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书籍 301健康科普丛书--肝癌

正版书籍 301健康科普丛书--肝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家鸿 著
图书标签:
  • 肝癌
  • 健康科普
  • 医学
  • 肿瘤
  • 养生
  • 疾病预防
  • 301健康科普丛书
  • 正版书籍
  • 医学科普
  • 健康指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渊清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303955
商品编码:2718123600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5-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301健康科普丛书--肝癌
作者 董家鸿
定价 25.00元
出版社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16303955
出版日期 2014-05-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由解放军总医院享誉海内外的肝胆外科的中青年专家亲自执笔,采用问答的形式对肝癌的基本知识、先进的防治理念、成熟的诊治方法进行了阐述,语言精练,内容重点突出,可供肝癌患者及其家属阅读,也可供临床医生参考。

   作者简介
董家鸿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美国外科学院院士、法国外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消化外科学会执行委员、国际胃肠消化肿瘤协会执行委员、国家卫生部*移植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外科学会胆道外科学组组长、全军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总编辑,《中华外科杂志》等核心期刊的主编或编委。在移植及肝胆胰肿瘤、胆管结石及狭窄、胆管损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急性和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外科治疗领域卓有建树;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军队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人选;全国百名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银星等殊荣。
  赵向前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从事肝胆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主要研究肝胆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肝胆胰肿瘤、胆管结石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擅长技术。发表文章30余篇,参编著作4部。



   目录
篇 认识肝癌
1.在人体的什么位置?
2.的解剖结构是什么样的?
3.有哪些功能?
4.什么是肝癌?肝癌包括哪几种?
5.肝癌是怎么得的?
6.乙肝、丙肝是怎么得的?
7.肝硬化是什么意思?
8.乙肝患者一定会得肝癌吗?
9.肝硬化患者一定会得肝癌吗?
10.脂肪肝患者会得肝癌吗?
11.肝癌发病男女有区别吗?
12.肝癌会遗传吗?
13.肝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4.高危人群为什么要定期检查?
15.肝癌的常见症状是什么?
16.确诊肝癌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17.穿刺活检会引起肝癌种植吗?会加快肿瘤生长吗?
18.PET-CT是什么?
19.什么叫占位性病变?
20.什么是甲胎蛋白?常说的胎甲球是什么?
21.甲胎蛋白高就一定有肝癌吗?
22.甲胎蛋白不高就没有肝癌吗?
23.得了肝癌怎么办?
24.什么是小肝癌?什么是大肝癌?
25.肝癌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是什么意思?
26.肝癌会自己破裂吗?
27.肝癌破裂的表现是什么?
28.肝癌破裂后怎么办?
29.肝癌会转移吗?常见的转移部位有哪些?
30.肝癌发生转移后怎么治疗?
31.得了肝癌会痛吗?
32.患者疼痛难忍怎么办?
33.家里有肝癌患者,家人要注意什么?
34.肝癌患者术后应如何调养?
35.什么是转移性肝癌?什么肿瘤容易转移至?
36.怀孕后发现肝癌怎么办?怀孕会促进肝癌生长吗?
37.如何预防肝癌?
38.肝癌能治愈吗?
第二篇 就医指导
……
第三篇 肝癌治疗
第四篇 日常保健
第五篇 饮食保健
附录 英文简写对照

   编辑推荐
本书是解放军总医院董家鸿主任团队的一部力作,他是一位科学家式的外科医生,更是美国外科院院士。书中他以普通患者的身份,从患者*想了解的角度讲述了肝癌的相关知识,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了通俗的语言,非常容易理解,相信患者读了以后能获取相关的内容。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序言
暂无相关内容

