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06年秋,我们商讨了编写思路、编写大纲和编写方法,并在全国部分院校的同行中征求意见,烹饪教育专家季鸿崑先生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最终按照56-64学时来设计教材内容。本教材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简洁明快,理论知识以够用为主。对烹饪原料的生物学知识、生物化学知识、制品原料的加工原理和加工过程等的介绍简单扼要,删除了以往教材中常有的野生畜禽原料内容、部分已绝迹或濒临绝迹的原料及国家法规保护的原料,如长江鲥鱼、刀鱼、大鲵、发菜等。教材尤其突出各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手脑都动起来,这在每章开头的“能力目标”及章末的“实训项目”中都有体现。
  二是点、面结合精选内容。中国烹饪之所以受到世界的推崇,种类繁多的烹饪原料是其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教材在内容的取舍上,立足于餐饮业所用烹饪原料的整体范围,注意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烹饪原料共性知识,但又不面面俱到,对具体原料的选择注重实用性与典型性的结合,对所选的原料一般按800-1000字篇幅从种类特征、烹调应用、营养保健、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力求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必备的知识。
  三是体例编排与版式设计新颖独特。为了便于教学,本教材每章开篇设“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正文中穿插“知识链接”或“特别提示”等,增加了知识性、趣味性的内容,章末设“同步练习”、“实训项目”和“建议浏览网站及阅读书刊”等栏目。对有关原料的讲述,多辅以图表,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突出直观性强的特点。
  四是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在主教材的基础上,我们还配套开发了多媒体课件、实训指导、综合习题等课程资源,收集了大量的原料图片资料、视频素材,建立了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其中,经过长时间、多渠道积累的各种烹饪原料的视频资源已达50G,在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烹饪原料概述
学习目标
第一节 烹饪原料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第二节 烹饪原料的命名和分类
第三节 烹饪原料的标准与品质检验
第四节 烹饪原料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同步练习
实训项目
建议阅读书刊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粮食原料
学习目标
第一节 粮食原料概述
第二节 粮食的品种及烹饪应用
第三节 粮食制品及烹饪应用
第四节 粮食的品质检验与保藏
同步练习
实训项目
建议浏览网站及阅读书刊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蔬菜原料
学习目标
第一节 蔬菜原料概述
第二节 典型蔬菜品种及烹饪运用
第三节 蔬菜制品及烹饪运用
第四节 蔬菜的品质检验和贮存保鲜
同步练习
实训项目
建议浏览网站及阅读书刊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果品原料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果品原料概述
第二节 典型果品及烹饪运用
第三节 果品的品质检验和贮存保鲜
同步练习
实训项目
建议浏览网站及阅读书刊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畜类原料
学习目标
第一节 畜类原料概述
第二节 畜类胴体的分割与烹饪运用
第三节 畜类制品及烹饪运用-
第四节 畜类原料的品质检验和保藏
同步练习
实训项目
建议浏览网站及阅读书刊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禽类原料
学习目标
第一节 禽类原料概述
第二节 禽肉原料的分档与烹饪运用
第三节 禽类制品及烹饪运用
第四节 禽类原料的品质检验与贮藏
同步练习
实训项目
建议浏览网站及阅读书刊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鱼类原料
学习目标
第一节 鱼类原料概述
第二节 典型鱼类及烹饪运用
第三节 鱼类制品及烹饪运用
第四节 鱼类的品质检验和贮存保鲜
同步练习
实训项目
建议浏览网站及阅读书刊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其他水产
学习目标
第一节 虾蟹类原料
第二节 软体贝类原料
第三节 海参、海胆、海蜇类原料
第四节 两栖、爬行类原料
同步练习
实训项目
建议浏览网站及阅读书刊
参考文献
