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讀】:
本店銷售的書籍包含(二手舊書、新書)均為正版,品相可能因為存放時間長短關係會有成色不等,請放心選購。
付款後,不缺貨的情況下,48小時內發貨,如有缺貨的情況下,我們會及時在聊天窗口給您留言告知。
發貨地為北京,一般情況下發貨後同城次日可以到達,省外具體以快遞公司運輸為準。
二手書籍,8成新左右,不缺頁,不影響閱讀和使用,發貨前會再次檢查。
二手書籍,沒有光盤、學習卡等附帶産品。
二手書籍,或多或少都有筆記和重點勾畫,比較挑剔和習慣用新書的買傢請謹慎購買。
望每位讀者在收貨的時候要驗貨,有什麼意外可以拒簽,這是對您們權益的保護。
注意:節假日全體放假,請自助下單;如需幫助請及時與我們聯係。祝您購物愉快!商傢熱綫: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書名:免疫學實驗
定價:26.00元
作者:硃道銀,吳玉章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03021940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的編寫指導思想是打破傳統實驗教學模式,不受學生專業與層次的限製,以能力培養為主綫,推進學生自主學習、研究習。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分類、整閤,形成瞭基礎實驗操作技術、經典驗證性實驗、綜閤性實驗、臨床免疫實驗、創新性實驗五篇,共27章,85個實驗。完全能夠滿足各層次、各專業免疫學教學的需求。在基礎實驗操作技術中介紹瞭現代免疫學常用方法技術,例如細胞培養、基因剋隆、動物模型的建立等,為創新性實驗提供瞭鋪墊。在創新性實驗中,提齣瞭有覆蓋麵和代錶性的設計選題範例或方嚮,寫作手法以啓迪思維為主,但不失指導性與示範性,體現瞭我們注重學生能力培養所做的探索。臨床免疫實驗中介紹瞭目前臨床常用的免疫學檢驗方法在疾病診斷、防治中的應用,例如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術、電化學發光免疫測定、熒光偏振免疫測定法等。
本教材由教學經驗和實驗室經驗豐富的教師編寫,力求原理講解清楚,方法介紹明白,不少內容是作者的經驗之談。全書約32萬字,插圖57幅。適用於五年製、七年製各專業基礎免疫學和臨床免疫學實驗教學,也可供相關專業的教師、研究生以及從事臨床檢驗、衛生防疫、免疫學研究的實驗技術人員使用。
目錄
篇 基本實驗操作技術
章 血液標本的采集
實驗一 人血液標本的采集
實驗二 動物血液標本的采集及動物處死方法
第2章 細胞計數及活性測定
實驗三 細胞計數的方法
實驗四 細胞活力測定
第3章 細胞培養
實驗五 細胞培養用器材的準備與無菌操作
實驗六 原代細胞培養
實驗七 細胞傳代培養
實驗八 細胞的凍存與復蘇
第4章 動物模型的建立
實驗九 免疫功能低下動物模型
實驗十 移植性腫瘤動物模型
第5章 實驗動物給藥方法
實驗十一 實驗動物的捉持與固定
實驗十二 實驗動物的給藥方法
第6章 目的基因的剋隆與錶達
實驗十三 RT-PCR擴增小鼠IL-2基因
實驗十四 小鼠IL-2原核錶達質粒的構建
實驗十五 重組mIL-2的誘導錶達及SDS-PAGE鑒定
實驗十六 重組mIL-2的親閤層析純化及濃度測定
第二篇 經典驗證性實驗
第7章 凝集反應
實驗十七 玻片凝集試驗
實驗十八 試管凝集試驗
實驗十九 間接凝集試驗
實驗二十 協同凝集試驗
第8章 沉澱反應
實驗二十一 單嚮瓊脂擴散
實驗二十二 雙嚮瓊脂擴散
實驗二十三 對流免疫電泳
實驗二十四 免疫電泳
實驗二十五 火箭免疫電泳
實驗二十六 交叉免疫電泳
實驗二十七 免疫比濁
第9章 補體參與的免疫反應
實驗二十八 溶血試驗
實驗二十九 血清總補體活性測定
實驗三十 補體依賴的細胞毒試驗
第lO章 免疫標記技術
實驗三十一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實驗三十二 酶聯免疫斑點(EILISPOT)技術檢測淋巴細胞分泌活性
實驗三十三 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人外周血T細胞亞群
實驗三十四 膠體金的製備
實驗三十五 免疫金的製備
實驗三十六 膠體金斑點層析技術檢測早期妊娠
實驗三十七 中性粒細胞吞噬功能的化學發光測定
1章 免疫細胞的分離純化
實驗三十八 沉降法分離外周血白細胞
實驗三十九 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外周血單個核細胞
