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记者手册:文件数据及技巧指南(第4版)

调查记者手册:文件数据及技巧指南(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布兰特·休斯顿,莱恩·布卢兹斯,史蒂夫·温伯格 著,张威,许海滨 编
图书标签:
  • 调查新闻
  • 新闻写作
  • 数据新闻
  • 记者
  • 采访技巧
  • 信息收集
  • 证据分析
  • 调查方法
  • 新闻伦理
  • 媒体传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ISBN:9787806524312
版次:1
商品编码:1023789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西方新闻实务经典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5-10-01
页数:62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新闻调查分析,职业记者必备的素质与技能指导。本书是美国IRE协会资深记者所编写的一本新闻实务手册,全书对如何进行新闻采访调查,获取原始证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为读者朋友指点了一些成功技巧,为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新闻报道的真实可靠性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作者简介

  布兰特·休斯顿(Brant Houston)是IRE的执行主任,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计算机辅助报道:实践指南》的作者。在17年的新闻记者生涯之后,他担任了国家计算机辅助报道机构主任,曾在《哈特福特新闻报》(The Hartford Courant)、《堪萨斯城明星报》(The Kansas City Star)以及波士顿地区的新闻机构工作,从事调查报道、专题报道和其他领域报道。

精彩书评

  “无论对学生、记者或对教师来说,《调查记者手册》都是一部必要的参考书:该书也是调查报道课程迄今为止翔实的教材。这本实用资料手册经调查记者与编辑组织(IRE)认证,向学生展示如何调查形形色色的人与事件。”
  ——调查记者与编辑组织  
  “此书乃调查新闻的经典之作,无与伦比。”——卡尔·塞什·斯泰伯,马里兰大学(学院区)“该书轻松好读,充满了精彩的信息和建议。其中的例证和案例均引人入胜,记者很可能受其启发而展开调查报道”。
  ——沙利·毕伦斯,内布拉斯加一林肯大学
  ……

