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有邊界,纔自由:如何養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
:49.00元
售價:33.3元,便宜15.7元,摺扣67
作者:珍妮特·蘭斯伯裏(Ja Lansbury)著、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11157828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20開
商品重量:0.4kg
*有效的熊孩子防治手冊
父母教練、兒童教育專傢
珍妮特·蘭斯伯裏代錶作
傳達美國當前極盛行的早教理念
及其擔任父母教練的20年經驗
覺得學步期兒童難搞?因為你不懂他的需求!
探索邊界、挑戰父母,是學步期兒童的天生使命。
為孩子設定恰當、明確、穩定的邊界,
他就能自由而有分寸地探索世界!
孩子不好好吃飯,亂扔東西,哭哭啼啼,
蠻橫無理地頂嘴,咬人、打人、踢人,
你讓他做什麼,他都說“不”,
這是因為他到瞭情緒發育的關鍵期——“學步期”!
學步期大約在1~3歲之間,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本能地尋求自主性,
但他們同樣需要父母為其自由的探索建立安全的邊界。
此時傢長的行為至關重要——
過於嚴厲的打罵和懲罰會讓孩子感到羞愧,
過於心軟的放縱和妥協會讓孩子缺乏分寸。
隻有溫和而堅定地孩子,
確立清晰明確、始終如一的規則,
纔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和配閤,
為其一生奠定關鍵的心理基礎!
本書集閤瞭父母教練、兒童教育專傢珍妮特·蘭斯布裏*受歡迎的文章,主題包括學步期兒童的常見行為和父母的有效應對方法。其中還包含各個年齡階段(不隻是學步期)孩子的無助父母嚮珍妮特發齣的真實求救,你也將看到珍妮特如何指導他們渡過難關。
本書所說的“學步期”大約是1~3歲
但本書適用於未處理好邊界問題的所有年齡的孩子
孩子對邊界的需要有如在黑暗中駕車過橋。如果橋兩邊沒有欄杆,他們隻能慢慢試探性地通過。但如果兩邊有欄杆,他們就可以輕鬆自信地駕車通過。這便是孩子環境中的邊界給他帶來的感覺。
愛孩子並不意味著時時刻刻都讓他高興。我們通常很難對孩子說不,但孩子值得我們直接而坦誠地反饋,以便他們可以將是非觀念內化於心,形成真誠的自律。
—— 父母如何為孩子設定邊界 ——
1. 像領導管理下屬那樣,迅速而平靜地予以反饋。如果孩子把皮球扔到你臉上,要簡潔明瞭、就事論事地告訴他:“我不讓你那麼做。如果你再扔皮球,我就要把它拿走。”同時要直接阻止那一行為。
2. 用*人稱直接交流。不要說“媽媽不想丫丫打狗狗”,而要說“我不想你打狗狗”,這種“你”和“我”之間的坦誠而直接的交流,正是孩子所需要的。
3. 不要提齣不切實際的要求。不要指望孩子在聚會晚宴上始終中規中矩,或者陪我們在大商場裏逛整整一個下午。
4. 讓孩子親身體會到自己行為導緻的後果。如果孩子亂扔食物,那他吃東西的時間也就到此結束。如果孩子拒絕穿衣服,那今天就不去公園玩瞭。這樣他就能在行為與後果間建立聯係。
5. 允許甚至鼓勵孩子哭鬧。學步期兒童需要錶達憤怒、失敗、睏惑、倦怠及失望,我們要接受這些情緒,甚至鼓勵他們發泄這些情緒。
目錄
序
第1章 以不讓孩子羞恥的方式管教好他 ┆1
第2章 學步期兒童為何挑戰界限 ┆7
第3章 和學步期兒童交談 ┆14
第4章 嬰幼兒的管教:保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19
第5章 學步期兒童對界限的需要 ┆27
第6章 贏得孩子配閤的關鍵 ┆33
第7章 摒棄“分散注意力”的五個理由(以及用什麼取而代之) ┆39
第8章 為什麼孩子不遵守我們的指令 ┆46
第9章 不能讓孩子做齣的選擇 ┆52
第10章 “不”這個詞的力量 ┆58
第11章 不提倡用計時器 ┆62
第12章 保持鎮定自若 ┆66
第13章 保持鎮靜的秘訣 ┆73
第14章 為什麼哭哭啼啼 ┆77
第15章 咬人、打人、踢人 ┆80
第16章 不好好吃飯 ┆87
第17章 蠻橫無理地頂嘴 ┆94
第18章 父母不再感到被威脅 ┆100
第19章 不要與感覺作對 ┆104
第20章 撲滅孩子的怒火 ┆108
第21章 孩子的“産後抑鬱” ┆112
第22章 常見的管教錯誤 ┆119
第23章 設定界限不靠吼 ┆123
第24章 告訴孩子後果的管用與不管用 ┆130
第25章 讓孩子擺脫睏境 ┆136
第26章 怎樣做一位溫和的者 ┆141
第27章 如果溫和的管教不起作用 ┆149
第28章 培養意誌堅強的孩子 ┆155
第29章 當尊重變成溺愛 ┆158
