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边界,才自由:如何养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 9787111578284

有边界,才自由:如何养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 978711157828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珍妮特·兰斯伯里Janet Lansbury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教育心理
  • 儿童教育
  • 自信心培养
  • 自律性培养
  • 家庭教育
  • 正面管教
  • 成长心理学
  • 育儿指南
  • 行为习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78284
商品编码:2965699857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有边界,才自由:如何养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

:49.00元

售价:33.3元,便宜15.7元,折扣67

作者:珍妮特·兰斯伯里(Ja Lansbury)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1115782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有效的熊孩子防治手册


父母教练、儿童教育专家
珍妮特·兰斯伯里代表作
传达美国当前极盛行的早教理念
及其担任父母教练的20年经验


觉得学步期儿童难搞?因为你不懂他的需求!
探索边界、挑战父母,是学步期儿童的天生使命。
为孩子设定恰当、明确、稳定的边界,
他就能自由而有分寸地探索世界!

内容提要

孩子不好好吃饭,乱扔东西,哭哭啼啼,
蛮横无理地顶嘴,咬人、打人、踢人,
你让他做什么,他都说“不”,
这是因为他到了情绪发育的关键期——“学步期”!


学步期大约在1~3岁之间,
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本能地寻求自主性,
但他们同样需要父母为其自由的探索建立安全的边界。


此时家长的行为至关重要——
过于严厉的打骂和惩罚会让孩子感到羞愧,
过于心软的放纵和妥协会让孩子缺乏分寸。


只有温和而坚定地孩子,
确立清晰明确、始终如一的规则,
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和配合,
为其一生奠定关键的心理基础!


本书集合了父母教练、儿童教育专家珍妮特·兰斯布里*受欢迎的文章,主题包括学步期儿童的常见行为和父母的有效应对方法。其中还包含各个年龄阶段(不只是学步期)孩子的无助父母向珍妮特发出的真实求救,你也将看到珍妮特如何指导他们渡过难关。


本书所说的“学步期”大约是1~3岁
但本书适用于未处理好边界问题的所有年龄的孩子
孩子对边界的需要有如在黑暗中驾车过桥。如果桥两边没有栏杆,他们只能慢慢试探性地通过。但如果两边有栏杆,他们就可以轻松自信地驾车通过。这便是孩子环境中的边界给他带来的感觉。
爱孩子并不意味着时时刻刻都让他高兴。我们通常很难对孩子说不,但孩子值得我们直接而坦诚地反馈,以便他们可以将是非观念内化于心,形成真诚的自律。
—— 父母如何为孩子设定边界 ——
1. 像领导管理下属那样,迅速而平静地予以反馈。如果孩子把皮球扔到你脸上,要简洁明了、就事论事地告诉他:“我不让你那么做。如果你再扔皮球,我就要把它拿走。”同时要直接阻止那一行为。
2. 用*人称直接交流。不要说“妈妈不想丫丫打狗狗”,而要说“我不想你打狗狗”,这种“你”和“我”之间的坦诚而直接的交流,正是孩子所需要的。
3. 不要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不要指望孩子在聚会晚宴上始终中规中矩,或者陪我们在大商场里逛整整一个下午。
4. 让孩子亲身体会到自己行为导致的后果。如果孩子乱扔食物,那他吃东西的时间也就到此结束。如果孩子拒绝穿衣服,那今天就不去公园玩了。这样他就能在行为与后果间建立联系。
5. 允许甚至鼓励孩子哭闹。学步期儿童需要表达愤怒、失败、困惑、倦怠及失望,我们要接受这些情绪,甚至鼓励他们发泄这些情绪。