目录

译者序 IRE、调查性报道与中国观照 /1
前言/14
第1部分基本功:调查人与事件
引言纸上追踪和人际追踪:综述/3
选好调查对象/4
研究设想/5
外圆:辅助资讯/5
具有“文献意识” /5
人际资源/6
研究方法/7
组织信息:撰写和改写稿件/8
用传统智慧来思考/8
保罗·威廉姆斯方法/1O
在现实中实施所有步骤/14
帕特·史蒂斯版本的“保罗·威廉姆斯方法”/14
有关调查报道的书籍/15
第l章辅助资讯:由表及里/21
利用报纸/23
广播与电视资讯/26
杂志与通讯/26
参考书/28
博士、硕士论文/29
书籍和图书馆/3D
数据库中的辅助资讯/33
因特网/34
在新闻的现实世界里搜寻数据/35
第2章基本资讯:获取最好的证据/39
商业数据的基本资讯/41
政府的数据库/42
三个“1” /44
起点:基本资讯/46
统一商业代码(UCC) /47
从UCC档案到税务文件/48
生卒记录/49
政府出版物指定借阅图书馆/49
国家档案系统/52
第3章计算机辅助报道/61
计算机辅助报道的基本工具/62
计算机辅助报道培训/63
寻找并确定使用的数据库/64
确定信源的位置与约见消息人士/65
找到消息人士的方式/72
手头上的数据库/73
其他提示/77
建立自己的数据库/78
第4章跨越边界:国际调查/78
因特网/81
立足国内的国际采访/82
开始/83
新闻记者的人际网络/84
报道指南/87
特殊资源/88
国家安全障碍/93
档案/93
第5章人际追踪/94
寻找和采访信源/97
揭发者/103
外部专家/104
采访掌权者和失权者/109
采访/110
第2部分调查个人、机构和问题
第6章调查政府:立法机构和试图对其施加影响者/125
跟着美元走/127
竞选财政记录/129
州与地方报道/131
游说者的天下/135
议员财政曝光/138
办公室的财源和津贴/140
选民服务和重新选举/143
从议案到法律/143
委托授权与财政拨款/145
委员会立法/147
委员会和监督功能/148
立法与个人品格之间的关系/149
运用国会信息进行各种调查/150
立法机构的研究部门/151
第7章调查政府:行政部门/155
调查一个机构的使命/157
腐败的可能性/158
揭露利益冲突/160
调查最高行政主管/162
内阁部长与立法委员 /164
终身官僚/165
了解官僚体制的必由之路:公共事务人员/167
预算和管理的监督者/169
解读部门预算/170
谁得到钱,怎样得到的? /173
签约程序/175
行政机构盗窃/178
政府的一线曙光:公共机构和自律组织/179
监察长/180
第8章调查政府:教育/189
访问学校/190
报道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192
地方教育/192
谁为教育付费? /211
家庭教育/214
高等教育/214
第9章调查政府:执法机构/231
监督执法官员/235
警员补充/236
警察学院训练/237
升迁/239
最高指挥/240
约束执法官员/242
评估机构:预防和调查犯罪/246
警犬队/269
公民权和社区关系/270
传票发送者和逃犯/271
证据室/271
犯罪现场技术专家及犯罪实验室/272
巡警、调度员和911接线员/273
记录部门和公共信息官员 /275
犯罪统计的意义/276
执法预算/277
人际追踪/278
纸上追踪/279
第10章调查政府:司法系统/283
作为政治体系的司法体系 /285
法庭腐败/288
在逮捕和首次出庭之间/289
保释/290
首次出庭/2912
预审听证/294
法官的案件分配/295
调查法官/295
调查公诉人/298
调查辩护律师/3D2
选择陪审团/304
审判/3鸺
犯罪受害人/314