第九章 调味料
学习目标
第一节 调味料概述
第二节 常见调味料的烹饪运用
第三节 调味料的品质检验与贮存保管
同步练习
实训项目
建议浏览网站及阅读书刊
参考文献
第十章 辅助料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常用辅助料及烹饪运用
第二节 辅助料的品质检验和贮存
同步练习
实训项目
建议浏览网站及阅读书刊
参考文献
附录1 部分烹饪原料的国家标准号
附录2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附录3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等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烹饪原料概述
  第一节 烹饪原料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一、烹饪原料的概念
  烹饪原料(Cooking materials)是指通过烹饪加工可以制作主食、菜肴、面点、小吃等各种食物的可食性原材料,如粮食、蔬菜、果品、畜禽肉、鱼、虾、蟹、调料等。
  烹饪原料是烹饪产品加工的物质基础,无论从采购、贮存、运输,还是到原料的选择、粗细加工、烹调等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原料展开的。由此可知,烹饪食品最终质量的优劣,首先取决于原材料质量的优劣。要想烹制出美味可口的食物,保证食物的质量,就必须选择品质佳的烹饪原料。清代的袁枚在《随园食单·须知单》中早有论断:“物性不良,虽易牙烹之,亦无味也”。
  近年来,市场上的烹饪原料除常见的鸡、鱼、肉、蛋外,各种新品种原料、异地特产原料、反季节原料、绿色食品原料、新培育的上市原料、人工合成的调辅料、一些不常用的新奇原料、国外引进的原料等层出不穷、日益增多,原料的质量规格与档次的差别也日益扩大,但“可食性”是烹饪原料的先决条件。各种烹饪原料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五个条件才具有可食性。      
前言/序言
     烹饪原料学是研究烹饪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可食用原料的性质和规律的科学,是烹饪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目前,国内有关“烹饪原料学”的高职教材已有很多版本,但有的关于原料的生物学知识的内容较多,而原料的烹饪应用规律太少;有的篇幅太长,大量的原料知识在有限的课时下形同摆设。所以,重新构建高职“烹饪原料学”课程内容体系,编写具有高职特色的反映当今烹饪原料发展现状、符合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要求的烹饪专业教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6年秋,我们商讨了编写思路、编写大纲和编写方法,并在全国部分院校的同行中征求意见,烹饪教育专家季鸿岜先生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最终按照56~64学时来设计教材内容。本教材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简洁明快,理论知识以够用为主。对烹饪原料的生物学知识、生物化学知识、制品原料的加工原理和加工过程等的介绍简单扼要,删除了以往教材中常有的野生畜禽原料内容、部分已绝迹或濒临绝迹的原料及国家法规保护的原料,如长江鲥鱼、刀鱼、大鲵、发菜等。教材尤其突出各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手脑都动起来,这在每章开头的“能力目标”及章末的“实训项目”中都有体现。
  二是点、面结合精选内容。中国烹饪之所以受到世界的推崇,种类繁多的烹饪原料是其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教材在内容的取舍上,立足于餐饮业所用烹饪原料的整体范围,注意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烹饪原料共性知识,但又不面面俱到,对具体原料的选择注重实用性与典型性的结合,对所选的原料一般按800~1000字篇幅从种类特征、烹调应用、营养保健、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力求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必备的知识。
  三是体例编排与版式设计新颖独特。为了便于教学,本教材每章开篇设“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正文中穿插“知识链接”或“特别提示”等,增加了知识性、趣味性的内容,章末设“同步练习”、“实训项目”和“建议浏览网站及阅读书刊”等栏目。对有关原料的讲述,多辅以图表,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突出直观性强的特点。
