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临床论治精要 9787513247924

心病临床论治精要 978751324792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政德,李鑫辉 著
图书标签:
  • 心病
  • 精神疾病
  • 临床医学
  • 中医
  • 传统医学
  • 心理健康
  • 疾病诊断
  • 治疗方案
  • 医学教材
  • 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47924
商品编码:2990714847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心病临床论治精要 作者 黄政德、李鑫辉
定价 75.00元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 9787513247924 出版日期 2018-05-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全书内容包括上、下两篇,上篇心病基础篇,系统阐述了中医心病的源流,心的生理学特性,心病病因病机,心病诊断方法,心病辨证 ,心病治则与治法,下篇心病临床篇,选择15种常见及多发心病,每种病阐述了该病的概念、沿革及临床特点,病因与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名医经验精粹等,对提高中医临证思维能力以及其临床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黄政德,男,医学博士,教授,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导师,特殊津贴专家,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特色专业中医学专业负责人,心血管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省级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长期致力于中医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及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研究。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现代心血管疾病的挑战与前沿策略:一本面向临床实践的深度指南 书名: 现代心血管疾病的挑战与前沿策略 ISBN: 978-7-5132-5001-9 出版信息: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本书简介 心血管疾病(CVD)作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对现代医学构成了持续而严峻的挑战。本书《现代心血管疾病的挑战与前沿策略》是一部全面、深入且高度聚焦于临床实践的专著,旨在为心血管内科医师、心血管外科医师、急诊科医生、重症监护专家以及相关领域的医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化、证据驱动的诊疗框架和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书摒弃了对基础生理学的冗长叙述,而是将重点完全置于疾病的早期识别、精准风险分层、多模态干预以及复杂病例的管理上。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结构严谨,内容紧密围绕临床热点和难点展开。 --- 第一部分:心血管风险的精准评估与早期干预 本部分着重探讨了传统风险评估模型的局限性,并引入了最新的多组学数据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在心血管风险预测中的应用。 一、超越传统:新型生物标志物在CVD风险预测中的价值 本章详细阐述了高敏肌钙蛋白(hs-cTn)、B型钠尿肽(BNP/NT-proBNP)的动态监测意义,并引入了炎症指标(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代谢标志物(如脂蛋白(a),Lp(a))以及循环肿瘤细胞(CTC)衍生的微小RNA在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心力衰竭(HF)再入院风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强调了如何将这些标志物整合到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中。 二、影像学驱动的风险分层:从结构到功能 重点介绍了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在无创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和性质方面的革命性作用。内容包括斑块易损性(如坏死核心、纤维帽厚度)的评估技术,以及如何利用CT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指导PCI术后的即时和长期策略。此外,心脏磁共振(CMR)在心肌活检替代技术(如T1/T2 Mapping)中的应用,为早期心肌纤维化和水肿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新视角。 三、生活方式干预的量化与依从性提升 不同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本章侧重于如何利用可穿戴设备、远程生理监测(RPM)技术,实现对患者血压、心率变异性(HRV)、活动水平的实时反馈。探讨了行为科学与心血管医学的交叉点,设计出更具针对性和可持续性的个体化干预方案,特别是针对合并代谢综合征和肥胖的患者。 --- 第二部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救治升级 本部分聚焦于ACS的诊断时效性、PCI的优化策略以及急性心梗后心力衰竭的早期管理。 一、超急性期诊断与院前急救的优化 探讨了STEMI和高危NSTEMI患者在“门到球囊时间”内实施的最新指南推荐。详细对比了不同类型的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普拉格雷)在特定患者群体(如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中的使用权衡,并引入了导丝通过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尖端技术,如混合式技术(Hybrid Approach)。 二、复杂病变介入治疗的精细化管理 深入剖析了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弥漫性三支病变的处理策略。重点讲解了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最新一代材料特性,以及如何利用即时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支架的精确置入位置,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或不足的血运重建。针对老年或高危患者,探讨了经皮心肺支持(Impella, IABP)在“保护性PCI”中的应用时机。 三、心梗后心肌重塑与逆向重塑的药理学干预 详细阐述了在急性心梗后早期(48小时内)启动和优化指南推荐药物(如SGLT2抑制剂、MR拮抗剂、新型抗心衰药物)的时机和剂量滴定,以期最大程度地减轻心肌梗死后缺血心肌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实现心室重构的逆转。 --- 第三部分:心力衰竭(HF)的精准分型与阶梯治疗 本书第三部分是关于心力衰竭管理的核心,强调“从血流动力学稳定到稳定期管理”的连续性治疗路径。 一、从表型到分子:HF的内涵表型分类 详细解析了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的最新病理生理学理解,特别是强调了心肌舒张功能障碍、肺高压和系统性炎症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并对HFmrEF(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的特殊管理需求进行了深入讨论。 