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急救与救援
定价:120.00元
作者:孟威宏,康万军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38181845
字数:
页码:50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急救与救援》分急救和救援两部分,共计12章。急救部分有4章14节,从急救指南、急救检查、床旁急救、床旁急救操作技术等方面阐述。我们把伤病员哪些症状和体症是属于急救的范畴,急救时哪些措施和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床旁常用的施救操作技术等临床一线医生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运用线条简图或图表或精练的语言描述,目的是从科普的角度谜广大读者不受医学领域的限制,无师自通,从中受益。
目录
篇 急救
章 急救指南
节 呼救与急救措施
第二节 日常意外事故的急救与自救
第三节 急重症的自助与救治
第四节 针灸疗法在急救中的应用
第二章 急救检查
节 急救的实验室检查
第二节 急诊医疗仪器检查
第三章 床旁急救
节 生命支持
第二节 动静脉通路支持
第四章 床旁急救操作技术
节 紧急床旁开胸术
第二节 胃肠道诊疗操作技术
第三节 腹部诊疗操作技术
第四节 泌尿系统诊疗操作技术
第五节 妇科诊疗操作技术
第六节 神经外科诊疗操作技术
章 救援的应急管理
节 救援管理工作与流程
第二节 现场救援管理
第三节 现场电子化信息共享与协作
第四节 医学救援队的任务与预案
第二章 灾难救援
节 灾难定义与分类分级
第二节 灾难应急救援的组织体系
第三节 灾难医学救援力量组成
第三章 突发事件救援
节 食物中毒
第二节 气体中毒
第三节 传染病
第四章 自然灾害救援
节 地震救援
第二节 水灾救援
第五章 事故灾难的医学救援
节 海难的紧急医疗救援
第二节 空难的紧急医疗救援
第六章 战创伤救治
第二篇 救援
作者介绍
孟威宏,沈阳军区总医院院长,大校军衔,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从事医院管理工作16年,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尤其在医院文化塑造、学科建设、质量管理等方面有独到见解。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曾发表基础、临床、管理等领域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专著7部。获军队科技进步奖5项、中国知识产权局发明1项。兼任《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现代医院管理杂志》、《中国医疗保险》等编委。
现担任全军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院管理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健康促进会辽宁省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红十字会副会长、辽宁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医院协会副会长、辽宁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沈阳市医学会常务理事、沈阳医师协会副会长、沈阳医院协会副会长。
康万军,解放军第465医院院长,大校军衔,硕士生导师,主任药师。长期从事军队卫生事业管理工作,就读于东北大学医院管理MBA高级研修班。在卫勤训练、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以及医院文化建设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先后发表各类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6部。获军队科技进步奖5项、沈阳市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发明1项。
现担任沈阳军区医疗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红十字会理事、辽宁省医院协会理事、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组织再生与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阳慈善总会理事等职务。
文摘
序言
篇 急救
章 急救指南
节 呼救与急救措施
第二节 日常意外事故的急救与自救
第三节 急重症的自助与救治
第四节 针灸疗法在急救中的应用
第二章 急救检查
节 急救的实验室检查
第二节 急诊医疗仪器检查
第三章 床旁急救
节 生命支持
第二节 动静脉通路支持
第四章 床旁急救操作技术
节 紧急床旁开胸术
第二节 胃肠道诊疗操作技术
第三节 腹部诊疗操作技术
第四节 泌尿系统诊疗操作技术
第五节 妇科诊疗操作技术
第六节 神经外科诊疗操作技术
章 救援的应急管理
节 救援管理工作与流程
第二节 现场救援管理
第三节 现场电子化信息共享与协作
第四节 医学救援队的任务与预案
第二章 灾难救援
节 灾难定义与分类分级
第二节 灾难应急救援的组织体系
第三节 灾难医学救援力量组成
第三章 突发事件救援
节 食物中毒
第二节 气体中毒
第三节 传染病
第四章 自然灾害救援
节 地震救援
第二节 水灾救援
第五章 事故灾难的医学救援
节 海难的紧急医疗救援
第二节 空难的紧急医疗救援
第六章 战创伤救治
第二篇 救援
