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年1月1日)
外文名: Audio Engineering 101
丛名: 传媒典藏·音频技术与录音艺术译丛
平装: 310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115330703, 7115330700
条形码: 9787115330703
商品尺寸: 23.4 x 18.6 x 1.4 cm
商品重量: 458 g
品牌: 人民邮电出版社
ASIN: B00H4OT0VU
目录 1章 什么是声音?以及它的七个要素1 第2章 “听”的学问17 第3章 有趣的频率点—让频率不再神秘30 第4章 与人交流的技巧!技术不是录音的44 第5章 话筒使用指南。嗨,准备就绪了吗?57 第6章 调音台,如何在短时间内搞定这么多旋钮?116 第7章 信号处理器—一种可以持续给你新鲜感的玩具136 第8章 信号路由—掌握音频系统的关键151 第9章 工作室录音流程166 10章 基础声学 11章 录音的历史:帮助你了解录音技术的来龙去脉202 12章 理论学毕,开始实习222 13章 工作。我可以用自己的技术做些什么呢?236 14章 常见问题的专家解答253 附录A291 附录B294 音频专业术语303 音视频版权309
对于录音初学者来说,《音乐录音从“零”学音频工程与音乐制作初学指南》是一本真正的入门指导书。如果你有梦想、有想法、有音乐才能、不乏创造力,但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或不知道应如何把梦想、想法、才能、创造力等结合起来时,这本书就可以帮上你的忙了!
《音乐录音从“零”学音频工程与音乐制作初学指南》涵盖录音过程中所有必须了解的知识点和步骤,不仅在录音设备、音频软件项目文件、声学等方面进行了基础叙述,还用实例阐述了均衡器、压缩器的基本使用方法。《音乐录音从“零”学音频工程与音乐制作初学指南》通过作者长年录音实践所得出的经验和观点,为你提供一个全方位的音乐产业概览,揭开了录音制作的神秘面纱。同时还评述了音频工程中常被忽视的因素:实习、人际关系、职业种类、工作艺术等,将会对你在令人兴奋、同时又时常让人困惑的音乐产业领域里取得成功大有帮助。
你还可以在本书配套网站www.AudioEngineering101.com上找到书中涉及的视频和音频片段,它们是书本文字的补充,让你可以看见和听见书里正在阐述的内容。
《音乐录音从“零”学音频工程与音乐制作初学指南》作者提姆A迪特玛(Timothy A. Dittmar)是音乐人、录音师、现场扩声工程师、制作人、歌曲创作者和教授。自2000年以来,提姆就一直是奥斯汀传媒学院的全职教授,他在学院中主持“音乐事业管理”专业的技术类课程。
说实话,我刚开始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有点担心它会不会过于偏重理论而忽略了实际操作性,毕竟市面上很多教材都是这样。但是,这本书的平衡感掌握得非常好。它在讲解理论概念的同时,总会立刻接上“实践应用”的案例。比如,在解释“动态范围压缩”这个概念时,它不仅清晰地阐述了阈值、比率、启动时间和释放时间这些参数的含义,还马上给出了一个例子:如何用压缩器来“驯服”一个动态变化剧烈的贝斯录音。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不同DAW(数字音频工作站)的通用操作逻辑进行了归纳总结,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软件。这意味着,无论你是用Pro Tools还是Cubase,书中的核心思想和技术都可以被直接应用,这大大提高了教材的通用性和长期价值。这本书绝对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录音师在手把手教你“如何思考”一个声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按哪个按钮”。这种思维训练对于想要长期发展的人来说,价值无价。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简直是业界良心。在这个电子书泛滥的时代,拥有一本实体教材,并且纸张质量如此精良,翻阅起来体验极佳。很多技术书籍的图表都是黑白且模糊不清,但这本书为了讲解波形、频谱分析和连接图,使用了高质量的全彩印刷,很多复杂的电路图和信号流示意图都清晰可见,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对于需要经常在录音棚里查阅资料的人来说,这种直观的视觉辅助至关重要。而且,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流畅,没有那种过于学术化或者自命清高的腔调,读起来非常舒服,就像在听一位耐心的导师讲解一样。我可以随时翻到任何一个章节,快速定位到我需要的知识点,而不是被冗长的前言或者无关的背景信息拖慢学习节奏。这种对用户体验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和出版社对读者的尊重。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对“版权和合法性”的强调。在现代音乐产业中,使用盗版软件或素材是普遍现象,但这本书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在专业领域中,使用正版软件和理解录音版权的重要性。它将“正版”不仅仅理解为购买授权,更延伸到对录音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培养。这一点在许多技术教材中是被严重忽视的。此外,书中还融入了一些关于音乐产业流程的常识介绍,比如DEMO的递交标准、与工程师沟通的有效方式等。这些“软技能”的补充,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指南。它培养的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音频从业者,而不仅仅是一个会操作软件的“按钮推手”。这种对行业道德和商业规范的引导,无疑是为初学者打下了更坚实、更负责任的职业基础。
评分我是一名已经做了一段时间音乐的小制作人,技术上有一些积累,但我总觉得自己的混音作品听起来“不够专业”,缺乏那种大型录音室作品的“厚度和空间感”。我买这本书其实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想看看它对进阶者有什么帮助。结果,我发现它在“声音设计”和“空间构建”方面的论述非常深刻。它没有停留在基础的EQ和Comp上,而是深入探讨了混响的时间衰减曲线、延迟效果的创造性使用,以及如何利用相位关系来塑造声音的立体感。特别是关于“平衡混音的层次感”那一章,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释了频率的“能量分配”,让我一下子领悟了为什么我的某些乐器总是“糊”在一起。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成熟且系统化的混音流程框架,它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并教会我如何构建一个清晰的三维声场,而不是仅仅堆砌效果器。对于那些感觉自己卡在某个技术瓶颈期的中级用户,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升级路径。
评分这本《正版音乐录音教材 音乐录音从零学 音频工程与音乐制作初学指南》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之前对录音和混音一窍不通,看到那些复杂的软件界面就头大,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的讲解方式简直是为我这种“小白”量身定做的,它没有上来就堆砌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声音物理原理讲起,像是带着我一步步在录音棚里走,从麦克风的选择到摆位,再到前置放大器的使用,每一步都有清晰的图示和详尽的文字说明。特别是关于房间声学处理那一章,讲得非常透彻,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的小房间录音效果总是差强人意。它甚至贴心地区分了不同类型的音乐(比如人声、吉他、鼓组)应该采用的最佳实践方案,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操作模板。我已经按照书里的步骤尝试录制了几段自己的Demo,效果比我之前瞎鼓捣出来的要好太多了,细节和清晰度都有质的飞跃。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从零学”,让人感到学习音频工程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触手可及的技能。强烈推荐给所有想迈入音乐制作大门的朋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