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音樂技法綜閤分析教程--作麯技術理論綜閤課程(附光盤) |
| 叢書名: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 |
| 作者/主編: | 姚恒璐 |
| 齣版社: | 高等教育齣版社 |
| ISBN號: | 9787040253566 |
| 齣版年份: | 2009年 |
| 版次: | 第1版 |
| 總頁數: | 561頁 |
| 開本: | 1/16 |
| 圖書定價: | 58.00元 |
| 實際重量: | 1.3kg |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編輯
《音樂技法綜閤分析教程——作麯技術理論綜閤課程()》依照音樂曆史中音樂風格發展的脈絡進行技法歸類,聯係到風格與技法之間的密切關係。力求使學習者能夠從音樂的譜麵到聽覺,去識彆和記憶音樂作品中具有代錶性的不同音樂風格和寫作技法。本教材的寫作特點是遵循技術理論相互之間互為依存的關係而設置的:單一節奏和鏇律、雙重綫條(復調)、三聲部以上的聲部運動(和聲)、音樂的結構規律、配器知識、近現代音樂風格等方麵層層剝離,逐漸明朗。《音樂技法綜閤分析教程——作麯技術理論綜閤課程()》同傳統技術理論教材相區彆的是,改變瞭許多講授方式、順序,這是為瞭突齣重點、加強學習的目的性,力爭做到既節約瞭授課時間又加深瞭難點重點的學習。所以,教師應當首先領會課程內容安排的實際意義和授課方式目的所在。 作者簡介姚恒璐,音樂學院作麯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於英國利茲大學攻讀學位,連續四年獲英國政府奬學金,1990。年獲得該院作麯音樂碩士學位、1994年獲得該院作麯位哲學博士學位。1995年8月任教於音樂學院作麯係,開設“作麯”、“20世紀作麯技法分析”課並繼續從事音樂創作和理論研究。 主要音樂作品有室內樂《七重奏》、交響麯《升華》(七樂章)、管弦樂《虹》、大提琴與鋼琴《陽關三疊》、《追憶》(為大提琴與7位演奏者而作)、六重奏《山麯》、彈拔樂閤奏《一枝花》、鋼琴組麯《琴韻拾遺》、雙鋼琴《雙磬》等50餘首(部)。章 音樂作品的材料與結構
節 鏇律、節奏的概念及意義一、鏇律的概念及基本特徵二、節奏的作用第二節 三種思維——音高組織的形成規律一、音階思維二、音程思維三、音列思維第三節 音樂作品的材料及其變形思維一、主題的意義二、主題材料的基本展開手法第四節 音樂結構分析的基礎知識一、麯式結構分析的構成原則二、音樂作品小的陳述單位——部麯式 第二章 音樂作品中的橫嚮綫形分析節 二聲部對比復調的規範與要點一、縱嚮和聲音程的運用二、對比的技術要素三、二聲部復對位對比復調之一四、二聲部復對位對比復調之二第二節 二聲部模仿復調的規範與要點一、局部模仿、卡農式模仿、嚴格模仿二、變化模仿三、二聲部復對位模仿復調形式第三節 三聲部的復調形式一、三聲部對比復凋二、三聲部模仿復調 第三章 音樂作品中的縱嚮和聲分析節 和弦及四部和聲的基本規則一、三和弦二、七和弦以及其他高疊和弦三、大、小調式中的和弦及其和弦功能四、關於四部和聲五、和弦的連接法六、和弦連接中應避免的“不良進行”第二節 原位正三和弦的和聲配置與和弦外音一、分析鏇律二、選配和弦三、完成低音四、填寫內聲部五、和弦外音第三節 音樂織體一、音樂織體的構成及形態特徵二、和聲層常見的織體形態三、關於低音聲部第四節 和聲語匯一、和聲基本語匯二、終止語匯三、屬七和弦的應用四、經過四六和弦與輔助四六和弦五、副三和弦對基本語匯的擴充六、和聲語匯與音樂結構的關係 第四章 音樂作品中的三部性結構原則節 再現——三部性的結構模式及相關麯式一、再現——三部性結構的重要意義二、單三部麯式三、復三部麯式四、單二部麯式第二節 迴鏇麯式一、基本概念二、實例分析三、迴鏇麯式的分析要點四、迴鏇麯式、復三部麯式的辨異 第五章 樂器的基本知識與性能節 弦樂器一、弦樂器的記譜、定弦與音域二、各弦音色及力度特性三、弦樂器的演奏技術第二節 木管樂器一、木管樂器的記譜、音域、各音區音色及力度特性二、木管樂器的演奏技術第三節 銅管樂器一、銅管樂器的記譜、音域、各音區音色及力度特性二、銅管樂器的演奏技術第四節 打擊樂器一、有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二、無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第五節 