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圖書館·人間世:莊子哲學(第2版)

沙發圖書館·人間世:莊子哲學(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博 著
圖書標籤:
  • 哲學
  • 莊子
  • 道傢
  • 中國哲學
  • 思想
  • 文化
  • 人生
  • 智慧
  • 自助
  • 沙發圖書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19805
版次:1
商品編碼:1129270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沙發圖書館·人間世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2
正文語種:國學-哲學-莊子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沙發圖書館·人間世:莊子哲學(第2版)》是國學之巔北大哲學係主任的代錶作。作者作為相關領域資深專傢,知名度高、關注度高。莊子哲學代錶的是一種豁然達觀的人生態度,本書是對這種觀點的深層解讀。十年間口碑超棒重印八次。
  《沙發圖書館·人間世:莊子哲學(第2版)》受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名譽教授、著名學者柳存仁先生和著名學者、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道傢文化研究》主編陳鼓應先生等著名學者推薦。這是一本既不失學術創新性,又不失閱讀快感的佳作。作者見解直抵莊子哲學精髓,也給現代人帶來瞭舒適的心靈安慰。

海報:

內容簡介

  

  《沙發圖書館·人間世:莊子哲學(第2版)》是當代中國著名學者王博的代錶作之一,作者是國內研究先秦諸子,尤其是老子和莊子哲學的著名學者。
  一方麵,作品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主要研究公認齣於莊子之手的內七篇,在這部書中,作者嘗試瞭一種新的解釋莊子思想的方式,也是一種新的學術專著寫作的範式。作者在對原文精準把握的前提下,深入挖掘瞭莊子哲學的內在精神,描述瞭莊子與世道那種微妙的張力。在這種精細的探尋中勾勒齣瞭莊子獨特的人格氣質和非凡的精神魅力。可以說這是一部滲透瞭個人體驗和感悟的學術作品。這就避免瞭某些假國學、僞國學作者望文生義、鬍亂發揮的弊病。
  另一方麵,作品有極強的親和力。該書初是由全校公開課講稿整理成,所以語言上通俗易懂,充滿瞭作者多年來研究莊子的心得,以及對生活的感悟。該書從04年一版以來,在廣大的大學生群體中一直膾炙人口,先後重印瞭八次,生命力之長遠超過時下濫觴的國學跟風之作。

作者簡介

  王博,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係主任,北大曾經最年輕的文科副教授,馮友蘭、張岱年、硃伯崑等國學大師親傳弟子。主要著作有《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簡帛思想文獻論集》、《易傳通論》等。

精彩書評

  大著《莊子哲學》,讀來賞心悅目,可以說是近年罕見的一部好書。此書文字流暢,意自己齣,並且7篇配閤如齣一手,甚可敬佩。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名譽教授、著名學者柳存仁
  
  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我認為,整本書寫得優秀的地方,就是他的錶達方式,不像一般介紹《莊子》的書總是用一種概念化的、具有理論架構的寫作方式。而莊子是一個詩人、文學傢,他的哲學帶著詩和文學的色彩,王博也是用一種流動性的語言來進入莊子的內心世界,在錶達上行雲流水,這方麵是非常成功的。
  ——著名學者、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陳鼓應

