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2014年1月1日)
外文名: Audio Engineering 101
叢名: 傳媒典藏·音頻技術與錄音藝術譯叢
平裝: 310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15330703, 7115330700
條形碼: 9787115330703
商品尺寸: 23.4 x 18.6 x 1.4 cm
商品重量: 458 g
品牌: 人民郵電齣版社
ASIN: B00H4OT0VU
目錄 1章 什麼是聲音?以及它的七個要素1 第2章 “聽”的學問17 第3章 有趣的頻率點—讓頻率不再神秘30 第4章 與人交流的技巧!技術不是錄音的44 第5章 話筒使用指南。嗨,準備就緒瞭嗎?57 第6章 調音颱,如何在短時間內搞定這麼多鏇鈕?116 第7章 信號處理器—一種可以持續給你新鮮感的玩具136 第8章 信號路由—掌握音頻係統的關鍵151 第9章 工作室錄音流程166 10章 基礎聲學 11章 錄音的曆史:幫助你瞭解錄音技術的來龍去脈202 12章 理論學畢,開始實習222 13章 工作。我可以用自己的技術做些什麼呢?236 14章 常見問題的專傢解答253 附錄A291 附錄B294 音頻專業術語303 音視頻版權309
對於錄音初學者來說,《音樂錄音從“零”學音頻工程與音樂製作初學指南》是一本真正的入門指導書。如果你有夢想、有想法、有音樂纔能、不乏創造力,但不知道該從何入手,或不知道應如何把夢想、想法、纔能、創造力等結閤起來時,這本書就可以幫上你的忙瞭!
《音樂錄音從“零”學音頻工程與音樂製作初學指南》涵蓋錄音過程中所有必須瞭解的知識點和步驟,不僅在錄音設備、音頻軟件項目文件、聲學等方麵進行瞭基礎敘述,還用實例闡述瞭均衡器、壓縮器的基本使用方法。《音樂錄音從“零”學音頻工程與音樂製作初學指南》通過作者長年錄音實踐所得齣的經驗和觀點,為你提供一個全方位的音樂産業概覽,揭開瞭錄音製作的神秘麵紗。同時還評述瞭音頻工程中常被忽視的因素:實習、人際關係、職業種類、工作藝術等,將會對你在令人興奮、同時又時常讓人睏惑的音樂産業領域裏取得成功大有幫助。
你還可以在本書配套網站www.AudioEngineering101.com上找到書中涉及的視頻和音頻片段,它們是書本文字的補充,讓你可以看見和聽見書裏正在闡述的內容。
《音樂錄音從“零”學音頻工程與音樂製作初學指南》作者提姆A迪特瑪(Timothy A. Dittmar)是音樂人、錄音師、現場擴聲工程師、製作人、歌麯創作者和教授。自2000年以來,提姆就一直是奧斯汀傳媒學院的全職教授,他在學院中主持“音樂事業管理”專業的技術類課程。
這本《正版音樂錄音教材 音樂錄音從零學 音頻工程與音樂製作初學指南》簡直是我的救星!我之前對錄音和混音一竅不通,看到那些復雜的軟件界麵就頭大,完全不知道從何下手。這本書的講解方式簡直是為我這種“小白”量身定做的,它沒有上來就堆砌晦澀的專業術語,而是從最基礎的聲音物理原理講起,像是帶著我一步步在錄音棚裏走,從麥剋風的選擇到擺位,再到前置放大器的使用,每一步都有清晰的圖示和詳盡的文字說明。特彆是關於房間聲學處理那一章,講得非常透徹,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我的小房間錄音效果總是差強人意。它甚至貼心地區分瞭不同類型的音樂(比如人聲、吉他、鼓組)應該采用的最佳實踐方案,這對於初學者來說,提供瞭非常實用的操作模闆。我已經按照書裏的步驟嘗試錄製瞭幾段自己的Demo,效果比我之前瞎鼓搗齣來的要好太多瞭,細節和清晰度都有質的飛躍。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從零學”,讓人感到學習音頻工程不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而是觸手可及的技能。強烈推薦給所有想邁入音樂製作大門的朋友們。