判决/315
上诉/318
缓刑、假释、减刑、赦免/321
监狱/323
青少年案件/331
民事案件/335
特殊法庭/338
法庭预算和法庭运作/347
利用法庭做其他报道/348
第ll章政府与私营业:调查持牌专业人士/353
执照:通往专业人士世界的一扇窗户 /354
揭露个人欺诈和不端行为/355
过程/357
作为信息源的专业协会/359
调查保护者/361
第12章调查私营企业:营利性企业及其雇员 /363
调查接管:一个样板/364
上市公司/366
其他SEC文件/367
SEC之外的资源/369
汇集纸上追踪材料/373
人际资源/375
劳资关系/378
工会/379
调停、安抚和仲裁/382
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383
工资执行/386
工人养老金、健康和福利计划 /388
州职业保障部门/389
劳工律师和法庭/391
第13章调查慈善机构及其他非营利部门 /399
超出底线/402
慈善机构的底线/405
基金会/410
基金筹集的技巧和难题 /411
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法规/413
第14章调查医疗行业/417
医院/419
退伍军人管理局医院/427
急救医疗服务/428
医疗保健组织/429
护理之家/431
精神病院/434
家庭医疗护理公司/436
医学实验室/437
血库/438
药品公司/438
制药业/440
医疗设备公司/441
私人健康护理的提供者/442
第15章调查保险机构/447
调查销售者:保险公司和经纪人/449
财务/450
着眼保险经纪人/451
健康和残疾保险/453
人寿保险/457
车保/458
调查房产保险和其他财产保险/460
调查商业和职业保险政策/461
调查管理者:州保险官员 /462
调查政府保险/463
不断利用的保险资源/471
第16章调查金融机构:银行、储贷机构、信用社、投资公司及其共有基金/475
作为信息源的政府管理者/476
银行/477
储贷机构/48D
信用社/481
信甩卡/482
农业信贷银行/483
共有基金和其他投资公司产品/483
各类金融机构的经济歧视/485
内部成员办理业务/487
高风险交易/488
第17章调查能源及通讯事业/491
供热及制冷行业/4粥
核电站/500
供水行业/501
污染环境/502
对文化和地产价值的影响/504
通讯事业/504
有线电视系统/506
第18章调查交通运输/509
航空安全/512
陆地运输/520
水上运输/528
其他运输调查/530
第19章调查房地产:住宅、商用房和区域划分/535
谁拥有土地? /539
这块地值多少钱? /543
改变土地的使用:分区和再分区/546
低收入者住房和无家可归者/549
土地和房屋诈骗/551
第20章调查环境问题/553
政府对环境的规定/555
空气污染/559
水污染/56D
土壤污染/563
第2l章调查弱势群体/571
记录贫困世界/579
贫困家庭临时援助/582
儿童救助/583
食品券/583
非食品券的儿童与家庭营养计划/584
儿童和家庭/586
第3部分纵览
第22章精彩报道写作/593
在报道时抓住细节/598
收集细节时力避俗套/600
从提纲或材料的时间序列写起/601
紧张状况与解决方法/6D2
导语:起首句/604
中间部分:流畅和力量/605
找到恰当的观点和语气/609
结尾/610
作为一个学科的文学性新闻/612
第23章调查性新闻的伦理及准确性/615
暗访/616
伏击采访/617
曝光公众人物的隐私/617
黄金法则 /618
公正,准确和法律/619
逐行进行的准确性核查/622

