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套装2册 躁郁之心(上)+躁郁之心(下)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 凯.雷德菲尔德

心理学书籍 套装2册 躁郁之心(上)+躁郁之心(下)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 凯.雷德菲尔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晓莉 译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精神疾病
  • 躁郁症
  • 双相情感障碍
  • 心理健康
  • 自传
  • 雷德菲尔德
  • 情绪障碍
  • 疾病与健康
  • 个人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阳光瑞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478041
商品编码:27154832179
丛书名: 躁郁症治疗手册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2-01

具体描述

商品名称:      躁郁之心(上)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

作者:            (美)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聂晶

译者:            聂晶

市场价:        42.9元

ISBN号:        9787213055355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01      

**部分

飞向无垠的苍穹

童年、家庭以及*次邂逅躁郁症

01 与日共游

02 生命的*课

第二部分

恼人的疯狂

挣扎在情绪的两*之间

03 心灵之翼

04 怀念土星

05 死亡的召唤

06 *男性俱乐部

第三部分

以爱为药

爱情与爱人之死

07 军官与绅士

08 那天下雨了

第四部分

躁郁之心

医学、伦理与观念

09 爱情注视下的疯狂

10 谈及疯狂

11 可怕的双螺旋

12 行医资格

13 情绪人生

尾声

译者后记

《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是一本关于躁郁症研究的书籍、chao***书作家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以躁郁症患者和研究者双重身份撰写的权wei之作,为我们细腻呈现了自己从少女时代起与躁郁症纠缠的心路历程。

作者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记录了自己从**次躁郁症发作,到本书*成的近30年时间中,与躁郁症共处的点点滴滴。本书呈现的是一种*全发自内心的感悟和体验,让一个深受躁狂和抑郁双重情感障碍折磨的病人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看到一个游走在兴奋和低沉边缘的痛苦灵魂,帮我们真正走进躁郁症病人的内心。作为一个躁郁症患者,杰米森是如何成为了躁郁症专家.躁郁症患者的身份给了她怎样的困扰与帮助.她又为躁郁症患者们做了些什么.本书将一一解答。

因为杰米森的勇气与坚持,不仅可以帮助病患正确看待自己,还*大地改变了整个社会对心理病患持有的偏见,掀起了一次*越偏见、接纳心理病患的浪潮,更推动美国国会立法实现了心理病患的保险平权制度。《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盘踞《纽约时报》**书榜超过20周,获《华盛顿邮报》年度图书大奖,被译成15种语言发行。

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

.世界躁郁症研究领域**专家。约翰.霍

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教授,情感 障碍中心主任;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荣 誉教授;加拿大心理协会荣誉主席及董事 会成员。

.荣获美国及**诸多科学奖项:1995年, 美国心理卫生协会(NMHA)威廉斯蒂伦 奖;1996年,美国自杀预防基金会研究大 奖;1999年,精神健康社区**奖; 2001年获选麦克阿瑟奖;2002年获选哈 佛大学*出学者;2003年获选牛津大学 利*菲尔德学者奖。曾入选"*美*佳 医生"行列,被《时代周刊》评为''*球*具影响力100人之医界英雄"。

商品名称:      躁郁之心.下/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

作者:             凯 雷德菲尔德 杰米森 (Kay Redfield Jamison) 著作 著

市场价:         42.9元

ISBN号:         787213056604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自 序

**部分 爱让我安心

01 有他陪伴,夫复何求

从一开始理查德就念念不忘我那些可爱的品质,而对于我比较扰人的个性,他则尽量保持着*然的茫然不知状。他在这方面做得**好,即使受环境所迫,我们也依然不离不弃。

02 紫丁香与罗马戒指

我花了点时间寻遍那张**大床,*于找到一个小红盒子。这是罗马一家珠宝店的盒子,里面铺着丝绸,丝绸上是一枚古董金戒指。还在枕头下面找到一张理查德写给我的纸条。

第二部分 *后一杯香槟

03 不*整的部分

我们*初的反应是回不过神儿,然后是震惊。这种反应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接下来是噩梦般的经历。我们各自喝下一杯苏格兰威士忌,然后爬上床,紧紧地抱在一起。

