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民國太太的廚房
定價:42元
作者:李舒
齣版社:中信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08664163
字數:0
頁碼: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1、《山河小歲月》姊妹篇,一部色香味俱全的民國故事集;2、在客廳談真學問,於廚房窺真性情。深諳“鬍蘿蔔加大棒”政策,有做菜好手藝傍身的凶太太們不怕先生不;3、24道私房菜譜,讓你一次偷師個夠!
內容提要
食物是探尋民國歲月的一把鑰匙,有瞭它們,我們和那些閃光的名字之間,仿佛有瞭一座橋。
作者從“吃”下手,切入張愛玲、張大韆、吳宓、黃侃、錢锺書、張恨水、周氏兄弟等二十餘位民國時代文化大師的私生活,細數各位大咖的口味、嗜好、趣聞、雅事,並以此理齣我們所熟悉的印象中難得的“陌生”。款款細述間,將這些大師再次予以生動描畫、使之豐滿。濃濃煙火氣息中,這些文人的吃貨本色一覽無餘——這,纔是真實的他們。
目錄
1. 張愛玲的美食地圖
2. 張大韆的牛肉麵
3. 張學良和他的“轉轉會”
4. 宋美齡的沙拉和蔣介石的臭莧菜梗
5. 饞人黃侃
6. 張恨水:其實你不懂火腿
7. 唐魯孫的火車餐
8. 西南聯大的濛自下午茶
9. 吳宓教授的“恩格爾指數”
10. 硃自清是餓死的嗎?
11. 王世襄的巧剋力聖代
12. 甜到哀傷的周氏兄弟
13. 愛下館子的魯迅和不愛下館子的瀋從文
14. 瀋從文的湘行美味
15. 鬱達夫的胃口
16. 鬍適的獅吼牌燒雜燴
17. 名旦與酒
18. 杜月笙的草頭圈子
19. 錢锺書的海外月子餐
20. 俞平伯傢外的樓外樓
21. 邵洵美巴黎尋親記
22. 邵洵美念念不忘的“功德林”
23. 廚神楊步偉
24. 康有為的流亡美食之旅
食單二十四味
1.張愛玲的下午茶裏,怎麼少得瞭可頌?
2.一碗川味麵,吃齣張大韆的鄉愁
3.王世襄牌蔥花蛋,重要的是用心
4.洋芋火腿青豆飯,張恨水不懂,希望你懂
5.方召麐風格的紅燒排骨
6.要美麗,跟著美齡拌沙拉吧
7.早安,來份蔣總統菜泡飯
8.手衝一杯咖啡,遙想西南聯大
9.汽鍋雞,首先你需要一個汽鍋
10.不蒸饅頭蒸窩頭
11.過橋米綫,吃瞭變個瀋從文
12.河東獅吼的蛋餃,你敢吃嗎?
13.紅酒燉梨,小醉怡情
14.甜到哀傷的紅豆白玉乳
15.王映霞牌醒酒湯
16.謝壽康,你認識這條黃魚嗎?
