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百年体育学科史 高嵘 屈国锋 9787511549716

北京师范大学百年体育学科史 高嵘 屈国锋 978751154971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嵘 屈国锋 著
图书标签:
  • 北京师范大学
  • 体育学科
  • 百年历史
  • 中国体育
  • 高等教育
  • 学科史
  • 体育教育
  • 学术研究
  • 屈国锋
  • 高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49716
商品编码:2932904947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北京师范大学百年体育学科史

定价:88.00元

作者:高嵘 屈国锋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115497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十世纪初,正当现代体育运动在中国传播普及、体育师资极度缺乏、急需体育人才之际,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的前身——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于1917年应运而生。作为开启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先河的学府,其体育专修科建立伊始,便历史性地担当起引导中国体育运动发展的重任。

在北师大体育系初创时期,体育系充分利用地处古都文化名城、依托北师大综合院校的有利条件,汇集国内外学者,聘请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任教,将西方体育的先进的理论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奋发图强,严谨治学,培育英才,努力传播和普及现代体育运动。经过艰苦的十余年奋斗,北师大体育系的发展就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在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体育学术思想和运动竞技等多方面带动了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

如今,北师大体育系已经走过了一百年历程,开拓和见证了中国体育运动的振兴发展之路,为中国体育和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内容提要


2017年是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体育学科100周年,体育与运动学院成立15周年的一年。值此双重喜庆之际,编写组在体育与运动学院领导的指导下,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九十年发展史》的基础之上,完成了《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百年史》的编写,这是对百年学科的一份献礼。

本书通过历史篇、人物风采篇和附录三个部分,从不同时期和不同侧面客观而忠实地记录了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本书不仅是对体育学科一百年发展历程的一个简单回顾,更是希望能够借此以史为鉴,激励体育学科师生继续努力奋斗、严谨治学,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和“守正创新、坚卓致远”的院训,在教学、训练、科研和运动竞技等方面皆更上层楼,再创辉煌。

一部北师大体育史,也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史,甚至是中国近现代体育史的缩影。它集中体现了国人在逆境中奋进、在困境中拼搏、在绝望中坚守、在黑暗中探索、在顺境中创新的精神,激励着历代师大人不忘初心、践行理想,为祖国的教育和体育事业不畏困难、顽强拼搏。

目录


目 录

章 萌芽初创(1902—1922)… …………………………………… 1

第二章 奠基领航(1923—1937)… …………………………………… 30

第三章 砥砺前行(1937—1949)… …………………………………… 76

第四章 凤凰涅槃(1949—1976)… …………………………………… 94

第五章 继往开来(1976-2001)… ………………………………… 131

第六章 创新发展(2002年至今)… ………………………………… 146

教 师… ……………………………………………………………… 187

毕业生… ……………………………………………………………… 218

附 录… ……………………………………………………………… 244

后 记… ……………………………………………………………… 364

作者介绍


高嵘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先后主编和参编教材和有关著作10多部;并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刊》、《体育文化导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三项,并参与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的研究。2011年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专家成员。 现任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中国高等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北京市教育学会奥林匹克教育研究会理事,全国学校体育联盟副主席。

屈国锋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院长。1997年6月至2007年8月留学日本,于筑波大学体育科学系攻读体育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7年9月起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从事体育教学科研工作。研究领域:武术史,武术文化思想,武术教学,中外武术比较研究,体育史,体育思想史。十余年来,一直从事学校和社会武术的教学训练和指导工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著作等十余篇(部)。