實驗四十 小鼠脾細胞的製備
實驗四十一 小鼠胸腺細胞的製備
實驗四十二 小鼠骨髓樹突狀細胞的製備
實驗四十三 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製備
2章 吞噬細胞功能測定
實驗四十四 硝基四氮唑藍還原試驗
實驗四十五 細菌計數法測定中性粒細胞吞噬功能
實驗四十六 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測定
實驗四十七 中性粒細胞趨化功能測定
3章 超敏反應
實驗四十八 豚鼠過敏反應
實驗四十九 皮膚速發型超敏反應
實驗五十 血清總IgE測定
實驗五十一 特異性IgE的測定
第三篇 綜閤性實驗
4章 多剋隆抗體的製備
實驗五十二 免疫血清的製備
實驗五十三 免疫血清的鑒定與純化
5章 單剋隆抗體的製備
實驗五十四 動物的選擇與免疫
實驗五十五 細胞融閤
實驗五十六 雜交瘤的篩選與剋隆
實驗五十七 單剋隆抗體的製備與鑒定
實驗五十八 單剋隆抗體Fab片段的製備
6章 免疫印跡
實驗五十九 免疫印跡技術
7章 免疫細胞檢測
實驗六十 溶血空斑試驗
實驗六十一 APAAP橋聯酶標法檢測T細胞亞群
實驗六十二 流式細胞術檢測T細胞亞群
8章 免疫細胞功能檢測
實驗六十三 淋巴細胞增殖試驗
實驗六十四 混閤淋巴細胞反應
買驗六十五 NK細胞活性測定
實驗六十六 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活性測定
9章 細胞因子的檢測
實驗六十七 白細胞介素-2活性的檢測
實驗六十八 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學活性檢測
第20章 細胞凋亡的檢測
實驗六十九 凝膠電泳法檢測小鼠胸腺細胞凋亡
實驗七十 末端脫氧核糖核苷酸轉移酶介導的缺口末端標記法檢測細胞凋亡
實驗七十一 流式細胞術檢測細胞凋亡
第四篇 臨床免疫實驗
第21章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學檢測
實驗七十二 IgM捕獲法檢測TORCH感染特異性IgM抗體
實驗七十三 雙抗原夾心ELISA法檢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
實驗七十四 ELISA法檢測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及特異性抗體
買驗七十五 IgM捕獲法檢測甲型肝炎病毒特異性IgM抗體
第22章 腫瘤標誌物的檢測
買驗七十六 微粒子化學發光免疫法檢測甲胎蛋白
實驗七十七 微粒子化學發光免疫法檢測癌胚抗原
買驗七十八 微粒子化學發光免疫法檢測其他腫瘤相關抗原
第23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檢測
買驗七十九 斑點酶免疫法檢測抗ENA抗體
買驗八十 ELISA檢測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
第24章 內分泌疾病的免疫學檢測
實驗八十一 電化學發光免疫法檢測甲狀腺激素
實驗八十二 電化學發光免疫法檢測雌二醇
第25章 血液藥物濃度的檢測
實驗八十三 熒光偏振免疫法測定血液環孢素濃度
實驗八十四 熒光偏振免疫法測定血液卡馬西平濃度
實驗八十五 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測定血液地高辛濃度
第五篇 創新性實驗
第26章 實驗的選題、設計、實施與總結
第27章 創新性實驗參考選題
附錄1 常用實驗儀器設備簡介
附錄2 常用試劑配製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最頭疼的就是閱讀那些充滿術語和縮寫的文獻,往往需要不停地查閱專業詞典纔能勉強跟上思路。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堪稱典範。它的術語解釋不僅僅是簡單地給齣定義,而是會配上一個簡潔明瞭的示意圖或者一個實際的應用案例來輔助理解。我發現,作者在引入一個新概念時,總會先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做一個類比,即便我對某個特定領域不太熟悉,也能迅速建立起初步的概念框架。這種“先易後難,逐步滲透”的教學策略,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麯綫的陡峭程度。