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理性情緒
作者:[美] 阿爾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 著;李巍,張麗 譯
ISBN :9787111475019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4-08-01
印刷時間:2014-08-01
字數:
頁數:187頁
開本:16開
包裝:平裝
重量:
定價:35.00
How To Control Your Anger
BeforeIt Controls You
小布什、剋林頓和希拉裏推崇的心理醫生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之父,認知行為療法鼻祖
生前被美國心理學界譽為“活著的*偉大的心理學傢”
去世後被美國媒體譽為“心理學巨匠”
百年誕辰紀念版
埃利斯經典作品係列:
《控製焦慮》
《控製憤怒》
《理性情緒》
《良好的情緒》
《快樂法則》
《自尊的神話》
《堅守邊界》
《理性情緒》
“我必須給新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想要在工作上錶現齣色,而且必須做到這一點!”
“我非常喜歡這個人,所以我一定要得到他的支持!”
“我對彆人很好,所以對方一定也要對我好,如果他們不這麼做就太不仗義瞭!”
“這門考試非常重要,我必須考過。”
“這所學校是我能力範圍內很好的學校之一,我必須得到錄取,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如果我真的患有重病,那就太恐怖瞭,我肯定無法忍受。我必須明確知道自己沒得重病。”
總有些不理性的想法讓我們痛苦,每每思及此處,我們就會陷入焦慮或者抑鬱的情緒之中。反過來,你的情緒也會感染到傢人、好友,甚至你所能接觸到的所有人。痛苦不是人類情感的正常現象嗎?但我們如何理性地對待這一現象,如何減輕這些情緒對我們造成的傷害,纔是我們真正需要思考的問題。
阿爾伯特·埃利斯博士告訴我們,緩解情緒帶來的痛苦,我們需要做到三點。一,無條件地自我接納;第二,無條件地接納他人;第三,無條件地接納生活。《心理學大師·埃利斯經典作品:理性情緒(百年誕辰紀念版)》將傳授你不再為各種事情煩擾,把注意力集中於生活中積極方麵的妙法。一旦沒有任何事情能夠再傷害你,那麼你距離永遠幸福快樂的至高境界就不遠瞭。
阿爾伯特·埃利斯(AlbertEllis),弗洛伊德的心理學傢,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之父,認知行為療法的鼻祖。在美國和加拿大,他被公認為十大具影響力的應用心理學傢第二名(卡爾?羅傑斯一,弗洛伊德第三)。
埃利斯創立瞭對谘詢和治療領域影響極大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ationalEmotiveBehaviorTherapy,REBT),為現代認知行為療法的發展奠定瞭基礎。該療法適用範圍廣、實用性強、見效快,為中國心理谘詢師*常用的方法,是中國心理谘詢師國傢資格考試必考的療法之一。
埃利斯自哥倫比亞大學獲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投身心理治療工作60餘年,瞭15000多名飽受各種情緒睏擾的人,並在紐約創立阿爾伯特?埃利斯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學院。
埃利斯是精力充沛而多産的人,也是心理谘詢與治療領域內著作*豐富的作者之一。多個核心心理谘詢期刊都曾刊登過埃利斯的文章,他的文章刊登次數堪稱心理谘詢領域之*。他一生齣版瞭70多本書籍,其中有許多都成為長年的經典,有幾本著作銷售量高達幾百萬冊。
2003年,當他90歲生日的那天,他收到瞭多位公眾知名人物的賀電,其中包括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比爾·剋林頓,前國務卿希拉裏·剋林頓。
在2007年的《心理學》雜誌上,他被譽為“活著的*偉大的心理學傢”。
他是史上*長壽的心理學傢,2007年安然辭世,享年93歲,被美國媒體尊稱為“心理學巨匠”。
埃利斯生平
1913年9月27日,阿爾伯特?埃利斯齣生在美國匹茲堡的一個猶太人傢庭,是3個孩子中的長子。
4歲時,埃利斯全傢移居紐約市。
5歲時,埃利斯因腎炎住院,因此不能再從事他所熱愛的體育運動,從而開始熱愛讀書。
12歲時,埃利斯父母離婚瞭。他的父長年在外經商,對自己少有關愛,母同樣感情冷漠,喜歡說話,卻從不傾聽,父母關係嚮來很差。麯摺的經曆讓他對人的心理活動充滿興趣,小學時就已經是個很能解決麻煩的人瞭。
進入中學以後,埃利斯的目標是成為美國偉大的小說傢。為瞭這個目標,他打算大學畢業後做一名會計師,30歲之前退休,然後開始沒有經濟壓力地寫作,因此他進入瞭紐約市立大學商學院。經濟大蕭條來瞭,擊碎瞭他的夢想。他仍然堅持讀完大學,獲得瞭學位。
大學畢業後,埃利斯開始做生意,生意不好不壞。這時埃利斯對文學還是癡心不改,他把大多數時間都用來寫純文學作品。
28歲時,他已寫瞭一大堆作品,可都沒有發錶。這時他意識到自己的未來不能靠寫小說生活,於是開始專門寫一些非文學類的雜文,並加入瞭當時的“性–傢庭”。這時他發現很多朋友都把他當作這方麵的專傢,並嚮他尋求幫助。此時,埃利斯纔發覺原來他像喜歡文學一樣喜歡心理谘詢。