第30章 不帶愧疚感地進行管教(一個成功的故事) ┆166
第31章 尊重孩子的管教不是被動管教 ┆169
第32章 實踐中的溫和管教 ┆176
珍妮特·蘭斯伯裏
(Ja Lansbury)
珍妮特以前是一名演員和模特,成為媽媽後,她對傢長教育燃起瞭熱情,開始接受RIE創始人、早教專傢瑪格達·格伯(Magda Gerber)的專業培訓。過去20年裏,珍妮特在洛杉磯教授“RIE教養課程”,在眾多幼兒教育會議上發錶演講,寫過許多教養文章,是RIE董事會的一員。
通過自己的網站JaLansbury.,珍妮特為全球成韆上萬父母提供支持,分享從自己的教養課程中獲得的寶貴經驗,以及作為三個孩子的媽個人經驗。她擁有下載量多的教養類播客之一“Ja Lansbury Unruffled”,曾獲《華盛頓郵報》大力推薦。
美國當前盛行的嬰兒早期教育理念
“RIE育兒法”
“RIE”是“Resources for Infant Educares”(嬰幼兒教育護理資源中心)的縮寫,這是一個全球性的非盈利性組織,緻力於通過教學、支持和指導改善嬰兒看護和教育的質量,由早教專傢瑪格達·格伯和兒科神經專傢湯姆·福利斯特(Tom Forrest)博士在1978年創立。
這一組織所奉行的育兒理念被稱為“RIE育兒法”,其核心概念是:嬰兒是完整的人,即是有感情的、有意識的、直覺敏銳的、喜歡說話的人。他們是天生的學習者、探索者、科學傢,能夠測試各種假設,解決各類問題,理解語言及抽象觀點。
讀到“有邊界,纔自由”這個書名,我立刻就被吸引瞭。作為一位傢長,我常常在思考,如何在給予孩子最大程度的自由和探索空間的同時,又不讓他們迷失方嚮,甚至走上歧途。這本書恰恰觸及瞭我心中最核心的疑問。我猜測,這本書會深入探討“邊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它不是一種束縛,而是一種保護,一種引導。或許,作者會從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齣發,解釋為什麼清晰的界限能夠給予孩子安全感,讓他們在可預測的環境中,更勇敢地去探索未知。我尤其關心書中是如何將“邊界”與“自信”聯係起來的。一個能夠清晰認識自己能力範圍、懂得尊重規則的孩子,是不是會更容易建立起對自己的信任,從而敢於挑戰自我?而“自律”,我猜想,也是在有邊界的土壤中孕育齣的果實。當孩子學會瞭自我管理,知道如何平衡自己的欲望和責任,他們纔能真正地擁有“自由”,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充滿智慧的教育策略,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並用一種更具建設性的方式,幫助他們成長為獨立、有責任感、並且內心強大的人。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真是直擊人心,“有邊界,纔自由”,光聽名字就感覺打開瞭一個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覺得,教育孩子就像給他們建造一個遊樂場,既要讓他們盡情玩耍,享受童年的快樂,又要在遊樂場周圍圍上一圈安全圍欄,讓他們知道界限在哪裏。我特彆好奇,這本書會如何深入闡述“邊界”對於孩子“自由”的重要性。我猜想,作者應該會從心理學、教育學甚至社會學的角度,來剖析孩子為什麼需要邊界,以及邊界如何能激發他們的內在驅動力,讓他們在安全感的基礎上,去探索、去嘗試、去獨立。會不會講到一些關於“規則”和“界限”的具體方法?比如,如何與孩子溝通,讓他們理解並接受這些規則,而不是感到壓抑和束縛?我特彆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實操性的建議,因為理論講得再好,最終還是要落到教育的日常實踐中。現在社會上關於教育的書籍很多,但能真正觸及到“邊界”和“自由”這種哲學層麵的,又同時提供落地方法的,實在不多。我期待這本書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從而在教育的道路上,找到那個恰到好處的平衡點,讓孩子在充滿愛的同時,也學會自我管理,成為一個既自信又自律的人。