目录

目录

第1章 以不让孩子羞耻的方式管教好他 ┆1
第2章 学步期儿童为何挑战界限 ┆7
第3章 和学步期儿童交谈 ┆14
第4章 婴幼儿的管教: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9
第5章 学步期儿童对界限的需要 ┆27
第6章 赢得孩子配合的关键 ┆33
第7章 摒弃“分散注意力”的五个理由(以及用什么取而代之) ┆39
第8章 为什么孩子不遵守我们的指令 ┆46
第9章 不能让孩子做出的选择 ┆52
第10章 “不”这个词的力量 ┆58
第11章 不提倡用计时器 ┆62
第12章 保持镇定自若 ┆66
第13章 保持镇静的秘诀 ┆73
第14章 为什么哭哭啼啼 ┆77
第15章 咬人、打人、踢人 ┆80
第16章 不好好吃饭 ┆87
第17章 蛮横无理地顶嘴 ┆94
第18章 父母不再感到被威胁 ┆100
第19章 不要与感觉作对 ┆104
第20章 扑灭孩子的怒火 ┆108
第21章 孩子的“产后抑郁” ┆112
第22章 常见的管教错误 ┆119
第23章 设定界限不靠吼 ┆123
第24章 告诉孩子后果的管用与不管用 ┆130
第25章 让孩子摆脱困境 ┆136
第26章 怎样做一位温和的者 ┆141
第27章 如果温和的管教不起作用 ┆149
第28章 培养意志坚强的孩子 ┆155
第29章 当尊重变成溺爱 ┆158
第30章 不带愧疚感地进行管教(一个成功的故事) ┆166
第31章 尊重孩子的管教不是被动管教 ┆169
第32章 实践中的温和管教 ┆176

作者介绍

珍妮特·兰斯伯里
(Ja Lansbury)


珍妮特以前是一名演员和模特,成为妈妈后,她对家长教育燃起了热情,开始接受RIE创始人、早教专家玛格达·格伯(Magda Gerber)的专业培训。过去20年里,珍妮特在洛杉矶教授“RIE教养课程”,在众多幼儿教育会议上发表演讲,写过许多教养文章,是RIE董事会的一员。
通过自己的网站JaLansbury.,珍妮特为全球成千上万父母提供支持,分享从自己的教养课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以及作为三个孩子的妈个人经验。她拥有下载量多的教养类播客之一“Ja Lansbury Unruffled”,曾获《华盛顿邮报》大力推荐。
美国当前盛行的婴儿早期教育理念
“RIE育儿法”
“RIE”是“Resources for Infant Educares”(婴幼儿教育护理资源中心)的缩写,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非盈利性组织,致力于通过教学、支持和指导改善婴儿看护和教育的质量,由早教专家玛格达·格伯和儿科神经专家汤姆·福利斯特(Tom Forrest)博士在1978年创立。
这一组织所奉行的育儿理念被称为“RIE育儿法”,其核心概念是:婴儿是完整的人,即是有感情的、有意识的、直觉敏锐的、喜欢说话的人。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探索者、科学家,能够测试各种假设,解决各类问题,理解语言及抽象观点。