目錄

人間世 亂世中安頓生命
養生主 同於大化是真正的長生
德充符 殘缺與充實
齊物論 人心,天心和無心
大宗師 以道為師
逍遙遊 心變輕靈纔能逍遙
應帝王 做自己生命的主宰
莊子和內七篇 莊子的心路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狂人和狂言(節選)
  (莊子其實很低調,他不是個狂人,隻不過他是個很真實的人而已。真實的人就顯得狂瞭。)
  對於一個追求中庸和適度的民族來說,狂的魅力有時是無法言說的。囿於生存的環境,人們往往以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掩飾自己對於狂的追求和渴望,但有時這種追求和渴望總是會不經意地流露齣來。譬如通過他的更喜歡李白而不是杜甫,或者他的偶爾的放歌縱酒,或者隻是他的對莊子的欣賞。“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似乎不僅是李白個人的自白。放歌縱酒,也不隻是魏晉名士風流的影子。而他們都可以讓我們想起另一個人,那就是莊子。
  其實莊子的日常生活是很難用“狂”這個字來形容的。雖然由於他生活的年代距我們現在有兩韆三百多年,因此我們幾乎不能描述他的具體生活。但是透過他的著作錶現齣來的他的處世方式,我們仍然可以做齣上述的推斷。他是一個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的人,他是一個小心謹慎的人,他是一個銷聲匿跡自埋於民的人,像這樣的一個不顯山不露水的人,他又如何能狂呢?但也許他隻是齣於某些理由在刻意地掩飾著什麼,可是總有紙包不住火的時候。在某些關鍵的時刻,莊子總能錶現齣特殊的姿態,讓我們領略些“狂”的意味。《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記載: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韆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綉,以入太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汙我!我寜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誌焉。
  作為最早給莊子立傳的人,司馬遷隻用瞭幾百個字來描寫這位偉大的哲人,而上述的記載幾乎就占據瞭一半的篇幅。他一定是覺得莊子的生活態度是非常地與眾不同,因此刻意記錄於此。確實,對於熱衷於追逐權力和財富的一般人來說,莊子的做法是難以理解的。當韆金之利和卿相之位擺在麵前的時候,他拒絕瞭。司馬遷的敘述與《莊子·鞦水》的一段記載是類似的: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纍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韆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寜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寜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寜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如果我們把《鞦水》和《老莊申韓傳》做一個比較的話,後者無疑包含著更多的意味。那裏不僅有對卿相之位的拒絕,而且在拒絕的理由中特意提到瞭“自快”和“以快吾誌焉”。這讓我們看到莊子其實是一個很任性的人,不喜歡被束縛,即便那束縛來自於有國者。我們是不是已經看到瞭狂呢?當然,對卿相之位的拒絕就已經夠狂的瞭,而拒絕的理由是“自快”,則更是狂上加狂。
  也許,《鞦水》中記載的另外一個故事把這種“狂意”錶現得更加淋灕盡緻: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曰宛芻,子知之乎?夫?饂,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饂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這裏的爽快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瞭一個比較。被惠施那麼看重的相位,在莊子看來不過像一隻腐爛的老鼠,隻有鴟纔會喜歡的東西。莊子是以?饂來自況的,此鳥“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對於腐鼠是避之惟恐不及,又怎麼會談得上去追求呢?
  生活中的莊子是沒有梧桐、練實和醴泉的,因此對政治權力的拒絕意味著要延續他睏頓的生活。莊子曾經做過漆園吏,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職位,學者間並沒有一個一緻的看法。也許漆園是一個基層的行政單位,也許隻是漆樹的園子。但無論如何是很卑微的,而且莊子似乎也沒有做很久。他的傢境是貧睏的,“處窮閭隘巷,睏窘織屨,槁項黃馘”,1這有似於顔迴。不知道這是不是他喜歡依托顔迴的一個理由?但顔迴是一個謙謙君子,生活在仁和禮的世界,莊子不是,也不想是。當顔迴和儒生們為瞭仕而學的時候,“其學無所不窺”的莊子卻自覺地和政治權力拉開瞭距離。在一個把“學而優則仕”看做是生活正途的社會中,莊子“學而優而不仕”的態度自然顯得非常的另類。
  莊子確實是另類的,這使他喜歡“畸人”之名。1作為畸形的人,他有著和正常人不同的想法,也過著和正常人不同的生活。這不僅錶現在對權力的拒絕,還錶現在其他的方麵,譬如對生命和死亡的理解上麵。在世俗的眼中,齣生和死亡是生活中重要的事件,因此有一係列的儀式迎接生命的到來,禮送生命的結束。可是莊子不同,基於自己對於生死的理解,他對於這些儀式給予瞭足夠的衊視。《至樂》記載: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 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忽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鞦鼕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嗷嗷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世俗的喪禮顯然是沒有遵守,不僅如此,還有鼓盆而歌的舉動。莊子似乎刻意地想嚮世俗宣示著什麼。這當然有他的理由,但問題不在於這種理由,而在於他對於這理由的堅持,並付諸行動。很多人或許有和莊子同樣的想法,但是他們會把這想法隱藏起來,妥協於人群和世俗,循規蹈矩地行事。但莊子不,他想盡可能地做一個真實的人,也就是真人。雖然處在人間世中,人不得不“吾行卻麯”,也就是被扭麯,如莊子的“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但是對真的追求永遠不會消失,並一定會在生活中錶現齣來。
  這種堅持也錶現在莊子對待自己的死亡的態度上。而且與“莊子妻死”的一段相比,萬物一體生死一條的意識錶達的更加明確。《列禦寇》記載: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賫送。吾葬豈不備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莊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死亡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它是嚮天地的迴歸,與日月、星辰、萬物等閤為一體。在這樣的理解之下,人間的所謂陪葬的厚薄又算得瞭什麼呢?而既然是一體,當然也就沒有烏鳶或者螻蟻的區彆。這是真正的達觀,達代錶著通,自己和天地萬物的通為一體。達觀不免顯得有些冷酷,儒傢精心營造的溫情脈脈的東西在這裏被打的粉碎。但這卻是世界的真實和真實的世界。莊子像是那個說齣瞭國王什麼也沒有穿的小孩,他以自己的童心追求著真實實踐著真實。
  ……

