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慕羽
Ⅰ.芭蕾
一、芭蕾史话
1.芭蕾释义
2.从宫廷到剧场
3.225年前的“情节芭蕾”
4.芭蕾进入浪漫主义时期
5.立在足尖上舞蹈
6.浪漫芭蕾的兴起
7.浪漫芭蕾的衰落
8.从圣彼得堡飞出了“天鹅”
9.“梦幻回忆”
10.当代芭蕾
二、辉煌的俄罗斯芭蕾(上、下篇)
1.“彼季帕时代”
2.“佳吉列夫时代”
三、编导们的历史抉择
1.编导“主宰”音乐——戏剧芭蕾
2.从“纯音乐”中获取灵感——音乐芭蕾
3.根据剧本“选择”音乐——戏剧音乐芭蕾(兼述舞剧《茶花女》的音乐)
四、芭蕾星辰
1.小驼子变成了“仙女”——塔里奥尼
2.不朽的天鹅——巴甫洛娃
3.“红菱艳”——尼金斯基
4.她从上海来——玛戈`芳婷
5.“叛逃者”——努里也夫
6.朱丽叶的复活——乌兰诺娃
7.东洋明珠——森下洋子 7
8.旧金山芭蕾舞团皇冠上的“宝石”——谭元元
五、芭蕾音乐新篇章
1.可与歌剧媲美——《天鹅湖》
2.古典珍品—~《睡美人》
3.标新立异——《火鸟》
4.“混血儿”——《春之祭》
5.英雄交响乐——《红色娘子军》
6.以歌为核心——《白毛女》
Ⅱ.音乐剧
一、《猫》眼里看到的世界
二、在韦伯家做客
三、《音乐之声》中的“师生关系”
四、伦敦播种,纽约开花
五、四看《悲惨世界》
六、音乐剧《悲惨世界》登陆上海
七、一本描述鲍伯利和勋伯格音乐剧世界的巨著
八、根据迪士尼动画改编的音乐剧
九、音乐剧与电影
十、音乐剧创作与演出辨析
十一、西方经典音乐剧本土化的几个难题一一中文版《猫》的
“案例”解析
……
Ⅲ弦外音
后记
《芭蕾·音乐剧经典选读》是作者在各艺术院校作“芭蕾与音乐剧赏析”课的基础上撰写而成。书稿分三部分:“芭蕾、音乐剧和弦外音”。前两个部分皆由世界经典的作品阐释艺术发展之轨迹和艺术动人心弦的魅力,后一个部分讲述了一些经典作品的鲜为人知的轶事。该书具有**的可读性,因此读者群除大专院校的师生外,同样深受各阶层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序 慕羽
Ⅰ.芭蕾
一、芭蕾史话
1.芭蕾释义
2.从宫廷到剧场
3.225年前的“情节芭蕾”
4.芭蕾进入浪漫主义时期
5.立在足尖上舞蹈
6.浪漫芭蕾的兴起
7.浪漫芭蕾的衰落
8.从圣彼得堡飞出了“天鹅”
9.“梦幻回忆”
10.当代芭蕾
二、辉煌的俄罗斯芭蕾(上、下篇)
1.“彼季帕时代”
2.“佳吉列夫时代”
三、编导们的历史抉择
1.编导“主宰”音乐——戏剧芭蕾
2.从“纯音乐”中获取灵感——音乐芭蕾
3.根据剧本“选择”音乐——戏剧音乐芭蕾(兼述舞剧《茶花女》的音乐)
四、芭蕾星辰
1.小驼子变成了“仙女”——塔里奥尼
2.不朽的天鹅——巴甫洛娃
3.“红菱艳”——尼金斯基
4.她从上海来——玛戈`芳婷
5.“叛逃者”——努里也夫
6.朱丽叶的复活——乌兰诺娃
7.东洋明珠——森下洋子 7
8.旧金山芭蕾舞团皇冠上的“宝石”——谭元元
五、芭蕾音乐新篇章
1.可与歌剧媲美——《天鹅湖》
2.古典珍品—~《睡美人》
3.标新立异——《火鸟》
4.“混血儿”——《春之祭》
5.英雄交响乐——《红色娘子军》
6.以歌为核心——《白毛女》
Ⅱ.音乐剧
一、《猫》眼里看到的世界
二、在韦伯家做客
三、《音乐之声》中的“师生关系”
四、伦敦播种,纽约开花
五、四看《悲惨世界》
六、音乐剧《悲惨世界》登陆上海
七、一本描述鲍伯利和勋伯格音乐剧世界的巨著
八、根据迪士尼动画改编的音乐剧
九、音乐剧与电影
十、音乐剧创作与演出辨析
十一、西方经典音乐剧本土化的几个难题一一中文版《猫》的
“案例”解析
……
Ⅲ弦外音
后记
Ⅱ.音乐剧
一、《猫》眼里看到的世界
二、在韦伯家做客
三、《音乐之声》中的“师生关系”
四、伦敦播种,纽约开花
五、四看《悲惨世界》
六、音乐剧《悲惨世界》登陆上海
七、一本描述鲍伯利和勋伯格音乐剧世界的巨著
八、根据迪士尼动画改编的音乐剧
九、音乐剧与电影
十、音乐剧创作与演出辨析
十一、西方经典音乐剧本土化的几个难题一一中文版《猫》的
“案例”解析
……
Ⅲ弦外音
后记
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也为整体的阅读体验加分不少。虽然内容厚重,但翻阅起来却出奇地轻松,纸张的质感和墨色的清晰度都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尤其是一些关键历史时期的配图,不仅仅是简单的剧照留存,很多是当时的设计草图、手稿片段,甚至是评论家在演出当晚的速写。这些视觉材料的加入,为抽象的音乐概念和舞蹈动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证,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瞬间的艺术”如何被记录和流传这一主题的探讨。