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
书名:失眠心理学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7391
版次: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22
定价:35
睡眠对人的身心健康的作用,重获能量。然而,在现代社会生活状态下,睡眠障碍已成为一种现代的“时尚”,并由此引发
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失眠心理学》从“克服失眠”这一中心问题出发,阐述了失眠背后的心理秘密,帮助失眠者重新找回睡眠。愿大家每天都能睡得香甜,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中去。
一章 关于睡眠和失眠 / 001
一、人为何要睡觉,不睡觉会怎样 / 002
二、失眠有几种类型 / 004
三、充足睡眠的重要性你知道多少 / 007
四、多长时间的睡眠是合理的 / 009
五、长时间的睡眠不足会有哪些危害 / 012
六、导致失眠的原因有哪些 / 014
二章 失眠的夜晚,你都在想什么 / 019
一、失眠的时候,我们更能触摸自己的心 / 020
二、你为何总是感到如此不安 / 023
三 、想得太多,难免入睡困难 / 025
四、踏实睡觉,生活哪有那么多烦恼 / 028
五、你失眠与否,明天还是会来到 / 031
六、别一味地放大你的痛苦 / 033
七、你在恐惧什么 / 036
三章 睡不着时,也别滥用药物 疗失眠症 / 039
一、什么是安眠药 / 040
二、消除对安眠药的误解和偏见 / 043
三、 眠药如何使用你知道吗 / 046
四、别总是强迫自己入睡 / 049
四章 接纳不完 的自己,别在夜里辗转难眠 / 053
一、你爱不完 的自己吗 / 054
二、活在比较中,你的心怎能安宁 / 057
三、内心强大,坦然面对他人的不喜欢 / 060
四、有缺点的你反而更可爱 / 063
五、以真实的状态面对自己 / 066
六、犯错很正常,别自生自气 / 069
五章 始终做自己,夜晚你就能安然入睡 / 073
一、不管你睡不睡得着,你都是你 / 074
二、始终做 好的自己 / 077
三、寻找接受自己的伙伴 / 080
四、解开心结,做 好的自己 / 083
五、即使怀疑也要试着相信自己 / 086
六、放下执念吧,没什么是非要不可 / 089
六章 正视压力,克服失眠 / 093
一、累了,就好好睡一觉 / 094
二、了解压力的根源,学会卸下负担 / 097
三、越是忧虑,越是失眠 / 099
四、爆发法给坏情绪一个出口 / 102
五、无法热爱的工作果断辞职 / 105
六、失眠时,你可以反省一下你的生活方式 / 109
七章 学会独处,夜晚的寂寞不是毒药 / 113
一、内心恬适者不惧失眠 / 114
二、静不下心又怎能睡得着 / 116
三、面对闹与静,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 / 118
四、夜晚别总是呼朋唤友 / 121
五、享受一个人的寂寞 / 123
六、沉静下来,你会收获更多 / 126
八章 别让糟糕的人际关系影响你的睡眠 / 131
一、脸皮厚一点,遇到冷遇别太敏感 / 132
二、过分的请求,要学会拒绝 / 135
三、远离那些占便宜没够的朋友 / 137
四、你是否曾因与朋友产生误会而失眠 / 140
五、主动认错,化解彼此的心结 / 143
六、别结交那些总是让你难堪的损友 / 146
七、为什么付出那么多,却没有同等的回报 / 149
九章 转换心态,好心态带来高质量的睡眠 / 153
一、凡事多往好处想一想 / 154
二、笑一笑,不管发生了什么 / 157
三、乐观点,要有点阿Q精神 / 159
四、看开一点,消除紧张和不安 / 161
五、无论何时保持心情顺畅,才能有灿烂的明天 / 164
六、认真充实地过好当下每一天 / 167
七、对于生命持一种无忧无虑的淡泊态度 / 170
十章 消除孤独和忧虑,给自己一片新天地 / 175
一、忧虑和失眠是孪生兄弟 / 176
二、孤独是现代人的烦恼 / 178
三、忙碌时,忧虑不会伤害到我们 / 182
四、我们担心的问题,99%都不会发生 / 185
五、你知道如何将忧虑减半吗 / 188
六、学会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 / 191
十一章 学学 眠疗法,解除睡眠障碍 / 195
一、 眠能改善 眠质量 / 196
二、自我 眠法能调整心理状态 / 198
三、积极的 眠或暗示助你挣脱低落情绪 / 200
四、觉醒性 眠与睡眠性 眠 / 202
五、梅斯默与磁性睡眠疗法 / 205
六、普依赛格对梅斯默疗法的新发现 / 208
七、自我 眠程序如何进行 / 211
十二章 身体要有节奏地运转,养成好的睡眠习惯 / 215
一、坚持运动,倒头就睡 / 216
二、去大自然中走走,清澈的心助你入睡 / 218
三、听听音乐,让心静下来 / 221
四、失眠时,阅读能让你心安 / 223
五、想睡就睡,防止疲劳 / 226
六、掌握随时随地放松自己的方法 / 229
参考文献 / 232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有力,那种深蓝与浅灰的撞色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一个常年与黑夜为伴的“失眠患者”的目光。我拿到书的那一刻,其实心里是带着一丝怀疑的,毕竟市面上关于“如何睡觉”的书籍多如牛毛,大多无非是些老生常谈的“睡前泡脚”“数羊大法”。然而,翻开第一页,我立刻感受到了不同。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耳边细语,分享他多年来观察和研究的成果。他没有急着给我一堆生硬的指令,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剖析“失眠”背后的心理机制。比如,他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警醒系统”是如何被现代生活过度激活的,以及我们大脑中那些不愿“下线”的“思绪洪水”是如何形成的。