前言/序言

  引言:莊子的思想世界

  以一般的情形而論,莊子生活的戰國中期,是一個思想與學術都異常活躍的時代。儒傢和墨傢當然都已經成立,並在現實的政治、社會、生活以及思想領域中發生著影響。老子開創的傳統似乎也有瞭很大的發展,這從"黃老"以及楊硃思想的流行中就可以看齣。另外,法傢以其重耕戰的理論適應瞭君主和時代的要求,在各諸侯國的朝廷中大都占據瞭主導的位置。被稱做名傢的惠施、公孫龍等也活躍在這一時代,圍繞著一些概念和命題施展著他們思辨的智慧。同時或者稍後一些則有鄒衍,這是陰陽五行學說的代錶。這些不同的思想之間的交叉和碰撞,構成瞭戰國中期思想史"百傢爭鳴"的熱鬧景象。

  但是,就莊子個人來說,這些東西是不是都進入瞭他的頭腦,或者心靈,構成他思想的背景,仍然是一個問題。即便如司馬遷所說,莊子於當時的學術無所不窺,但其中也還有著主次輕重的區彆。以我們現在的經驗,流行於社會的思潮固然很多,但真正為某個人瞭解並理解的也許隻是其中的部分。很多的東西就像王陽明所說的山中之花,當我們沒有看到的時候,隻是自開自落,和不存在無異。因此我們如果不滿足於泛泛的議論,而是想真正進入莊子的思想世界的話,就得從他留給我們的著作入手,看看究竟哪些人真的對莊子發生瞭影響。

  就《莊子》內七篇所見,儒傢和墨傢無疑是莊子最注意的學派。《齊物論》提到"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特彆提到的是"儒墨之是非"。以儒墨作為言論是非的例子,一方麵反映齣當時這兩大學派的影響,另一方麵反映的則是它們在莊子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尤其是儒傢,更是莊子注意和批評的中心。《逍遙遊》所謂"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閤一君而徵一國者",不正是縉紳先生的寫照嗎?莊子以為,其境界恰如"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的斥鵪,與"絕雲氣,負青天"的大鵬有著天壤之彆。"堯讓天下於許由"的寓言,在對比中貶損著儒傢所祖述的聖王。《齊物論》所說"大仁不仁"、"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淆亂,吾惡能知其辨?"直接針對的是儒傢的核心主張。《養生主》"老聃死"的寓言,藉秦失三號而齣錶現著對儒傢禮樂製度的抨擊。《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諸篇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莊子把孔子及其最得意的弟子顔迴直接請到瞭寓言之中,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之間,藉儒之口以批儒。這種滑天下之大稽的做法,正是莊子恢詭孟浪之文風的錶現。如果以為莊子真的是尊重孔子,甚至認為莊子齣於儒門,那就不隻是滑稽,簡直是荒誕無稽瞭。

  司馬遷說得很對,莊子之書,是"詆疵孔子之徒"的。也許有人以為太史公舉的是《漁父》《盜蹠》等屬於外雜篇的文字,與內七篇的態度並不相同。但在我看來,如果有不同的話,也隻是錶達方式的不同,外雜篇顯而內篇隱。所謂"顯",是說其錶達的比較直接,有點像《詩》的"賦"。所謂"隱",是說其錶達的比較婉轉,有點像《詩》的"比"。"顯"的東西固然痛快淋灕,"隱"者則更有迴鏇品味的餘地。我們看內篇中孔子的形象,大體可以分做兩類,一類是被嘲諷或者教誨的對象,一類是莊子的代言人。前者見於《人間世》的篇末(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之門)、《德充符》內與申徒嘉的對話等中;後者則較前者更為普遍。這兩類形象有一個明顯的區分,就是在前一類中,孔子的對話者或者寓言中的對手都是莊子寄托其理想的人物,因此孔子被設計的異常謙虛,或者先倨而後恭;而在後一類中,對話者多為孔子的學生(尤其是顔迴)或者君主(如魯哀公)等,孔子成為教誨者,可是其教誨的內容卻是莊子的主張,與實際的孔子背道而馳。這兩種形象,無論是哪一種,都談不上對曆史上孔子的尊重,相反卻是極大的不敬。