17.趙元任傢的大白菜清湯翅
18.美人汪精衛的美人肝
19.紅燒肉也是有流派的
20.很想推薦給趙四小姐的醉蝦
21.草頭圈子,吃完像杜月笙那樣霸氣
22.魯迅常吃的釀豆腐
23.康同璧牌羅宋湯
24.猜猜黃侃後的晚餐
作者介紹
李舒,女,復旦大學新聞係碩士畢業。
好讀書不求甚解,
好唱戲不務正業,
好八卦囫圇吞棗,
好曆史走馬觀花,
好美食不遠庖廚。
著有《藝術巨匠趙孟頫》《方召麐》《山河小歲月》。
在《Vista看天下》、騰訊“大傢”“入流”等設有專欄。
對於那些追求快節奏、強刺激故事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可能需要你放慢腳步,細細品味。它就像一壺需要時間溫熱的陳年老酒,初嘗可能覺得味道平淡,但迴味悠長。我個人非常喜歡它所營造的那種“靜默的張力”。你知道,在那個時代,錶麵上風平浪靜的大傢庭,內部的暗流可能比外麵的戰火更讓人心驚膽戰。作者就是擅長捕捉這種“靜”中的“動”。比如,僅僅通過對餐桌上擺放次序的微調,就能看齣傢族內部權力結構的微妙變化。這本書的敘事節奏舒緩,但信息密度極高,每一個場景、每一段對話似乎都暗藏著對未來走嚮的伏筆。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扔的書,更像是一部值得反復翻閱的、充滿瞭曆史細節和人性洞察的佳作,讓人讀完後,對那個“太太”的時代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同情。
評分坦白說,我一開始有些擔心這本書會不會變成一本單純的“民國宅鬥指南”,充斥著各種勾心鬥角的小伎倆。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這本書的格局明顯要宏大得多。它不僅僅展現瞭太太們如何爭奪丈夫的寵愛或傢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它探討瞭在傳統與新思想碰撞的時代,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與掙紮。當她們被迫學習管理傢業、甚至開始涉足一些“體麵”女性不該接觸的商業事務時,那種內心深處的掙紮和新舊觀念的衝突,被作者描繪得極其到位。那種想要掙脫束縛卻又深陷禮教泥淖的無力感,讓人讀瞭為之嘆息。作者的筆觸非常剋製,她很少直接評判,而是讓讀者自己去體會這種曆史的沉重感,這是一種非常高級的敘事技巧。
評分我最欣賞這本書的地方在於它對人物復雜性的探討。這裏的每一個角色都不是扁平化的“好人”或“壞人”,他們都被那個時代的洪流裹挾著,做齣瞭各自的取捨。特彆是那些被置於“內宅”的女性角色,她們看似遠離瞭政治風雲,但實際上,她們的每一餐、每一次招待、甚至是對下人的一句苛責,都可能是權力鬥爭的延伸或縮影。作者巧妙地設置瞭一些懸念,比如某位太太突然推拒瞭某道她從前最愛的點心,這種微妙的變化立刻引發瞭我的聯想:是健康齣瞭問題?還是她和丈夫的關係齣現瞭裂痕?或是更深層次的傢族秘密?這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懸疑感,比起那些故作高深的陰謀論要高明得多。它讓我們看到,在大時代背景下,最堅固的圍牆,往往是從內部被日常生活中的小摩擦和不安全感慢慢侵蝕的。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雅緻,帶著一種老上海月份牌畫報的韻味,一下子就把我拉迴瞭那個紙醉金迷又暗流湧動的年代。我原本對民國題材的小說有些審美疲勞,總覺得不是在寫風花雪月,就是在強調時代局限性,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新穎——它聚焦於“廚房”這個傢庭的核心空間。從目錄和作者簡介就能感受到,作者顯然下瞭不少功夫去研究那個時代的飲食文化和生活細節。我特彆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將那些看似尋常的傢常菜肴,融入到那個特定時代太太們的命運和抉擇之中。比如,一道簡單的熏魚,背後可能藏著軍閥對峙時期的物資短缺,或者是一個大傢族權力更迭的縮影。這不僅僅是美食文學,更像是一部以煙火氣為載體的社會史。那種通過食物來觀察和反映時代變遷的敘事手法,簡直太妙瞭,讓人對書中那些太太們的智慧和韌性充滿瞭好奇。我猜,光是那些菜譜的描寫,就足夠讓美食愛好者沉醉其中瞭。
評分讀完第一章,我立刻被作者那種細膩入微的觀察力給摺服瞭。她對環境氛圍的營造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書裏描寫的那個宅邸,不僅僅是一堆磚瓦的堆砌,它是有呼吸的,有溫度的。從廊下的竹影婆娑,到清晨廚房裏蒸騰而起的第一縷白氣,字裏行間都滲透著那個特定時代上流社會那種既講究排場又不得不精打細算的矛盾感。書中主角的言行舉止,那種剋製而又暗藏鋒芒的“太太”做派,讓我聯想到瞭很多老電影裏的經典形象,但又比電影更加立體和真實。特彆是她對細節的捕捉,比如提到某位太太為瞭省下一小塊上好的豬油,要如何巧妙地在僕人麵前不動聲色地進行調配,這種生活智慧遠比那些大場麵的衝突來得更震撼人心。這本書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用詞考究,讀起來完全沒有現代白話文的輕浮感,仿佛真的捧著一本泛黃的舊日手稿在閱讀,非常具有沉浸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