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合专业投资者、银行信贷经理、企业财会人员、注册会计师及财经专业学生、MPACC培训、自学或直接用于课堂教学。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上市公司定期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内容为分析对象,分四部分内容阐明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原理及应用。一部分主要描述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详细展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分析的方法,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的内容、编报方法、分析方法.财务指标的计算,并将大量案例穿插其中进一步揭示指标内涵。第三部分专门对金融类上市公司—一五家上市银行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突出金融企业财务分析的特殊之处。后一部分以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展示了一个完整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应涵盖的内容。文中所述年报资料均取自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2003年度报告数据。
本书适合专业投资者、银行信贷经理、企业财会人员、注册会计师及财经专业学生、MPACC培训、自学或直接用于课堂教学。
内页插图
目录
1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概述
1.1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及其信息需求
1.2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基本构成
1.3 财务报表分析和证券市场效率
1.4 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假设
1.5 财务报表编制的一般原则
l.6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1.7 《企业会计制度》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法规环境
l.8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附1] 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之《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
[附2] 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1年修订稿,2003年1月开始施行)
[附3] 《〈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第3号》(2003年修订)
[附4] 《 <季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第13号》(2003年修订)
2 资产负债表及其分析
2.l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和结构
2.2 流动资产及其分析
2.3 长期投资及其分析
2.4 固定资产及其分析
2.5 无形资产及其分析
2.6 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与递延税款
2.7 负债——流动负债及其分析
2.8 负债——长期负债及其分析
2.9 负债——或有负债及其分析
2.10 股东权益及其分析
2.11 资产负债表财务比率
3 利润表及其分析
3.l 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的基本结构
3.2 利润表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3.3 利润表费用类项目及其他项目的确认与计量
3.4 所得税的计算和分析
3.5 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的分析
3.6 与利润表有关的财务比率
4 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
4.l 现金流量表及现金流量的分类
4.2 现金流量表的格式
4.3 现金流量表的原理
4.4 现金流量的分析
4.5 与现金流量表有关的财务比率
5 财务报表附注分析
5.l 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和内容
5.2 财务报表项目注释和分析
5.3 财务报表附注信息分析案例
6 金融企业资产负债表及其分析
6.l 金融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
6.2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含义
6.3 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及案例
7 金融企业利润表及其分析
7.l 利润表的基本结构
7.2 利润表各项目的含义
7.3 利润表的分析及案例
8 金融企业现金流量表分析
8.l 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格式
8.2 现金流量表各项目含义
8.3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9 金融企业财务报表附注和表外业务分析
9.l 金融企业财务报表附注及其分析
9.2 金融企业的表外业务及其分析
10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综合案例——中兴通讯股份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10.l 资产结构分析
10.2 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分析
10.3 偿债能力分析
10.4 股东回报分析
10.5 盈利能力分析
10.6 现金流量分析
附注一:中兴通讯发展情况概述
附注二:中兴通讯2004年中期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
附注三:中兴通讯1997——2004年中期财务报表
精彩书摘
2.5.1无形资产项目的内容及会计处理
在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在“无形资产”项目披露。
“无形资产”项目,反映企业各项无形资产的期末可收回金额。本项目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取得时,应按实际成本计量。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应按以下方法确定:
(1)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实际成本。
(2)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但是,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实际成本。
(3)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债务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或应以收债权换入无形资产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
(4)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无形资产应当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按如下原则确定:
(1)合同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
(2)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3)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
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企业购入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尚未开发或建造自用项目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期限分期摊销。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商品房时,应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开发成本;企业因利用土地建造自用某项目时,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在建工程成本。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将所得价款与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营业外损益。
无形资产应当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在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项目应当按照减去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反映。
2. 5.2无形资产的分析
2.5.2.1无形资产的特点 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一种资产,它是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或自产,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不具有物质实体的资产。同其他资产相比,无形资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不具有物质实体;(2)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经济利益的多少较难确定;(3)有效年限在1年以上,但往往无法预计确切的有效年限;(4)入账成本难以确定。
……
前言/序言
注册会计师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担当着“鉴证专家”和“经济警察”的角色,服务于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可信性。截至2003年年底,我国共有注册会计师61 255人,会计师事务所4 627家,其中合伙制828家,有限责任制3 799家。注册会计师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时刻面临着知识更新和技能提高的压力,因而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后续教育,做到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充分的业务胜任能力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仅从职业规范体系的后续教育层面来看,截至2003年5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先后制定了六批独立审计准则项目,包括1个
