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简谱部分
中国作品
1.长城
2.春(影片《恋之火》插曲)
3.春天在这里接班
4.春天的降临
5.慈母心(影片《凤凰于飞》插曲)
6.风铃
7.父情
8.父的教导
9.亮火子虫
10.南飞之雁语
11.山野的歌
12.山上源泉
13.上学去
14.水牛儿
15.泰山十八盘(《泰山组曲》之二)
16.泰山日落(《泰山组曲》之四)
17.听哪,让我告诉你(歌剧《新桃花源》终曲合唱)
18.箫的歌
19.小小羊儿回家了
20.心灵的窗(影片《苦恋》插曲)
21.心语
22.摇篮曲
23,愉快的歌声
24.摘酸枣
外国作品
25.巴赫小步舞曲
26.哦,春之神
27.花神
28.梦
29.南海之歌
30.诗篇
32.在乡间的小路上
33.知己
五线谱部分
中国作品
1.长城
2.春(影片《恋之火》插曲)
3.春天在这里接班
4.春天的降临
5.慈母心(影片《凤凰于飞》插曲)
6.风铃
7.父情
8.父的教导
9.亮火子虫
10.南飞之雁语
编后记
《中外少年合唱歌曲集(2)》所收集的原作和改编曲大都源自萧友梅、黎锦辉、贺绿汀、黎锦光、黄友棣、陈歌辛、吕泉生、王莘、瞿希贤、赵行道、尚疾等作曲家的作品,都是可以经得住音乐历史分析的。 王珏,合唱指挥家。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在职进修;系中国合唱协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童声合唱委员会顾问、天津音乐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音乐荣誉教研员、童声合唱及表演艺术协会亚太区董事。天津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合唱顾问、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童声合唱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主要经历:天津交响乐团附属绿星少年合唱团总监兼指挥;天津外国语学院附属外语学校合唱团艺术总监;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天津财经大学学生合唱团艺术指导。曾任天津市大学生合唱比赛、外省市中小学合唱比赛评委;曾率安徽江淮汽车厂子弟学校中学少年合唱团赴上海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合唱交流演出;率天津绿星少年合唱团参加1993年首届、1997年第二届中国童声合唱节,获童声合唱团奖、指挥奖;指导山东省莱州市实验小学合唱团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第二届艺术展演合唱,获省小学组一等奖;创作和改编童声合唱曲数十首。
我必须称赞这本教材在“发声基础”部分的严谨与人性化并存。很多针对少儿的声乐书,要么为了保护嗓子而把音域限制得太窄,导致歌曲缺乏变化;要么就是为了追求“美观”而过度简化了气息支撑的概念,导致孩子很快养成坏习惯。这本书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用极其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打开口腔”和“放松喉咙”的重要性,并且配有清晰的口腔结构图示,帮助孩子理解内部的肌肉运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对“换声区”的处理非常谨慎和科学。它没有强迫孩子去触碰那些可能引起声带紧张的高音,而是通过一系列渐进的“滑音”练习,温柔地引导孩子去感受头腔共鸣的位置。这些练习的难度梯度设置得非常科学,每一个小节的提升都是循序渐进的,让人感觉每一步的进步都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被硬生生地推上去的。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看到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提升自己的音域和音准,那种踏实感是其他任何花哨设计都无法替代的。这本书绝对是一本真正从保护和发展少儿嗓音健康出发的优秀作品。
