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田园春色
2.玛依拉
3.我爱北京天安门
4.掀起你的盖头来
5.箫
6.金色的太阳
7.西藏舞曲
8.凤阳花鼓
9.紫竹调
10.雪绒花
二级
1.森吉德玛
2.茉莉花
3.南泥湾
4.八月桂花遍地开
5.小曲好唱口难开
6.送别
7.在北京的金山上
8.马兰花开
9.红河谷
10.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三级
1.良宵
2.黄水谣
3.小花鼓
4.剑舞
5.故乡的人
6.内蒙民间乐曲
7.绣金匾
8.在希望的田野上
9.风雪满天
10.旱天雷
四级
1.赛马
2.拉骆驼
3.光明行
4.田 问
5.马头琴之歌
6.人勤春来早
7.大河涨水沙浪沙
8.丰收序歌
9.喜唱丰收
10.农村之歌
五级
1.阿美族舞曲
2.花儿红变奏曲
3.梆子风
4.烛影摇红
5.丰收
6.牧羊姑娘
7.夜深沉
8.好江南
9.春韵
10.苏南小曲
六级
1.月夜
2.摘棉
3.欢腾的水乡
4.喜送公粮
5.山村变了样
6.火车开进彝家寨
7.田歌
8.怀乡曲
9.行街
七级
1.金珠玛米赞
2.春诗
3.相望
4.空山鸟语
5.迷胡调
6.苦闷之讴
7.中花六板
8.草原新牧民
9.湘江乐
10.姑苏春晓
11.红水河畔忆人
12.山村小景
八级
1.翻身歌
2.红军哥哥回来了
3.悲歌
4.怀乡行
5.阳关三叠
6.江南春色
7.秦腔主题随想曲
8.病中吟
9.听松
10.新婚别
11.山东小曲
12.豫乡行
九级
1.豫北叙事曲
2.葡萄熟了
3.河南小曲
4.流波曲
5.闲居吟
6.壮别(一枝花)
7.江河水
8.独弦操
9.蓝花花叙事曲
10.陕北抒怀
11.秋韵
12.寒春风曲
十级
1.三门峡畅想曲
2.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3.洪湖主题随想曲
4.二泉映月
5.汉宫秋月
6.**二胡狂想曲
7.红梅随想曲
8.A的随想I
9.长城随想
10.宝玉哭灵
二胡演奏符号说明
说实话,我最初买这套书是为了应付我孩子即将到来的二胡等级考试,但当我翻开第一册时,我的关注点就完全从“考试”转移到了“音乐”本身。我发现这套教材的编排逻辑非常科学,它遵循了小提琴等西方乐器教学体系中循序渐进的原则,但又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性。比如,在处理滑音和揉弦时,它并非简单地写出记号,而是通过前后曲目的对比,让你体会到力度和速度对音色质感产生的微妙变化。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一些民间乐曲的“规范化”处理,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起点,让学习者在掌握标准音准和节奏的同时,可以自由地发挥个性化的处理。我的孩子现在拉起来,明显比以前更有“底气”了,不再是零散地练习技巧,而是有了一个清晰的框架。这本书让我想起当年我们学音乐时那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休止符都好像被赋予了生命和责任。
评分这套曲集真是我最近练琴的“救星”!我一直想系统地提升二胡技艺,但市面上的教材五花八门,选起来特别头疼。朋友推荐我试试这本上海音乐学院出的考级曲集,果然名不虚传。首先,从曲目选择上看,它非常全面,涵盖了从基础入门到高级演奏的各个阶段。每一个级别的曲子都有其独特的侧重点,比如初级的曲目侧重于指法和音准的稳定,而高等级的则开始挑战复杂的揉弦技巧和快速换把。我个人对那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曲子特别感兴趣,比如某几个级别的“江南小调”变奏,把二胡那种特有的那种细腻、婉转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这套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人性化,乐谱清晰易读,连一些比较难的演奏记号都有详细的图解说明,这对于自学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套考级指南,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手把手地指导你,让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那种学完一个阶段,翻开下一级别时涌现出的成就感,真的让人动力倍增。强烈推荐给所有想扎实提高二胡水平的琴友们!
评分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买了这套曲集,没想到它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作为一名已经学习二胡有些年头的爱好者,我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突破瓶颈,达到更高的艺术表现力。这套曲集的设计理念显然是面向未来专业演奏水平的,它没有过多地停留于简单的技巧堆砌,而是非常注重音乐作品的内涵和二胡的音乐语言的构建。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乐曲分析”的部分,虽然这部分在某些版本中可能并不显眼,但它能引导演奏者去思考每一个音符背后的情感逻辑,而不是机械地拉奏。比如,对于那些著名的传统曲目改编,它保留了原作的精髓,同时又融入了现代演奏技巧的考量,使得老歌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我花了好长时间钻研其中一个高难度的练习曲,光是关于弓法控制的细节,书上就给出了好几种处理方案,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音乐视野。这本书的价值,绝非仅仅在于“考级”,它更像是一部系统性的二胡演奏美学教材,值得我反复揣摩,细细品味。
评分这套曲集对于那些致力于深入研究二胡演奏技术,并希望了解中国民族音乐体系演变历程的专业人士来说,也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我注意到,在一些中高级的曲目选编上,它所收录的版本往往是经过权威专家考证和优化的,这保证了其在学术上的严谨性。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拉”,更是“告诉你为什么这样拉”。例如,对于某些传统弓法,曲集会引用历史上的演奏流派观点进行对比阐述,这对于我们理解二胡这件乐器的历史沿革是至关重要的。我个人是做音乐研究的,我发现这套书在曲目难度递进上的逻辑链条是如此的清晰,它几乎可以看作是中国二胡演奏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如果一个音乐教育机构要建立自己的二胡教学体系,这套曲集无疑是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骨架”。它的内容深度,远超出了普通考级教材的范畴,达到了专业教学体系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作为一名多年未接触乐器的成年学习者,重新拾起二胡,我最大的障碍就是“慢热”和“手不听使唤”。这套上海音院的曲集系列,对我这样的大龄学生来说,提供了一个非常友好的入门路径。它没有一上来就给我灌输那些听起来很“炫技”的段落,而是用大量的、节奏感适中的练习曲来帮助我的手指建立肌肉记忆。我发现,当我在练习特定的音阶段落时,如果感到吃力,翻到前一级的曲目,往往能找到对应的、难度稍低的练习,这样就能“温故而知新”,通过巩固基础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许多练习曲本身就是旋律优美的小品,而不是枯燥的“技术操练”。比如其中有一首练习曲,我竟然可以把它当作一首完整的独奏曲来欣赏和演奏,这极大地维持了我的学习兴趣。它就像一位耐心且要求严格的私人教师,知道什么时候该推你一把,什么时候该让你稍微喘口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