书中能详细梳理俄罗斯族人迁徙到黑龙江沿岸的背景、动机以及具体的迁徙路线和过程。他们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建立家园,如何适应这里的气候、地理环境,如何发展生产,如何构建自己的社会组织和社区生活。更让我好奇的是,书中对于俄罗斯族人与当地原住民族,如赫哲族、满族等,在历史长河中发生的各种交往、融合以及可能存在的冲突。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往往能产生出最动人的故事。我希望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历史叙述,更能深入到微观层面,通过鲜活的人物故事、生动的事件细节,展现出普通俄罗斯族人在历史变迁中的真实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从他们的衣食住行,到他们的婚丧嫁娶,从他们的信仰习俗,到他们的节庆娱乐,这些细节的展现,才能真正让一个民族“活”起来。
评分我被这本书的封面所吸引,那深邃的蓝色调,仿佛蕴含着黑龙江的神秘与广阔,烫金的书名在阳光下闪耀着历史的光芒。我一直对那些在边疆地区繁衍生息的民族群体抱有浓厚的兴趣,而俄罗斯族,在中国东北的这段历史,对我来说,就像一本未曾翻阅过的珍贵古籍。这本书名《江畔烽烟》,就充满了画面感,让我联想到江水潺潺,战火纷飞,一个民族在历史的浪潮中沉浮的景象。我非常期待本书能细致地描绘出俄罗斯族人迁徙至黑龙江沿岸的动因,是怎样的历史进程,将他们带到了这片土地。是逃离故土的无奈,还是寻求新生活的勇气?我希望能看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从最初的艰难跋涉,到逐渐安顿下来,建立家园的过程。书中对他们早期社会生活的描绘,从聚落的形成,到家庭的组织,再到社区的运作,都让我充满好奇。我希望书中能展现出他们是如何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发展出适应当地环境的生产方式,例如农业、渔业、狩猎等。同时,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深入探讨俄罗斯族与当地其他民族,特别是与赫哲族、满族等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这种跨文化的互动,往往能孕育出独特而精彩的文化现象。本书中的“历史变迁”四个字,更是让我对书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高的期待,我希望能看到俄罗斯族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社会变革、政策调整以及这些变化对他们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所产生的影响。
评分这本【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的最新力作,深入挖掘了黑龙江沿岸俄罗斯族的历史变迁,无疑是民族史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我个人一直关注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尤其是那些与边疆少数民族相关的研究。俄罗斯族作为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发展脉络与这片土地的变迁息息相关,却又常常被主流历史叙事所忽略。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学术空白,为我们了解东北地区多元文化格局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书中从俄罗斯族人迁徙到东北的缘由、定居过程、社会组织、经济生活,到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政治变迁、文化冲击与融合,都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俄罗斯族人与中国其他民族,特别是与当地的满族、赫哲族等民族之间长期共处、相互影响的历史过程的阐述。这种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边疆地区的民族关系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书中引用的史料丰富,考证严谨,不仅有官方文献,还可能包含大量的口述史料、民间传说等,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俄罗斯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坚韧不拔、积极进取以及他们为东北地区的开发建设所做出的贡献。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关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史诗,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如何在时代洪流中,既坚守本源,又不断创新,最终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壮丽画卷。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历史的洪流中,每一个民族都是一朵浪花,有着自己的起伏跌宕,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色彩。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描绘了黑龙江沿岸俄罗斯族的历史变迁,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如何在特殊的地理和社会环境中,顽强地生存、发展和融合。从他们初来到这片土地的艰辛,到适应新环境的努力,再到与当地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书中关于俄罗斯族人早期生活状态的描绘,特别是他们如何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利用黑龙江的馈赠,建立家园、发展生产的细节,让我印象深刻。我仿佛能看到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江边开垦土地,捕鱼打猎,用智慧和勇气,克服重重困难。书中对他们传统文化习俗的介绍,如节日庆典、宗教信仰、家庭结构等,也让我对这个民族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俄罗斯族人与当地赫哲族、满族等民族的交往史所吸引。这种跨越国界和民族的交流,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物交换,更是文化、情感上的深度融合,共同塑造了这片土地独特的文化基因。书中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解读,如沙俄时期、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革对俄罗斯族社会的影响,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对这段复杂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更是在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深刻道理。
评分【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这个系列本身就吸引了我,因为我一直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域文化和多民族交融的历史很感兴趣。《江畔烽烟:黑龙江沿岸俄罗斯族的历史变迁》这个分卷,更是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黑龙江沿岸,本身就带着一种边疆的辽阔和历史的厚重感,而俄罗斯族,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其在这里的历史变迁,必然充满了复杂性和丰富性。我渴望从书中了解到,这个群体是如何一步步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的?最初的迁徙,是出于怎样的原因?是战争、饥荒,还是经济的驱使?他们来到这里后,面对的是怎样的环境?是险峻的山川,还是丰饶的土地?他们又是如何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来的?书中关于他们早期生活的描绘,我希望能看到具体的细节,例如他们的建筑风格、服饰特征、饮食习惯,以及他们的宗教信仰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和演变的。更让我期待的是,书中会如何描绘俄罗斯族与其他民族,特别是与当地的赫哲族、满族等民族之间的关系。这种跨越国界和民族的互动,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还是彼此隔阂、相互排斥?我希望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多角度、多层面的视角,来展现这种复杂的民族关系。书中“历史变迁”这四个字,预示着我将能看到这个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认同带来的影响。
