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防治(修订版) 刘国树 9787508211664

高血压防治(修订版) 刘国树 978750821166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国树 著
图书标签:
  • 高血压
  • 心血管疾病
  • 健康养生
  • 医学科普
  • 临床医学
  • 预防保健
  • 降压
  • 刘国树
  • 修订版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11664
商品编码:2951741849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高血压防治(修订版)

定价:12.00元

作者:刘国树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5082116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在《高血压防治200问》的基础上,作了较大调整,增补了有关国内外高血压研究*成果的内容,重点介绍了常见高血压病、症状性高血压、高血压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和肺动脉高压的诊治方法,以及高血压的预防和康复知识。内容系统,文字通俗,方法实用,适合广大患者及城乡基层医护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一、高血压的基础知识
 1.什么叫高血压?
 2.什么是高血压的正常高值?
 3.根据血压水平划分高血压类型和分级都有哪些内容?
 4.美国预防、检测、评价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JNC)1997年度第六次报告中提出高血压治疗方案有什么内容?
 5.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在高血压治疗指南中是如何将高血压病人危险因素与诊断分级进行联系的?
 6.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在高血压治疗指南中所提出的高血压处理策略都有些什么主要内容?
 7.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在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对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有什么新的建议?
 8.英国高血压学会发表的《高血压治疗指南1999》主要内容有哪些?
 9.高血压有什么危害性?
 10.血管平滑肌的功能特性是什么?
 11.血压指的是什么?
 12.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的?
 13.动脉血压有生理变异吗?
 14.心脏搏出量与血压有关系吗?
 15.外周阻力与血压的关系是什么?
 16.心率也与血压有关系吗?
 17.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与血压有何关系?
 18.血液粘滞度与血压也有关系吗?
 19.动脉血压是如何表示的?
 20.动脉血压是如何测定的?
 21.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是多少?
 22.什么是脉压?什么是平均动脉压?
 23.何谓临界性高血压?
 24.什么是收缩期高血压?
 25.何谓波动性高血压?
 26.何谓门诊高血压?
 27.何谓医源性高血压?
 28.什么是儿童及青年性高血压?
 29.什么是老年性高血压?
 30.什么是高原性高血压?
 31.如何理解潜在性高血压?
 32.何谓顽固性高血压?其原因是什么?
 33.顽固性高血压应如何处理?
 34.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患高血压应如何处理?
 35.妊娠妇女患高血压应怎样处理?
 36.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患高血压应怎么办?
 37.患有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伴高血压应怎样治疗?
 38.冠心病病人伴高血压应如何处理?
 39.糖尿病病人伴高血压应怎么办?
 ……
二、高血压病
三、症状性高血压
四、高血压性心力衰竭
五、高血压危象
六、高血压脑病
七、肺动脉高压
八、防治高血压的饮食
九、高血压的预防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健康心跳:高血压自我管理与预防指南》 前言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沉默杀手”。它潜伏于生活之中,悄无声息地损害着我们的血管,最终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病、中风、肾衰竭等。然而,高血压并非不可战胜的敌人。通过科学的认知、积极的干预和持之以恒的自我管理,我们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患病风险,拥抱健康长寿的生活。 本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全面、实用、易于理解的高血压防治与自我管理指南。我们力求以最贴近生活的方式,解析高血压的成因、危害,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管理和康复策略。本书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语言平实,希望能成为您健康路上的良师益友。 第一章:认识你的“敌人”——高血压的真相 1.1 何为高血压?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是我们生命体征的重要指标。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的正常范围通常被认为是收缩压低于120 mmHg,舒张压低于80 mmHg。当收缩压持续高于或等于140 mmHg,或舒张压持续高于或等于90 mmHg时,就被诊断为高血压。 1.2 高血压的“隐形杀手”特质 高血压之所以被称为“隐形杀手”,是因为在早期,它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许多患者直到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才意识到自己患有高血压。这种“沉默”的特性,使得早期筛查和诊断尤为重要。 1.3 高血压的危害:不堪设想的后果 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是心肌梗死、脑卒中(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增厚、变硬,弹性减弱,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对大脑的影响则表现为脑出血、脑梗死,导致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 肾脏损害: 肾脏是血压调节的重要器官,也是高血压的“受害者”。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肾脏血管受损,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眼部病变: 高血压会损害视网膜血管,导致视力模糊、视野缺损,严重者甚至失明。 其他并发症: 如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疾病、性功能障碍等。 1.4 谁更容易“中招”?——高血压的危险人群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容易升高,尤其是老年人。 家族史: 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 不良生活习惯: 饮食不当: 长期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 缺乏运动: 久坐不动,身体缺乏锻炼。 吸烟饮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升高血压。 肥胖或超重: 体重过重会增加心脏负担,升高血压。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持续的精神紧张和焦虑会影响内分泌,导致血压升高。 合并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第二章:防患于未然——高血压的预防策略 预防高血压,关键在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是一些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2.1 “管住嘴”——科学饮食是基石 低盐饮食: 减少钠摄入是预防高血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尽量少吃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罐头食品、速食面等高盐食物。烹饪时少放酱油、鸡精、味精等调味品。 低脂饮食: 限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多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少吃肥肉、动物内脏、奶油、油炸食品。多吃鱼类(尤其是深海鱼)、禽类(去皮)、豆制品、坚果等。 增加钾、钙、镁摄入: 钾: 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钠,调节血压。富含钾的食物包括:香蕉、土豆、菠菜、西红柿、海带、紫菜、豆类等。 钙: 对维持血管健康有益。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是钙的良好来源。 镁: 参与多种酶的活性,对血压调节有积极作用。全谷物、坚果、绿叶蔬菜富含镁。 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降低患病风险。建议每日摄入多种颜色的蔬菜和水果。 适量饮水: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2.2 “迈开腿”——规律运动强身健体 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舞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 力量训练: 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循序渐进: 运动强度和时间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逐步增加,避免过度劳累。 持之以恒: 运动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贵在坚持。 2.3 “戒不良”——革除陋习,重塑健康 戒烟: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是保护心脏健康最重要的一步。 限酒: 长期过量饮酒会升高血压,损害心肝。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或不饮酒。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数(BMI),减肥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手段。 保证充足睡眠: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修复和调节。 2.4 “舒情绪”——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减轻精神压力: 学会放松,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与亲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对身心健康都有益处。 第三章:管理你的“伙伴”——高血压的自我管理 对于已确诊高血压的患者,科学的自我管理是控制血压、延缓病情进展的关键。 3.1 定期监测,心中有数 家庭血压监测: 购买合格的家用血压计,学会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如选择合适的袖带、休息几分钟后再测量、每天固定时间测量等)。 记录血压值: 详细记录每次的血压测量结果,包括日期、时间、收缩压、舒张压,以及测量时的感受(如是否服药、是否运动等)。 了解你的目标血压: 与医生沟通,了解自己理想的血压控制目标。 3.2 遵医嘱用药,切勿随意停药 按时按量: 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了解药物: 了解自己正在使用的降压药物的名称、作用、用法、可能的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 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如果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如头晕、乏力、恶心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切勿自行调整药物。 定期复诊: 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以便医生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3.3 生活方式的持续优化 饮食调整: 继续坚持低盐、低脂、均衡的饮食原则。 规律运动: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合自己的运动。 控制体重: 努力维持健康的体重。 戒烟限酒: 坚持不吸烟,限制饮酒。 管理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4 警惕并发症的早期信号 心脏问题: 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 脑部问题: 头痛、头晕、视力模糊、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 肾脏问题: 尿量改变、水肿等。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 第四章:特殊人群的高血压管理 4.1 老年人高血压管理 个体化治疗: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降压治疗需个体化,避免血压下降过快引起脑供血不足。 关注其他风险: 同时关注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等。 用药安全性: 慎用可能引起跌倒、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 4.2 妊娠期高血压管理 严密监测: 妊娠期高血压是母婴健康的严重威胁,需要医生密切监测。 安全用药: 妊娠期高血压的药物选择非常谨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3 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糖尿病患者: 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两者协同作用对心血管危害更大。 高脂血症患者: 同时进行降脂治疗,降低心血管风险。 肾脏病患者: 血压控制对延缓肾脏病进展至关重要。 结语 高血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忽视和放任。通过科学的认知、积极的预防、系统的管理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健康主动权。本书希望成为您迈向健康生活的一盏明灯,为您提供必要的知识和力量。请记住,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心呵护我们的“健康心跳”,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和索引部分的详尽程度,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学术规范和读者需求的尊重。对于我这种需要进行深度研究和拓展阅读的人来说,这部分内容简直是宝藏。它不仅提供了大量权威的一手资料来源,更重要的是,作者对这些参考资料的筛选和引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具有高度的指向性。索引的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关键词的覆盖面广,查询效率极高,这极大地节省了我查找特定信息的时间。可以说,作者不仅提供了知识本身,还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通往更广阔知识殿堂的稳固桥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内容篇幅,体现了出版物应有的专业高度和严谨态度。