《病灶的低语:一场关于身体信号的解读之旅》 在这本《病灶的低语》中,我们将踏上一段深刻而发人深省的旅程,一同探索人体发出的那些微弱却至关重要的信号——那些我们称之为“病灶”的身体讯息。本书并非一本教你如何诊断或治疗疾病的医学宝典,也绝非某本特定书籍的内容摘要,而是一次对我们自身生命体征与潜在风险进行深度理解的尝试。我们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那些身体内部可能悄然发生的改变,并学会倾听它们所传递的“低语”。 第一章:身体的哨兵——细胞的秘密语言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由亿万个细胞组成的复杂王国,每一个细胞都在勤恳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然而,当环境发生变化,抑或内部出现紊乱时,细胞便会发出信号。这些信号,起初可能微乎其微,如同战场上的微弱哨声,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感知力去捕捉。本章将带领读者走进细胞的微观世界,了解细胞如何分化、生长、凋亡,以及在面对压力、损伤或异常刺激时,它们会如何改变自身的行为模式,并发出最初的警报。我们将深入浅出地解析细胞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的运作机制,并引出那些可能预示着潜在问题的细胞异常现象。 细胞的生命周期与平衡: 探讨细胞的生长、增殖与死亡的精密调控。正常情况下,新生的细胞会取代衰老或死亡的细胞,维持组织的稳定。 异常信号的源头: 细胞在DNA损伤、环境毒素暴露、慢性炎症等因素影响下,可能发生突变,其形态、功能乃至行为都可能发生改变。 分子信使的传递: 了解细胞如何通过释放各种信号分子(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来相互沟通,协调身体的各项功能。这些信号分子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视觉化的呈现: 借助生动的比喻和可能的插图(仅为说明概念,并非本书内容),我们将尝试描绘细胞形态的细微变化,例如一些细胞可能变得更大、更无序,或者其内部结构开始出现异常。 第二章:无声的侵蚀——环境与生活方式的影响 我们的身体并非孤立存在,它时刻与外部环境互动,并深受生活方式的塑造。长期暴露于某些有害物质,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规律的运动,甚至长期的精神压力,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为身体埋下隐患。本章将重点探讨这些外在因素如何一步步地影响我们的细胞和组织,为潜在的疾病进程铺平道路。我们将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并引导读者认识到,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选择,都可能在累积效应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环境的隐形杀手: 探讨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化学物质暴露(如农药、塑化剂、装修材料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等)对细胞和DNA造成的累积性损伤。 饮食的“双刃剑”: 分析高糖、高脂、加工食品等不健康饮食对身体代谢的影响,以及它们如何促进炎症反应和增加某些慢性病的风险。反之,均衡的营养则能为身体提供强大的修复力量。 运动的守护: 强调规律运动对于维持心血管健康、增强免疫力、控制体重以及调节情绪的重要作用,以及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压力的长期损害: 深入剖析慢性压力如何影响激素水平,干扰免疫系统功能,并可能加速身体的衰老进程。 个体差异的考量: 承认每个人对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敏感度存在差异,遗传背景、年龄、性别等因素都会影响身体的反应。 第三章:身体的地图——器官系统的潜在危机信号 我们的身体被划分为多个精密协作的器官系统,每一个系统都承担着特定的功能。当某个系统出现功能失调或结构改变时,它往往会发出一些特定的警示信号,这些信号可能表现为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或是其他一系列的身体不适。本章将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审视各个主要器官系统可能出现的早期预警迹象。我们将不会聚焦于某一种具体疾病,而是讨论当身体的某个“地图区域”发出异常信号时,我们应该如何警觉,并促使我们采取积极的应对态度,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呼吸系统的低语: 探讨长期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可能与肺部健康相关的信号,以及它们背后的多种潜在原因。 消化系统的诉说: 分析腹部不适、食欲改变、排便异常等可能指向胃肠道问题的迹象,以及它们可能意味着什么。 循环系统的搏动: 讨论心悸、胸痛、四肢水肿等可能与心脏和血管相关的信号,并理解其复杂性。 泌尿系统的讯息: 关注排尿改变、腰部疼痛等可能与肾脏和泌尿系统相关的警示,以及它们的重要性。 神经系统的信号: 探讨头痛、头晕、肢体麻木、记忆力减退等可能与大脑和神经系统相关的微妙变化。 免疫系统的防线: 了解反复感染、不明原因的疲劳、淋巴结肿大等可能提示免疫系统正在发出求救信号。 第四章:倾听与回应——我们与身体的智慧对话 认识到身体可能发出的信号只是第一步,真正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和回应这些信号。本书并非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手册”,而是倡导一种积极主动的健康管理理念。我们将鼓励读者培养倾听身体、观察自身变化的能力,并认识到寻求专业医疗建议的重要性。这是一种关于自我关怀、责任和智慧的对话,目的是让我们能更好地与自己的身体和谐共处,并在早期阶段做出明智的决策。 自我观察的艺术: 培养记录身体变化、关注自身感受的习惯。例如,留意身体在特定饮食、睡眠或活动后的反应。 症状背后的多样性: 理解一个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关键在于不要忽视任何一种可能性,而是通过进一步的了解来缩小范围。 何时应该警觉? 探讨一些可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危险信号”,并强调区分正常生理波动与潜在病理变化的界限。 医疗建议的重要性: 强调专业医生在解读身体信号、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本书无意替代任何医疗诊断。 