精彩书摘

  解读部门预算
  预算是一个调查浪费、诈骗、滥用职权等腐败行为的关键性文件。它使调查者奉行这样一种行业准则:时刻关注资金流向。
  预算有两种形式:钱从哪里来(收入)和钱花往何处(支出)。在地方部门的层面上,财政收入通常来自资产、个人所得、零售方面的税收,清扫垃圾和其他对个人服务的费用,商业活动的执照审批费用,公共事业和其他垄断特权行业支付的费用,交通违章罚金和法院罚款,积极投资(“trickle-down”)税收收入(可能高出或低于居民上缴数目),积极投资联邦基金,投资者免收利息所得税的债券(tax-exempt bonds)销售额,投资所纳利息。以上每一类都为记者提供了调查机会。例如,尽管投资前景不好,部门所得款目可能来自银行超低利息服务,而这一银行肯定为某一市长亲戚所控制。而当对每一个收入项目来问“如何”和“为什么”时,记者也毋须是会计天才或是数学奇才。
  财政支出很难分类,因为每个单位花钱都有他们极明确的理由。无论花费如何分类,至少它们应该部分被看作是政治行为。每一笔支出都能反映出某些人的优先权:一些机构内部和外部力量胜出,而其他人则惨遭败绩。“偏袒”和“报复”(对于市长、州长、总统、机构主管而言)是解释财政支出原因时,必须牢记的词语。一种有用的陈词滥调是:“预算是政策,政策也是预算。”
  对没有经验的人来说,预算很可能会被严重误解。新闻记者需要调查哪一些饥构和计划不在预算当中。就像斯坦利?科伦德(Stanley E.Collender?)在他的著作《联邦预算指南》(The Guide t0 the Federal Budget)中阐释的那样:
  没有一个标准、统一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一些计划没有包含在预算总额内。这种决定几乎都是政治性的,而且随着年份和形势的变动可以随时更改。例如,1981年以前,购买原油以增加战略石油储备是包含在财政预算之内的。这就是说在这方面的任何一项花销都在财政支出范围内,并且财政赤字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1981年,里根政府提出议案,经国会同意把这一项目从预算中删除。而这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由于石油价格上涨,白宫不想让赤字持续增加。里根不是建议增加财政收入或者削减其他项目以控制赤字,而是提议把这笔花销从预算中删除。然而在1985年,国会又批准重新增加这项预算。
  其他方面的漏洞虽然也很明显,但是记者却很少讨论并向受众做出解释。公务员养老金就是一个例子。尽管当雇员退休时这些钱必须支付,许多政府仍没有在当前的预算中提供将来支付退休金的义务。那就意味着,由于预算方面的诡计,能够导致赤字上升的庞大财政负担正被隐藏着。
  政府运用三种预算形式:一般运行预算,涉及日常工作;资本增长预算,涉及长期的实质性项目,如建筑、街道等;债务服务性预算,涉及依照金融职责对投资商和借贷者在前些年的付出提供补偿支付。
  有效地跟踪预算是一项全年性的工作。在《孟菲斯问询报》(Mermphis Commecial Appeal)的一个新闻记者指南中,沃尔特?道森(Walter Dawson)和吉米?卡翁顿(Jimmie Covington)建议:
  不要等新的预算方案出台后再动手,参考当前的预算就可以开始行动。这样,你就会慢慢地熟悉它,并能够轻易地说出新预算中相对于旧预算的任何变动。当前的预算还可以创造一个机会来实践自己的知识,质疑你的信源,并让他们开始了解你,了解你到底能够谈论多少数字、债券、债务、存款……
  在预算办公室找一个中层人士,并带他去吃午饭以便发现他是如何把预算汇总在一起……和负责预算进程的金融主管人员谈话,问他一些更宏观的问题~通过发行债券增加城市债务时,还保持较低的财产税,这从财政上讲是否明智?对于当地预算而言,绝大多数州都设有以监查为己任的审计部门。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去州政府,并和这些人面谈。
  在IRE杂志中,保罗?威廉姆斯援引了纽约市预算主管弗雷德里克?海斯的关于避免过分简单的“与去年相比”的预算故事而提供的另一种睿智。海斯说道:
  这种方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通常增长量……只占预算总额的5%到10%,而降低的数目更小……(如果我们)看重这些加加减减,我们就会毫不怀疑地接受预算中其他的较大部分。例如,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引向警察局长要求增补10个探员并提议提高5%工资水平,而不是已经在岗的900个警员。就像冰山一角,预算中的最大部分已经逃脱了我们的视线。
  差不多在每个政府预算里,都有一个主要项目经常需要财政支持。有时城市会议中心就属于这一类。在一个城市的平均市场占有率低于50%这个损益平衡点的情况下,为什么在诸如亚拉巴马州的墨比尔或者宾夕法尼亚的伊利的政府官员们认为他们还可以吸引足够多的商业资本,并说服他们投资几亿美元呢?当政府把债券卖给金融行业,那些债券购买者是不是面临着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拖欠所带来的危险呢?
  与过去几十年相比,现在证券交易委员会(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www.sec.gov)要求把更多的市政基金用项公布出来。政府发行机关会发布每年最新的财政状况作为对销售时节所提供数据的一种补充。发行商也将公布一些重要事件的信息,比如一个重要公司老板宣布停业,或者一个大型航空公司退出当地机场的服务领域。
  记者大卫?奥斯本(Davi Osborne)和前任城市管理者特德?盖布勒(Ted Gaebler)在他们的著作《再造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变公共部门》中建议了一种新的理解预算的形式:
  正常的政府预算鼓励经营者浪费金钱。在一个财政年的末尾,如果他们没能用掉全部的预算资金,就会发生三件事一一他们会失去节余下来的钱;下一年他们会得到更少预算;预算主管还会斥责他们在上一年要求太多预算。这样,历史悠久的政府会急匆匆地在财政年尾花光所有的钱。通过允许各部门保留它们的积蓄,维萨利亚市(Visalia)不仅消除了这种盲目花钱行为,还鼓励经理人员节省开支。这个主意使他们像一个财产拥有者一样思考问题——如果这钱是我的,我会这样花吗?
  对于浪费、诈骗、滥用职权的监管者而言,财政支出不是仅有的问题。有时候,各个机构卖什么和买什么都需要受到严格的审查。政府有时会定期地处理一些价位有利于购买者而不利于纳税群体的过剩的设备。例如,《拍卖台》(Auction Bloc)杂志报道过的,基地设在休斯顿的总务管理局就出售过:“充公剩余的船只、车辆杂物等。在不同的地方,车辆可以是过时的轿车、旅行车、皮卡、面包车、四轮驱动车以及来自各地的公共汽车和重型卡车等。每次出售大约30至125辆车。大多数轿车是行驶3年的车队公务车,也有些只行驶了为数不多的里程……标价出售的经常包括各种办公和计算机设备、报废车辆、超期服役的机器、珠宝、飞机部件、飞行器、电力和管道配件。”调查者需要询问这些东西是否应该被重新分配给各个部门使用。P.170-173