读到关于“对睡眠的恐惧”那一部分时,我简直感到心口一震,仿佛作者把我的内心活动用手术刀般精准地解剖了出来。这种深度的共鸣,让我第一次觉得,这本书不是在教我“怎么睡”,而是在帮助我“理解为什么睡不着”。它让我意识到,治疗失眠的第一步,根本不是强迫自己入睡,而是先要放下对“必须睡够八小时”的执念,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心理释放。这种由内而外的剖析,远比任何安眠药的广告词都来得有效和持久。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深度学习”部分确实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它不是那种可以随便翻翻、看完就扔的“快餐读物”。其中关于“行为实验”和“日志分析”的要求,需要读者拿出极大的自律性去坚持执行。对我来说,最困难的是如何系统地对抗那些根深蒂固的负面信念,比如“如果今晚睡不好,我明天一定会搞砸一切”。书中提供的CBT(认知行为疗法)练习,要求你把这些信念写下来,然后用“支持或反对的证据”去反驳它,并构建一个更平衡的陈述。这个过程非常耗费心神,因为它强迫你直面自己最深层的恐惧和自我批判。然而,正是这种高强度的自我对话和思维重塑,带来了最终的突破。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让你一夜之间入睡,而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且可验证的心理工具箱,帮助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与睡眠、焦虑之间的病态关系。对于真正想摆脱失眠困扰,而不是仅仅想依赖短期辅助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值得反复研读的指南。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极其强调“个体化”的应对策略,这一点是很多标准化指南难以做到的。作者并没有提供一个万能的“完美睡眠模板”,而是反复强调,每一个人的失眠原因、生理节奏和认知模式都是独一无二的。书中提供的“自我评估工具”非常实用,我按照指引,用了好几天时间详细记录了我的入睡前焦虑点、半夜惊醒的触发因素,以及白天对睡眠质量的预期值。通过这些详尽的记录和对照书中的案例分析,我竟然自己定位到了一个核心问题:我总是在睡前不断地在脑海中“预演”第二天的会议内容,这种高强度的认知活动彻底占用了我的“关机时间”。书里提到了一种叫做“担忧时间段”的技巧,要求在睡前两小时设定一个专门的时间来处理这些待办事项和担忧,之后就坚决不再思考。一开始尝试时非常别扭,总觉得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被遗漏,但坚持了一周后,我发现我的夜晚平静了许多。这种基于自我观察和实践调整的模式,赋予了读者一种掌控感,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外力(比如药物或仪器)来干预。它把“治疗”的主导权真正还给了我们自己,这对于长期受制于失眠的人来说,是极大的赋权。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逻辑层层递进,就像修建一座心理调适的阶梯,每一步都为下一步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前三分之一部分是“认识失眠的敌人”,深入挖掘了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的交织作用;中间部分是“构建防御体系”,详述了认知重构和行为修正的具体技术,比如“刺激控制法”的执行细则和“认知扭曲”的识别技巧;而我认为最宝贵的是最后一部分,它着重探讨了“如何重建健康的心态”,这超越了单纯的“治疗失眠”,开始触及“如何更充实地生活”。作者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谈论“接纳不完美睡眠”以及“如何处理白天的疲惫感”,而不是一味地催促我们恢复到“标准”状态。他鼓励读者将精力从纠结“昨晚睡了多久”转移到“今天我能有效利用清醒的时间做什么”,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注意力转移”策略。读到这里,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失眠定义的人,而是一个正在学习如何更好地与自己的生理节律相处的成年人。这种从“被动治疗”到“主动管理”的思维转变,是这本书最深远的价值所在。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具有学术严谨性,但又巧妙地避免了枯燥,这得益于作者在关键概念介绍后,总是紧跟着贴近生活的“场景模拟”和“对话范例”。比如,在讲解“放松训练”时,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呼吸频率,而是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境:一种是心率过速、肌肉紧绷的“办公室焦虑型”入睡困难者,另一种是身体已经疲惫但思维仍然活跃的“过度思考型”患者,并分别为他们设计了不同的放松引导语。我个人对其中关于“睡眠卫生”的批判性分析印象尤为深刻。传统上我们总被教导要保持卧室漆黑、凉爽、安静,但作者指出,对于某些人来说,过度追求绝对的“完美睡眠环境”反而会制造出新的焦虑源——只要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就会立刻醒来并感到挫败。他提出了“适度容忍”的环境标准,并鼓励读者去试验,找到那个让自己最舒服的“灰色地带”。这种辩证和灵活的视角,让我卸下了许多不必要的心理包袱,体会到睡眠并非一场需要全力以赴的战斗,而更像是一场需要巧妙引导的自然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