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文渊斋笔记》,说是清末民初士人的日常记录,倒也贴切。读起来,仿佛能闻到那种陈旧纸张和墨香混合的味道。作者的笔触细腻,对于当时的官场生态观察入微,那些繁文缛节、人情世故,写得真是淋漓尽致。尤其是一些轶事,关于某位大员的脾气秉性,某处地方的治理难题,读来津津有味。虽然内容看似琐碎,但正是这些琐碎,勾勒出了那个时代复杂而真实的面貌。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不动声色的讽刺,不疾不徐,却字字珠玑,让人读后回味无穷。这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士人阶层在时代变迁中的挣扎与坚守。对研究晚清到民国初期社会风貌的人来说,无疑是份珍贵的史料,即便只是作为普通读者,也能从中领略到旧式文人的风骨与无奈。整体而言,它不像那些宏大叙事那样激动人心,却以一种近乎平视的姿态,记录了历史的侧影,耐人寻味。
评分《禅机悟道四集》这本书,从书名来看,就知道是直指人心的作品。不同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公案集,这里的阐述方式相对平易近人,作者似乎非常擅长用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禅宗哲理。比如他将“空性”比作夏日午后的影子,无形却真实存在;将“觉悟”比作打破茧壳的过程,痛苦却必然。对于一个对佛学仅有浅层了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入门阶梯,它没有强迫你接受任何教条,而是引导你去自我反思。不过,也正因为其追求“普适性”,导致一些高深的禅机被过度简化,某些关键的语境被稀释了。对于长期深入修习佛法的人来说,这些论述可能略显单薄,缺乏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张力。但总体来说,它成功地将枯燥的哲学探讨,转化成了一系列可以被普通人理解和感受的“心灵提示”,适合在宁静的时刻,慢慢品味其中的意境。
评分翻开这本《冷月孤舟集》,首先被其清雅的装帧吸引,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质感,让人对内中的诗词抱有很高的期待。然而,实际阅读过程却经历了一番“由喜转疑”的心路历程。集中的诗作多为咏物抒怀之作,格律讲究,遣词用字也算工整,可见作者扎实的古典功底。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仿佛是缺少了一股直击人心的力量。大量的篇幅用于描摹月光、松影、流水,辞藻堆砌得稍显痕迹过重,读到后面,不免有些审美疲劳。好的诗歌应当是情景交融,自然流淌,而这里的许多篇章,更像是匠气十足的练习曲,技巧有余,真情略逊。或许是作者的个人经历相对平顺,未能激发出深刻的痛苦或狂喜,使得诗篇总体上停留在一种温吞的、略带伤感的安全地带。对于初学者研究格律诗或许有参考价值,但对于追求意境深远的读者,可能需要多一点耐心去筛选和品味。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旧书时,重新发现了这本《北平往事录》。这本书与其说是历史记载,不如说是老一辈文人在新旧交替时期的集体回忆录,带着浓厚的怀旧情结和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作者以小见大,从他居住的某个小胡同里的几户人家说起,串联起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里那些行将消逝的生活方式。比如描述的修脚匠的手艺、老茶馆里的规矩、乃至冬日里“灌炉火”的讲究,都写得极其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然而,阅读时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这是“一家之言”。叙述中对某些新事物、新思潮的排斥和批评,流露出一种明显的保守姿态,这使得其客观性大打折扣。它是一份珍贵的“主观档案”,能让我们理解当时的一部分人是如何看待巨变,但绝不能将其奉为绝对的历史真相。这种“带着温度的偏见”,恰恰构成了它独特的魅力所在,让人在阅读历史的同时,也思考了“记录者”本身的立场问题。
评分这部《岭南药圃图考》,说实话,一开始我完全是抱着学术猎奇的心态买的。没想到,它竟然是一部融合了博物学、地方志和古典美学的奇书。作者对岭南地区特有的植物进行了详尽的考证,不仅记录了它们的药用价值,更引人入胜的是,对每种植物的生长环境、民间传说以及古代医书中的记载进行了交叉对比。文字描述极其精准,有时候甚至让人感觉仿佛能闻到那些草药特有的辛辣或清香。特别是其中关于“鬼箭”和“穿龙藤”的辨析部分,作者引用了宋代的本草纲目和当地土司的记录,考证过程严谨得近乎苛刻,体现了极高的治学态度。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而在于展示了一种探寻知识、尊重地方知识体系的治学路径。唯一的不足是,插图部分如果能更清晰、更具科学性而非仅是仿古的勾勒,那就更加完美了。
评分嗯,咱买书学习去,去书店一看,嗬!这书还真不少。什么基础知识普及的,人像风光入门的,真叫一个眼花缭乱呐!最终厚厚的一本买回去,这一看,一头雾水啊。越看越迷糊,有的干脆就不乐意看了,自学精神强点儿的,也有楞是看完了的,可是一拿相机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没见多大提高啊。自己琢磨琢磨,去摄影论坛。上去一看,那叫一个热闹,这个帖说了,要牛头才能出好片!那个帖说了,这头不行,分辨率不高,有眩光。一个一个专业名词往外蹦,脑门一热,得出结论了--咱手里拿的是个狗头,狗头就是不行,就是比别人差!(狗头,泛指廉价的入门级镜头,有时那些非名厂出产的镜头也一律被吹毛求疵的人叫成狗头。)于是茶饭不思,整天就琢磨着把手上的镜头卖了,可是,上个什么头呢?又跟钱多钱少干上了,痛苦啊!恨不得砸锅卖铁了。
评分陈宝箴是晚清的一位重要人物,值得关注。
评分为什么整套要分开销售?
评分傥忆幽岩桂,犹冀折疏麻。
评分居然用的是简体横排。就算不搞成繁体竖排,至少也应该弄成繁体横排啊!
评分陈宝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著名人物,他起身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被曾国藩深为赏识,在湖南巡抚任上,又积极推行变法,是戊戌变法中唯一的一位在地方推行新政的封疆大吏,他有是著名学者陈寅恪的祖父,这是他的文集,值得珍藏~~~
评分因为作者有一个名叫陈三立的儿子,一个名叫陈寅恪的孙子,所以买了这套书,感觉不满意!
评分好书不错啊,值得购买。
评分学术资料使用,送货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