04 流星雨

我们对着流星许愿,怀着一种甜蜜的放纵感亲吻着。仰望星空常会引起一种深*的恐慌,感到相对于宇宙,人是如此有限。但那天晚上,我们没有恐慌。大自然*尽其美丽,我们相守在一起。

05 星光的欣喜

在理查德的葬礼上微笑是多么*怪。他死了,我只能对自己微笑,这是悲痛使然。欢笑与*望比邻,麻木与敏锐相近,记忆与遗忘相依。我不得不习惯它们,但当时我不知道这一点。

第三部分 失去

06 野花与花岗岩

在我们结婚纪念日那天,我戴上罗马戒指和星星戒指,来到了理查德的墓地。我努力去回想我们婚礼的场景,却无法摆脱他现在已冷冰冰地躺在地下的念头。在生与死面前,记忆是苍白的。

07 哀悼与忧郁

尽管我们斥责悲痛,就像斥责死亡一样,但它教会人们**寻找一种方式,重新开始生活。很多事物会随着死亡而遗失,但不是*有。生命不会轻易逝去,爱亦如此。

08 莫名的色彩

感伤与怀旧在悲痛的一开始是*要的,但现在它们会妨碍生活的继续。血液**流向身体组织:我想一把拉开那幅单调乏味的浅褐色窗帘。哀悼迫使我思考死亡,但设想未来才是生活。

译者后记

《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下)》是一本*球躁郁症研究书籍、chao级**书作家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的自传性质的作品,书中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了她与丈夫近20 年的生活,以及丈夫患癌症、病故前前后后的经历与情感变化。 作者杰米森记回忆了她与丈夫的浪漫往事,比如他们的浪漫罗马之旅;在浴缸里洒满花瓣,从花瓣中发现寻宝的线索;理查德随性发明的有趣游戏等。书中也真实呈现了婚姻中很多棘手的、令人无奈、疲惫不堪的时刻,杰米森的躁郁症,理查德的癌症,让他们的心情与希望像过山车一样起起落落。 为了铭记这段刻骨铭心的爱,作者找到了写书这一方式,写这本关于理查德的书。这本书中有爱情以及爱情带来的点点滴滴,有死亡以及随死亡而逝的丝丝缕缕;有爱的绵长不绝,也有悲痛的*刻教益。 本书是杰米森“躁郁天才”四部曲之二,其他三本分别为《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上)《天才向左,疯子向右(上):躁郁症与伟大的艺术*匠》《天才向左,疯子向右(下):躁郁症与影响世界的人》。

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躁郁症研究领域**专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教授,情感障碍中心主任;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荣誉教授;加拿大心理协会荣誉主席及董事会成员。 荣获美国及*球诸多科学奖项:1995年,美国心理卫生协会(NMHA)威廉斯蒂伦奖;1996年,美国自杀预防基金会研究大奖;1999年,精神健康社区**奖;2001年获选麦克阿瑟奖;2002年获选哈佛大学*出学者;2003年获选牛津大学利奇菲尔德学者奖。曾入选“*美*佳医生”行列,被《时代周刊》评为“*球*具影响力100人之医界英雄”。 为躁郁症正*的医界英雄。从15岁躁郁症初次来袭,到如今的世界***地位,杰米森用自己的努力,为更多躁郁症甚至精神疾病患者赢得了关注和理解,将"疯子"的*牌从精神疾病的大理石墙面上敲凿下来。“无论结果如何,大声疾呼都比继续保持沉默更好!” 因为杰米森的勇气与坚持,不仅可以帮助病患正确看待自己,还*大地改变了整个社会对心理病患持有的偏见,掀起了一次*越偏见、接纳心理病患的浪潮,更推动美国国会立法实现了心理病患的保险平权制度。