舞蹈和音乐的易逝性,使得文字记录的准确性和描述的生动性变得至关重要。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用文字“凝固”了那些转瞬即逝的辉煌,让后人得以窥见那一刻的震撼。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艺术史入门”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创造力与表达欲的史诗。它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一课是: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它们诞生的时代局限。书中对那些划时代的音乐剧和芭蕾作品的深度剖析,揭示了它们之所以能成为“永恒经典”的内在逻辑——那种跨越语言、文化和时代的普世情感共鸣。阅读过程中,我的思路不断地被引导,从对特定乐章的结构分析,迅速跳转到对人类情感复杂性的哲学思考。这种思维的跳跃和提升,是单纯看演出录像或听唱片所无法提供的。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和历史框架,让我在未来欣赏任何一场新的舞台表演时,都能带着更丰富、更具穿透力的视角去解读其中的每一个音符和每一个姿态。
评分我通常不太喜欢阅读那些过度学术化的艺术评论,因为它们往往高高在上,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魅力恰恰在于,它在保持极高专业水准的同时,始终保持着一种对艺术最纯粹的热爱和敬意。它没有将那些伟大的编舞家和作曲家神化,而是将他们还原为有血有肉的创造者,探讨他们在面对艺术瓶颈、市场压力以及技术限制时所做出的艰难抉择。这种“人”的故事,远比单纯的作品介绍来得动人。我感觉作者像是一位引路人,他递给我一张精美的地图,详细标记了通往艺术殿堂的每一条小径,但同时又鼓励我自由探索那些未被标记的角落。读罢全书,我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更像是一个带着批判性思维的同行者,对那些被时间筛选下来的“经典”有了更深刻、也更个人化的理解。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摆在桌上,光是书名就让人觉得分量十足——《芭蕾音乐剧经典读音乐舞蹈史经典作品欣赏赏析》。我其实是抱着一种既期待又有点惴惴不安的心情翻开它的,毕竟“经典”这个词意味着深度和广度,我担心自己能否完全跟上作者的思路。然而,真正读进去之后,那种扑面而来的专业性与热情,立刻将我牢牢吸引住了。它不像是一本冰冷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资深艺术史学家在深夜茶室里,为你娓娓道来那些光芒万丈的舞台传奇。书中的文字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罗列,它更像是一种对艺术灵魂的探寻。比如,在谈到某一特定流派的兴起时,作者会巧妙地穿插当时的社会背景、作曲家的个人际遇,甚至是对当时服饰美学的观察,这些细节的打磨,让那些遥远的年代仿佛触手可及。我特别喜欢它在分析作品时那种抽丝剥茧的细致,不是简单地赞美,而是深入到配器手法、节奏变化如何服务于叙事和情感表达的层面,读完后,再回想那些熟悉的旋律,总能发现新的惊喜。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叙事结构处理得非常巧妙,完全没有陷入那种传统学术著作的枯燥泥潭。它像一条蜿蜒的河流,时而平静叙述,时而激流奔涌,将音乐与舞蹈的历史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文化间的交融与碰撞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宏大视野。比如,它如何追踪十九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如何影响了俄罗斯的芭蕾学派,又是如何被美国百老汇文化吸收并转化为一种更具商业性和戏剧张力的音乐剧形式。这种跨界的比较分析,极大地拓宽了我对“经典”的理解边界。它教会我,艺术的进步往往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在不断的对话、借鉴乃至颠覆中完成的。文字的密度很高,但阅读体验却出奇地流畅,这大概归功于作者那标志性的、富有音乐感的句式节奏,仿佛每读一段,耳边都能响起相应的管弦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