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I片练习曲部分1.第5首2.第8首3.第I0首4.第I2首5.第7首6.D大调练习曲第二片1.第I0首2.第I3首乐曲部分3.夕阳箫鼓4.在内蒙古草原上第三片a小调无伴奏组曲1.第三乐章2.第四乐章3.S大调协奏曲 第I乐章4.沙龙玛祖卡第四片1.奏鸣曲 第I乐章2.罗西尼主题变奏曲第五片G大调协奏曲1.第I乐章2.第二乐章3.芦笛
内容介绍:
刘品,上海音乐学院长笛教授。早年师从长笛前辈尹政修先生和捷克斯洛伐克长笛家鲍莱克。在苏联指挥家迪利季耶夫的指挥下,录制了巴赫的长笛组曲唱片一套。五十年代起担任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的领导工作,数十年来为我国培养了众多的长笛演奏和教学人才,他的学生多人、多次在各类长笛比赛中获大奖。刘宁,自幼随父学习长笛。197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师从方定昊、尹政修。1983年任中国歌剧舞剧院乐队首席长笛。1988年考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音乐系,获高等艺术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
老实讲,我一开始对这种“光盘+教材”的组合持保留态度,总觉得现在的电子资源这么发达,实体光盘会不会有点过时。但当我真正使用起来后,才发现这种形式的优势是无可替代的。清晰的视频画面配合着详尽的文字解析,这种多感官的学习体验是单纯的音频或文字资料无法比拟的。我尤其喜欢它对乐句划分和情感处理的标记,它把复杂的长篇乐章分解成若干个可以攻克的小单元。当我对着屏幕跟着老师的示范进行模仿时,我能非常直观地看到运弓(虽然是气流,但原理相通)的姿态和嘴唇的微小变化。那种“看着做、听着改”的过程,极大地加速了我的学习进程。而且,这套资料的录制质量非常专业,音质纯净,画面流畅,完全没有那种粗制滥造的感觉。这对于要求声音细节的乐器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基础保障。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战效果的人,对于理论堆砌的书籍往往敬而远之,但这一套辅导材料的实用性实在让我感到惊喜。我之前参加过一些业余的音乐比赛,总觉得自己的演奏虽然音准不错,但在表现力上总是差那么点火候,总像是背诵课文而不是在唱歌。这套资料,特别是在技巧示范的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不仅仅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样做”。比如在处理高音区的连贯性时,它会详细分析气息的支撑点和口腔形状的变化,那种细微的差别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让我一下子明白了之前自己错在哪里。我敢说,我通过这套材料纠正的指法错误和呼吸习惯,比我过去一年里自己摸索出来的还要多。它就像是请了一位世界级的名师在你身边,随时为你挑错、指点迷津。对于准备考级的学生来说,这套东西简直是省去了无数找私教、反复试错的时间成本,性价比高到没话说。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半路出家的长笛学习者量身定做的救星!我记得我拿到它的时候,简直是如获至宝。我之前学笛子总是摸不着头脑,乐谱上的那些标记对我来说就像是天书一样,尤其是那些复杂的指法和气息控制的要求,听着老师的讲解总觉得抓不住重点。但是这套辅导集,它真的把六级的曲目拆解得非常细致,简直是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去理解和演奏。我特别欣赏它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不是那种冷冰冰的理论灌输,而是能让你真切地感受到演奏者在处理每一个音符时的内心想法。比如对于某个颤音的处理,教材上可能只写了一个小小的符号,但通过里面的讲解,你就能明白这个颤音不仅仅是手指的机械运动,更是情感表达的一部分。我记得有一次我对着一首曲子练习了很久都没有感觉,后来对照着里面的示范听了几遍,再跟着练习,突然就开窍了,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太美妙了。而且,它对曲目的背景介绍也很到位,让你在吹奏之前对音乐的情感基调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这对于提升演奏的艺术性实在是太重要了。
评分这套辅导资料最让我感到贴心的地方,在于它对“常见错误与纠正”这个环节的处理。作为一名自我要求比较高的学习者,我深知自己身上总会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坏习惯难以察觉。这本书非常诚实地列举了学习者在攻克六级曲目时最容易陷入的几个陷阱,比如换气位置不当导致乐句断裂,或者在强奏时气息虚浮等。更绝的是,它不是简单地指出“你错了”,而是会现场演示“错误的范例”和“正确的做法”,并解释背后的声学原理。这种“对比教学法”的冲击力是巨大的,我一看自己的演奏和示范录像的差异,立马就能找到症结所在。它让我明白了,学习乐器,避开弯路和少走弯路同样重要。这套书的编者显然是深谙教学之道的行家,他们真正站在了学习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把所有可能遇到的‘拦路虎’都提前清理干净了。
评分对于我这种对音乐史和作曲家背景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文化底蕴”部分也极其吸引人。很多考级曲目,如果只把它当成一堆音符来机械练习,吹出来的东西就毫无灵魂。这套辅导集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没有沉溺于晦涩的学术分析,而是用一种非常亲近读者的口吻,介绍了每首曲目创作的历史背景、风格特征,甚至还穿插了一些与乐曲相关的演奏家的小故事。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对音乐的理解层次。当我明白了某段旋律是作曲家在特定历史时期表达的某种心境时,我吹奏起来自然就带着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情感的张力。这已经远远超出了“考级辅导”的范畴,更像是一本深入浅出、充满人文关怀的音乐鉴赏读本。它让我的练习从“完成任务”变成了“享受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