更讓我驚喜的是,書後附帶的索引做得極其細緻,很多關鍵詞甚至是同義詞都能被準確檢索到,這在查找特定細節時省去瞭我大量的時間,體現瞭編者對讀者需求的深刻洞察,真正做到瞭“工具書”的最高標準——用時高效。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簡直是藝術品。我喜歡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封麵采用的啞光處理,讓書脊上的金色字體在光綫下呈現齣低調而奢華的光澤,這在眾多教材中是很難得的。內頁的紙張選擇也頗為講究,既保證瞭印刷的清晰度,又不會反光刺眼,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不容易疲勞。尤其是那些復雜的圖錶和流程圖,色彩的過渡自然,綫條精確到微米級彆,讓人一眼就能抓住核心概念。不得不提的是,排版布局的設計師絕對是下瞭大功夫的,章節之間的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既營造齣一種呼吸感,又不會讓信息顯得過於零散。我常常在翻閱時,會不自覺地被這種精心構建的視覺體驗所吸引,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桌麵藝術品。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對書中的內容也自然而然地産生瞭更高的期待和敬意,因為它似乎在無聲地宣告著“這本書值得你認真對待”。這本書的實體感和美學價值,讓它從一堆冷冰冰的知識載體中脫穎而齣,成為我書架上一個亮眼的焦點。
評分我最近在深入研究的是關於分子生物學中某個特定信號通路的研究進展,市麵上現有的綜述大多停留在十年前的經典模型上,更新速度跟不上實驗室前沿的步伐。我手裏拿著這本書的時候,最先被吸引的是它章節體係的邏輯連貫性。它不是簡單地把知識點堆砌起來,而是像構建一座宏偉的知識金字塔,從最基礎的細胞結構和基本原理開始,層層遞進,逐步深入到復雜的調控網絡和新興的研究方法。這種結構設計極大地幫助瞭我的學習過程,每當我感到某個高級概念有些晦澀難懂時,我隻需要往迴翻兩頁,就能找到支撐這個概念的基石,所有的脈絡都清晰可見,沒有知識上的“斷層”。特彆是它對實驗技術的描述部分,沒有那種教科書式的乾巴巴的陳述,而是融入瞭大量的“為什麼”和“注意事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耳邊親自指導,哪些步驟容易齣錯,哪一步需要特彆關注,這些“內幕消息”比純理論要寶貴得多,真正體現瞭理論指導實踐的精髓。
評分我對這次購買的體驗簡直是驚喜連連,這已經超齣瞭我原本對“專業參考書”的心理預期。通常這類書籍要麼內容過於學術化導緻難以消化,要麼為瞭通俗而犧牲瞭嚴謹性。但這本卻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它的語言風格非常穩健,既有學術的深度和精確性,又不失一種娓娓道來的親和力。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某些關鍵論述後麵會加上一些“曆史背景”或“爭議焦點”的簡短討論,這讓知識不再是靜態的結論,而是動態的發展過程,讓我能更好地理解這些理論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來的,以及當前學術界對它們的最新看法。這種對知識演變過程的呈現,培養瞭我們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盲目接受既定事實,這對於我們培養獨立科研思維至關重要,遠比死記硬背幾個實驗步驟要來得有價值得多。
評分這本書的實用價值體現在其近乎完美的索引和交叉引用係統上。我最近在處理一個跨學科的項目,需要快速檢索與細胞凋亡信號通路相關的酶促反應動力學數據,這種需求在其他教材中通常很難得到滿足,因為它們往往隻專注於某一單一領域。然而,這本書巧妙地將不同領域(比如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和一些基礎的物理化學原理)的知識點有機地串聯起來。每當涉及到復雜機製時,它都會在頁眉或頁腳清晰地標注齣相關的章節編號,讓你能立刻跳轉到更基礎的原理部分進行復習和確認,形成瞭一個高效的知識網絡。這種設計理念體現瞭作者對現代科學研究復雜性的深刻理解——知識不再是孤島,而是相互連接的體係。這種嚴謹而人性化的組織方式,讓這本書成為瞭我案頭不可或缺的“導航儀”,無論我身處哪個知識的角落,都能迅速找到方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