评分这本乐理基础读物真是为零基础的孩子量身定做的,我本来还担心那些五线谱和拍号对他们来说太抽象,没想到作者真是下了苦功夫。色彩搭配非常活泼,每页的插图都充满了童趣,像是在和孩子们玩捉迷藏一样学习音符的位置。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复杂的理论概念,而是通过一些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高低音”和“长短音”。比如,讲解时值的时候,会用“小兔子蹦三下”和“大象慢慢走一步”来对应不同的节拍,孩子一听就懂了。 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把所有的练习都设计成了互动游戏的形式,比如“找找看,哪个音符在小鸟的翅膀上?”这种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参与感,而不是让他们枯燥地对着谱子发呆。我发现,很多市面上其他的教材,要么内容过于陈旧,要么就是为了塞满知识点而显得拥挤不堪,但这本教材在“少即是多”的理念上做得非常到位。它聚焦于最核心的、最基础的声乐发声概念,对于刚接触合唱或者独唱的孩子来说,这个起步是稳健而扎实的,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耳朵训练”基础。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对儿童心理学有着深刻的理解,知道如何用最不费力的方式,把最核心的音乐技能植入到孩子的心智中去。
评分我一直头疼于市面上那些动辄上百页,内容厚重得像砖头一样的声乐教材,拿在手里就让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然而,这本教程在内容精炼度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更像是一本精心打磨的“入门指南”而非“百科全书”。它没有试图在这一册里解决所有声乐问题,而是精准地锁定在“初学”和“合唱入门”这两个关键点上。我尤其欣赏它对“气息控制”部分的讲解方式,没有使用那些晦涩的肌肉术语,而是引导孩子想象自己是“吹泡泡”或者“吹蜡烛”,这种具象化的引导方式,让孩子能立刻体会到呼吸的深度和稳定性。 再说说歌曲的选择上,那真是太贴近现代少年的审美了。我翻阅了很多教材,里面的曲目要么是年代太久远的民歌,孩子们不感兴趣,要么就是难度跨度太大,初学者根本无法驾驭。这本书精选的曲目,旋律朗朗上口,节奏适中,既有适合练习音准的和声进行,也有适合培养乐感的复调片段。更重要的是,很多选曲都带有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子,只是用更基础的声乐技巧来呈现,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学习基础技法的同时,还能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而不是觉得声乐课是一件“老土”的事情。这种前瞻性的选曲思路,在基础教程中是十分难得的。
评分这本书在视唱练耳的环节处理得极其巧妙,完全摆脱了传统教材那种枯燥的、纯粹的音程或音阶的反复操练。作者似乎深谙儿童的专注力极限,将听觉训练融入到了富有故事性的情境之中。例如,它用“小火车进站”来练习节奏的稳定,用“猜猜谁在说话”来训练音高的辨别。这些小故事和场景化的练习,极大地提升了练习的趣味性和持续性。 此外,对于初学者最容易混淆的拍号问题,这本书采取了一种非常直观的“肢体语言”教学法。它鼓励孩子在练习时用拍手、跺脚甚至简单的舞蹈动作来感受强弱拍,而不是仅仅依赖眼睛去看谱面上的数字。这种多感官参与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将抽象的音乐概念转化为身体的本能反应,从而为日后更复杂的合唱节拍处理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市面上很多教材在这方面都过于依赖书面,而这本书却非常注重“做中学”,这一点,对于一个启蒙教程来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音乐教育者,我非常关注教材中对“集体协作”和“听觉辨识”能力的培养。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设计可以说是匠心独运,它似乎非常明白合唱训练的精髓不在于个体的完美,而在于整体的和谐。在关于二声部或三声部合唱的引入部分,它不是直接给出复杂的谱例,而是设计了一系列“模仿游戏”。比如,让孩子们先听一段简单的旋律,然后让他们试着跟唱一个稍微高或低的音,用最直观的方式体会到“和声”的概念。 这种从“听”到“做”的无缝衔接,极大地降低了合唱入门的门槛。我注意到,在处理一些需要精确进入或退出的段落时,教材中特意加入了许多非音乐性的视觉提示,比如用不同颜色的箭头来指示声部的起止,这对于那些对音乐节奏感还不是特别敏锐的孩子来说,是极大的帮助。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把复杂的声部配合,拆解成一系列可执行的小步骤,让合唱训练不再是少数“天才”的专利,而是能让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享受到“我们一起唱得真好听”的成就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