1942年,埃利斯開始攻讀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學位,主要接受精神分析學派的訓練。
1943年6月,埃利斯獲得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學位。
1947年,埃利斯獲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如同當時大部分心理學傢,這時候的埃利斯是個堅定的精神分析信徒,下決心要成為的精神分析師。
20世紀40年代後期,埃利斯已經在當地的精神分析界小有名氣,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做教授,還先後在紐約市以及新澤西州的幾所機構內身居要職。可就在此時,埃利斯開始對自己鍾愛的精神分析事業産生瞭懷疑。
1953年1月,埃利斯徹底與精神分析分道揚鑣,開始將自己稱為理性臨床醫生,提倡一種更積極的新的心理療法。
1955年,他將自己的新方法命名為理性療法(RationalTherapy,RT)。這種療法要求臨床醫生幫助谘詢者理解,自己的個人哲學(包括信仰)導緻瞭自己的情感痛苦。例如“我必須”或“我必須被每個人所愛”。
1961年,該療法改名為理性情緒療法(RationalEmotiveTherapy,RET)
1993年,埃利斯又將該療法更改為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ationalEmotiveBehaviorTherapy,REBT)。因為他認為理性情緒療法會誤導人們以為此療法不重視行為概念,其實埃利斯初創此療法時就強調認知、行為、情緒的關聯性,而且治療的過程和所使用的技術都包含認知、行為和情緒三方麵。
2004年,埃利斯罹患嚴重的腸炎。
2007年7月24日,埃利斯自然死亡,享年93歲。
我一直對心理學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也讀過不少相關的書籍,但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它不像一些泛泛而談的書籍,而是非常具體、非常落地地講解瞭如何去理解和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從而影響我們的情緒。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嚴謹,但又不失人情味,他用大量的真實案例來佐證他的理論,讓我感覺他所講的並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學問,而是每個人都能學習和掌握的實用技巧。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認知重構”的深入探討,這讓我意識到,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往往比事物本身更重要。我以前總是容易陷入“過度概括”和“情緒化推理”的陷阱,例如因為一次失敗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或者因為感到焦慮就認為一定會發生不好的事情。讀瞭這本書後,我學會瞭如何去挑戰這些不閤理的想法,用更科學、更理性的方式去評估現實。我開始主動尋找支持我“理性想法”的證據,並且學會瞭區分“事實”和“觀點”。這個過程讓我變得更加客觀,也讓我能夠更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這本書就像一本操作手冊,為我提供瞭清晰的步驟和方法,讓我能夠切實地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態,活得更自在、更輕鬆。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一場思維的盛宴!讀完後,感覺整個世界都變得更加清晰明朗瞭。我一直以為情緒是很難捉摸的東西,是我們無法控製的“壞傢夥”,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用非常平實易懂的語言,結閤大量的案例,深入淺齣地剖析瞭我們為何會産生負麵情緒,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調整它們。書中提齣的“ABCDE模型”更是讓我茅塞頓開,原來很多時候,讓我們痛苦的並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和解讀。我以前總是習慣性地去責怪外界,認為“都是因為他/她/它,我纔會這樣”,但讀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真正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我開始嘗試在遇到挫摺時,先停下來,分析自己的想法,看看那些想法是否閤理,是否是“非理性信念”。這個過程並不容易,需要持續的練習,但每一次的成功調整,都讓我感到無比的輕鬆和力量。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彈性思考”的章節,它教會我在睏境中找到積極的可能性,不再被固定的思維模式所束縛。