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把不安当作朋友:如何直面我们内心的冲突
定价:45.00元
作者:(日)冈田尊司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142218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逃避从来不是救赎,我们所能做的是与自己和解。
这是一本看透现代人内心世界的心理学著作,它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会在书中发现自己的内心冲突:
为什么缺少安全感?
为什么总是想要逃避?
为什么会心累?
为什么感到活着很麻烦?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为什么道理都懂却做不到?
为什么感到孤单却不想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
日本知名心理专家、精神科医生、作家冈田尊司,在几十年的临床治疗和调查研究中,为无数年轻人解决了情绪问题和精神危机。这本书从各种各样的人生中总结经验,用地道的心理学解读不安的精神状态背后的心理成因,教你如何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修复自我,找到与他人、外界相处的勇气,以及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内容提要
日本超人气心理学家冈田尊司又一力作《把不安当作朋友:如何直面我们内心的冲突》。
继《奇葩心理学》《怪癖心理学》后,教你走出回避型人格的困境。
解读隐藏的心理真相:不安、孤独、逃避、自我放弃……
接纳并活出内在自我,这本书将带你重建生活信心。
逃避从来不是救赎,我们所能做的是与自己和解。
目录
前 言
章 活着尽是麻烦事
与他人见面很麻烦
让自己努力很麻烦
被期待很麻烦
把竖着的东西放倒很麻烦
去学校上学很麻烦
做决定很麻烦
走上社会很麻烦
恋爱很麻烦
成家养育孩子很麻烦
依赖别人很麻烦
活着很麻烦
第二章 何谓“回避型人格障碍”
“感觉麻烦”的本质是什么?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基准
对他人的批评或拒绝很敏感
恐于构建亲密的关系
即使是亲密的关系,也不愿意袒露自己的内心
过分在意周围人的目光和他人的评价
自己不可能被他人喜欢
较低的自我评价,觉得自己是毫无长处的人
对实现目标或新的挑战,抱以消极的态度
类精神分裂型人格
只担心坏事的发生及其可能性
不会主动想要与人打交道
从生活中获得的快感很稀薄
回避亲密关系或两
面对争执和没有逃避余地的环境会很有压力
本质性的病理就是想回避受伤害
村上春树表现出的回避型人格
与社交恐惧症的关系
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关系
第三章 回避型人格与回避型依恋
婴儿时期不会“感觉麻烦”?
“感觉麻烦”的根源
维持“羁绊”、生存的结构
回避型的生存策略
“回避型人格”与“回避型依恋”的异同点
“回避型人格”与“恐惧·回避型依恋”
回避纠纷的“回避型依恋”、进退两难的“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依恋产生的原因
没人照顾的孩子
佛教中对“依恋的舍弃”
后天的培养胜过遗传因子
感觉与他人接触不愉快的理由
与母亲关系淡薄带来的问题
过早的自立也要注意
支配与强迫会催生出另一种回避型
……
第四章 “不想受伤害”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第五章 “回避型”越来越明显的现代人——是适应还是进化
第六章 与“回避型”的人和谐相处的方法
第七章 让“回避型”得以缓解的生活方式
第八章 不再羞耻和害怕,让自己自由生活的方法
后 记
作者介绍
冈田尊司
日本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医学博士、作家
1960年出生于香川县。就读于东京大学哲学系和京都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在京都大学研究生院的高等脑科科研组神经生物学研究室以及脑病态生理学科研组神经医学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现就职于京都医疗少年院。作为临床心理医生,担任人格障碍治疗的一线工作,为年轻人解决精神上遇到的危机。为了对自己进行“心理锤炼”,他还以小笠原慧为笔名从事小说创作,作品曾荣获第二十届横沟正史奖。
文摘
序言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会陷入一些重复的思维模式,明明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忍不住会陷进去,然后又为自己感到沮丧。这种内耗的感觉真的太消耗人了。我一直认为,我们之所以会这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地接纳自己,尤其是那些我们认为“不好”的部分。我们总是在努力扮演一个“完美”的角色,却忽略了真实的自己,那些不那么光彩、甚至有些笨拙的侧面。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这些“不安”和“冲突”其实是人性的正常组成部分,它们不一定意味着我们出了什么问题,反而是我们内心在向我们发出信号,提示我们需要关注和疗愈。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非常温柔、充满同情心的方式,引导我们去探索内心的阴影,并且学会如何与它们共存,甚至从中汲取力量。这种“臣服”而非“对抗”的理念,让我觉得非常有吸引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一种温暖又带点忧郁的色调,那种略微模糊的插画风格,让人感觉像是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那些难以捉摸的情绪。我之前就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及人心底的心理学书籍很感兴趣,尤其是当它们能够用一种非常平实、不带批判的方式来解读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安、会纠结于内心的矛盾时。我总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问题本身有多么难以解决,而是我们抗拒它、逃避它,甚至把这些“不安”当成敌人一样去对抗,结果反而让它们变得更加强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学会如何与内心的冲突和解,甚至将它们看作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是需要被消灭的“病症”。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能获得一些具体的、可行的方法,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不被它们牵着鼻子走,而是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我最近常常陷入一种思绪万千的状态,感觉自己的内心就像一个战场,各种想法、情绪、期望都在相互拉扯,让我感到疲惫不堪。我一直认为,如果不能理解这些内心的“敌人”,我们就很难真正地获得内心的安宁。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更加积极的视角,让我们不再把这些“不安”和“冲突”看作是需要被消灭的阻碍,而是把它们看作是我们内心的一部分,甚至是帮助我们成长的“向导”。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温和而有力量的方式,引导我们去探索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内心深处,并且教会我们如何与它们和谐共处,甚至是利用它们的能量来推动我们前进。这种“与冲突和解”的理念,对我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鼓舞,也让我看到了通往内心平静的可能性。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提供深刻洞见、同时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心理学著作情有独钟。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足够吸引人了——“把不安当作朋友”,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颠覆性的视角。我们通常视不安为洪水猛兽,是需要被驱赶的对象,但如果它真的是我们内心的一部分,是我们的“朋友”,那我们该如何与这位“朋友”相处呢?我好奇作者会如何阐释这种关系,以及如何引导读者去改变与不安的互动模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让我感到困扰的内心冲突,并非我个人的失败,而是某种更深层次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通过作者的解读,我希望能获得一种新的理解框架,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模式,并找到一种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式来应对它们,最终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在我看来,是一位非常擅长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应用的智慧。我之所以被吸引,是因为我一直觉得,我们之所以会在人际关系、工作甚至自我认知上遇到瓶颈,很多时候根源都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些未被解决的冲突。我们总是在回避那些让我们感到不适的情绪,试图用各种方式来麻痹自己,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些情绪会以各种隐蔽的方式来干扰我们的生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一种全新的看待自己内心世界的方式,让我不再将那些“负面”的情绪和想法视为敌人,而是理解它们出现的意义,并学会如何与之对话,甚至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我对作者关于“直面内心冲突”的解读充满期待,相信他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拥有更加稳定和充实的人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