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 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 | ||
| 作者: | 陈照奎|整理:马虹 | 开本: | 16开 |
| : | 39.8 | 页数: | 349 |
| 现价: | 见顶部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 ISBN号: | 9787810516778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 出版社: | 北京体育大学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5 |
序一
序二序三一、陈照奎老师传略二、陈照奎宗师《功德碑》碑文三、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四、陈照奎的光辉业绩永垂不朽1陈式太极拳的健身性、技击性和艺术性2试论太极拳的修炼工程3陈式太极拳路4陈式太极拳第二路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传统的水墨晕染风格,配上沉稳的字体排版,初上手就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武术经典之感。我特意在光线不同的环境下翻阅,发现即便是最细微的动作解析图,其线条的清晰度和对受力点的标注都极为精准,这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太极拳谱的图示往往模糊不清,或者过于写意,导致理解偏差,但此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光看目录的编排,就能感受到编者在体系构建上的用心良苦,它似乎不是简单地罗列招式,而是在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陈式太极的内在逻辑。特别是关于“缠丝劲”的图解部分,作者没有停留于表面的发力和转动,而是深入到筋骨和呼吸的配合,这一点是许多市面上泛泛之作无法企及的深度。我感觉作者不仅是位拳术的传承者,更是一位优秀的解构和传授者,他懂得如何将高深的内家拳法,用最直观的视觉语言表达出来。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在还没完全开始练习时,就已经对即将习得的功法充满了敬畏和期待。书页的纸张质感也很好,很耐翻阅,这对于经常对照练习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个加分项。
评分我过去尝试过几本不同流派的太极拳书籍,但总是感觉在“意”的层面抓不住重点,练起来总像是僵硬的广播体操,缺乏那种行云流水的整体感。直到翻开这本,我才真正理解了“掤、捋、挤、按”在陈式框架下的独特表现力。它不仅仅是招式的分解,更是对整套拳路内在“气”的流动的解析。书中对“开合”的阐述尤为精妙,作者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来形容劲力的转换,比如将劲力的蓄发比作拉满弓后突然松开的弦,或者水流遇到阻碍时的回旋。这种由表及里,从形到神的引导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对“内家拳”神秘感的恐惧。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桩功和基本功的训练安排得非常扎实,没有急于求成地直接跳到套路演示。这表明作者深知武术的根基在于站稳、沉稳,而非花架子。这种脚踏实地的教学态度,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可靠性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它不是一本速成手册,而是一本可以伴随习拳者数年,不断提供新体悟的“武术字典”。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似乎更注重培养习者自身的“触觉”和“觉察力”,而不是仅仅依赖死记硬背动作的顺序。在讲解一些复杂的连贯动作时,作者反复强调了“松沉”和“内劲的蓄发过程”,而不是最终的定格姿势。这让我开始思考,太极拳练习的精髓可能并不在于摆出一个完美的造型,而是在于动作转换过程中的那股持续不断的“劲力流动”。书中提供的不同角度的侧视图和后视图,为我提供了从各个维度审视自己动作的机会,这在镜子练习受限时显得尤为关键。例如,它对“进退刁缠”中重心转换的图示解释,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做到“人不动,劲先行”,这对于我理解如何避免“丢顶”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让人“学到东西”的书,它不只是图解,更像是一份经过深思熟虑的、关于如何科学训练陈式太极拳的详尽指南,非常值得所有认真对待太极拳的朋友收藏和研读。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武术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书籍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很多太极拳书籍的文字部分过于晦涩,充斥着大量玄而又玄的术语,读起来比练拳还累。然而,这本书的文字描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简洁。例如,在讲解“金刚捣碓”这一招时,作者用精炼的语言指出了身体重心的转移点和膝关节的锁定角度,配合着旁边栩栩如生的图解,我甚至可以不依赖录像,仅凭书本就能初步模仿出正确的架势。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针对常见错误姿势的“纠错指南”,这部分内容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因为我总是在转腰时出现塌胯的问题,书里明确指出了我的问题症结并给出了针对性的调理建议。这种细致入微的“保姆式”指导,体现了编者对教学痛点的深刻洞察。它不像一些大师的秘籍那样高高在上,而是真正站在一个渴望进步的习武者的角度来编写,让人感觉非常亲切和受用。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和节奏感构建得非常出色,它不像其他武术书籍那样将所有内容一股脑地堆砌在一起,而是巧妙地将理论基础、功法训练、套路分解以及实战应用(虽然是理论层面的)分成了几个层次递进的模块。我特别喜欢它对陈式太极拳历史渊源和哲学思想的简短而有力的介绍部分。虽然我们习武不应过分迷信“意淫”,但了解其文化背景能让人在练习时多一份敬畏之心,也更能体会到动作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生命哲学。这种对“武道精神”的重视,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健身指南”范畴,上升到了文化传承的高度。另外,书中的字体和间距处理非常舒服,长时间阅读不会造成视觉疲劳,这在需要反复研读招式细节的武术书籍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可以说,它在内容深度和阅读体验的平衡上,找到了一个绝佳的黄金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