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心理专家向日葵爸爸
作 者: 胡慎之 著 定 价: 42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2-01 页 数: 236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1154779581.武志红、谢涤葵、陈岚倾情推荐!随书赠送《人生七年》音频课程30元代金券、米妮哈鲁童装30元通用券、《向日葵爸爸讲儿童心理》一本。 2. 3~7岁的儿童每天都是更加独立的崭新个体,家长需要接受很多新的挑战:孩子叛逆不听话、入园入学不适应、性别与自我认同、子关系新阶段……但老一辈的教育理念大都落伍,跟不上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发展,教育机构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教育理念,普通家长难以选择,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家教方法。一方面,错误的未经检验的养育观念一直得不到澄清,另一方面,专......
●Part 1 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第1课 真正和睦的家庭,爱是自由流动 ●第2课 爸爸,没事的——妈妈给孩子一个世界,爸爸给孩子一个价值观 ●第3课 合格的妈妈,原来是这样的——控制并觉察自己 ●第4课 父节快乐——送给有力量的父 ●Part 2 尝试是成长的XX个标志(2岁半~4岁) ●第5课 豆子学吃饭——尝试,是独立的开始 ●第6课 口头禅:“凭什么”“为什么”——强烈的自我意识 ●第7课 豆子有点怕——如何降低争吵的伤害性 ●第8课 爸爸接小豆子放学——兑现承诺远比承诺重要 ●第9课 睡前小故事——不要“任务式的陪伴” ●Part 3 成长的每一步,都是放大的美好(4岁~5岁) ●第10课 我喜欢妈妈——适当的分离有利于性别认同 ●第11课 幼儿园里的“死党”——交朋友的乐趣 ●第12课 拉着爸爸去演讲——认同的力量 ●第13课 洗澡引发的家庭战争——过度的掌控不是爱 ●第14课 打碎了汤碗——规则的重要性 ●第15课 我爱玩水,不爱洗澡——尊重孩子的意愿 ●第16课 学围棋——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 ●第17课 不想成为钢琴家——保护孩子的“自恋” ●......内容简介
胡慎之著的《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心理专家向日葵爸爸的36堂私房育儿课3-7岁儿童期)》以一位心理专家爸爸的育儿经历为蓝本,细致入微地讲述了孩子从3~7岁心理发育的过程,并从心理专业角度,结合近期新的心理学知识,就父母应如何满足孩子心理发育的需要、陪伴孩子成长提供了参考和建议,帮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重新认识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和孩子共同成长。本书适合新手父母,以及对儿童心理、子关系和家庭教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胡慎之 著
胡慎之
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
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
关系心理学家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特邀嘉宾
湖南卫视《变形计》特邀心理顾问
《家庭教育指导师》教材副主编
广东省未成年人网络工作组主任
《婚姻家庭咨询师》广东省总督导
出版书籍:《变形记——十天变成一个好孩子》《别对我说谎——微表情读心术》《童心密码》等,同时也是《婚姻与家庭》《羊城晚报》《新快报》《信息时报》等多家杂志报社特约撰稿人。
靠前课 真正和睦的家庭,爱是自由流动
优选的关系
我们老家有一句老话:“若要好,老敬小。”意思是,作为长辈,如果能很好地成全自己的孩子,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我觉得我父母是爱我的。他们现在70多岁了,对我说过很多的一句话是“我们现在没办法帮你太多,但我们努力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这样,你在外面工作的时候,更安心些,也更省心些。”每当我回想起父母说的这句话,内心就充满了感动,能感受到他们对我满满的爱意。
我一直认为,真正和睦的家庭是这样的:彼此相相爱,爸爸做爸爸的事,妈妈做妈事,孩子......
最近这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效率直线下降,动不动就陷入僵局,那种挫败感真是让人沮丧。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让我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真正动机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或压制。这本书的内容,从我读到的前几章来看,似乎正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没有简单地告诉我“该做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了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比如他们是如何理解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的。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因为很多时候,我以为孩子是不懂事,其实是我的期望超出了他们目前能力范围。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情绪命名”的部分,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说明,教会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多么关键的一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幽默诙谐,即便是提到一些严肃的心理学概念,也能用孩子听得懂的比喻来阐释,这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收获了不少笑声,压力一下子就释放了不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质量都非常高,看得出作者和出版方在制作上是下足了功夫。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每章结尾处设置的“自检清单”和“行动建议”。这不像有些书,读完后合上书就忘记了,它强迫你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自我反思,并立即规划下一步的实践路径。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而且,与其他一些偏重“控制”和“纠正”的育儿书籍不同,这本书更多地关注于“滋养”和“看见”。它让我意识到,3到7岁这个阶段,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他们成长的最大驱动力,我们应该扮演的是“支持者”和“啦啦队长”,而不是“监工”。这种积极正向的引导,极大地改善了我对“管教”这个词的理解,它不再是惩罚的代名词,而变成了爱的一种更智慧的表达方式。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经历这个黄金成长期的家长们。
评分作为父母,我们总害怕自己做错什么,这种焦虑感几乎贯穿了整个育儿过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首先给了我一个“安全网”。它没有贩卖“完美父母”的焦虑,反而不断强调“足够好的父母”才是孩子最需要的。这种心态上的调整,比任何具体的技巧都来得珍贵。我注意到,书里很多内容都围绕着“尊重”这个核心主题展开。它引导我去观察,我的权威是不是建立在恐惧之上,而不是相互的理解和信任之上。比如,在处理孩子的小小“反抗”时,作者提供了一种“先共情,再引导”的模式,这比我过去那种“你必须听我的”的强硬态度,效果简直是天壤之别。当我尝试用书中的方法与孩子进行一次平等的对话时,我清晰地感受到孩子眼中那种惊讶和放松,那种连接感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那种温暖的色调和亲切的字体,让人感觉非常舒服,仿佛能从中感受到一股正能量。我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买的,她家孩子正处于我非常关注的那个年龄段,她一直夸这本书讲得实用又接地气。说实话,我一开始有点担心,市面上育儿书汗牛充栋,很多都是老生常谈,或者理论大于实践,看得人云里雾里。但翻开目录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次可能“淘到宝了”。那些章节标题,比如“如何处理宝宝的‘不’字魔咒”、“建立规则与爱之间的平衡点”等等,都直击我日常育儿中的痛点。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居高临下的姿态,他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邻家大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专业的观察,来引导我们这些新手父母。这本书的排版也很精良,阅读起来毫不费力,即便是忙碌一天后,也能轻松地沉浸其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思考的空间。我期待着能从中汲取到那些能立即应用到明天早晨的“小技巧”,而不是晦涩难懂的大道理。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强到让我感觉像随身带着一位育儿顾问。我不是那种有大把时间去研究理论的家长,我需要的是那种“立刻见效”的策略。这本书恰恰满足了这一点。它将复杂的心理学知识切片成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调用的“小工具箱”。比如,关于“如何设定界限”,它不是简单地说“要定规矩”,而是教你如何和孩子一起“协商”界限,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参与者,而不是被统治者。书里还穿插了许多真实案例,这些案例的细节处理得极其到位,让我能清晰地看到,在特定的情境下,不同的话术和肢体语言会带来怎样的反馈。我甚至开始期待接下来的周末,因为我知道,我已经准备好用这些新学到的方法去应对那些平时让我头疼不已的“出门难”、“吃饭难”的场景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