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琵琶考级名家演奏与指导(2)附CD二张
:65.00元
售价:35.8元,便宜29.2元,折扣55
作者:龙音编辑委员会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807517313
字数:
页码:1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0.440kg
目录
1.改进操
2.野蜂飞舞
3.平沙落雁
4.查尔达斯舞曲
5.歌舞引
6.渭水情
7.春雨
8.塞上曲
9.思春
10.霸王卸甲
11.春蚕
12.江南三月
13.老童
14.童年
15.陈 隋
16.海青拿天鹅
17.红色娘子军随想曲
18.十面埋伏
乐曲简介与演奏提示
目录
1.改进操
2.野蜂飞舞
3.平沙落雁
4.查尔达斯舞曲
5.歌舞引
6.渭水情
7.春雨
8.塞上曲
9.思春
10.霸王卸甲
11.春蚕
12.江南三月
13.老童
14.童年
15.陈 隋
16.海青拿天鹅
17.红色娘子军随想曲
18.十面埋伏
乐曲简介与演奏提示
13.老童
14.童年
15.陈 隋
16.海青拿天鹅
17.红色娘子军随想曲
18.十面埋伏
乐曲简介与演奏提示
从装帧和排版来看,这本教材显然是为教学场景设计的,纸张质量不错,字体大小适中,但内容组织上的逻辑跳跃性让我这个自学者感到有些吃力。它一会儿讲调性指法,一会儿又突然插入一段关于“评弹传统”的历史背景介绍,然后紧接着又是对某一个特定演奏家的特定习惯的标注。这种“信息堆砌”式的编排,虽然内容详实,但缺乏一个清晰的主线索来引导读者逐步深入。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整理和梳理这些信息,试图找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讲解揉弦技巧时,作者频繁引用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演奏家作为参照,这本意是想拓宽视野,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一下子接触到太多不同的“标准答案”,反而会造成选择困难和迷茫。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学习路径,比如先统一一种核心的、最易被接受的风格,等掌握稳定后再去探索其他变体。这本书更像是把一个资料库原封不动地搬了过来,需要读者自己去完成大量的知识整合工作,这对于工作之余想安静学琴的人来说,负担不小。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找一本能够贯穿我未来几年学习历程的“百科全书”,能够在我技术进步的同时,持续提供理论和曲目深度的支撑。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阶段性的“通关秘籍”。它在前三分之二的篇幅里,对考级曲目进行了近乎“解剖式”的分析,从历史背景到指法细节,再到考核要点,面面俱到,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内容的扎实程度。但一旦进入到最高级别或者那些非考级曲目的讲解时,内容突然变得非常简略和草率,仿佛完成了最重要的任务后,后续内容只是例行公事地填充了一下篇幅。例如,对一些难度极高的快速技巧段落,书中只是一笔带过,建议“多加练习”,并没有给出真正突破瓶颈的有效策略或新的练习思路。这让我不禁怀疑,作者的重点和兴趣点似乎真的就停在了“教会你通过考试”这个目标上。对于一个追求技术全面发展,并希望能够触及到更高艺术境界的演奏者来说,这本书的后劲明显不足,更像是一个为特定目的而生的优秀工具书,而非一部可以伴随终生的音乐经典著作。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实用性在某些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比如它对曲目中一些特殊记号的解释,绝对是市面上其他教材无法比拟的。很多不常用的指法符号,它都会配上图示和文字说明,解释得非常详尽,甚至连不同版本乐谱之间记号的微小差异都有所提及,这显示出编者在资料收集上的深度和细致程度。然而,这份详尽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遗憾:它过分依赖文本和静态图示来传达音乐的精髓。琵琶是听觉艺术,技巧的掌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听”和“模仿”。这本书几乎完全没有提供可供下载或在线播放的音频支持,所有的力度、速度、音色变化,都需要读者自己去脑补,或者去市场上寻找其他资源来佐证。比如书中描述某个段落需要“如泣如诉”的音色,但如果读者不知道“如泣如诉”在琵琶上具体听起来是什么感觉,光看文字描述是苍白无力的。这种“有理论无听觉支撑”的结构,让这本书的指导价值大打折扣,更像是一本高级的参考手册,而不是一本可以全程陪伴学习的教程。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立刻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学院派”气息,那种严谨到近乎教条的编排方式,让我这个业余爱好者有点喘不过气来。它似乎预设了读者已经掌握了最基础的持谱和调音方法,直接就跳到了技术细节的剖析。尤其是关于快速轮指和扫弦的部分,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机械运动的原理,配图也多是僵硬的分解图,看着图谱练习,总觉得少了点音乐的灵动。我试着跟着书中的提示练习了几个技巧段落,发现如果完全按照书上的力度和速度要求来,我的手腕很快就会感到酸痛和僵硬,这让我怀疑,这种过度量化的练习方式是否真的有利于长期发展,还是仅仅为了应付短期的考试检验。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书中对一些传统曲目的处理方式非常保守,几乎没有提供任何创新的或现代的改编思路。比如对一些地方戏曲的模仿性段落,讲解得非常到位,但对于如何将琵琶的特质融入到现代音乐语境中,或者如何与室内乐进行配合,这本书完全没有涉猎。这使得它读起来更像是一份完备的“说明书”,而不是一本激发演奏灵感的“心法秘籍”。对于那些追求演奏个性化的音乐人来说,这份说明书可能过于厚重和不合时下需求了。
评分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琵琶演奏的书籍,本来是想找点乐理知识和技巧提升的干货,结果发现它更像是一本为特定考试准备的指南。内容组织上,感觉完全是围绕着考级大纲来的,每个曲目都标注了对应的级别,讲解的侧重点也在于如何满足考级的评分标准,比如哪个揉弦要更细腻,哪个滑音要更到位。对于我这种已经有一定基础,更想在艺术表现力上深挖的演奏者来说,这本书略显刻板。它确实细致地分析了几个经典曲目,从指法到音色都有明确的示范和要求,但鲜有提及不同流派间的风格差异,或者在解读乐曲时加入更多个人化的理解和情感表达。举个例子,对于《十面埋伏》这样的大曲,期望能看到更多关于气势构建和意境营造的深度剖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技术动作的规范上。书中的音频资源也大多是标准示范演奏,虽然清晰准确,但缺少那种富有生命力的、带有个人印记的“活”的音乐。总而言之,如果你是一个目标明确、需要一份详尽考级攻略的初学者或中级学习者,这本书或许能给你提供坚实的框架和方向指引,但若想寻求更广阔的音乐视野和艺术自由,恐怕还需要寻找其他更具探索性的读物来补充。它像一把精确的尺子,量得准,但量不出诗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