文摘


序言



《有边界,才自由:如何养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 一场关于爱与规则的深度对话,解锁孩子内心无限潜能的秘密。 在现代育儿的洪流中,我们常常面临一个看似矛盾的困境:既希望孩子拥有独立自主的灵魂,又担心他们因此迷失方向,缺乏必要的约束。我们渴望他们勇敢探索世界,却又害怕他们受到伤害;我们鼓励他们表达自我,却又担忧他们不懂得尊重他人。究竟如何在充满变数的成长道路上,为孩子播下自信的种子,同时又培养他们自律的品格?《有边界,才自由:如何养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这本书,正是为你拨开迷雾,提供一套切实可行、充满智慧的育儿理念和方法。 本书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教条,也不是简单罗列各种“管教”技巧。它更多的是一场深刻的反思,一次对亲子关系本质的探索。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结合丰富的育儿经验和心理学洞察,将“边界”与“自由”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概念巧妙地融合,阐释了清晰、合理且充满爱的边界,恰恰是孩子获得真正自由的关键。 什么是真正的“边界”? 在许多人的观念里,“边界”可能意味着限制、束缚,是家长对孩子的层层设防。然而,《有边界,才自由》所倡导的边界,是一种安全感的基石,一种行为规范的指引,一种情感连接的桥梁。 行为边界: 这不是对孩子一切行为的禁止,而是帮助孩子理解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以及为什么。它关乎安全(比如不能乱跑马路)、尊重(比如不能随意打人)、责任(比如完成自己份内的事情)。这些规则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对孩子身心发展的理解,以及对社会规范的考量。清晰的行为边界,能让孩子在可预测的环境中成长,减少因未知和混乱带来的焦虑,从而建立起安全感。 情感边界: 这意味着尊重孩子独立的情感世界,不将自己的期望、情绪强加于孩子。同时,也教会孩子区分自己的情绪与他人的情绪,不为他人的情绪负责,也不让自己的情绪泛滥。例如,允许孩子表达愤怒,但不允许孩子用攻击性的方式表达;理解孩子因为失败而沮丧,但鼓励他们从中学习,而不是沉溺于悲伤。情感边界的建立,能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能同理他人。 关系边界: 这强调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清晰的角色定位。父母是孩子的引导者,而非奴仆或专制者。这意味着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选择,承担后果,而不是事事代劳或过度干涉。同时,也意味着父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将养育的压力或未竟的梦想转移到孩子身上。清晰的关系边界,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拥有做出决定的能力。 “边界”如何孕育“自由”? 或许有人会问,设定边界不就是限制自由吗?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在于,看似的限制,实则为真正的自由铺平道路。 内在的安定感带来行动的自由: 当孩子知道自己被爱,知道自己身处一个安全、可预测的环境中,他们内心会充满安定感。这种安定感让他们不再需要时刻向外界寻求确认,可以更加大胆地去探索、去尝试,而不必担心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他们可以专注于学习新事物,发展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将过多的精力消耗在试探规则或寻求关注上。 规则的内化带来选择的自由: 当规则被清晰地传达,并且在实践中得到理解和内化,孩子就会将其视为自己行为的内在指南,而非仅仅是外部强加的约束。这意味着他们即便在没有父母在场的情况下,也能做出恰当的选择。例如,知道在公共场合需要保持安静,这是规则内化的体现,让他们在需要社交的场合,能够自在地与人互动,而不必担心失礼。这种内在的约束,才是真正自由的选择。 责任的承担带来成长的自由: 设定边界的另一个重要维度是教会孩子承担责任。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带来后果,他们会更加审慎地做出选择。这种承担后果的过程,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宝贵机会。他们会从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理解不同选择的意义,并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自由,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尊重他人带来和谐的自由: 边界也包括对他人的尊重。当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边界,他们就能更好地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与人交往中,他们可以更加放松和自信,因为他们知道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在社会互动中获得的自由,是自信的重要来源。 如何落地实践? 《有边界,才自由》不仅仅是理念的阐述,更是实践的指南。书中提供了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帮助家长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这些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沟通是核心: 作者强调了与孩子有效沟通的重要性。这意味着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清晰、平和地解释规则和期望,并且愿意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沟通不是单方面的命令,而是双向的互动,是建立信任的基石。 一致性是关键: 父母之间需要保持一致的原则和做法,避免让孩子感到困惑。例如,关于某个行为的规定,父母双方都应该遵守和执行,而不是今天允许,明天又禁止。这种一致性能够增强规则的权威性,也让孩子感到安全。 耐心与接纳: 养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孩子们会犯错,会反复试探边界。父母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去包容,去接纳孩子的不足,并在错误中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榜样的力量: 父母自身的言行举止,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与他人互动,如何设定和尊重边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本书带来的改变: 阅读《有边界,才自由》的过程,将是一次自我审视和成长的旅程。你可能会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育儿方式,发现一些不经意间可能造成的阻碍。你将学习到如何: 建立清晰、可执行的家庭规则,而不再是模糊的“听话”。 在不剥夺孩子选择权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压抑或爆发。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我能行”。 在爱与规则之间找到平衡,让孩子在被滋养中学会自律。 最终,帮助孩子建立起坚实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自信、独立、有责任感、并且懂得如何享受真正自由的人。 这本书,献给每一位渴望看见孩子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父母。它将陪伴你,走过育儿路上的每一个挑战,让你更加从容、坚定,最终收获一个既阳光自信,又懂得约束自我的孩子。这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更是一份通往亲子和谐、家庭幸福的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有边界,才自由”这个书名,我立刻就被吸引了。作为一位家长,我常常在思考,如何在给予孩子最大程度的自由和探索空间的同时,又不让他们迷失方向,甚至走上歧途。这本书恰恰触及了我心中最核心的疑问。我猜测,这本书会深入探讨“边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它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保护,一种引导。或许,作者会从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出发,解释为什么清晰的界限能够给予孩子安全感,让他们在可预测的环境中,更勇敢地去探索未知。我尤其关心书中是如何将“边界”与“自信”联系起来的。一个能够清晰认识自己能力范围、懂得尊重规则的孩子,是不是会更容易建立起对自己的信任,从而敢于挑战自我?而“自律”,我猜想,也是在有边界的土壤中孕育出的果实。当孩子学会了自我管理,知道如何平衡自己的欲望和责任,他们才能真正地拥有“自由”,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充满智慧的教育策略,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用一种更具建设性的方式,帮助他们成长为独立、有责任感、并且内心强大的人。