撥弦樂器及鍵盤樂器一、竪琴二、鋼琴三、鋼片琴 第六章 綫性寫作的應用節 認識復調的體裁一、卡農麯與創意麯二、賦格之——一賦格的主題及呈示部三、賦格之二——賦格的中部、再現部及整體結構分析第二節 綫性寫作在音樂創作中的作用、意義一、復調音樂刻畫音樂形象的作用二、復調音樂對音樂展開的意義 第七章 音樂作品中的調性關係節 離調一、概述二、副屬和弦三、副下屬和弦第二節 轉調一、離調、轉調、移調、換調二、調性關係三、共同和弦轉調方法及分析第三節 完整作品的調性布局一、單一部麯式的調性布局二、單二部麯式的調性布局三、單三部麯式的調性布局四、其他單麯式的調性布局五、迴鏇麯式的調性布局六、變奏麯式的調性布局七、復三部麯式的調性布局八、奏鳴麯式的調性布局九、附屬結構的調性問題 第八章 音樂作品中的中、大型麯式結構節 變奏麯式一、基本概念二、變奏麯式的種類三、變奏麯式的分析要點第二節 奏鳴麯式及其變體一、基本概念二、奏鳴麯式的各個部分三、奏鳴麯式的變體四、迴鏇奏鳴麯式五、復三部麯式、迴鏇麯式、奏鳴麯式、迴鏇奏鳴麯式的辨異第三節 套麯結構一、基本概念二、器樂套麯三、聲樂套麯 第九章 總譜的構成與分析方法節 管弦樂隊的組織形式與總譜排列方式一、管弦樂隊中樂器的分類二、管弦樂隊的編製三、管弦樂隊的舞颱排列位置及總譜排列格式第二節 鋼琴譜與總譜的關係以及移調樂器一、鋼琴譜與室內樂、管弦樂總譜的關係二、管弦樂總譜中移調樂器與多種譜號的閱讀第三節 總譜中的多聲部織體一、主調音樂織體二、主調音樂織體中的音型化因素三、復調音樂織體第四節 各種樂器組閤的配器分析一、弦樂器的配器分析二、木管樂器與弦樂器結閤的配器分析三、多樂器組結閤的配器分析 第十章 近現代音樂作品的認知節 音高體係的變革——三種音高思維的觀念一、音階思維二、音列思維三、音程思維第二節 調性形態的多樣性一、雙調性與多調性二、泛調性第三節 非調性的音樂作品一、十二音序列二、音級集閤三、自由無調性 第十一章 綜閤分析的方法與實踐節 小型作品的分析第二節 中、大型鋼琴作品的分析第三節 室內樂與樂隊作品總譜的分析一、室內樂編製的作品分析二、管弦樂隊的作品分析後記《音樂技法綜閤分析教程——作麯技術理論綜閤課程》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屬於普通高等院校音樂中作麯技術理論的基礎必修課。它針對音樂教育、音樂錶演、音樂史美論等的特性,采用綜閤分析課取代原來作麯技術理論四大件的教學,將作麯技術理論的各類課程內容融入到對具體音樂作品的分析當中。本課程以音樂作品的技法現象為依據、以作品的風格發展為綫索,選取各種風格技法方麵的典型作品,力求做到所接觸的作品技法、風格涵蓋麵寬,達到拓寬其藝術視野的目的。“音樂技法”是指構成音樂作品的各種要素及其相應的作麯技術理論,“綜閤分析”是指學習音樂作品時所應采用的分析觀念。教材采用局部寫作、以分析為主的教學方式,更加貼近於一般普修音樂的學習者認識音樂作品的接受心理和認識途徑。此教材的獨特之處在於“綜閤”二字,將以往作麯技術課程的“四大件”在音樂技法方麵綜閤;分析方法的綜閤,不僅分析作品的鏇律、和聲、麯式,更要分析音樂作品展開的邏輯與整體結構的關係。綜閤分析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分學科的基礎上,沒有各個學科的紮實基礎,就談不到融會貫通。《音樂技法綜閤分析教程——作麯技術理論綜閤課程》依據學習的目的,將教學的內容、排序重新設計,打破各個學科門類互不交融的教學模式,明確加強、捨棄的意圖,明確新的教學方法的意義、施教方式以及綜閤分析所能夠帶給學生的認識能力。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實在是太巧妙瞭,它不像其他教材那樣將理論點割裂開來,而是將作麯技術與理論融為一體,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我發現,當我學習某個特定的技巧時,書中會立即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撐和實際範例,這種結閤讓我能夠很快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對於那些想要嘗試自己創作音樂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極佳的嚮導。它不隻是教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教你“為什麼這麼做”,這種深層次的思考訓練對於提高作麯水平至關重要。裏麵的練習題設計得也非常有挑戰性,迫使我去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音樂的“語言”掌握得更好瞭,不再是隻會說幾個簡單的詞匯,而是能夠組織起復雜的句子瞭。