評分最近一直在思考孩子成長的方嚮,總感覺現在的孩子,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接觸到的東西太多太雜,有時候反而顯得有些無所適從。而“有邊界,纔自由”,這個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痛點。我猜想,這本書應該會探討如何為孩子建立清晰、健康的界限,並且強調這種界限並非限製,反而是他們自由探索世界的基礎。我想,作者可能會用大量生動的案例,來闡述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不同情境下,如何通過父母設定的邊界,學會自我約束,培養責任感,以及如何在這種被保護的自由中,發展齣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對書中的“自信”和“自律”這兩個關鍵詞特彆感興趣。自信的孩子,往往是內心有安全感的,而這份安全感,很可能就來自於父母設定的穩定而充滿愛的邊界。自律的孩子,則是在理解瞭規則和價值之後,能夠主動地去執行,而不是被動地被要求。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論,指導傢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溫和而堅定的方式,與孩子一起劃定“界限”,並在這個過程中,真正培養齣他們內在的“自信”和“自律”。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能給我帶來一些啓發性的思考,讓我看到一個更廣闊的教育視野。
評分“有邊界,纔自由”——這個書名簡直太有哲理瞭!我一直覺得,我們總是想給孩子一個“自由”的天空,讓他們盡情翱翔,但有時候,如果沒有一個堅固的“邊界”作為支撐,他們反而會感到迷失和不安。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為我這樣在教育路上摸索的傢長量身定做的。我很好奇,書裏會如何解析“邊界”這個概念?它會不會不僅僅是指傢裏的規矩,還會涉及到孩子在社交、情緒、學業等各個方麵的界限?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孩子理解並內化這些邊界,讓他們覺得這是對自己負責,而不是一種限製?我特彆想知道,在培養“自信”的孩子方麵,邊界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一個知道自己底綫在哪裏、做事有分寸的孩子,是不是會比那種無所顧忌的孩子,反而更敢於嘗試新事物,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有能力去掌控局麵?而“自律”,聽起來更像是“有邊界”的直接産物。當孩子明白瞭自己的行為會産生什麼樣的後果,並且知道什麼纔是對自己有益的,他們自然就會學會自我管理。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非常具體、可操作的建議,幫助我打破一些傳統的、可能適得其反的教育觀念,讓我能更科學、更有效地引導孩子,讓他們在健康、有愛的環境中,成為一個獨立、有力量的人。
評分“有邊界,纔自由:如何養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光看書名就感覺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現在的教育太強調“自由”瞭,但很多時候,這種“自由”是沒有根基的,孩子反而會感到焦慮和無助。而“邊界”,我理解,就像是給孩子搭建的一個穩定而溫暖的框架,讓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去哪裏,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我很好奇,這本書會如何闡述這個“邊界”的內涵。它會不會不僅僅是指物理上的界限,還會包括情感上的、社交上的,甚至是思想上的界限?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非常具體的案例,讓我看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與孩子的互動,來建立和鞏固這些邊界。而“自信”和“自律”,這兩個關鍵詞,也是我一直努力想在孩子身上培養的品質。我猜想,有邊界的孩子,會因為知道自己是安全的、被愛的,從而建立起強大的自信心,他們不怕犯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有能力去修正;而自律,則是在理解瞭規則和價值之後,發自內心地去約束自己,而不是被動地執行。我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顛覆性的認知,讓我能夠用一種更科學、更人性化的方式,去引導孩子,讓他們在充滿愛的界限中,綻放齣屬於自己的光芒,成為一個獨立、自信、有擔當的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