二、药物治疗的“四驾马车”与新辅助疗法 系统梳理了ARNI、β受体阻滞剂、MRA和SGLT2i这“四驾马车”在不同射血分数范围内的启动顺序、联合使用原则以及副作用管理。对于难治性心衰,本书详尽介绍了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如MitraClip)在控制容量负荷和改善预后的作用,以及新型心肌肌钙蛋白抑制剂(如Vericiguat)的临床应用前景。 三、心衰的器械支持与终末期管理 全面介绍了机械循环支持装置(MCS),包括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的最新一代技术改进、术后抗凝方案的个体化调整,以及ECMO在急性失代偿心衰和心源性休克中的救治路径。同时,对手术(心脏移植)和非手术(姑息治疗)的终末期决策流程进行了伦理和临床层面的探讨。 --- 第四部分:心律失常的复杂机制与前沿消融策略 本部分聚焦于房颤、室速等常见恶性心律失常的机制理解和导管消融技术的精准化。 一、房颤的结构性重塑与肺静脉隔离(PVI)之外 深入分析了心房组织学和电生理学重塑在维持持续性房颤中的作用。详细阐述了靶向心房心肌后壁、心房纤毛区(CFAE)以及左房耳内电活动的消融策略。重点介绍了基于高密度标测系统(HD-Mapping)和射频/冷冻消融技术的对比优势与临床选择。 二、室性心律失常的基质与碎裂电位(EGM)消融 针对心肌梗死后瘢痕和心肌病引起的室速,本书强调了识别和消融“存活心肌”中的潜在折返基质的重要性。详细讲解了使用新型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如Carto 3、EnSite Precision)进行心外膜消融术的操作流程、风险管理,以及ICD植入患者的抗休克阈值和二次预防策略。 --- 第五部分:心血管合并症与多学科管理 现代心血管疾病往往伴随其他慢性病,本书最后一部分强调了多学科协作(MDT)的必要性。 一、心血管疾病与肾脏疾病的相互影响(CVD-CKD) 探讨了心肾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如何调整利尿剂使用方案、血流动力学优化,以平衡心衰和肾功能之间的矛盾。重点强调了SGLT2抑制剂在这一交叉领域中的保护作用。 二、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的整合治疗 阐述了新型降糖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SGLT2i)在心血管获益方面的证据,并提出在糖尿病患者中,应将心血管风险评估置于血糖控制目标之上的新理念。 三、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性与综合管理 针对高龄患者,本书讨论了在多重用药(Polypharmacy)背景下如何进行药物减量(Deprescribing),以及如何在保留生活质量和预防跌倒风险之间平衡抗凝、抗高血压治疗的强度。 --- 结语 《现代心血管疾病的挑战与前沿策略》不仅是一本参考书,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临床路线图。它结合了最新的临床试验数据、专家共识和创新性技术,致力于帮助临床医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心血管疾病时,做出更精准、更及时、更个体化的诊疗决策。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将成为心血管专科医生案头必备的实用性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身体健康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心脏的保养。平时也会阅读一些关于心血管健康的科普读物,了解一些基础的知识。最近偶然接触到这本书,发现它和市面上那些浅尝辄止的科普书完全不同,更像是一本为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武林秘籍”,不过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虽然某些专业术语可能需要查阅,但其核心思想依然是值得深入学习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一些疑难杂症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分析逻辑。他没有直接给出“灵丹妙药”,而是带领读者一起去剖析病情的复杂性,理解疾病的演变过程,然后再逐步给出治疗的思路和方法。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参与到整个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而且,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其论治的侧重点和策略似乎都有所不同,这让我意识到,心脏的健康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更加精妙。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心病”的“精要”之处,那里一定蕴含着作者多年行医的宝贵经验和独到见解。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它不是一本“速成”的医学指南,而更像是一位资深医者,将自己毕生所学,以一种非常系统、非常精炼的方式,倾囊相授。我尤其看重书中在提及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时,所强调的“治未病”和“养生”的理念。它不仅仅关注已经发生的疾病,更着眼于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如何通过日常的生活方式和情绪管理来维护心脏健康。这一点非常契合当今社会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例如,书中可能会详细讲解如何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来降低血脂、血压,或者如何通过特定的运动方式来增强心肌功能。这些内容虽然看似基础,但将其上升到“精要”的层面,就体现了作者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指导我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自己心脏健康的著作,而这本书,从其章节的设置和内容概览来看,似乎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对心脏健康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我最近才开始翻阅,但仅仅是目录和前几章的浏览,就让我感到它是一部深耕多年的心血管病学领域的佳作。书中对于“心病”的定义和分类,远比我之前接触的普通科普读物要严谨和细致得多,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几种常见的冠心病、心衰,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将情绪、生活方式、甚至长期的精神压力等因素,巧妙地融入了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探讨中,这一点让我耳目一新。特别是关于“心身一体”的论述,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是标题和章节的划分,就能感受到作者试图打破传统医学中“心”与“身”的割裂,从一个更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和治疗心脏的疾病。这对于我这样长期面对工作压力、有时会感到胸闷气短,但又查不出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盏指路明灯,让我觉得可能找到了问题根源的所在。书中还提及了许多我之前闻所未闻的“心病”的细分类型,比如一些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的“心悸”或是“胸痛”,这让我更加期待后续章节中对这些具体病症的详细解读,以及作者是如何从临床实践中提炼出这些精要的论治方法。总之,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医学教科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和关照我们“心”的生命哲学。