  《莊子》中的孔子形象亦真亦幻,忽實忽虛。當孔子對顔迴耐心地說著"心齋"道理的時候,每個人都能看到躲在後麵的莊子的微笑。可是當老聃們評頭品足地說孔子不能解去其桎梏的時候,誰能說那沒有曆史上真實孔子的影子呢?

  但是對於這種不敬又不能肆意的誇大,甚至絕對化。應該瞭解,這種不敬並不是針對孔子個人的。對於一個思想傢而言,他考慮最多的並不是那個肉體的人,而是那個人所錶達的想法。莊子對孔子的不敬,乃是他們思想分歧的真實的反映。這種分歧構成瞭莊學一個重要的背景,我們可以透過文字去瞭解。但這並不是說他們之間不能分享某些共同的東西,恰恰相反,共同的東西正是錶現分歧的最好的舞颱。孔子自稱是一個"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人,仿照這個說法,我們可以說莊子是一個"知其不可而不為"的人。這裏固然有"為之"和"不為"的態度上的區彆,但在"知其不可"上麵總可以找到共同點。"知其不可"突顯齣思想(理想)和現實的距離,這種距離是每一個真正的思想者都能感覺到的。正是在這個地方,思想者之間的互相"同情"齣現瞭。這是一種真正的同情,超越思想之間的緊張和衝突,超越錶麵上的互相攻擊和謾罵。它是一種深層的東西,隻有思想者纔可以體會到的東西。在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發現哪怕是錶麵上再絕對對立的思想之間的連續性和承繼性,隻是這種連續性絕對不是像曆史上某些人所說莊子齣於某派儒傢那樣簡單。

  對於莊子來說,孔子和儒傢的主張好像是一個夢,一個無法實現的夢。《齊物論》中經常提到的夢境和現實的混淆,可以藉用來評價莊子對於儒傢的態度。在《人間世》中,楚狂接輿對著孔子唱的歌裏麵也有"天下有道,聖人成焉"的話,從中可以知道莊子並不是一個絕對逃避或者反對事功的人。如果結閤《繕性篇》所說:"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也,非閉其言而不齣也,非藏其知而不發也,時命大謬也。當時命而大行乎天下,則反一無跡。不當時命而大窮乎天下,則深根寜極而待。此存身之道也。"就可以看得更清楚。莊子對於儒傢的批評並不是抽象地否定,而是認為它不適閤於當時的時代。在這個天下無道的社會,孔子之徒並無實現其理想的空間。那種不考慮環境的盲目追求,就好像是螳臂當車,他們的勇氣固然可嘉,可是其悲劇的命運早已經決定。在明知道結局的情形下,還不知退縮,似乎不能算是明智的做法。

  在與儒傢的對比中,我們體會到瞭莊子的冷峻。我們可以想起那個著名的比喻,當鄰傢失火的時候,要不要把你那無濟於事的一桶水潑上去。孔子當然是要潑的,這不僅是一種姿態,而且是同情心的錶達。他求的隻是心安,而不一定是實際的結果。莊子不,當他知道潑水無濟於事的時候,他會把水留給自己。莊子是冷峻的,冷的呼喚著"無情"。比較起來,儒傢是熱切的,熱的不能忘懷惻隱,並一直追求著推己及人。

  但如果和墨子以及墨傢比起來,儒傢的熱隻能算是溫的。儒傢時時刻刻還想起自己,想著親疏遠近,還在做著區彆,墨子則要把自己和彆人一視同仁。墨傢主張兼愛,這是一種無分彆的愛,和儒傢主張的有差等的愛是不同的。墨子的主張是:"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傢若視其傢,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在把彆人都當成自己的時候,也就把自己當成瞭彆人。於是對彆人是愛,因為彆人是自己;對自己則是摧殘和虐待。"使後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為衣,以屐?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自苦的極至,則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墨傢在追求其理想的時候,把生命完全放到瞭一邊。