评分

我个人非常注重一本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进行阐述,更多的是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原则,转化成了具体、可执行的步骤或建议。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角度独特而新颖,它们并非教科书式的标准模板,而是充满了真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代入感和学习的兴趣。每当我对某个理论点感到困惑时,总能在后续的实践指导部分找到对应的具体应用场景,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让知识真正“活”了起来,而不是冰冷的文字符号。可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手把手地带着你进行思考和实践的预演。

评分

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展现出一种近乎严谨的逻辑美学,它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遵循着一套非常清晰的内在脉络进行展开。作者似乎深谙读者的认知曲线,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更深层次的讨论,每一步的过渡都显得自然而然,毫无生硬之感。我发现,它在处理不同主题间的衔接时,会巧妙地设置一些“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确保读者在思维上不会出现断裂感。这种结构上的精心雕琢,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该领域的人,也能相对轻松地跟上思路,不会感到迷茫。读完一个章节,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绝非偶然,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构安排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它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园丁,为我们规划出了一条最优的知识漫游路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色调搭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查阅资料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排版布局上看得出编辑下了不少功夫,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合理,即便是复杂的图表和数据,也能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它在关键信息点上的处理方式,比如重要概念的加粗或者独立区块的划分,使得知识点的梳理层次感非常清晰,查找起来快捷高效。而且,这本书的开本设计很适合日常携带,无论是放在手提包里通勤路上翻阅,还是放在书桌上随时取用,都非常方便,体现了一种对读者使用体验的深度考量。整体来说,从物理层面上,它已经为高质量的阅读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人从翻开它的那一刻起,就充满了期待和亲近感。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叙事口吻,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它摒弃了那种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学术腔调,转而采用了一种平实、真诚,甚至带着一丝温度的交流方式。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能感受到作者的匠心独运,他总能用最朴素的词汇,精准地描摹出复杂事物的主要特征。行文间,偶尔出现的幽默感和生活化的比喻,像是为这场严肃的学习旅程增添了一抹亮色,极大地缓解了阅读的枯燥感。这种“大家风范”下的亲切感,让阅读过程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它让人感觉作者不是在“教导”你,而是在和你进行一场高质量的、平等的知识探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