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吕芝)
定价:25.00元
作者:吕芝,秦从英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1220767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秉承心理学思想,突出其教育性和发展性。以活动为中心,突出其实用性。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突出其助人自助。本教材特别强调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本教材精选出健康综述、环境适应、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恋爱心理、情绪管理、挫折应对和人格完善八个专题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探讨。各专题的内容设计为五个板块:生活小故事、心理讲坛、团体辅导、心理测验、课后练习与思考,这五个板块构成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内容上彼此衔接、功能上优化整合的教育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
本书可作为三年制高职高专、五年制(3 2)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参考用书。
目录
专题一 健康综述
生活小故事
心理讲坛
一、心理与健康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及症状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团体辅导
活动一 喜相逢
活动二 盲行——信任之旅
心理测试
你的心理是健康的吗?
课后练习与思考
专题二 环境适应
生活小故事
心理讲坛
一、积极适应大学环境
二、常见的适应问题及应对策略
三、大学生的学习与适应
四、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团体辅导
活动一 赢在起跑线——有缘相识
活动二 运筹帷幄——追逐生命的时光
心理测试
社会适应能力量表
学习动力测验量表
我的多元智能检核表
多元智能检核表的评分表
课后练习与思考
专题三 自我意识
生活小故事
心理讲坛
一、自我意识概述
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三、认识自我与悦纳自我
四、完善自我与潜能开发
团体辅导
活动一 我是谁——独特的我
活动二 天生我才
心理测试
自卑心理诊断量表
自我和谐量表
课后练习与思考
专题四 人际交往
生活小故事
心理讲坛
一、人际交往概述
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三、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及调试
四、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
团体辅导
有效沟通——跨越七彩桥
心理测试
人际关系测量表
课后练习与思考
专题五 恋爱心理
生活小故事
心理讲坛
一、爱情概述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
三、大学生恋爱的心理问题及应对
团体辅导
活动一 主题 理性认识爱情
活动二 目标 积极面对失恋
心理测试
恋爱观自测表
大学生单相思心理测验表
大学生“一见钟情”心理测评表
“适合你的男友何时出现在你的面前”测评表
课后练习与思考
专题六 情绪管理
专题七 挫折应对
专题八 人格完善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可以说是在众多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的。封面采用了柔和的渐变色,从浅蓝过渡到淡绿,给人一种宁静、舒缓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传达了书籍的主题——心理健康。纸质也相当不错,厚实且带有一定的哑光质感,翻阅时手感极佳,书页的裁切也非常整齐,整体的工艺水准很高。书中的排版也值得称赞,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留得恰到好处,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标题和副标题的区分清晰明了,章节的划分也很有逻辑性,让读者能够轻松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配图方面,虽然不是重点,但偶尔出现的插图也很有创意,能够很好地辅助文字内容的理解,例如一些抽象的图形,或是象征性的场景,都为书籍增添了不少艺术气息。总而言之,从一本图书的“外在”来看,这本书无疑是经过精心打磨的,无论是从视觉还是触觉上,都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无疑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也体现了出版方在图书制作上的用心。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内容的时效性和前沿性上也有所考量。虽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相对传统的领域,但作者似乎并没有墨守成规,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一些新挑战和新变化。例如,书中对于网络社交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信息爆炸带来的焦虑感、以及新兴的职业选择带来的心理压力等方面的探讨,都显示出作者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深入洞察。他并没有回避这些新生事物带来的复杂性,而是试图去分析它们对大学生心理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让这本书的内容显得更加鲜活和贴近现实,而不是一本陈旧的、脱离时代的“旧书”。这对于正处于快速变化的时代中的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这个不断发展的世界,并在此过程中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评分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语言风格上展现出的那种温暖而充满力量的笔触。整本书读下来,感受不到丝毫的冰冷或距离感,反而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善解人意的长者在进行深度交流。作者在阐述一些敏感或棘手的话题时,总是带着一种审慎和同理心,不会轻易评判,而是鼓励读者去自我探索和接纳。这种温和的语调,极大地降低了读者在面对自身心理困扰时的抵触情绪,更容易让读者敞开心扉,去正视和思考。同时,在某些关键时刻,作者也会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成长性,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人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并且“我有能力去改变”。这种语言上的“温度”和“力量”,使得阅读体验变得非常愉悦和富有启发性,它不仅仅是在传递知识,更是在进行一种心灵的沟通和引导,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更为深刻和有效的。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和内容逻辑安排感到十分欣赏。它并没有采用那种大而全的说教式写法,而是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探讨,逐步引导读者去认识和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复杂性。开篇部分,作者似乎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化的语言,勾勒出了当代大学生可能面临的一些普遍困境,比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等,这些描绘非常真实,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觉得“这本书写的就是我”。紧接着,对于这些困境的分析,也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探讨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我认为作者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避免了将问题简单化,而是呈现了一个多维度、系统性的视角。每个章节之间,过渡自然,逻辑链条清晰,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顺畅地接续思考,而不是感到突兀或跳跃。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使得即使是初次接触心理健康领域的读者,也能逐步建立起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框架,从而更有效地吸收和运用书中的信息。
评分这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其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平衡把握。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要么是过于晦涩的学术理论堆砌,要么是流于表面的空泛建议,而这本书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它在讲解心理学理论时,并没有照搬教材的术语,而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释,并且善于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或者小故事来佐证观点,这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解释”层面,而是非常注重“指导”意义。书中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进行情绪管理,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如何应对压力等等,这些建议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读完之后,你会觉得不仅仅是了解了问题,更重要的是知道“该怎么做”。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良性循环,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于希望在实际生活中改善自身心理状态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本非常宝贵的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