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自行车运动训练指南 全面提升骑行表现的系统性训练
:88.00元
作者:【美】香农·沙凡铎(Shannon Sovndal)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1154790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场地自行车世界冠军 林俊红中国场地自行车全国锦标赛争先冠军 包赛飞中国场地自行车里约奥运会冠军 钟天使中国场地自行车亚洲锦标赛冠军 胡珂中国场地自行车亚洲锦标赛冠军 徐超联袂推荐!★ 56套自行车运动训练方案,涵盖基础性训练、平地和多变地形训练、爬坡训练、计时训练、冲刺训练、室内训练、非赛季训练★ 专业详解骑行技术、目标设定、训练理念、训练计划制订、恢复和损伤预防★ 有效提升肌肉力量、骑行速度和体能,全面提升骑行运动表现
内容提要
本书是由美国职业公路自行车赛车手、加利福尼亚自行车锦标赛冠军香农·沙凡铎多年训练经验的总结,书中涵盖自行车训练的方方面面,包括训练目标设定、训练理念、计划制订、骑行技术、损伤预防与恢复、骑行装备,以及56套自行车运动训练方案。每个训练方案均有详细的执行步骤,易于理解和操作。本书适合想要有效提升肌肉力量、骑行速度和体能,从而全面提升骑行运动表现的骑行爱好者、职业运动员和教练阅读。
目录
1 设定自行车健身目标 1
3 充分理解训练理念 7
3 自行车体能测量 21
4 明确训练负荷和强度区域 35
5 制定个人训练计划 47
6 基础性训练 57
7 在平地或多变地形的训练 71
8 爬坡训练 87
9 计时训练 101
10 冲刺训练 115
11 室内训练台训练 129
12 非赛季训练 145
13 骑行装备 167
14 精准量身和骑行技术 183、
15 一般问题的处理 193
作者介绍
【美】香农·沙凡铎(Shannon Sovndal) 博士 香农·沙凡铎(Shannon Sovndal)是一位医学博士,也是Garmin-Sharp-Barracuda 职业自行车队的队医,任职于科罗拉多大学的普通临床研究中心(Gener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GCRC)。沙凡铎先生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并在斯坦福大学完成实习。他是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和美国急诊医学学会成员。成为医生之前,他曾是一名美国职业公路自行车赛车手,赢得了加利福尼亚自行车锦标赛冠军,以及无数其他公路赛和环形公路赛冠军头衔。沙凡铎先生已发表了数篇有关自行车运动的文章,在急救医学方面同样著作颇丰。译者简介张建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硕士,备战2016里约奥运会身体功能训练团队中方体能执行教练,主要负责备战里约奥运会期间中国自行车队场地短距离国家队的体能测评与训练指导服务;长期参与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的青少年运动员选材与研究工作,在国内多家期刊和国内外会议发表运动科学相关论文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运动训练、体能训练。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风格也让我感到很不舒服。虽然内容排得看起来很满,但大量的篇幅被一些与核心训练内容关联不大的、略带励志色彩的空洞口号占据了。比如,“只要你坚持,你就能看到改变”、“相信你的身体,它能做到你想象不到的事情”,这种鸡汤式的语句在严肃的训练教材中显得格格不入,不仅没有起到鼓舞作用,反而稀释了本应有的专业性。我购买一本训练指南,是希望获得的是严谨的数据、清晰的图表和基于实证的研究结论,而不是一篇篇需要我自行提炼核心观点的“散文”。而且,书中引用的数据来源和参考资料非常模糊不清,很多理论支撑显得非常单薄,缺乏权威性。一本好的指南应该用图表清晰地展示训练负荷的曲线变化,用对比数据说明不同训练法的优劣,而不是用这种叙事性的、缺乏量化支撑的文字来试图说服读者。整体阅读体验下来,感觉像是看了一本加长版的、略显过时的运动杂志特刊,而非一本专业的“训练指南”。
