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急救中心编著的《大众必备急救应急手册》是一本家庭必备的急救手册,内容包括家庭急救技能、常见急症急救、外伤急救自助、意外事故急救、儿童急救办法、受到不法侵害的自救办法和野外遇险的自救办法等,共100条常用的家庭急救方法,帮助读者了解急救常识,提高救护能力,让读者在急救人员到达前,能**时间采取急救措施,保护自己,救助他人!
PART 1 必备急救知识
 一、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与操作流程
 现场救护原则
 现场评估与判断病情
 二、怎样正确拨打报警电话
 “120”医疗急救求助电话
 “110”报警电话
 “119”火警电话
 “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三、准备家庭应急医药包
 必备医药用品
 家庭应急医药包的保存
PART 2 急救的主要技术
 一、急救初步检查与抢救
 检查并开放气道
 检查脉搏
 摆放昏迷体位
 二、徒手心肺复苏术
 8岁以上人群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1~8岁儿童的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婴儿的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和终止标准
 三、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
 电极片位置
 AED操作流程
 四、创伤现场救护
 脱除衣服
 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
PART 3 常见意外伤害现场救护
 一、触电
 二、溺水
 三、异物
 呼吸道异物阻塞
 异物入眼
 异物入耳
 吞入异物
 四、急性中毒
 醉酒与酒精中毒
 食物中毒
 药物中毒
 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五、烫伤与烧伤
 一般烧伤与烫伤
 吸入浓烟
 六、冻伤
 七、动物蜇伤或咬伤
 猫狗抓伤或咬伤
 蛇咬伤
 蜇伤
 八、外伤、骨折
 头部
 上肢
 肋骨
 脊柱
 骨盆
 下肢
 九、软组织损伤
 肌肉扯伤
 韧带拉伤
 关节扭伤
 关节脱位
 抽筋
PART 4 常见突发疾病现场救护
 一、休克
 二、昏厥
 三、脑中风(脑卒中)
 四、心绞痛
 五、急性心肌梗死
 六、突发性高血压病
 七、糖尿病紧急并发症
 八、小儿发热性痉挛
 九、中暑
 十、癫痫
 十一、哮喘
 十二、低血糖
 十三、猝死
PART 5 事故灾难预防与应急处理
 一、交通事故
 行人交通事故
 公路交通事故
 地铁列车意外事故
 飞机失事
 二、电梯故障
 三、天然气、煤气泄漏
 四、火灾
 家庭失火
 汽车、公交车失火
 公共场所失火
 森林火灾的危害与应急
这本书在提供后续支持和资源链接方面做得非常不到位,简直可以说是“一锤子买卖”。一本好的应急指南,理应在提供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读者去寻求更专业的帮助或者获取最新的信息。然而,这本书的末尾除了一个简陋的致谢名单外,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延伸阅读推荐,更别提任何官方的急救组织网站、热线电话的汇总了。我特别留意了关于心理急救和灾难发生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处理部分——是的,它几乎没有提及。在现代社会,生理急救固然重要,但心理支持同样不可或缺,尤其是在经历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后。这本书似乎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急救观念中,完全没有与时俱进,忽略了多维度、全方位的应急准备。如果我真的遇到需要长期康复或后续干预的紧急情况,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彻底失去了价值,因为它无法提供一个“走出去”的路线图,只提供了一个“待在原地”的僵硬信息包。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灾难性的。首先,字体选择上就让人感到困惑,正文部分使用了那种细小的宋体,在光线稍弱的环境下阅读起来非常吃力,眼睛很快就会疲劳。更要命的是,关键的急救步骤图示部分,图片质量低劣,线条模糊不清,很多重要的解剖结构和操作要领根本无法准确辨认。比如在描述心肺复苏(CPR)时,按压深度和频率的指示图,看起来就像是随手画上去的草稿,根本无法指导一个完全没有经验的人进行有效操作。而且,这本书的章节划分也极其混乱,很多本该放在一起讲的内容被生硬地割裂到不同的部分,翻阅起来非常费劲,尤其是在需要紧急查找信息的时候,根本找不到头绪。我试图查找关于烧伤处理的章节,结果发现它被夹在了“异物吸入”和“中暑急救”之间,中间还穿插了一些与主题关联不大的“健康小贴士”。整体而言,这本书的编辑工作明显缺乏专业性和用户体验的考量,拿到手里就让人感到沮丧,更别提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能派上什么大用场了。它的装帧质量也堪忧,纸张薄得一塌糊涂,书页很容易被汗水浸湿或撕裂,显然不适合作为一本“应急”工具书来对待。
评分我花了几个小时试图深入阅读这本书的理论基础部分,但很快就陷入了对术语和描述方式的无尽困惑中。作者似乎过于沉迷于使用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却完全没有提供足够的、易于理解的解释或者类比。比如,在描述休克的原因时,书中罗列了一大串生理学名词,什么“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外周血管阻力增加”等等,但对于一个普通读者来说,这些术语根本无法形成清晰的画面感。更令人恼火的是,书中对一些常见的家庭意外伤害的描述,显得过于保守和模板化,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对于儿童被小玩具卡喉咙的情况,书中的建议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等待专业人员到达”,这在争分夺秒的几秒钟内是毫无帮助的。真正有用的、可以立刻实施的“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描述却被一带而过,而且步骤不够详尽,让人看完后依然心存疑虑。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更像是一本大学医学院的初级教材节选,而不是一本面向大众、强调即时操作性的“急救手册”。它似乎更注重展示作者的学术储备,而非真正解决读者在紧急情况下的燃眉之急。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价值感非常低,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匆忙收集了一些网络上的医疗信息拼凑而成的草案,缺乏严谨的审校和专业人士的深度参与。我试着去验证其中一些“小窍门”——比如关于野外蛇咬伤的处理——发现书中推荐的“传统疗法”在现代毒理学和急救指南中已经被明确指出是无效甚至有害的。这立刻让我对整本书的权威性产生了巨大的怀疑。一个旨在救命的工具书,如果包含了已经被科学界证伪的内容,其潜在的风险是极其严重的。我更愿意相信一些有官方背景的机构出版的指南,即使它们信息量略少,但其准确性和安全性更有保障。这本书的问世,更像是赶着一个市场热点而匆忙出版的结果,其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责任感,在每一个细节中都暴露无遗地缺失了。它更像是一件可以放在书架上积灰的印刷品,而不是一本随时准备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的良师益友。
评分从实际操作的视角来看,这本书的“情景模拟”环节设计得非常失败。应急手册的核心价值在于教会人们如何在压力下迅速做出正确反应,而这需要清晰、简化的流程图或情景案例分析。然而,这本书的案例描述冗长而拖沓,充满了叙事性的废话,完全抓不住重点。比如,在描述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时,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述事故发生时的“惨状”和救援人员到达前的“漫长等待”,而不是集中火力讲解“现场评估”、“保护施救者安全”以及“优先处理生命体征”这三个关键步骤。我需要的是“如果A发生,则做B”的明确指令,而不是一篇文学性的报告。此外,书中对于如何辨别不同程度的骨折、内出血等需要经验判断的情况,描述得过于模糊,没有提供任何简单易记的“自检口诀”或“快速判断标准”。这使得读者在现场很容易因为过度分析或信息过载而犹豫不决,而应急处理中,犹豫往往意味着错失良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