《在裂缝中绽放:人生剧本的重塑与超越》 第一册:拨开迷雾——理解内心世界的暗流涌动 我们每个人,都在人生的长河中,或平缓,或激荡,经历着潮起潮落。然而,当内心的风暴来袭,当情绪的过山车将我们抛入未知的深渊,生活的色彩便可能黯淡,前行的脚步也可能蹒跚。本书并非讲述某个特定的心理疾病,而是致力于深入剖析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困境,以及那些隐藏在日常行为背后的深层动力。它是一次关于自我探索的邀请,一次与内心深处对话的尝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从而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在第一册中,我们将一起踏上一段拨开迷雾的旅程。我们将从认识我们思维的运作模式开始。大脑是一个复杂而奇妙的器官,它塑造了我们的认知、判断和情感反应。我们将探讨思维定势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我们的决策,惯性思维如何阻碍我们看到新的可能性,以及负面思维的循环如何侵蚀我们的积极性。本书将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识别自己思维中的“陷阱”,并学习如何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培养更具建设性的思考方式。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究情绪的本质。情绪并非不可控的野兽,而是我们内心世界发出的信号。喜悦、悲伤、愤怒、恐惧,它们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本书将带领读者理解情绪的生理基础,认识情绪如何与我们的身体相互作用,以及情绪失调可能带来的种种表现。我们将学习区分情绪的来源,识别情绪背后的真正需求,并掌握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调节情绪的方法。这包括但不限于正念呼吸、放松练习、情绪表达技巧,以及如何在高强度情绪面前保持冷静和理性。 此外,本书还将重点关注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我们是社会性动物,与他人的连接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误解、冲突、依恋模式的困扰,常常让我们在关系中感到受伤和无力。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人际互动模式,分析有效沟通的关键要素,学习如何建立健康的边界,以及如何应对不健康的关系模式。通过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沟通风格,我们能够建立更和谐、更富支持性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更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在这一册的最后,我们将触及“意义感”这一深刻的主题。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常常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活,生命的意义何在。本书将引导读者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探索个人使命,并发现能够赋予生命以深度和方向的事物。我们并非要寻求一个宏大的、普适的意义,而是要在日常的点滴中,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在为他人和社会贡献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意义。 第二册:重塑剧本——拥抱变化,活出真实的自我 在理解了内心世界的暗流涌动之后,第二册将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更加积极和赋能的阶段——重塑人生剧本。这不再是被动地承受,而是主动地创造。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工具和策略,帮助读者在清晰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勇敢地拥抱变化,挑战极限,最终活出那个最真实、最精彩的自己。 我们将从“自我认知”的深度挖掘开始。在第一册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我们的核心信念、早期经历对我们性格形成的影响,以及我们潜意识中可能存在的限制性信念。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心理学工具,如自我反思、日志记录、性格类型分析等,来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恐惧和渴望。这种深度的自我了解,是进行任何有意义改变的基石。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情绪韧性”的培养。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和困难在所难免。本书将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帮助读者建立强大的情绪韧性,即在面对压力、逆境和挑战时,能够快速恢复、适应并保持积极心态的能力。我们将学习如何有效地应对压力,掌握自我安抚的技巧,培养乐观主义思维,以及从失败和挫折中汲取教训,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目标设定与执行”的艺术。有意义的改变离不开明确的目标。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设定 SMART(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有时限)目标,并将宏大的愿景分解为可执行的步骤。我们将学习如何克服拖延症,建立良好的习惯,以及如何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保持动力和专注。这部分内容将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并鼓励读者迈出舒适区,勇敢尝试。 “自我关怀”是重塑人生剧本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了自己的需求。本书将强调自我关怀的意义,并提供多种实践方式,包括身心健康的管理(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情感上的自我抚慰、以及精神上的滋养(阅读、冥想、接触大自然)。学会关爱自己,不仅仅是满足一时的享乐,更是为持续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们将把目光投向“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重塑剧本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发现新的可能性,也会面临新的选择。本书将鼓励读者思考自己的人生哲学,明确自己想要为世界留下什么,并以此为指引,在生活中做出有意识的选择。我们将探讨如何将个人成长与社会贡献相结合,如何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结,以及如何活出一种充实、有价值的人生。 《在裂缝中绽放:人生剧本的重塑与超越》并非一本解决所有问题的速成指南,而是一场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一次关于如何更智慧、更勇敢、更充实地生活的实践。它邀请读者成为自己人生故事的作者,在理解自身复杂性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成长,最终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这本书的旅程,或许充满挑战,但终将引领你走向一个更清晰、更自由、更有力量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当我感觉自己被困在一个看不见的牢笼里,被无尽的焦虑和低沉的悲伤所吞噬,我曾无数次渴望有一盏灯塔,指引我穿过迷雾。这本书,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像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干渴的心灵。它没有回避那些令人痛苦的真相,而是用一种极其坦诚和勇敢的方式,剖析了躁郁症的每一个侧面。从那些难以捉摸的情绪波动,到那些看似不合逻辑的行为模式,作者以近乎解剖学的细致,将疾病的复杂性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尤其被那些描绘疾病如何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所打动。那些曾经让我感到羞耻和孤立的瞬间,在这本书里被赋予了理解和共情的温度。我不再觉得自己是“异类”,而是看到了一个和我一样在与病魔搏斗的灵魂。书中提供的策略和建议,虽然不是灵丹妙药,却像是一份份宝贵的地图,帮助我认识到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并学习如何与内心那个“躁郁”的自己和平共处,而不是与之对抗。它让我明白,康复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旅程,但在这个旅程中,我们并非孤军奋战。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上、下两册的划分,不仅仅是篇幅的需要,更是对躁郁症“躁”与“郁”两种极端状态的清晰界定。上册,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疯狂的、充满能量的“躁”之中,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那种失控的兴奋、膨胀的自我,以及随之而来的破坏性后果。这种体验,虽然令人心悸,却也让我对疾病的另一面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下册,则将我拉入了“郁”的深渊,那种无望的黑暗、麻木的痛苦,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怀疑,都赤裸裸地展现在眼前。作者的叙述,使得两种状态的转换和共存,变得不再那么抽象,而是充满了人格化的色彩。这种双重体验,让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躁郁症患者所经历的煎熬。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体验,让我得以窥探一个在极端情绪中起伏的灵魂,并从中汲取理解和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力量在于它不是一本冰冷的书籍,而是一个真诚的对话。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将自己三十年的挣扎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充满了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反思自己过往的经历。那些被我忽略的细节,那些被我压抑的情绪,在作者的叙述中被重新激活,仿佛我曾经的经历也得到了一个名字,一个解释。它让我看到了躁郁症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疾病,更是一种深刻影响着个人身份、人际关系乃至人生选择的体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情绪失控时的那种坦率,那种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剖析,丝毫没有推卸责任,而是勇敢地承担起疾病带来的挑战。这种坦诚,让我感到一种强大的共鸣,也为我提供了一种看待自己和他人经历的全新视角。它不仅仅是对躁郁症的科普,更是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对人性复杂性的温柔揭示。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那么恐惧,而是多了一份平静和勇气去面对未来。