评分我一直对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理骑行中的常见伤病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长期的骑行对膝盖和下背部的压力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这本书关于伤病预防的部分本应是重中之重。然而,它在这方面表现得极其肤浅和保守。它只是简单地提到了“骑行前要热身,骑行后要拉伸”,并且给出了几个看起来很标准的拉伸动作——这些动作我在任何免费的健身APP上都能找到。真正专业的训练指南,应该深入探讨骑行姿势分析(Bike Fit)在预防损伤中的核心作用,比如如何通过调整座垫高度、后移量来缓解股四头肌的过度拉伸,或者如何调整把立角度来减轻颈椎压力。更关键的是,它完全没有提及核心力量训练在提升骑行稳定性和力量传输效率上的关键地位。作为一本声称是“指南”的书,它错失了将生物力学知识与日常训练结合的最佳机会,提供的解决方案与其说是“指南”,不如说是“建议”,而且是非常低阶的建议。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失望,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在“心理调适与比赛策略”部分近乎空白的处理。耐力运动的竞争,一半靠体能,一半靠心智。尤其是在进行长距离、高强度的比赛时,如何管理比赛中的焦虑、如何在高难度路段保持专注、如何在最后冲刺阶段进行有效的“精神动员”,这些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这本书在这部分的内容少得可怜,仿佛作者认为只要身体练得够强壮,大脑就会自然而然地跟上。我期待看到的是关于“比赛配速策略”的详细分解,比如如何在不同坡度下维持最佳的呼吸节奏,或者如何利用气流优势进行群体骑行时的战术运用。就连最基本的“应对突发状况,如爆胎或机械故障时的冷静处理流程”都没有被系统地提及。这本书似乎只关注了“骑行”这个行为本身,而完全忽略了“作为一名骑行者所需要面对的复杂竞赛环境”。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自行车运动训练指南》时,我本来是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私人教练那样,帮我梳理那些纠结已久的骑行难题。但读完后,我感觉更像是在听一个不太熟的邻居分享他“感觉不错”的骑行心得。书中对于营养补充的探讨简直是灾难性的。它只是笼统地建议“多吃碳水化合物,少吃脂肪”,这在今天这个营养学都发展到分子层面的时代,未免太过粗糙和不负责任了。专业的耐力运动训练,营养策略的制定必须与训练强度和持续时间紧密挂钩——长距离有氧需要稳定的糖原供给,而恢复期则需要足够的蛋白质进行肌肉修复。这本书里完全没有提及运动中脂肪代谢的效率提升、赛前“碳水化合物负荷法”的科学操作步骤,也没有对当下流行的“补水盐分配比”给出任何严肃的参考值。我需要的是基于科学数据驱动的饮食计划,而不是这种营养学上的“大白话”。这让我非常怀疑它“系统性训练”的承诺,因为没有精准的燃料供给,再好的训练计划也是空中楼阁。
评分这本号称能“全面提升骑行表现”的训练指南,我抱着极大的期待翻开它。结果呢,我发现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针对纯新手的入门手册,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骑行经验,渴望突破平台期、进行系统化进阶训练的车友来说,里面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远远不够。比如,关于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的制定,它只是泛泛地提了一下“要进行短时高强度的训练”,却完全没有深入讲解如何根据个人的最大摄氧量(VO2 Max)来科学地设定功率区间、心率阈值,更别提如何结合乳酸堆积点来优化恢复策略了。我期待的是能看到具体的、可操作的训练计划模板,比如四周的爬坡耐力专项提升模块,或者针对计时赛的神经肌肉募集训练方案。书里提供的训练范例过于简单化,仿佛只是把一些基础的骑行术语堆砌起来,对于追求效率和科学性的骑友来说,这简直是浪费时间。我甚至怀疑作者是否真正理解现代运动科学在自行车训练中的应用,比如如何利用骑行台的虚拟功率数据进行更精细的负荷管理。这本书更适合刚买了一辆山地车,想知道“骑车前需要拉伸吗”的入门小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