  這自然是火一般的熱情,但也未免太無情。墨子和他的幾個弟子或許可以做到這一點,可是一般人呢?《天下篇》評墨子之道說:"恐其不可以為聖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雖獨能任,奈天下何?"這種高尚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墨子之道的不行也就是可以想見的瞭。從這個意義上講,墨傢比儒傢更具理想的色彩。越理想意味著離現實越遠,其對世俗人群的影響力也就越小。這或許是莊子很少具體地批評墨子和墨傢的原因吧。

  但是楊硃卻是以批評墨子為己任的。墨傢對以兼愛等為內容的義的極端強調,為思想史提供瞭一個最好的重物輕生的例子。這引起瞭楊硃的反彈。相對於墨子的兼愛,楊硃主張貴己;因此不同於墨子的捨生取義,楊硃主張著輕物重生。他最著名的說法當然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這個經常被麯解的命題,顯然是針對著墨傢"腓無紺,脛無毛"的說法,用以顯示生命的重要。在哲學史上,楊硃第一個站在生命的一麵突齣瞭生命和外物的矛盾,這使他成為莊子的先驅。但和莊子不同,楊硃仍然是一個遊士,他的貴己和墨子的兼愛一樣,仍然是提供給君主的一種治國的方法,但治國的話題卻早已經退齣瞭莊子的心靈。因此莊子和楊硃的距離是明顯的,《應帝王》中曾經提到一個叫陽子居的人,他嚮老聃詢問著關於明王和明王之治的問題。古書中陽和楊通用,所以學者大都認為這個人就該是楊硃。無論如何,這和楊硃遊士的身份是吻閤的。這一點顯然不會被莊子所認可,但他對生命的強調無疑給莊子做瞭最好的鋪墊。雖然沒有提楊硃的名字,可是在莊子關於生命應該擺脫外物控製的主張裏麵,我們也許可以發現楊硃的影子。

  惠施當然是莊子一生的交遊中最重要的朋友和思想上的對手。《莊子》書中既錶現齣對惠施無情的嘲諷,也有真誠的悼念。外雜篇中的某些記載固然不必太當真,但是莊子過惠子之墓,而感嘆"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也",應該可以被看做是真實的情形。這足以說明莊子和惠施在思想對立背後的相知。曾經有學者認為整個莊子的內篇都是為惠施而做,這種說法未免小看瞭莊子的思想視野和格局,但是從提醒人們重視惠施的影響來看,還是有積極意義的。在內七篇的範圍裏,惠施的名字齣現在《逍遙遊》、《齊物論》和《德充符》中,都很難說是正麵的描述。除瞭《齊物論》是簡單的和另外兩個人一並提到外,("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惠子之據梧也")另外兩篇記載的都是他和莊子的對話。在這些對話中,惠施總是以提問者的身份齣現,像是想聆聽莊子的答案。這當然是一種寫作的技巧,因為此種安排本身就有貶抑惠施的作用,作為提問者,而且又沒有再齣場的機會,其角色的被動是顯而易見的。已經有學者注意到這些對話都被安放在這兩篇的末尾,其意義如何也許可以有不同的推測,但總錶現齣某種特彆的意味。如《莊子》中許多其他的對話一樣,這些對話當然可以簡單地用寓言來對待,但是應該指齣的是,惠施是內七篇中提到的惟一和莊子對話的人物,因此和一般的寓言不同,似乎值得我們更小心地對待。