评分

我一直觉得,理解一个疾病,最好的方式是听那些亲历者的声音。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充满力量的“声音”。作者没有使用复杂的学术术语,而是用一种接地气的语言,讲述了他三十年来与躁郁症抗争的故事。我尤其被书中那些关于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的章节所打动。在疾病的折磨下,我们常常会失去对自己的认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是,作者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教会了我如何在这个过程中,重新找回那个被疾病遮蔽的、真实的自己。他让我明白,即使患有躁郁症,我们依然可以拥有爱,拥有价值,依然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这本书不仅是对躁郁症的深刻解读,更是一部关于生命韧性和自我救赎的励志篇章。它为所有正在经历痛苦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一种希望,一种“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温暖慰藉。

评分

这本书让我对“共处”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我之前总以为,和疾病“共处”意味着屈服,意味着被动接受。但是,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真正的“共处”,是一种积极的、有意识的、甚至是充满智慧的抗争。作者并没有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受害者,而是将自己视为一个与疾病共同生活、并试图驾驭它的“战士”。他分享了许多实用的技巧和策略,包括如何识别疾病的早期信号,如何应对情绪的极端波动,如何建立健康的社交支持系统等等。这些建议,虽然看起来并不惊天动地,但却蕴含着作者在无数次跌倒后,摸索出的宝贵经验。它们是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们,最需要的光芒。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躁郁症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活出自己的生命智慧的书。它让我看到了,即使面对最艰难的挑战,我们依然可以选择积极地去应对,去学习,去成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