現在,我能更平靜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不再輕易被情緒的洪流裹挾。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心理學書籍,更像是一位智慧的人生導師,指引我走嚮更理性、更平和的生活。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真的太超齣我的預期瞭!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沒想到讀起來卻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聊天。作者用一種非常親切、非常接地氣的方式,為我們揭示瞭情緒背後的心理機製。我一直以為情緒是我們無法控製的,是突如其來的“洪水猛獸”,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情緒的産生源於我們自身的思維模式。書中提齣的“自動化思維”的概念,讓我對自己的很多行為有瞭全新的認識。我曾經有過很多莫名其妙的憤怒、焦慮和沮喪,現在我纔意識到,這些情緒往往是由於我當時所持有的不閤理信念所引起的。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告訴我們“要積極”,而是提供瞭一套係統的方法,教我們如何去識彆、挑戰和改變這些不閤理的信念。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認知偏差”的講解,它讓我看到瞭自己身上存在的許多思維誤區,並且學會瞭如何去糾正它們。讀瞭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擁有瞭一套“心理導航係統”,能夠更清晰地看到情緒的走嚮,並且有能力去做齣更明智的選擇。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自我覺醒的旅程。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閱讀中最具啓發性的一本。我帶著一種半信半疑的態度開始閱讀,畢竟“理性”和“情緒”這兩個詞在我看來是有些對立的。然而,作者巧妙地將它們聯係起來,並且構建瞭一個強大且實用的理論框架。書中對人類心理的洞察力令人驚嘆,尤其是對那些普遍存在的“自動負麵想法”的揭示,簡直就像在我腦海裏裝瞭一個顯微鏡,把那些不易察覺的思維模式一一放大。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感性的人,情緒起伏比較大,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感性並不意味著失控。相反,通過學習書中的方法,我發現我可以更有意識地去引導自己的情緒。我嘗試著去識彆那些“災難化思維”、“非黑即白”的看法,並用更客觀、更現實的觀點去替代它們。這個過程就像是在給自己的大腦進行一次“斷捨離”,清除那些有害的、阻礙前進的負麵念頭。書中提供的練習題和案例分析也非常有幫助,我常常會對著書中的情境,對照自己的經曆,進行自我反思。每一次的練習,都讓我對自己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如何與自己的情緒相處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強烈推薦給任何希望提升自我情緒管理能力,或者對人類心理運作機製感到好奇的朋友。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被點醒瞭一樣。一直以來,我都在努力地想要變得更“強大”,能夠抵禦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但總是不得其法。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內心世界的一扇門。作者用非常專業的知識,卻以極其易懂的方式,嚮我們展示瞭情緒與思維之間的深刻聯係。我最受啓發的是書中關於“認知失調”的闡述,它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我們有時會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到極度痛苦。我以前總是習慣性地去追求“完美”,一旦達不到預期,就會陷入深深的自責和沮喪。讀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很多時候,這種不快樂並非源於事件本身,而是源於我對自己過於嚴苛的要求和不切實際的期望。書中提供的“挑戰性提問”方法,讓我學會瞭如何去質疑那些在我腦海中盤鏇的負麵想法,並用更客觀、更積極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我開始嘗試著去擁抱“不完美”,並且意識到,成長往往就發生在我們不斷嘗試和調整的過程中。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改變的可能性,也給瞭我實現改變的勇氣和工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