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你就是自己的心理调节师
定价:36.80元
作者:苏洁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180309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生活中,我们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但可以增强自己内心的力量,使焦躁的内心得到舒缓。所以,每天专注自己的内心,学着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不可
或缺的。
《你就是自己的心理调节师》以现实故事为典型案例,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分析心理调节的重要性。同时,切实为您讲述如何成为自己的心理调节师,让您扫去心灵的尘埃,愉快地享受生活。
目录
上篇 心理探秘:心理问题从何而来
章 现代人的心理健康:揭秘心理学那点事 002
你是否存在心理疾病 002
病真的是由“心”而生吗? 005
现代人生活很累,压力来自何处 007
为什么上班族越来越疲惫 010
心理健康测试:你有心理疾病吗? 012
第2章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好心情带来好精神 016
终结情绪化,让自己过得精彩 016
各种压力交织,滋长负面情绪 018
避免被“负面情绪”牵着心理健康走 021
习惯性无助,谁感染了消极情绪 023
愤怒伤身,如何正常宣泄自己的情绪 026
负面情绪需要恰当表达 029
第3章 问题心理调适:别把病根种在心理 032
总是怀念过去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032
孤独,内心深处的寂寞无处诉说 034
精神空虚症,到底谁的错? 037
面子观念,死要面子活受罪 040
凡事都要留有余地,别死钻牛角尖 043
第4章 快乐起来:别让忧郁成为心灵杀手 046
消除紧张,保持宁静的内心 046
忧虑,请到此为止吧 049
你的痛苦为什么会被放大 050
谁制造了现代焦虑症? 053
自闭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055
为什么有人总是那么悲观 057
第5章 应激反应综合症:镇定应对难处,积极自我疗伤 060
考试落榜:一次偶然的失利 060
亲人离世:珍惜守候的自己 063
疗伤手册,走出失恋的阴影 066
珍惜你所拥有的挫折和磨砺 069
面对疾病,如何消除恐惧坦然面对? 072
第6章 关注特殊人群:非常时期的心理疏导与调适 076
怎样顺利度过青春期? 076
更年期真的是多事之秋吗? 079
失独父母,走出自我救赎之路 082
关注单亲子女心理问题 085
离婚后,女性朋友如何调节心理? 088
第7章 内向者的心理障碍:不给心理疾病滋生的机会 092
内向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092
孤僻心理:喜欢封闭自己 095
面对挫折,内向者的反弹力较低 098
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出现情绪波动 100
第8章 现代人的偏执心理:别妄想、别执着、别偏激 103
有些坚持像作无谓的挣扎 103
心理调适,学点阿Q精神 105
世事常难遂人愿,一切随缘 108
别偏执失去的,心境坦然 110
你不是焦点,别人不可能只围着你转 112
第9章 克制欲望:知足常乐,果断舍掉不当的念头 116
名利浮华仅是水中捞月 116
放下欲望,别过分看重金钱 118
得之我幸,失之亦所幸 121
简单生活是人生的追求 123
知足乐观,呼吸幸福的氧气 125
0章 驱除猜疑:豁达处事,建立自我安全感 129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129
疑心病不是你该有的 132
别让自己的猜疑扼杀了爱情 135
别捕风捉影,做出错误判断 137
诚信来源于信任他人 140
信任是打开心扉的钥匙 142
1章 告别嫉妒:不过度比较,你会变得更好 145
自信即自尊,无须嫉妒 145
失败之后,请正视自己的嫉妒 147
与其花时间嫉妒,不如努力拼搏 149
不要比较,学会满足和努力 151
别人的风景并不适合自己 154
努力拼搏,会成为别人嫉妒的理由 157
2章 战胜拖延:拖延是成功大的敌人 160
做事不拖延,马上行动 160
吃掉那只青蛙,向目标靠近 163
忙不是理由,而是借口 166
思前想后会让你错失良机 169
与其找借口,不如找方法 172
下篇 心理自助:好的心理医生是自己
3章 进行自我心理分析:提升自我心理认知 176
保持自我心理平衡,从心出发 176
认识自己,了解真实的自我 179
有效转换,做杯可口的柠檬汁 182
换个角度,顿时豁然开朗 184
积极的心理认知,把挫折变成财富 187
根据自身实际调整目标 189
4章 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心理免疫系统 192
主动改变,完善自己的性格 19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储备社会支持力量 195
激发自我潜能,提高心理抗压力 197
行为免疫,用理性战胜负面的感性 201
丰富生活经历,锻炼应对能力 202
发掘韧性人格,积极应对压力事件 205
5章 个性化心理调适方法:有益身心的放松方式 208
适时购物可以排解内心的不快 208
亲近大自然,找寻心灵的归宿 211
开怀大笑,消除心理阴霾 213
大快朵颐,享受美食 216
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 219
压力过大,请及时转移注意力 221
6章 培养良好心态:给“心”打造一个弹性的保护墙 225
永远记住:没有人喜欢阴沉的脸 225
不要总是跟自己过不去 228
尽心即可,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231
放下了负担,获得了快乐 233
常怀满足和感恩之心 236
改变是走出内心世界的开始 238
7章 职场心理调适: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 241
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41
正确处理同事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244
给未来一个方向,避免青蛙效应 246
富有激情,享受工作的乐趣 249
学会放手,凡事不用亲力亲为 251
工作中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做好本职工作 254
8章 情感心理调适:让爱情保鲜的秘诀 257
微笑和体贴是爱情的润滑剂 257
吵架有格调,越吵越爱 259
爱情是包容对方和改变自己 262
保持感情距离,增添新鲜感 264
情感出轨,是否继续信任对方 266
参考文献 270
作者介绍