評分我以前總覺得音樂理論離我很遙遠,充滿瞭艱澀難懂的術語,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的筆觸非常親切,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耳邊耐心指導。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配器法和織體處理的講解,既有經典的案例分析,也有現代的創作思路,拓寬瞭我的視野。我尤其欣賞書中那種鼓勵創新精神的氛圍,它在教授傳統規則的同時,也啓發我們要敢於打破常規,尋找屬於自己的音樂聲音。這本書的排版也很舒服,圖錶清晰明瞭,公式推導過程嚴謹而不失易讀性。對於那些想在音樂領域深耕下去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奠定紮實基礎的基石,讓我對未來的學習充滿瞭信心。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音樂理論學習的寶庫,我用瞭它好幾個月,感覺對音樂的理解提升瞭一個颱階。特彆是它對和聲學的闡述,非常係統和深入,不像有些教材那樣隻是羅列規則,而是真正從音樂功能的角度去剖析和聲進行,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某些和弦連接聽起來會那麼順暢。而且,書中對各種麯式結構的分析,也讓我對古典音樂的宏大敘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作者的講解非常到位,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循序漸進地掌握復雜概念。我特彆喜歡它穿插的一些曆史背景知識,這讓枯燥的理論學習變得生動起來,讓我對音樂的發展脈絡有瞭更立體的感受。總之,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專業音樂學習的大門,非常值得推薦給所有對音樂創作和分析有興趣的人。
評分這本書在處理復雜技法時錶現齣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和清晰的邏輯性。我注意到,作者在講解復調寫作和對位法時,沒有迴避其難度,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將原本令人望而卻步的技巧分解成易於理解的小步驟。我曾嘗試過其他幾本教材,但都因為講解過於抽象而放棄,唯獨這本,讓我感受到瞭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閤。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手冊,裏麵提供的許多分析框架和寫作指導,在我的實際創作中被反復使用。每一次翻閱,都能有新的領悟,這正是好書的價值所在。它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教會我如何獨立地分析和構建音樂。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其廣博的視野和嚴謹的學術態度。它不僅僅局限於某一特定風格或時期的音樂理論,而是力圖構建一個全麵的技術分析體係,從基礎的和聲學到復雜的麯式結構,再到對位和管弦樂配器的基本原則,都有詳盡而深入的探討。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引用音樂實例時,所錶現齣的深刻洞察力,這些實例的選擇既有代錶性,又極富啓發性。對於嚴肅對待音樂學習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知識深度是無可替代的。它不僅僅是教會你如何“寫”音樂,更是教會你如何“聽懂”音樂背後的精妙設計,這種思維方式的培養,遠比單純掌握某些技巧要寶貴得多。我強烈推薦給所有音樂專業學生和希望提升音樂鑒賞能力的愛好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