从出版社的背景来看,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在专业技术类书籍的出版上有着良好的口碑,这让人对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抱有较高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在引述最新的国际急救指南(比如AHA或ERC的标准更新)时,能够清晰地标明出处和版本时间,确保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最前沿、最权威的。对于像心肺复苏这样的技术,指南的微小变动都可能影响到抢救的成功率,因此,时效性和准确性是生命攸关的。如果书中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儿童、成人)的急救差异有特别醒目的区分说明,那就更好了,因为不同群体的生理特点决定了施救方式的巨大差异。总而言之,我期望这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汇编,更是一份经过严格同行审阅、符合最新国际标准的高质量医疗急救参考资料。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在努力搭建一座连接专业知识与普通民众自救互救能力的坚实桥梁。
评分这本书的字体选择和行间距处理得非常人性化,这一点对于需要快速查阅信息的场合至关重要。在紧急情况下,谁有时间去适应晦涩的排版?这本书似乎深谙此道,文字清晰易读,重要的术语和操作步骤被加粗或用不同颜色块突出显示,这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检索效率。我注意到,在一些关键的急救步骤描述部分,逻辑层次分明,使用了编号和要点符号,形成了一种清晰的“If-Then”逻辑链条,这对于记忆和现场快速反应至关重要。很多教材的通病是知识点过于密集,读起来像是在啃砖头,但这本书的排版似乎更侧重于“可操作性”和“记忆留存率”。如果能配上一些实景照片或者更细致的解剖图示来辅助理解那些肌肉骨骼损伤的处理,那就更完美了。目前看来,编辑团队显然是在努力平衡信息密度和阅读流畅度之间做出最优解,这值得称赞。
评分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找一本能系统梳理现代救援理念的书籍,毕竟我们现在面临的突发事件类型越来越多样化。这本书的章节划分和知识点的覆盖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似乎并没有停留在传统的“心肺复苏”这种基础层面,而是将视野扩展到了更宏大的“灾害管理”和“复杂环境下的个体生存”这些前沿领域。我瞥见其中似乎提到了关于心理急救的章节,这一点非常难得,因为在很多同类书籍中,对施救者自身的心理支持往往被忽略了。一个优秀的救援体系,不仅需要技术上的精湛,更需要强大的心理韧性。如果书中真的能详尽阐述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并有效地与受害者及其家属沟通,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是技术手册那么简单了,它上升到了人道主义关怀的高度。我希望作者能在描述复杂场景时,多采用一些贴近现实的案例分析,而不是空泛的理论堆砌,这样学习起来会更有代入感和实操性,毕竟书本上的知识最终要落地到真实的生死攸关的瞬间。
评分我浏览了一下作者团队的背景介绍,他们似乎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这让我对书中所传授的技能充满了信任感。我相信,真正懂得救助的人,才能写出真正管用的指南。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一些在资源匮乏环境下(比如偏远地区或自然灾害现场)的应急策略,将会更具独特性和价值。比如,如何利用日常物品临时制作担架、如何进行简易的止血包扎等。我期待书中不仅有“应该怎么做”,更要有“在做不到最好的时候,次优选择是什么”的务实指导。优秀的急救知识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能够经受住现实环境的考验。我希望能看到一些作者团队自己总结的、经过反复验证的“野外生存式”急救技巧,这些经验往往比教科书上的标准流程更为灵活和关键。这本书的深度,我期待它能超越理论框架,触及到现场决策的艺术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说,封面采用了那种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标题字体,一眼看上去就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能感受到作者团队在内容组织上的用心良苦。他们似乎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像是精心设计的路线图,引导读者从基础知识逐步深入到复杂的应急处理流程。我特别欣赏他们对图文排版的处理,插图清晰、流程图直观,这对于急救这类需要视觉辅助理解的学科来说至关重要。我预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个可以随时放在手边的“行动指南”。封面材质摸上去很有质感,不易留下指纹,体现了出版社对于细节的把控,这让我对内页的印刷质量也充满了信心。我期待着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被这种严谨的专业态度所感染,真正掌握关键时刻能够救命的知识和技能。整体而言,从外到内的第一印象非常积极,让人有立刻翻开阅读的冲动,而不是束之高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