前言/序言



《深度挖掘:掌握信息时代调查报道的艺术》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相如同沉入海底的宝藏,需要有心人去发掘。而调查报道,便是那支最锋利的潜水设备,它要求记者不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过硬的专业素养,更要掌握一套系统的方法论,才能穿透层层迷雾,揭示事件的本质。《深度挖掘:掌握信息时代调查报道的艺术》正是这样一本旨在赋能现代调查记者的综合指南。本书并非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基于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从信息获取、数据分析、人物访谈到法律伦理,全方位地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一套可操作、高效率的调查报道框架。 第一部分:情报搜集的艺术——线索的源头活水 调查报道的起点,往往是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线索。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有效搜集和识别这些线索。我们将从传统的“人际网络”和“案头工作”入手,强调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来源的重要性。这包括但不限于: 官方公开信息: 详细解析各类政府公告、法院判决、财政报告、审计报告、企业注册信息、专利申请等公开文件的解读技巧。本书将指导记者如何从枯燥的数据中提炼出值得关注的异常点和潜在问题。例如,如何通过分析政府招标的细微变化,发现利益输送的蛛丝马迹;如何通过比对不同时期的财政报告,揭示财政赤字或资金去向的隐秘。 非政府组织与学术研究: 探讨如何利用智库报告、学术期刊、社会调查数据等,获取更深层次的背景信息和专家观点,从而为调查报道提供学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社交媒体与网络痕迹: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已成为线索的宝库。本书将教授记者如何利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技巧,挖掘社交媒体上的公开信息,分析论坛讨论、博客文章,甚至利用公开的网络爬虫技术(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来搜集相关信息。重点将放在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以及如何从海量碎片化的信息中找出关联性。 举报与匿名线索: 如何建立一个安全、可信的举报渠道,鼓励知情人发声?本书将提供建立和管理匿名举报系统的最佳实践,以及在接收到匿名线索后,如何进行初步核实和深入追踪的策略。同时,也将探讨如何保护举报人的隐私和安全,这是调查报道生命线的重要保障。 “听”与“看”的智慧: 调查报道并非只依赖书面材料,实地观察、参与式观察、以及从非正式场合(如行业聚会、社区活动)获取的第一手信息同样至关重要。本书将提供如何进行有效的街头采访、如何在人群中捕捉关键对话、以及如何利用环境线索来佐证信息的方法。 第二部分:数据驱动的真相——用数字说话的力量 在当今社会,几乎所有事务都留下了数据足迹。《深度挖掘》将把数据分析提升到调查报道的核心地位,教会记者如何让冰冷的数据成为揭示真相的有力武器。 数据采集与清洗: 介绍常用的数据采集工具和方法,包括如何从公开数据库、API接口、扫描文件、甚至通过专门的软件进行数据抓取。同时,强调数据清洗的重要性,如何处理缺失值、异常值、重复项,以及如何统一数据格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数据可视化与解读: 枯燥的数据表很难让公众理解。本书将深入讲解如何利用图表、地图、时间轴等多种可视化手段,将复杂的数据关系直观地呈现出来。我们将介绍Excel、Python(Pandas, Matplotlib, Seaborn)、R等常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的使用技巧,并提供不同类型数据的最佳可视化方案。例如,如何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揭示污染源的分布规律;如何通过网络图谱,展现权力结构或利益勾连。 统计学在调查报道中的应用: 介绍基础的统计学概念,如均值、中位数、方差、相关性、回归分析等,并指导记者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检验假设、发现趋势、识别异常。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如何运用统计学方法来论证一篇调查报道的核心观点。例如,如何通过统计分析,证明某种政策对特定群体造成了不公平的影响。 利用开放数据平台: 引导记者熟悉和利用全球及本地的开放数据平台,挖掘其中蕴含的未被发现的故事。从经济普查、环境监测到犯罪统计,这些数据平台为调查报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网络数据挖掘的进阶技巧: 除了基础的搜索引擎技巧,本书还将探讨如何利用更专业的数据挖掘技术,如文本分析、情感分析,从大量文本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和潜在模式。 第三部分:访谈的艺术——挖掘人性的深度 人物访谈是调查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是获取信息的渠道,更是触及人性、揭示动机的关键。本书将从多个维度剖析访谈的艺术。 访谈前的准备: 强调深入的背景研究是成功访谈的基础。记者需要了解被访谈者的身份、经历、观点,甚至潜在的动机和弱点,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访谈提纲。