赵望锋,男,滨州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工作,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长期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和研究,主持山东省软科学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3项,校级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它不是那种一口气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而是更像一本需要时间去消化的哲学随笔。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完美主义陷阱”时的那种深刻洞察。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追求卓越的人,但读完后才意识到,我的完美主义其实是源于对“被评判”的深层恐惧。书中对比了“高标准”和“完美主义”之间的微妙界限,并通过一系列生活化的案例,展示了过度追求完美是如何扼杀创造力和幸福感的。它没有指责我,而是温柔地指出:放下对“万无一失”的执念,才能真正享受过程的美好。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个比喻,作者将不健康的自控比作“用一根绷紧的橡皮筋去控制世界”,而健康的自我调节则是“拥有可以放松和收紧的肌肉记忆”。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地阐释了“松弛有度”的重要性。我开始尝试在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故意“放过自己”,比如做家务时不再强求每一个角落都一尘不染,结果发现,我的压力水平明显下降了,反而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这本书带给我的改变是润物细无声的,它优化了我的内在操作系统,而不是简单地贴上了一个“情绪稳定”的标签。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买过几本号称能“彻底改变人生”的书,结果大多是半途而废,书签停留在前三章。这本书之所以能吸引我坚持读完,并且打算再读第二遍,关键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它承认我们生活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里,不可能永远保持完美的心态。书中有一章专门讲授“弹性应对机制”,也就是在突发状况下,如何快速地止损,避免情绪的雪崩。比如,面对职场上的不公正对待,我过去常常是郁结于心,自我消耗。而书里提供了一个三步走的框架:识别触发点、设置情绪隔离带、选择建设性回应。这个框架非常实用,我上周在公司遇到一个棘手的合作方时,下意识地运用了第二步,强迫自己停顿了五秒钟,这短短的五秒钟,彻底改变了我原本想脱口而出的冲动回应,最终达成了更积极的结果。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坦诚,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多的是一种“过来人”的分享,甚至会提到作者自己也曾经历的挣扎,这让我感觉非常亲切,仿佛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战胜”负面情绪,而是如何与它们“共存”并引导它们走向积极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充满了智慧,它不是简单地堆砌理论,而是构建了一个从宏观认知到微观实践的完整路径图。我最欣赏它对“自我同情”的深入探讨。在许多自助书籍中,“自我肯定”常常被简化为口号式的“我很棒”,但这本书却深入挖掘了如何真正地、有温度地对待那个犯错的、脆弱的自己。作者区分了“自怜”和“自我同情”,并提供了一套清晰的步骤,教导读者如何在感到痛苦时,像对待最好的朋友那样对待自己。我尝试在一次工作失误后运用书中提到的“共享人类经验”的视角,意识到犯错是人类的共性,而非我个人的独有缺陷。这种视角的转换,极大地减轻了我的羞耻感和自我惩罚的倾向。这种“温柔的力量”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所在。而且,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和引用的研究都非常严谨,让你感觉你所学到的方法是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支撑的,这对于一个习惯于逻辑思考的读者来说,无疑增强了信任感。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如何调节情绪的书,更是一本教你如何更有人性、更完整地活下去的指南。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自己的接纳度提高了不止一个层次。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是太吸引人了,那种沉静中带着一丝希望的蓝色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最近正好在经历一些情绪上的波动,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迷宫里转圈,找不到出口。拿到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毕竟市面上关于自我成长的书太多了,很多都只是空泛的理论,读完之后感觉收获寥寥。但是这本书的开篇就非常接地气,它没有直接给我灌输那些高深的心理学术语,而是像一个老朋友在跟我聊天一样,娓娓道来生活中的那些小挫折是如何一点点累积成心理负担的。作者的文字功力很深厚,遣词造句既有文学的美感,又不失亲切,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关于“认知重塑”的章节,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要积极”,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可以立刻在日常生活中练习的小工具。比如,面对一次失败的会议,我以往的反应是自我否定,觉得“我太差劲了”,而书里引导我去看待这次失败背后的具体因素,将“我这个人不行”转化为“这次策略需要调整”。这种细微的差别,对于长期受负面思维困扰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沉浸在阅读中,感觉仿佛完成了一次深呼吸,心里的那团乱麻似乎也松动了一些。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教会你如何成为自己情绪的侦探,而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的奴隶。
评分我通常不是那种会主动购买心理自助书籍的人,我更倾向于通过观察生活和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来获取人生的智慧。然而,这本书的推荐语中提到了一种“内观”的训练方法,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对东方哲学中的冥想和正念有所涉猎,总觉得人与自我的对话是最深刻的交流。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巧妙地将现代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与古老的自我觉察技巧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既科学又富有灵性的体系。它不是那种强硬地要求你“必须做到什么”的书,而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向导,引导你去探索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些“阴影地带”。记得有一次,我因为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对家人发了火,事后深感内疚。我翻到书中关于“情绪溯源”的部分,按照书中的指引,我静下心来,追溯到引发我暴躁的那个最初的微小不满,发现它竟然与我童年时一次被忽视的经历有关。这种深层的连接感,让我对自己的行为模式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里行间留有足够的呼吸空间,让人在阅读时不会感到压迫,能够更好地沉浸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给我的不是现成的答案,而是找到答案的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