评分

“有边界,才自由”——这个书名简直太有哲理了!我一直觉得,我们总是想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尽情翱翔,但有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坚固的“边界”作为支撑,他们反而会感到迷失和不安。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为我这样在教育路上摸索的家长量身定做的。我很好奇,书里会如何解析“边界”这个概念?它会不会不仅仅是指家里的规矩,还会涉及到孩子在社交、情绪、学业等各个方面的界限?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孩子理解并内化这些边界,让他们觉得这是对自己负责,而不是一种限制?我特别想知道,在培养“自信”的孩子方面,边界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一个知道自己底线在哪里、做事有分寸的孩子,是不是会比那种无所顾忌的孩子,反而更敢于尝试新事物,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有能力去掌控局面?而“自律”,听起来更像是“有边界”的直接产物。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并且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有益的,他们自然就会学会自我管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具体、可操作的建议,帮助我打破一些传统的、可能适得其反的教育观念,让我能更科学、更有效地引导孩子,让他们在健康、有爱的环境中,成为一个独立、有力量的人。

评分

“有边界,才自由:如何养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光看书名就感觉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现在的教育太强调“自由”了,但很多时候,这种“自由”是没有根基的,孩子反而会感到焦虑和无助。而“边界”,我理解,就像是给孩子搭建的一个稳定而温暖的框架,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去哪里,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阐述这个“边界”的内涵。它会不会不仅仅是指物理上的界限,还会包括情感上的、社交上的,甚至是思想上的界限?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的案例,让我看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孩子的互动,来建立和巩固这些边界。而“自信”和“自律”,这两个关键词,也是我一直努力想在孩子身上培养的品质。我猜想,有边界的孩子,会因为知道自己是安全的、被爱的,从而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他们不怕犯错,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有能力去修正;而自律,则是在理解了规则和价值之后,发自内心地去约束自己,而不是被动地执行。我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我一些颠覆性的认知,让我能够用一种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界限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担当的人。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真是直击人心,“有边界,才自由”,光听名字就感觉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觉得,教育孩子就像给他们建造一个游乐场,既要让他们尽情玩耍,享受童年的快乐,又要在游乐场周围围上一圈安全围栏,让他们知道界限在哪里。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深入阐述“边界”对于孩子“自由”的重要性。我猜想,作者应该会从心理学、教育学甚至社会学的角度,来剖析孩子为什么需要边界,以及边界如何能激发他们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在安全感的基础上,去探索、去尝试、去独立。会不会讲到一些关于“规则”和“界限”的具体方法?比如,如何与孩子沟通,让他们理解并接受这些规则,而不是感到压抑和束缚?我特别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实操性的建议,因为理论讲得再好,最终还是要落到教育的日常实践中。现在社会上关于教育的书籍很多,但能真正触及到“边界”和“自由”这种哲学层面的,又同时提供落地方法的,实在不多。我期待这本书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从而在教育的道路上,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让孩子在充满爱的同时,也学会自我管理,成为一个既自信又自律的人。

评分

最近一直在思考孩子成长的方向,总感觉现在的孩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接触到的东西太多太杂,有时候反而显得有些无所适从。而“有边界,才自由”,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痛点。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会探讨如何为孩子建立清晰、健康的界限,并且强调这种界限并非限制,反而是他们自由探索世界的基础。我想,作者可能会用大量生动的案例,来阐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不同情境下,如何通过父母设定的边界,学会自我约束,培养责任感,以及如何在这种被保护的自由中,发展出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对书中的“自信”和“自律”这两个关键词特别感兴趣。自信的孩子,往往是内心有安全感的,而这份安全感,很可能就来自于父母设定的稳定而充满爱的边界。自律的孩子,则是在理解了规则和价值之后,能够主动地去执行,而不是被动地被要求。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指导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与孩子一起划定“界限”,并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培养出他们内在的“自信”和“自律”。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性的思考,让我看到一个更广阔的教育视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