本书将提供 checklists,帮助记者在访谈前做好万全准备。 提问的技巧: 探讨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引导性问题、追问等各类提问技巧的运用时机和方法。重点在于如何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被访谈者说出真实情况,挖掘出潜藏的信息。我们将分析如何避免被访谈者“打太极”或提供虚假信息。 倾听的智慧: 访谈不仅仅是提问,更是倾听。本书将强调积极倾听的重要性,如何通过肢体语言、眼神交流,以及适时的回应,让被访谈者感到被理解和信任,从而更愿意敞开心扉。 面对不同类型的被访谈者: 分别探讨如何访谈官员、企业高管、普通民众、专家学者、甚至是证人或嫌疑人。每种类型的人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沟通方式,本书将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录音、录像与笔记: 详细介绍访谈中如何合法合规地使用录音、录像设备,以及如何有效地做笔记,确保信息的准确记录和后续的引用。 访谈后的核实与追踪: 访谈获得的信息并非终点,而是需要进一步核实的起点。本书将教授如何通过交叉印证、寻找第三方证据等方式,来验证访谈内容的真实性。 第四部分:法律、伦理与安全——在边界上行走 调查报道往往触及敏感的社会问题和个人隐私,因此,在追求真相的同时,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至关重要。 新闻自由与法律边界: 详细阐述诽谤罪、侵犯隐私权、煽动罪等与新闻报道相关的法律概念。本书将指导记者如何在行使新闻自由的同时,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伦理困境的抉择: 探讨在调查报道中可能遇到的伦理困境,如是否披露匿名线索来源、是否利用诱饵策略、如何平衡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等。本书将提供一套道德判断框架,帮助记者在复杂的情况下做出负责任的决定。 信息来源的保护: 强调保护新闻来源的重要性,并介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记者保护信息来源的相关法律和实践。 网络安全与人身安全: 在数字时代,调查记者面临的网络攻击和人身威胁不容忽视。本书将提供实用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如使用加密通信、匿名浏览等。同时,也将探讨在敏感调查中,记者如何评估风险、保护自身人身安全,以及如何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和威胁。 信息披露的策略: 如何在报道中有效地披露信息,既要达到揭露真相的目的,又要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本书将探讨信息披露的节奏、措辞以及证据呈现方式。 第五部分:写作与传播——让真相抵达公众 再精彩的调查,如果不能有效地传播,其价值将大打折扣。《深度挖掘》将关注调查报道的最终环节。 叙事的力量: 探讨如何将枯燥的调查过程,转化为引人入胜、引人思考的故事。介绍不同的叙事结构,如倒金字塔式、时间线式、人物中心式等,以及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真实的细节来打动读者。 证据的呈现: 如何在报道中清晰、有力地呈现支持调查结论的证据,包括数据图表、文件副本、专家证词等。 多平台传播策略: 在传统媒体之外,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播客、纪录片等新媒体平台,扩大调查报道的影响力,触达更广泛的受众。 与公众的互动: 如何在报道发布后,与公众进行互动,回应质疑,解答疑问,并保持话题的热度。 《深度挖掘:掌握信息时代调查报道的艺术》是一本为求真而生的工具书,它将带领每一位有志于深度报道的新闻工作者,穿越信息的迷雾,用严谨的逻辑、卓越的技巧,去挖掘那些被掩埋的真相,为社会进步贡献一份力量。本书的目标是,让每一位读者在合上书本时,都能感受到自己拥有了更强大的力量,去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去践行新闻的使命。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场合听说了这本书,当时正在跟一位资深媒体人聊天,他略带疲惫地提到,现在的新手记者太多依赖网络搜索,缺乏系统性的文件挖掘能力,然后他就推荐了这本“老前辈”的工具书。我当时就去查了一下,发现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流行的“如何写出爆款”的书籍那样浮夸,它走的是一条非常朴实但极其关键的道路——教你如何与文件打交道。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但高质量信息日益稀缺的时代,掌握文件分析的底层逻辑比掌握任何一个软件的最新版本都重要得多。我猜测这本书一定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解如何辨别政府、企业乃至个人档案的真伪,以及如何在海量文件中快速定位关键证据链条。这种“庖丁解牛”式的训练,是培养真正独立思考能力的基础。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跨国文件追踪的线索,毕竟很多重要的内幕信息都藏在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文书里,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国际合作或远程取证的思路,那就太值了。我对它内容深度和实操性的期望值非常高,希望它不要仅仅停留在介绍概念的层面,而是能给出具体的步骤和案例分析。