积极的健康生活方式: 重申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有效压力管理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增强抵御能力的核心价值。 知识就是力量: 鼓励读者通过可靠渠道学习健康知识,提升对自身健康的认知水平,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病灶的低语》是一本关于觉察、理解与行动的书。它邀请你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身体的每一次搏动,去解读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我们希望通过这场关于身体信号的解读之旅,赋能每一位读者,让我们能更积极、更明智地守护自己的健康,从而谱写更加精彩和充满活力的生命乐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实在是太有“呼吸感”了,这绝对是专业设计师操刀的结果。大量留白的使用,让每一段文字都像拥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阅读的节奏感一下子就被拉长了,不会产生信息过载的压迫感。而且,书中穿插了许多高质量的示意图和流程图,这些图表的设计理念非常现代化,色彩搭配柔和却不失重点突出,那些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通过这些图形化表达,瞬间就变得可视化了。我尤其注意到,图注和正文的衔接非常自然,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插图,而是真正起到了辅助理解的作用。很多科普书要么图文分离,要么插图质量低下,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堪称典范,让原本枯燥的医学信息,仿佛变成了一场视觉和认知的双重盛宴,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是基于一个非常现实的考量:我身边有一位亲戚最近体检时发现了一些指标异常,全家人都心急如焚,急需一本可靠的指南来帮助我们了解情况,并制定下一步的应对策略。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为我们这种“新手家属”量身定做的。它没有直接跳到晚期治疗,而是花了很大篇幅讲解了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各种检查指标背后的含义,甚至连不同检查方法的优缺点都对比得清清楚楚。我特别欣赏它在“预防与早筛”部分的处理,信息密度适中,逻辑链条清晰。读完这一部分,我心中的迷雾基本消散了,对接下来和医生沟通时应该关注的重点也心里有数了。它不是那种只给结论的书,而是教会你如何去“思考”和“提问”的工具书,这对于提升家庭应对健康风险的能力,价值无法估量。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这类科普读物总是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里面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读起来就像在啃石头。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叙事方式极其生动,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作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邻家长辈,用大白话把复杂的生理机制和病理变化娓娓道来。我记得有一部分是讲到细胞周期的异常增殖,本来以为要拿出笔记本记下来,结果作者竟然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像一个失控的交通信号灯,一下子就让人豁然开朗。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不是那种一味堆砌事实的百科全书,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它探讨了患者在面对疾病时的心理调适,提供了很多实用的生活建议,这种“接地气”的处理方式,让知识不再冰冷,而是变得有温度、有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太棒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那种用心制作的精品。封面那种淡雅的蓝色调,配上简洁的排版,瞬间就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纸张选择,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阅读起来眼睛一点都不累,即使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觉得刺眼。而且,文字的印刷清晰度非常高,字号也恰到好处,对于我这种稍微有点老花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装订工艺也看得出来很讲究,书脊处理得很平整,翻页的时候非常顺滑,一点都没有那种廉价书籍生硬的感觉。这本书的开本大小也很适中,无论是放在书架上陈列,还是随身携带,都显得恰如其分。光是这份对实体书的尊重和对细节的打磨,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出版方对读者的诚意,让人在阅读知识之前,就已经被这份匠心所折服。这种实体书的质感,是任何电子阅读器都无法替代的,真正让人愿意珍藏。

评分

坦白讲,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知识来源可靠性的读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医学科普读物如果不能提供扎实的证据链和权威的背书,那跟随便上网搜一搜的结果没什么区别。这本书在这方面的严谨程度,让我感到非常安心。翻到扉页和致谢部分,可以看到作者团队的专业背景介绍,以及他们引用的最新研究文献列表。更关键的是,书中在阐述每一个关键观点时,常常会用“根据某某权威指南……”或者“多项临床试验表明……”这样的表述来支撑,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贯穿始终。它不是在贩卖焦虑,也不是在提供未经证实的偏方,而是在传授经过科学验证的知识体系。这种基于事实的、有据可查的科普风格,让我彻底放下了对“伪科学”的担忧,真正相信自己获取到的信息是可靠且具有指导意义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