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家庭常用中药
定价:29.80元
作者:李彦龙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30886137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中草药既是我国人民千年不老的养生智慧,也是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宝贵遗产。从早的“神农尝百草”,到“药王”孙思邈的十年力作《千金方》,再到明朝李时珍的“中国药典”《本草纲目》……直至今日,中草药的应用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目前中国大约有12000种药用植物,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在中药资源上我们占据垄断优势。古代先贤对中草药和中医药学的深入探索、研究和总结,使得中草药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与应用。
鉴于广大人民对中草药的求知需求,我们特地精选了十种家庭常用中药,分别介绍其命名、来源、性状特征、性味功能、用法用量、常用验方以及药膳等。每味中草药均附有植物形态、药材形态等图片;常用验方主要是从古代和现代医药经典文献中挑选的经验方,具体应用时可随证加减,有毒药物及大剂量药方的应用应遵医嘱;每味中草药彩色照片均经专家鉴定,精心挑选,以保照片的清晰度和科学性。
目录
灵芝
人参
枸杞子
西洋参
当归
三七
杜仲
茯苓
何首乌
熟地黄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平时对健康养生是比较关注的,但市面上关于中药的书籍五花八门,很多都过于晦涩难懂,或者商业气息太重,讲的都是一些虚无缥缈的概念。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它似乎完全站在普通家庭成员的角度来组织内容的,没有太多拗口的古文或深奥的理论推敲。比如,书中讲解某些常见病症时的处理建议,不是那种“你必须如何如何”的教条,而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考虑用A药材或B方子做辅助调理”的温和引导,这才是真正适合家庭日常参考的姿态。我特别喜欢它对“如何炮制”和“剂量控制”的讲解部分,写得极其细致,简直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手把手在教你一样,生怕你弄错了哪个环节。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作者对读者安全的极端负责任态度,让我对书中所传授的知识充满了信任感,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可靠的家庭健康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透露着一种非常扎实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临床观察经验,但它奇妙地将这种专业性转化成了一种非常接地气的叙事方式。它不像某些科普读物那样追求“大白话”到失去准确性,而是保持了科学的严谨,同时又避免了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我注意到,作者在介绍一些药方的来历或应用典故时,往往会引用一些简短的古代医籍片段,但随后立刻用现代人能理解的语言进行解释和白话翻译,这种“古今结合”的方式,既保留了中医药的文化底蕴,又确保了现代读者能够理解其核心精髓。此外,全书的文字密度控制得非常好,没有出现那种一行字密密麻麻挤在一起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情况,留白处理得当,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节奏感,即便是在相对枯燥的药理部分,读起来也感到轻松愉快,就像是听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辈在娓娓道来,而不是面对一本刻板的教科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吸引人了,那种沉稳又不失亲切感的色调,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的知识分量。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装帧,纸张的质感非常舒服,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上确实下了功夫。内页的排版也做得相当用心,字体大小适中,间距合理,即便是需要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的插图部分,那些关于药材形态的描绘,线条细腻,色彩真实,对于我们这些对中药材知识有限的普通人来说,简直是一份视觉上的指南,帮助我能更直观地识别和理解书中所提到的各种药材。而且,这本书的开篇导读部分,作者用非常平实的语言,阐述了家庭常备中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安全使用的基本原则,这种循循善诱的叙述方式,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人觉得中医养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学问,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智慧。总的来说,从外到内,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细致且充满人文关怀的,让人迫不及待想要深入了解它的内容。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知识获取”,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引导。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明白“治未病”的真正含义并不复杂,而是体现在我们每天的细微选择中。在阅读过程中,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家里的常用调味品中,哪些其实也带有药用价值,哪些是可以用作日常保健的。书中的许多建议,都是基于对常见食材的再发掘,非常符合现代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对于“高效、自然、低成本”健康方案的追求。它不是鼓励我们生病后盲目抓药,而是更侧重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温和的药膳或生活习惯的调整来巩固健康防线。这种由内而外的调理思路,比起被动治疗更有吸引力,让人读完后,不仅手边有了参考书,心中更建立起一套初步的、属于自己的家庭健康管理体系。这本书无疑是每个注重家庭生活品质的人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员。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安排得极佳,层层递进,非常清晰流畅。它似乎是按照“认识药材—常见病症应用—季节性调理—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这个脉络来展开的,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翻阅,定位到最需要的信息,而不会感到信息过载。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不同药材的性味归经时,所采用的那种“对比式”的写法,比如将几种功效相似但侧重点不同的药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这样一来,读者就能迅速抓住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避免混淆,这对于实际应用至关重要。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小贴士”或者“温馨提醒”的边栏设计,这些往往是书中最精华的部分,它们可能是关于如何储存药材以防虫蛀,或者某个药材的禁忌人群的快速提醒,这些小小的点缀,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操作价值”。每次读完一个章节,都会有一种“学有所获,可以马上用起来”的满足感,而不是读完就忘的空中楼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