評分我最欣賞這本書的一點是它對“版權和閤法性”的強調。在現代音樂産業中,使用盜版軟件或素材是普遍現象,但這本書非常明確地指齣瞭在專業領域中,使用正版軟件和理解錄音版權的重要性。它將“正版”不僅僅理解為購買授權,更延伸到對錄音成果的知識産權保護意識的培養。這一點在許多技術教材中是被嚴重忽視的。此外,書中還融入瞭一些關於音樂産業流程的常識介紹,比如DEMO的遞交標準、與工程師溝通的有效方式等。這些“軟技能”的補充,讓這本書的實用價值超越瞭單純的技術指南。它培養的是一個全麵發展的音頻從業者,而不僅僅是一個會操作軟件的“按鈕推手”。這種對行業道德和商業規範的引導,無疑是為初學者打下瞭更堅實、更負責任的職業基礎。
評分說實話,我剛開始翻閱這本書的時候,有點擔心它會不會過於偏重理論而忽略瞭實際操作性,畢竟市麵上很多教材都是這樣。但是,這本書的平衡感掌握得非常好。它在講解理論概念的同時,總會立刻接上“實踐應用”的案例。比如,在解釋“動態範圍壓縮”這個概念時,它不僅清晰地闡述瞭閾值、比率、啓動時間和釋放時間這些參數的含義,還馬上給齣瞭一個例子:如何用壓縮器來“馴服”一個動態變化劇烈的貝斯錄音。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對不同DAW(數字音頻工作站)的通用操作邏輯進行瞭歸納總結,而不是局限於某一個特定的軟件。這意味著,無論你是用Pro Tools還是Cubase,書中的核心思想和技術都可以被直接應用,這大大提高瞭教材的通用性和長期價值。這本書絕對不僅僅是一本操作手冊,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錄音師在手把手教你“如何思考”一個聲音問題,而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按哪個按鈕”。這種思維訓練對於想要長期發展的人來說,價值無價。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設計簡直是業界良心。在這個電子書泛濫的時代,擁有一本實體教材,並且紙張質量如此精良,翻閱起來體驗極佳。很多技術書籍的圖錶都是黑白且模糊不清,但這本書為瞭講解波形、頻譜分析和連接圖,使用瞭高質量的全彩印刷,很多復雜的電路圖和信號流示意圖都清晰可見,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對於需要經常在錄音棚裏查閱資料的人來說,這種直觀的視覺輔助至關重要。而且,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流暢,沒有那種過於學術化或者自命清高的腔調,讀起來非常舒服,就像在聽一位耐心的導師講解一樣。我可以隨時翻到任何一個章節,快速定位到我需要的知識點,而不是被冗長的前言或者無關的背景信息拖慢學習節奏。這種對用戶體驗的關注,體現瞭作者和齣版社對讀者的尊重。
評分我是一名已經做瞭一段時間音樂的小製作人,技術上有一些積纍,但我總覺得自己的混音作品聽起來“不夠專業”,缺乏那種大型錄音室作品的“厚度和空間感”。我買這本書其實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想看看它對進階者有什麼幫助。結果,我發現它在“聲音設計”和“空間構建”方麵的論述非常深刻。它沒有停留在基礎的EQ和Comp上,而是深入探討瞭混響的時間衰減麯綫、延遲效果的創造性使用,以及如何利用相位關係來塑造聲音的立體感。特彆是關於“平衡混音的層次感”那一章,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釋瞭頻率的“能量分配”,讓我一下子領悟瞭為什麼我的某些樂器總是“糊”在一起。這本書提供瞭一種非常成熟且係統化的混音流程框架,它強調瞭傾聽的重要性,並教會我如何構建一個清晰的三維聲場,而不是僅僅堆砌效果器。對於那些感覺自己卡在某個技術瓶頸期的中級用戶,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完美的升級路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