评分从封面那低饱和度的色彩,到书名中“江畔烽烟”的字眼,这本书就散发出一种沉静而又充满故事的力量。我一直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独特角色的少数民族群体抱有浓厚的兴趣,而黑龙江沿岸的俄罗斯族,无疑是我关注的焦点之一。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引路人,带领我走进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俄罗斯族人如何从遥远的故土,穿越千山万水,最终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扎根的详细叙述。他们最初是如何认识这片土地的?又是抱着怎样的目的来到这里的?书中对他们早期生活状态的描绘,我希望能看到具体的场景,比如他们的房屋是如何建造的,他们的食物是如何获取的,他们的家庭是如何组织的。这些细节,往往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智慧和文化传承。同时,我更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俄罗斯族与其他民族,特别是与当地的赫哲族、满族等民族之间的交往历史。这种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总能产生出最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我希望本书能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这种跨民族的互动,展现出他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共同塑造了这片土地的文化面貌。书中“历史变迁”的关键词,预示着我将能够在这本书中,看到俄罗斯族群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对他们民族认同和文化延续所带来的影响。
评分封面设计低调而充满质感,书名【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江畔烽烟:黑龙江沿岸俄罗斯族的历史变迁,如同江水般绵延悠长,又如烽烟般充满故事。我对这个书名中的“烽烟”二字尤为敏感,它暗示着一段并不平坦的历史,充满了冲突、迁徙与抗争。俄罗斯族在中国,尤其是在东北地区的历史,一直是一个我非常好奇但又了解甚少的领域。这本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探求未知的好奇心。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细致地描绘出俄罗斯族人当初是如何来到黑龙江沿岸这片土地的,是怎样的契机,又是怎样的旅程。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挖掘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的艰辛与不易,如何克服自然的挑战,如何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呈现出他们与当地居民,特别是与满族、赫哲族等民族的互动。这种跨民族的交往,往往能折射出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动态。书中“历史变迁”的标题,预示着书中会涵盖不同历史时期,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乃至改革开放后,俄罗斯族群体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所经历的变化。我希望书中能有鲜活的案例,展示普通俄罗斯族人在这些历史变迁中的生活经历和命运起伏,让他们不再是历史长河中模糊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个体。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一个民族历史的回溯,更是对边疆地区多元文化交融与发展的生动注脚。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在静静地讲述着一段被遗忘的故事。封面那沉静的色彩,仿佛蕴含着黑土地的厚重和江水的悠长。书名“江畔烽烟”,更是勾勒出了一幅硝烟弥漫却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我一直对那些在历史边缘流浪的民族群体充满好奇,而黑龙江沿岸的俄罗斯族,无疑是其中一个充满神秘感的群体。本书没有给我一个宏大叙事的冰冷框架,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人心的叙述方式,将一个个俄罗斯族人的命运,编织进宏大的历史经纬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这个民族深厚的感情和严谨的态度。书中关于俄罗斯族人如何从遥远的故土,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这片广袤的黑土地的缘由,以及他们在早期是如何艰难地适应这里的气候、地理和人文环境的描写,让我深切体会到他们的不易。从书中我了解到,他们并非是被动地接受历史,而是积极地参与其中,用自己的方式与这片土地对话,与这里的居民互动。书中对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宗教信仰以及艺术创造的细致刻画,让我仿佛置身于他们昔日的村落,感受着他们生活的温度。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他们如何在历史的变迁中,保持民族文化的同时,又不断吸纳融合当地文化,形成一种既独特又具有兼容性的文化特征的描述。这种既保留自我又走向融合的智慧,是任何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值得学习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深邃的墨绿色打底,中央用烫金的字体勾勒出书名【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江畔烽烟:黑龙江沿岸俄罗斯族的历史变迁,一股浓厚的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江畔烽烟”四个字,仿佛瞬间将人拉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黑龙江边,战火与迁徙交织,生命与命运在此汇聚。我一直对边疆民族的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特别是那些在特殊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独特社群。东北三江流域,这个地理概念本身就带着神秘和辽阔的气息,而俄罗斯族,又是这片土地上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他们历史变迁的窗户。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他们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发展,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雨洗礼。封面上的插图,虽然细节模糊,但隐约可见的河流、古老的建筑以及模糊的人影,都预示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深刻的民族情感。我期待书中能够细致地描绘出俄罗斯族人民在黑龙江沿岸的生活图景,包括他们的服饰、饮食、信仰、艺术以及与当地其他民族的交流融合。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他们历史轨迹的清晰脉络,了解他们是如何从遥远的故土来到这片土地,又如何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我对书中的“历史变迁”四个字尤为关注,这意味着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陈述,更会有对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层面的深入分析,以及对个体命运在时代洪流中的展现。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扎实的研究基础,用鲜活的史料和生动的故事,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娓娓道来,让我仿佛亲身经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洁大气,封面上的山河印记,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岁月沧桑。书名【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江畔烽烟:黑龙江沿岸俄罗斯族的历史变迁,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那些散落在历史角落里的民族群体充满好奇,而俄罗斯族在中国东北的故事,对我来说,就像一片未被完全探索的宝藏。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这扇尘封已久的门。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细致地讲述俄罗斯族人是如何踏上黑龙江沿岸这片土地的,是怎样的历史洪流,将他们从遥远的故土卷到了这里?是怎样的际遇,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定居了下来?书中对他们早期生活状态的描绘,能否让我感受到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艰辛?我希望能看到他们如何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利用江水和土地的恩赐,发展出独特的生计方式。从他们的饮食起居,到他们的衣着打扮,再到他们的信仰习俗,这些细节的展现,都能让我对这个民族有更深刻的理解。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书中对于俄罗斯族与当地其他民族,尤其是与赫哲族、满族等民族的互动历史的描述。这种跨越国界和文化背景的交流,必然会产生出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希望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来展现这种复杂的民族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融合现象。书中“历史变迁”的字眼,预示着我将能看到这个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他们的民族身份和文化传承所带来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