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20幾歲要懂點心理學
定價:26.00元
售價:17.7元,便宜8.3元,摺扣68
作者:宋可力
齣版社:工人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0084610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41kg
20幾歲的你,初齣茅廬,如何調整心態,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搏擊職場,如何應對壓力,脫穎而齣獲得晉升?遭受挫摺,如何走齣低榖,拾起勇氣重新齣發?邂逅愛情,如何把握你生命中的Mr.&Mrs.Right;,讓愛情之花永遠盛開?……拿起這鼕書,答案就在你手中。
沉醉於幸福中,就真的會幸福下去嗎?
怎樣纔能給想要成功的心“鬆綁”?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你的胃怎麼也跟著“難過”?為什麼有人會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突然感到恐慌?為什麼很多人一到鞦季就莫名地感傷?為何我們對他人總是既愛又恨?暴露弱點為何也能贏得他人的好感?如何用一滴蜂蜜去贏得他人的心?為何偏偏喜歡你,一見鍾情是怎麼迴事?新相親時代,如何把握生命中的Mr.&Mrs.Right;?……20幾歲想要成功,先讀點心理學吧!
說實話,《20幾歲要懂點心理學》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改變,可能在於它讓我對“未來”的看法更加積極和有建設性瞭。20幾歲,是規劃未來的關鍵時期,但很多人都像無頭蒼蠅一樣,不知道該往哪裏飛。這本書並沒有直接告訴你“你應該選擇什麼行業”或者“你應該如何成功”,而是著重於培養我們的“成長型思維”。 它解釋瞭“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區彆,以及後者如何幫助我們在麵對挑戰和挫摺時,保持韌性和學習的動力。書中有很多關於“心理資本”的構建的內容,比如如何通過培養好奇心、創新能力和協作精神來為自己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我特彆喜歡它關於“風險管理”的討論,不是讓我們規避風險,而是讓我們學會如何評估風險,並做齣明智的決策。讀完這本書,我覺得自己不再那麼害怕未知,而是對未來充滿瞭探索的勇氣和信心。
評分《20幾歲要懂點心理學》這本書,給我的感受非常實在,它不是那種讀完讓人“醍醐灌頂”卻不知道如何行動的書,而是充滿瞭各種可以落地的小方法,可以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去實踐,然後看到改變。我特彆欣賞它在談論“壓力管理”時,並沒有迴避壓力,而是教會我們如何與壓力共處,如何把它轉化為動力。 它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放鬆技巧,比如簡單的腹式呼吸練習,以及如何通過正念冥想來緩解焦慮。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還講到瞭如何識彆和應對“職場PUA”和“人際關係中的不健康模式”。這對於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簡直是太及時瞭。它教會我們如何設定界限,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如何不被他人所操控。這本書讓我明白,心理健康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可以通過日常的覺察和練習來不斷提升的。
評分不得不說,讀完《20幾歲要懂點心理學》之後,我對人際交往的理解簡直是煥然一新!以前覺得跟人打交道,就是憑感覺、憑情商,很多時候因為說錯話、做錯事而感到懊惱,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情商太低。這本書就像是一本“人際交往的說明書”,它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瞭比如“非暴力溝通”的原則,如何有效地錶達自己的需求,同時又不傷害對方的感情。 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傾聽”的技巧,它指齣我們常常在聽彆人說話的時候,腦子裏就已經在想怎麼反駁瞭,而不是真正去理解對方的意思。書中提供瞭一些具體的傾聽方法,比如復述對方的話、提問來確認理解等等,我嘗試著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發現效果真的立竿見影。以前覺得難以溝通的朋友,現在反而能聊到一起去瞭,一些小小的誤會也減少瞭很多。這本書讓我明白,人際關係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如何去理解和迴應他人,這其中蘊含著許多可學習的智慧。
評分這本《20幾歲要懂點心理學》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因為市麵上關於心理學的書籍實在是太多瞭,很多都是泛泛而談,或者過於學術化,讓人難以消化。然而,當我翻開它的時候,我驚喜地發現,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並不是簡單地羅列心理學概念,而是將心理學知識巧妙地融入到瞭20幾歲這個人生階段的各種典型睏境和迷茫中。 我特彆喜歡它探討“自我認知”的部分,在這個年紀,我們常常在尋找“我是誰”、“我擅長什麼”、“我想要什麼”的過程中徘徊。這本書沒有給齣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非常實用的工具,比如它講到的“SWOT分析法”在自我評估上的應用,讓我第一次能夠係統地、客觀地審視自己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書中還通過很多生動的案例,比如大學生的職業選擇睏惑、初入職場的社交障礙,來展現這些心理學理論是如何在實際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它沒有直接告訴你“你應該這樣做”,而是引導你去思考,去發現,這種體驗非常棒,感覺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在交流,而不是在接受枯燥的知識灌輸。
評分《20幾歲要懂點心理學》這本書,絕對是我近幾年來讀過最能“共情”的一本書瞭。它真的太懂我們這個年紀的年輕人瞭!20幾歲,好像什麼都想要,又好像什麼都抓不住,充滿瞭不確定性,也充滿瞭焦慮。這本書就好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那些不敢承認的脆弱和恐懼。 它詳細地剖析瞭“拖延癥”的心理根源,而不是簡單地批判我們懶惰。書中提到,很多時候拖延是因為害怕失敗,害怕達不到自己的預期。這個解釋讓我豁然開朗,我意識到自己很多時候並不是不想做,而是害怕開始。書裏給齣的應對策略,比如“番茄工作法”的微調,以及如何設定更小的、可執行的目標,都非常有操作性。而且,它在談論“情緒管理”的時候,也是從根源入手,教我們如何識彆和接納負麵情緒,而不是一味地壓抑。讀這本書,我感覺不再是孤單一個人在戰鬥,而是有人理解我的掙紮,並且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方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