评分

我购买这本手册纯粹是出于一种对专业精神的向往。我总觉得,一个优秀的调查者,其核心能力在于永不满足于表象,并且有能力穿透表层去触碰底层事实的韧性。这本书的“第4版”让我联想到它可能已经吸收了过去十年间,从“水门事件”到近年来的“巴拿马文件”等一系列重大调查报道中沉淀下来的经验教训。我非常好奇,它在数据来源和数据伦理方面是如何平衡的。毕竟,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警惕侵犯隐私或获取非法信息的界限。这本书是否提供了一套清晰的道德指南针,指导我们在使用强大数据分析工具时,如何保持专业操守?我期待它能有一章专门讨论在数字取证(Digital Forensics)领域,哪些操作是可靠且合规的,哪些可能带来法律风险。这种对专业边界的清晰界定,对于提升整个调查行业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它应该是一本既能教你“如何做”,又能告诉你“不应该做什么”的书,展现出一种成熟、负责任的行业精神。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专业,那种带着历史厚重感的蓝色调,加上清晰有力的标题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这是正经工具书”的感觉。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里面塞满了干货,不像现在很多快餐式的指南那样轻飘飘的。光是光是封面那排“第4版”的字样,就暗示了这本书经过了长时间的市场检验和内容的迭代更新,能持续出到第四版,说明它的内容是经得起推敲的,而且紧跟时代步伐进行了修订。我最欣赏的是它对“手册”这个词的诠释——它不是高谈阔论的理论著作,而是实打实的、可以随时翻阅查阅的实用指南。这种定位对于任何想在信息洪流中淘金的人来说,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我尤其期待它在介绍数据获取和分析技术方面的内容,希望它能提供一些超越基础操作的、更深入的、甚至有些“灰色地带”的操作技巧,毕竟真正的调查需要的不只是公开信息,更需要一些“非传统”的路径。这本书的排版看起来也很考究,字体大小和行距都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这种细节处理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也侧面反映了内容本身的严谨性。这本书放在书架上,就好像是一个可靠的伙伴,随时准备在你需要深入挖掘真相时,提供坚实的支撑。

评分

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我听说这本“调查记者手册”在业界有着近乎“圣经”的地位,尤其是在面对企业腐败和政府不透明行为时,它提供了一套久经验证的流程框架。我最感兴趣的是它对于“数据”的定义——它显然超越了简单的Excel表格,而是涵盖了所有可以被记录和保存的信息形态。我特别期待它能详细介绍如何构建一个“信息画像”或者“证据网络图”的系统性方法。这种方法论的构建,比单一的查询技巧更为重要,它能指导记者或研究人员如何将分散的线索串联成一个有力的叙事结构。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安全存储和管理敏感调查材料的建议,那就更完美了。在当前网络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如何确保调查过程不被泄露,数据不被污染,是专业人士必须掌握的技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足够细致的指导,比如加密工具的选择、安全通信协议的设置等,这些都是保障调查工作顺利进行的安全基石。

评分

我是一个非传统媒体背景的研究人员,我们常常需要处理大量的历史档案和法律文书,但我们缺乏媒体行业那种“追着信息跑”的直觉和技巧。因此,我购买这本书的目的更多是想学习如何系统化地组织和交叉验证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原始材料。这本书的标题中提到了“技巧指南”,这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希望它能深入探讨一些在传统图书馆学之外的、更具攻击性的信息提取方法。比如,在处理扫描件或手写体的模糊数据时,有没有什么高效的OCR(光学字符识别)处理技巧,或者如何利用一些开源的数据清洗工具来标准化不同格式的文件?此外,如果这本书还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解读法律术语、财务报表在调查报道语境下的特殊含义的章节,那将是对我工作效率的巨大提升。我个人对枯燥的理论不感兴趣,我更看重的是那些“高手之间的秘籍”——那些别人不轻易透露的,能够让你在海量噪音中迅速捕获信号的诀窍。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份实战宝典。

评分

学会如何表达,看看再说

评分

还没看..

评分

真正学习调查报道

评分

嗯 价钱有点贵就是 其他都很好

评分

专业书。看到头都晕。不过确实提及很多技巧。希望能对你有用。

评分

专业书。看到头都晕。不过确实提及很多技巧。希望能对你有用。

评分

竟然没有塑料套装,感觉像是退货后的

评分

实用性不是很高, 只能做为参考

评分

对了解美国国情,有帮助;对做中国调查记者,没太大用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