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施霍恩**进阶钢琴练习曲18首》其程度大 致相当于车尔尼作品299到作品740。此次出版的《莱 施霍恩**进阶钢琴练习曲18首(附光盘Op.67适合 7-10级或同等程度使用)》编订时陈学元修改了该版 中的部分错误。本书的18首练习曲分别针对不同的技 术要点进行了专项训练,富有旋律感。
前言
演奏指导
我是在一位资深钢琴老师的推荐下开始使用这套书的,她特别强调了其中的“结构性”价值。她认为,很多练习曲集仅仅是“点的堆积”,而莱施霍恩的这十八首,更像是一个有机的“体系”。我发现,当你把这套书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时,你会发现作者在和声语言上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例如,可能在前五首中集中训练大调上的琶音技巧和音阶的均匀度,但到了中段,突然会引入一些偏向浪漫主义色彩的和弦进行,这就要求演奏者必须快速地在指法和听觉感知之间建立新的连接。我最头疼的是第十二首,那段要求左右手同时进行快速的对位跑动,涉及到不同节奏型的精准协调。起初我只能弹得像机器人在打字,毫无生气。后来我尝试将光盘中的慢速参考版本听熟,然后尝试用“对话”的方式去理解那两只手,而不是把它们看作是两个独立的机械臂。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但一旦突破,那种双手独立却又和谐共存的感觉,是其他任何练习曲都无法比拟的。这套书教会我的,是如何在保持速度和清晰度的同时,灌注音乐的“灵魂”。
评分作为一名需要经常参加考级和比赛的业余进阶学习者,我非常看重练习材料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平衡。这套练习曲的价值恰恰在于它完美地架起了这座桥梁。它既满足了考级对技术准确性的硬性要求——比如对音准的极端敏感度、快速换把位的平稳过渡——同时也提供了足够广阔的音乐表现空间。我能想象,即便是到了音乐学院的更高年级,某些核心的技巧训练点也依然可以从这十八首曲子中找到影子。我特别喜欢其中几首对力度层次(pianissimo到fortissimo的跨越)的细致要求,这不像很多炫技作品那样只追求响亮和快速,而是深入到了对键盘深度的控制。用更轻的力度弹奏出清晰的音符,往往比用全力弹奏更难。这套书在这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挑战和启发。光盘的辅助作用也再次被强调,它不仅仅是“听个响”,更是一种对“节奏稳定性”的无情检验。当你觉得自己的节奏已经很稳时,播放光盘后,你才能发现自己潜藏的微小摇摆。所以,这套书与其说是练习曲,不如说是一套精密的“钢琴演奏体检表”。
评分说实话,我过去用过不少号称“高级”的练习曲集,很多都是故作高深,内容要么过于偏重某一个单一技术点,要么就是脱离了实际演奏的音乐性。但莱施霍恩的这套 Op.67 明显有所不同。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将枯燥的技术训练“伪装”成了富有音乐性的片段。比如其中一首需要快速分解和弦在不同声部间穿梭的练习,如果单纯看谱面,会觉得是纯粹的考验手指的独立性,但当我试着用作曲家可能设想的表情去弹奏时,那种流动感和层次感立刻出来了。这不仅仅是“快”和“准”的问题,更涉及到触键的轻重缓急,以及对重音的处理。我尤其赞赏它在不同练习曲之间切换时,对踏板使用技巧的隐含要求,虽然书上没有冗长地解释如何用踏板,但当你真正去弹奏那些跨度较大的和声进行时,自然就会领悟到正确的时机和力度。对于我这种已经练习了十多年的琴童(自嘲一下),旧有的练习方法开始感到瓶颈,这套书的出现,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流畅”二字的定义。它的难度曲线设计得非常贴合心理预期,不会让人在某一处卡死太久,总能在解决一个技术难关后,立刻带来一种成就感的释放。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设计风格,尤其是内页的排版,透露出一种欧洲古典音乐教育的严谨性。字体选择清晰易读,谱面上的力度记号和指法提示(如果存在的话,我记得有些是隐含在结构中的)都没有过度拥挤的感觉,留白恰到好处,这对于长时间面对复杂谱面时,减轻视觉疲劳非常重要。此外,我必须提及一下附带光盘的质量。很多练习曲的伴奏音轨可以设置成只保留和弦背景或只保留对位声部,这种灵活度简直是为那些需要精确隔离练习点的学习者量身打造的。我通常会用它来做“跟弹练习”,先跟着示范弹,然后切换到只有伴奏的模式,强迫自己保持原有的速度和情绪推进。这套练习曲的结构,让人感受到莱施霍恩对钢琴演奏的理解是极其全面的,它不是单纯的指法堆砌,而是对“演奏家思维”的培养。它要求学习者在弹奏时,必须时刻思考自己在声音的哪个层面发力,如何让那些技术性的跑动听起来像是“说话”而不是“跑路”。总而言之,这是一套值得长期投入时间去钻研的珍贵资源。
评分这本《莱施霍恩高级进阶钢琴练习曲18首(附光盘Op.67)》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典雅,那种深沉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这是严肃的、值得认真对待的音乐材料”的感觉。我刚拿到手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是装帧的质感,纸张厚实,翻阅起来很舒适,不像一些教材那种廉价的印刷感。内容上,我特别欣赏它对作品编号(Op.67)的标注,这对于喜欢追溯作曲家创作脉络的习琴者来说是个贴心的细节。翻开目录,十八首练习曲的标题虽然大多是技术性的指示,但排列的循序渐进感非常明显,从最初对指法灵活度的基础要求,到后面逐步引入更为复杂的和声织体和力度控制的挑战,编排者的匠心可见一斑。而且,随附的光盘内容似乎涵盖了示范演奏和伴奏轨道,这一点对自学者或需要校准自己演奏理解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立刻试听了其中几首曲子,演奏者的水准相当高,音色饱满,对乐句的处理细腻入微,为我提供了极佳的听觉参考标准。这套练习曲无疑是为那些已经打下坚实基础,渴望在技术维度上进行“精细打磨”的钢琴学习者量身定制的。它不仅仅是机械的指法训练,更像是通往更深层次音乐表达的阶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