评分

我是一名临床一线多年的心内科医生,平日里接触大量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患者,也阅读了不少相关的专业书籍。坦白说,市面上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论著琳琅满目,质量也参差不齐。但当我拿到这本《心病临床论治精要》时,我便被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刻的临床洞察力所吸引。书中在介绍各种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时,不仅引用了最新的研究进展,更强调了中医理论的指导意义,这在现代西医教材中是比较少见的,也是其独特之处。尤其是在论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时,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单纯的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而是花费了大量篇幅阐述如何结合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情志、饮食、起居等,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很多时候,即使是同样的疾病,不同的患者对同一种疗法的反应也会截然不同,如何精准地把握这些个体差异,并将其融入到临床实践中,是每一位医生都面临的挑战。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思路,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而是让你思考“为什么这么做”,并且如何做得更好。

评分

作为一个有着数十年临床经验的心脏内科主任医师,我见过太多在疾病面前束手无策的时刻。患者的心脏问题,往往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本书最让我感到眼前一亮的地方,在于它对“心病”的定义和理解,超越了单纯的器质性病变。书中深入探讨了情绪、心理因素如何与心脏健康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在治疗中融入心理疏导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这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至关重要。例如,很多患者在经历重大打击后,会出现难以解释的心脏不适,传统医学可能难以找到明确的病灶,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将其归入“心病”的范畴,并提出了相应的论治原则,这无疑是对临床实践的一大补充。此外,书中对于一些复杂、难治性心血管疾病的论治思路,也十分精辟,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治疗指南,而是强调“辨证施治”,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方案。这种“精要”之处,正是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的结晶,值得我们每一个心脏科医生深入学习和体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