文摘


序言



《百年薪火,体育华章: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发展史纲》 引言 在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波澜壮阔的画卷中,北京师范大学的体育学科,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百年风雨,始终闪耀着智慧与实践的光芒。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自诞生以来,走过的光辉历程,探寻其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时代印记,展现一代代北师大体育人薪火相传、开拓创新的奋斗足迹。我们希望通过这部详实的史纲,为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史研究提供一份珍贵的案例,为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历史的启示与镜鉴。 第一章:奠基与初创(1921-1949)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其前身——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期。20世纪初,随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兴起,体育教育逐渐被引入高等学府,肩负着“强种保国”的时代使命。1921年,北京师范大学正式成立,体育教学也随之被纳入教学体系。 早期师资与课程设置: 在学科初创阶段,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但涌现出了一批热心体育教育的学者。课程设置以体能训练、体操、田径等基础项目为主,并开始引入军事训练的元素,以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民。 体育设施的初步发展: 尽管条件艰苦,但学校还是尽力为体育教学提供必要的场地和器材,为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创造了基本保障。 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 在中华民族遭受外侮的艰难岁月,北师大体育学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师生们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体育教学也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坚韧意志和报国情怀的青年。 第二章:改革与发展(1949-1976)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也迎来了重要的改革与发展机遇。 学科体系的初步构建: 在国家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北师大体育学科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学科体系的构建。体育教育专业得到强化,体育理论课程也得到充实,为培养专业的体育师资奠定了基础。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革新: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体育项目,还开始引入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教学方法也更加注重科学性与系统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社会服务与普及: 体育学科积极参与社会体育的普及和发展,组织体育竞赛,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起步做出了贡献。 第三章:腾飞与创新(1977-2000)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也乘势而上,迎来了腾飞与创新的时期。 专业设置的拓展与深化: 体育教育专业继续发展壮大,同时,体育学作为一级学科的研究逐渐深化。运动训练、体育经济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等二级学科的研究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步建立起相应的专业方向。 科研能力的显著提升: 伴随着教学体系的完善,体育学科的科研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开始出现,为体育学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加强: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选派教师出国深造,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研方法,拓宽了学科发展的国际视野。 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 针对不同社会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体育人才。 第四章:迈向一流(2001至今) 进入21世纪,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学科的目标迈进。 学科建设的战略升级: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学科被赋予了更高的发展使命。学科发展战略更加清晰,重点聚焦于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康复、体育人文社会学等优势领域,并积极布局交叉学科研究。 科研创新能力的持续攀升: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下,体育学科在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教育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标志性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显著提高: 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与世界顶尖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前来就读。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国际论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服务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入: 体育学科紧密结合国家体育强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等重大发展需求,积极开展政策研究、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文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顺应新文科建设的时代潮流,体育学科积极探索体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体育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数字化转型与智慧体育的探索: 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将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于教学、科研和管理中,探索智慧体育的发展模式,为体育教育的未来提供新的思路。 第五章:传承与展望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百年发展史,是一部奋斗史,也是一部创新史。从早期朴素的体育教育理念,到如今高屋建瓴的学科体系,北师大体育人始终坚持“为人师表,治学严谨”的校训,将体育的育人功能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 北师大体育精神的塑造: 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健康、公正、创新、卓越”为核心的北师大体育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师生在体育领域不断追求进步。 学科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 回顾百年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发展的脉搏,离不开一代代师生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对教育理念的持续探索和对科学研究的不断追求。 面向未来的发展蓝图: 展望未来,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紧抓时代机遇,在更高起点上,聚焦体育科技创新,深化国际合作,强化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体育学科,为中国体育事业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结语 《百年薪火,体育华章: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发展史纲》不仅是对过往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迪。我们相信,这部史纲的问世,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的价值与意义,激励我们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未来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此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们对“传承”二字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心。他们没有回避学科发展中经历的曲折和低谷,反而将这些困难时期视为塑造学科精神的熔炉。书中对特定历史时期,比如文革期间体育教学活动被迫中断或扭曲的描述,虽然简短,但其背后的沉重感令人唏嘘,同时也反衬出知识分子在逆境中如何竭力守护学术火种的坚韧。这种对历史复杂性的尊重,使得这本书读起来充满力量感。它成功地构建了一部有温度、有深度、有骨气的体育学科发展史,不仅对体育教育界人士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对于所有热爱知识、敬重历史的人来说,都是一份值得珍藏的阅读体验。

评分

从排版和装帧设计来看,出版社显然也是下了成本的,这本厚度适中的书拿在手上就给人一种庄重感。当然,更重要的是内容组织上的清晰逻辑。全书的章节划分非常合理,从学科的肇始、奠基、发展到转型,脉络清晰,即便是对该校历史不太熟悉的新读者,也能顺畅地跟随作者的思路进行阅读。我注意到作者们在处理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时,采用了审慎、多角度的平衡视角,避免了脸谱化的叙事,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史学态度。特别是关于新中国成立后体育教育方针调整对北师大体育学科带来的冲击与重塑的部分,分析得入木三分,揭示了高等教育在国家战略转型中的复杂适应过程。这本书无疑为研究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史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个案样本。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巧妙,它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内在的张力和故事性。高嵘和屈国锋两位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个体命运结合起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几代体育名师人格魅力的刻画,那些在赛场上叱咤风云的教练,在课堂上传道授业的教授,他们的教育理念和人生选择,构成了学科发展中不可磨灭的底色。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那个年代体育馆里传来的器械撞击声和学生们整齐的口号声。这种画面感极强,让人在了解学科发展脉络的同时,也对“体育精神”的传承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作者在处理不同历史时期政策转向对学科发展影响时,也展现出极高的洞察力,没有简单地批判或赞美,而是客观地分析了环境因素与学科主体能动性的复杂互动关系。

评分

翻开这本厚重的历史著作,立刻被那种沉甸甸的史料感所吸引。作者们显然是下了大功夫梳理和考证了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从诞生到发展至今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对于早期体育思想传入和本土化过程的论述,那段文字描绘了一幅知识分子如何在动荡时代为体育教育寻找立足之地的生动图景。书中详尽地引用了大量珍贵的档案资料和口述回忆,使得那些遥远的年代不再是冰冷的时间数字,而是充满了鲜活的人物和决策的挣扎。比如,对于某位早期系主任如何顶住压力坚持推广新式体育训练方法的叙述,读来令人动容,也让人对那个时代教育家的坚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整本书的学术价值和阅读体验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不仅仅是一部校史,更是一部中国近现代体育教育思想变迁的缩影。

评分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谁在何时做了什么”的流水账式的记录,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教育理念如何演变”的深度剖析。作者群对体育学科的内涵理解非常深刻,他们没有将体育仅仅局限于竞技成绩或身体技能训练,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国民素质教育、乃至社会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比如,书中对二十世纪中后期“劳动与国防”相结合的体育教育思想如何渗透到课程设计中的论述,非常到位。它让我们看到,一所大学的体育教育,是如何回应时代的召唤,不断调整自身的定位与使命。这种宏观视野的拉伸,使得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校史范畴,提升到了探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群体如何定义“强健体魄”与“健全人格”这一哲学命题的高度。对于所有关心教育本质的人来说,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