  四是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在主教材的基础上,我们还配套开发了多媒体课件、实训指导、综合习题等课程资源,收集了大量的原料图片资料、视频素材,建立了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其中,经过长时间、多渠道积累的各种烹饪原料的视频资源已达50G,在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星际拓荒者:失落文明的秘密》  内容简介  在人类文明的边缘,一个名叫“伊卡洛斯”的太空站孤独地漂浮在猎户座旋臂的暗影之中。这里并非繁华的贸易枢纽,而是被遗忘的科研前哨,是星际考古学家们最后的避难所。我们的故事,从首席语言学家,艾莉亚·维恩的一次意外发现开始。  艾莉亚并非一个天生的冒险家,她毕生沉浸在对已消亡的“赛里斯文明”残存符号的研究中。赛里斯人,一个在数万年前突然从银河系版图中蒸发的高等文明,留下的只有令人费解的几何结构和无法破译的晶体记录。直到“深空探测器-7”从一片被称为“静默区”的宇宙尘埃云中带回了一块古老的、散发着微弱蓝光的石板。  这块石板,与已知的任何赛里斯文物都不同。它没有复杂的雕刻,只有一个单一的、如同脉冲般跳动的符号。艾莉亚的研究小组最初认为这只是某种能源核心的残骸,但当他们将石板接入伊卡洛斯空间站的主计算核心时,一个震撼的景象出现了——石板不是记录了信息,它本身就是一个指向性的信标。  信标的坐标指向了一个被所有星图标记为“禁区”的区域——“卡戎之眼”。这是一个由高密度暗物质构成的星云,任何试图穿越它的飞船都会在瞬间被撕裂或迷失方向。  核心冲突与旅程的开端  空间站的指挥官,经验丰富的退役宇航员卡勒姆·雷恩,一开始坚决反对冒险进入卡戎之眼。他曾亲眼目睹一支探险队在边缘迷航,几乎全军覆没。然而,随着空间站内部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一个神秘的、来自未知势力的干扰信号日益增强——这个信号似乎在催促他们尽快前往卡戎之眼——雷恩不得不妥协。  他们决定启用“漫游者号”,一艘老旧但经过深度改造的深空勘探舰。艾莉亚、卡勒姆,以及生态学家兼生存专家泽维尔·奥森组成了核心探险队。泽维尔对赛里斯文明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适应性充满了兴趣,他坚信赛里斯人掌握了我们遗忘的生命科学。  穿越“卡戎之眼”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对人类精神和科技极限的考验。飞船在暗物质的引力扭曲中颠簸,时间感变得模糊不清。他们依靠艾莉亚对赛里斯符号的直觉判断,以及卡勒姆对古老导航系统的精妙操作,才勉强冲破了星云的束缚。  失落的绿洲与“共鸣者”  冲出星云后,他们发现了一个奇迹:一个被星云能量包裹的,内部拥有稳定生态系统的巨型小行星带——“织梦者环”。这里没有赛里斯人熟悉的建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由活体矿物构成的巨大“藤蔓”结构,它们似乎在缓慢地呼吸和生长。  在环带的中心,他们找到了第一个“活的”线索:“共鸣者”。  共鸣者并非赛里斯人,而是一种进化到近乎纯能量形态的生命体。它们通过电磁波与周围环境交流,但它们与艾莉亚的语言学系统产生了奇特的“共振”。通过复杂的频率调整和图像投射,艾莉亚了解到赛里斯文明并非“消失”,而是主动选择了“升维迁移”——他们将自身的意识和知识转化为一种更高维度的信息流,并封存在了宇宙中最稳定、最古老的能量场中。  然而,升维并非没有代价。赛里斯人为了确保迁移过程的绝对隐秘和安全,设置了一道终极屏障,并将维持这道屏障所需的能量核心分散安置在了数个星系。  内心的阴影与外部的追逐  探险队很快意识到,他们并非唯一的发现者。一股被称为“奥斯托集团”的星际走私和黑市科技垄断组织,也在追踪着卡戎之眼的力量波动。奥斯托集团的目的是盗取赛里斯文明留下的任何遗迹,将其武器化或用于垄断能源市场。  奥斯托集团的先遣舰队,由冷酷无情的雇佣兵“收割者”多恩率领,紧随其后抵达了织梦者环。  故事的高潮集中在两个方面:  1. 生存的斗争: 泽维尔必须争分夺秒地研究如何安全地与活体矿物结构互动,以避免引发保护机制的自我毁灭程序,同时还要躲避奥斯托集团的火力侦测。 2. 道德的抉择: 共鸣者向艾莉亚展示了赛里斯人升维的最后记录:迁移并非完美,少部分被遗弃的赛里斯意识陷入了永恒的痛苦循环,它们的力量也极不稳定。如果奥斯托集团强行获取核心能量,不仅会引发维度灾难,还会释放出这些被困的痛苦意识。  艾莉亚和卡勒姆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赛里斯留下的“智慧密码”——一种涉及多维度几何学的复杂运算——来稳定能量场,并决定:是让赛里斯文明彻底沉睡,还是冒着巨大风险,尝试“唤醒”并协助那些被困的残余意识?  最终的对决发生在织梦者环的核心能量枢纽。卡勒姆驾驶着“漫游者号”进行了一场惊险的防御战,为艾莉亚争取时间。艾莉亚必须在多恩的部队逼近的瞬间,完成她一生中最重要的翻译工作:不是翻译语言,而是翻译存在本身。她输入的不是破坏指令,而是一种复杂的“共存协议”。  结局的启示  艾莉亚的行动成功了。能量核心并未被窃取,而是被重新校准。奥斯托集团的追击舰队在维度波动中迷失方向,多恩的命运成谜。  赛里斯文明的秘密没有被完全揭开,但织梦者环变得稳定下来,成为了一个中立的、充满生机的知识避难所。艾莉亚和卡勒姆没有带回黄金或武器,他们带回了一个更沉重的遗产:关于文明的终极形态,以及一个严峻的警告——知识的力量,远比武器本身更危险,也更值得守护。 他们的旅程才刚刚开始,因为他们现在是这个宇宙中,唯一掌握着开启下一扇“门”的关键信息的少数人。  本书深入探讨了语言的极限、文明的消亡与重生、以及面对远超人类理解的智慧时,我们应如何定义“生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