《资本的语言:深度解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 一、 导言:拨开迷雾,洞悉企业价值的真相 在波诡云谲的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犹如一份份密不透风的“商业情书”,它们以数字和术语构建起一个复杂的密码体系。对于大多数投资者、分析师甚至企业管理者而言,如何准确地解读这些报表,从中提炼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偿债风险、运营效率以及未来发展潜力,往往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书籍,虽然提供了基础的工具和方法,但往往流于表面,难以触及报表背后深层的逻辑和微妙之处。 《资本的语言:深度解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一书,旨在打破这种藩篱。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会计准则或公式,而是将财务报表置于宏观经济、行业动态、公司战略以及市场博弈的广阔背景下进行审视。本书的目标是赋予读者一种“读懂企业”的能力,使其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一样,通过“望闻问切”,精准诊断出企业的“健康状况”,并预判其“生命体征”。我们相信,掌握了财务报表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通往价值投资殿堂的金钥匙,能够帮助您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信息中,辨别真伪,捕捉机遇,规避风险。 二、 核心理念:从“数字”到“故事”,从“报表”到“战略”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财务报表绝非孤立的数字堆砌,而是企业经营活动、战略决策以及市场环境相互作用的最终体现。每一项数据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故事”,每一个科目都承载着企业的“意图”。因此,本书的解读将遵循以下几个关键原则: 情境化分析: 任何一项财务数据都不能脱离其所处的宏观经济周期、行业特点、竞争格局以及公司自身发展阶段来理解。例如,高负债率在高增长行业可能并非危机,而在成熟行业则需要警惕。 关联性透视: 财务报表并非相互独立的报告,而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深刻理解这些关联,才能揭示更深层次的财务真相。例如,高额的利润能否转化为真实的现金流入,是判断企业盈利质量的关键。 趋势与比较: 单一时间点的数据意义有限,只有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观察其变化趋势,并与同行业优秀企业进行横向比较,才能更清晰地评估其相对表现和潜在问题。 质量优先: 盈利能力并非越高越好,关键在于盈利的“质量”。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识别“虚假繁荣”,区分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与一次性收益,以及非经营性损益的影响。 前瞻性视角: 财务报表是历史的记录,但其分析的最终目的在于预测未来。本书将引导读者如何从历史数据中挖掘出预示未来经营状况的关键信号,并结合非财务信息,形成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判断。 三、 内容架构:层层递进,构建系统性财务解读能力 本书的章节设计,将遵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精髓。 第一部分:财务报表的基础与框架 第一章:会计的本质与财务报表的基石。 简要回顾会计的基本概念,介绍会计恒等式,以及财务报表的构成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阐述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为何我们需要这些报表。 第二章:利润表:企业盈利能力的“成绩单”。 深入剖析收入的确认、成本的构成、费用的核算。重点讲解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利率等关键指标的计算与解读。分析不同类型的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的性质,以及费用(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对利润的影响。探讨一次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与持续经营利润的区别。 第三章:资产负债表:企业的“家底”与“负债”。 详细解析资产的分类(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及其质量评估,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深入分析负债的构成(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重点关注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解析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理解其对企业财务结构的影响。 第四章:现金流量表:企业“血液”的流动轨迹。 强调现金流的极端重要性,指出“利润不等于现金”。详细解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OCF)的构成,分析其与净利润的差异。解析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ICF),关注企业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对外投资上的现金支出与回收。剖析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FCF),理解企业融资与还债的现金流向。学习运用自由现金流(FCF)的概念,评估企业价值。 第二部分:核心分析方法与工具 第五章:财务比率分析:多维度审视企业绩效。 这一章是本书的重中之重。我们将从多个维度系统梳理和解读各类财务比率: 盈利能力比率: 除了利润表中的各项利润率,还将深入分析股本回报率(ROE)、总资产回报率(ROA)等,并探讨杜邦分析法,将其分解为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揭示ROE的驱动因素。 偿债能力比率: 详细讲解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的适用场景与局限性。 运营效率比率: 剖析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评估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 现金流比率: 关注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的比率、现金流对负债的覆盖能力等。 市场价值比率: 结合市盈率(PE)、市净率(PB)、股息率等,将财务数据与市场估值相结合。 比率分析的注意事项: 强调比率分析的局限性,如可比性问题、行业差异、会计政策选择等,以及如何避免“数字陷阱”。 第六章:趋势分析与比较分析:洞察动态变化与相对优劣。 学习如何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识别财务数据的长期趋势、周期性波动和异常变动。掌握横向比较的技巧,如何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同行业可比公司、历史数据),以及如何解释比较结果的含义。 第七章:现金流分析的深度解读:利润质量与经营健康。 进一步深化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重点关注经营性现金流与净利润的匹配度,分析潜在的“利润操纵”信号。解读自由现金流(FCF)的计算与应用,理解其作为企业价值评估核心指标的意义。分析企业在投资和筹资活动中的策略,判断其资本支出与融资行为的合理性。 第三部分:财务报表分析的进阶与应用 第八章:财务报表中的“隐藏信息”:非财务信息与补充披露。 探讨财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如何从中挖掘出关于会计政策、关联交易、或有事项、承诺事项等关键信息。分析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部分,理解管理层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解读与展望。 第九章:识别财务风险:预警信号与防范策略。 系统梳理各类财务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学习如何从财务报表中识别潜在的风险信号,如现金流恶化、债务负担过重、盈利能力波动剧烈等。探讨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十章:财务报表分析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 将前面学到的分析工具与方法,结合价值投资的理念,进行实操应用。讲解如何利用财务报表对企业进行基本面分析,估算企业内在价值,并做出投资决策。讨论如何在牛市和熊市中,运用财务分析指导投资策略。 第十一章:案例分析:实战演练。 精选多家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案例分析。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特点入手,逐步解读其财务报表的亮点与不足,评估其经营能力、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潜力。通过真实的案例,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实战能力。 四、 学习价值:赋能投资者,成为真正的“企业医生” 《资本的语言:深度解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套思维训练。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 建立系统性思维: 将财务报表置于全局视角下,理解其相互关联性,避免孤立地看待某个指标。 提升辨别能力: 识别财务报表中的“糖衣炮弹”与“伪装”,区分可持续的增长与短暂的繁荣。 洞察企业实质: 超越数字表象,理解企业经营的深层逻辑,把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做出明智决策: 为投资、信贷、战略规划等各类决策提供坚实的财务基础。 掌握“读懂企业”的艺术: 成为一名更自信、更理性的市场参与者。 本书适合所有希望深入理解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读者,无论您是初涉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分析师,亦或是对企业管理充满兴趣的企业经营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让我们一起,用“资本的语言”,倾听企业的真实声音,发现隐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