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全书艺术类:庚子销夏记
定价:88.00元
作者: 孙承泽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8823
字数:
页码:39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四库全书艺术类:庚子销夏记》八卷,清孙承泽撰。一至三卷为作者所藏晋唐至明代的书画真迹,四至七卷为刻帖和石刻,共二百一十六件。第八卷为寓目记。内容以记述、评品、议论为主,大凡作者之生平、品性,作品之风格、得失、流传、真伪等皆所关注,其所论述或承前人之论,或发己之所见,皆娓娓道来。又间插考据,罗列证据,疏通线索,也多有知见。但《四库全书艺术类:庚子销夏记》仅为“销夏”之作,所以考证之中多有舛误,大约仅凭记忆,不及查阅资料所致。虽然有所疏失,但其真知灼见仍为后人所重。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最强烈感受是其节奏的错位美学。在充斥着快餐文化和即时反馈的今天,阅读《庚子销夏记》变成了一种近乎奢侈的“慢体验”。作者似乎故意在某些章节中拉长了叙述的时间,用极其冗长但绝不拖沓的篇幅,去描绘一个极其短暂的瞬间——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如何改变了整个院落的氛围,或者某幅画作上颜料的干涸过程。这种对“慢”的偏执,反而成就了书的极高辨识度。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于声音的描绘也极为精妙,它不是直接写“很安静”,而是通过描绘蝉鸣的间歇性中断、竹叶摩擦产生的沙沙声,来反衬出环境的静谧,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体现了作者极高的文学功底。更令人玩味的是,虽然主题是“艺术”,但全书的核心似乎更偏向于“媒介与载体”的互动哲学。作者探讨的不是某一种艺术形式的优劣,而是探讨人类如何在不同媒介中,试图捕捉和固化那些稍纵即逝的体验。这使得这本书的受众可以超越纯粹的艺术爱好者,延伸到所有对存在、记录和时间流逝有所感悟的人群。
评分这部作品的叙事声调,在我看来,是一种高度提炼后的“疏离感”,但这种疏离感并非冷漠,而更像是一种带着敬意的观察者姿态。作者像是站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罩外,冷静地审视着艺术、历史与自我之间的复杂纠葛。他很少使用直抒胸臆的“我喜欢”或“我认为”,而是通过大量隐喻和类比,将自己的观点巧妙地植入到对具体物象的描述之中。例如,在比较两种不同时代雕塑风格的差异时,他并未直接对比技法,而是用了一种非常出乎意料的对比——将前者比作“被潮水反复冲刷的礁石”,将后者比作“被精心雕琢的沙盘模型”。这种跨领域的联想,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思维边界。全书的语言风格是凝练且富有密度感的,每一个名词和动词的选择都经过了千锤百炼,似乎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它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因为一个词语的缺失,可能就会让你错过作者精心设计的整个意象链条。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需要反复研读才能体会其精妙之处的书,它更像是一件需要慢慢品鉴的陈年佳酿,而非一饮而尽的清茶。
评分这部《庚子销夏记》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不像那些故作高深的艺术史著作,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真性情。我本以为会读到枯燥的年代记述或者僵硬的理论分析,结果却被作者细腻入微的笔触深深吸引。书中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时而如清风拂面,舒缓悠长,讲述着夏日午后的闲适与宁静;时而又陡然一转,笔锋犀利,直指人心深处那些不易察觉的微妙情感波动。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对所描绘场景的感官细节的捕捉,简直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比如描写庭院中石榴花的色彩,不是简单地用“红色”带过,而是细致入微地描摹出那种被夏日烈日炙烤后,由深红渐变为近乎焦糖色的层次变化,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那种热烈而略带酸涩的花香。书中对“销夏”这个主题的探讨,也远超出了单纯的避暑范畴,它更像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哲学反思,在那些看似慵懒的夏日时光里,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追问。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不是因为内容晦涩,而是因为某些句子太过精妙,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韵味。这绝非是那种一眼扫过就能消化的读物,它需要读者投入时间与心神,去慢慢品味作者在字里行间精心布置下的那些“陷阱”与“惊喜”。
评分说实话,最初拿起这本书,我对于它是否能提供真正有价值的“艺术见解”是抱有怀疑的。市面上太多此类书籍,无非是故纸堆里的翻新,或者是对西方理论的生搬硬套。但《庚子销夏记》的独到之处,在于它构建了一种高度个人化且富有地域色彩的观察视角。作者似乎对“庚子年”这个时间节点有着特殊的偏爱,这种偏爱并非基于政治或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于那个特殊时期里,人们精神状态和审美取向的细微调整。书中的文字风格是内敛而克制的,这与很多一惊一乍的评论性文章截然不同。它像是一个技艺精湛的陶艺家,知道如何控制火候与泥土的张力。举例来说,在谈论某件古典器物的线条时,他不会用浮夸的辞藻去赞美其“完美”,而是会着重描述那线条在特定光照下所形成的微妙阴影,以及这种阴影如何暗示了制作者当时的心境。这种由表及里、由物及人的探索路径,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它强迫读者跳出“看”艺术品的既有模式,转而学习“感知”艺术品的独特方式。对于那些渴望从艺术中获得更深层次精神滋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惊喜。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标榜“雅致”的艺术类书籍敬而远之,总觉得它们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远,充满了故作姿态的精英腔调。然而,《庚子销夏记》却以一种近乎口语化的、毫不设防的真诚,将我拉入了那个特定时空的氛围之中。这本书的结构,更像是一系列零散的、随性的笔记和随感,它们之间并没有强硬的逻辑链条捆绑,反而形成了一种奇妙的“拼贴艺术”。作者似乎并不在意构建一个宏大、无懈可击的理论体系,他更乐于记录那些偶发的灵光乍现,那些不经意间捕捉到的光影变幻,甚至是那些略带“不完美”的个人情绪起伏。我特别欣赏它在引用其他艺术家的观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解构性——他不是简单地复述前人的结论,而是像一个高明的棋手,将别人的观点放在自己的棋盘上,进行巧妙的挪移和再阐释。这种处理方式,让原本严肃的艺术探讨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冰冷的教条,而是富有生命力的对话。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学识渊博但又极其健谈的朋友对坐,他会带着你信步游走于历史的边缘,用最日常的语言,揭示出最深刻的道理。它的文字密度适中,读起来没有压迫感,反而有一种松弛的阅读美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