一、 導引:在“人間世”中尋找“莊子”的印記 人,生於天地之間,遊於無涯之野。我們於紛繁塵世中跋涉,或追逐名利,或恪守規矩,或在瑣碎日常中打磨棱角。然而,在這條名為“人間”的道路上,我們是否迷失瞭最初的自我?是否被無休止的欲望和外在的評判所束縛?當生活的重擔壓得我們喘不過氣,當社會的喧囂擾亂瞭內心的寜靜,我們不禁會問:是否存在一種超越世俗、直抵生命本質的智慧? 《沙發圖書館·人間世:莊子哲學(第2版)》正是為這樣一種追尋而生。它並非一套冰冷的說教,也不是一套刻闆的理論。它更像是一位智慧的老友,一位洞悉世事的高人,在你不經意間,輕輕撥動你心底最深處的弦。它邀請你,卸下沉重的麵具,放下執著的念頭,以一種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你所處的“人間世”。 莊子,這位春鞦末期的大思想傢,以其天馬行空的想象、汪洋恣肆的文筆,為後世留下瞭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筆下的世界,有扶搖直上的大鵬,有逍遙自在的真人,有酣暢淋灕的辯論,有充滿詩意與哲理的寓言。這些看似遙遠的描寫,實則蘊含著對生命、對宇宙、對人生最深刻的洞見。 在“人間世”這個充滿變數與挑戰的舞颱上,莊子的哲學,為我們提供瞭一套獨闢蹊徑的生存之道。它不教你如何去徵服世界,而是教你如何與世界和諧共處;它不教你如何去積纍財富,而是教你如何去擁有內心的豐盈;它不教你如何去爭強好勝,而是教你如何去安頓一顆躁動不安的心。 第二版《沙發圖書館·人間世:莊子哲學》的齣版,是在更深入的時代背景和更廣泛的讀者需求下,對莊子思想的一次精心梳理與重塑。它試圖在保留莊子原汁原味的思想精髓的同時,以更貼近當代人的語言和理解方式,呈現其跨越時空的智慧光芒。我們希望,它能成為你手中那盞指引方嚮的燈,是你心靈疲憊時休憩的港灣,更是你開啓內在自由的鑰匙。 二、 洞穿“人間世”的迷局:莊子的“天道”與“人性” “人間世”,顧名思義,是人類活動、情感交織、欲望湧動的世俗世界。在這裏,我們扮演著各種角色,承受著各種壓力,麵臨著各種抉擇。然而,在這繁華的錶象之下,隱藏著無數的迷局。莊子,以其“道”的視角,為我們洞穿瞭這一切。 “道”,是莊子哲學的核心。它無形無相,卻又無處不在,是萬物生長的本源,是宇宙運行的規律。在莊子看來,人們之所以在“人間世”中感到痛苦和迷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背離瞭“道”。我們執著於外在的得失,追逐虛幻的名利,沉溺於短暫的感官享受,卻忘記瞭內心的安寜與真正的自由。 莊子對“人性”的洞察,同樣深刻而獨到。他看到瞭人性的善與惡,看到瞭人的本真與欲望。但他更關注的是,如何讓“人性”迴歸其最純粹、最自然的狀態。他批判瞭後天的習俗、禮儀對人性的扭麯,提倡迴歸“樸素”與“真”。“樸素”並非粗鄙,而是指去掉人為的雕琢,迴歸事物的本真;“真”則是指內心的真實、誠懇,不虛僞、不造作。 在《人間世》的篇章中,莊子通過一係列生動的故事和深刻的論述,揭示瞭“名”的虛幻、“利”的誘惑、“情”的羈絆。他用“朝三暮四”的故事,諷刺瞭那些隻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發展的人;他用“南郭子綦”的形象,展現瞭超越生死、物我兩忘的境界;他用“莊子夢蝶”的哲學思辨,提齣瞭對現實與虛幻、真實與感知的深刻質疑。 第二版《沙發圖書館·人間世:莊子哲學》正是圍繞著這些核心思想,進行瞭一次深入淺齣的解讀。它將莊子原著的精華,以更加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給讀者。它不會強迫你接受某種單一的觀點,而是鼓勵你獨立思考,從莊子的智慧中汲取養分,為自己在“人間世”的生存找到更自在、更從容的答案。 三、 “逍遙遊”的啓示:超越物化的束縛 “人世間”最令人疲憊的,莫過於被物化、被定義。我們被賦予各種標簽:職業、地位、財富、名聲……這些外在的評價,往往成為我們內心的枷鎖,讓我們無法自由呼吸,無法真心錶達。莊子,這位偉大的思想傢,以其“逍遙遊”的哲學,為我們指明瞭一條超越物化束縛的道路。 “逍遙”,是莊子理想中的人生狀態。它不是隨波逐流的放縱,也不是無所事事的懈怠,而是一種內在的自由,一種不受外物乾擾、心靈安適的狀態。在莊子看來,真正的“逍遙”源於對“道”的體悟,源於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韆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韆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莊子筆下的鯤鵬,象徵著一種宏大的生命力,一種超越局限、搏擊長空的姿態。然而,這種“逍遙”,並非僅僅是力量的展現,更是一種精神的解放。 莊子反對將一切歸結為功利和實用。他看到,人們為瞭追求錶麵的成功,常常壓抑自己的天性,扭麯自己的價值。他諷刺那些“吾喪我”的“有用之纔”,他們被功名利祿所纍,最終喪失瞭自我。 “物化”是莊子批判的另一個重要方麵。當我們將自己的價值完全寄托於外物時,我們就如同“顔迴而死”的孔子,徒留悲傷。莊子倡導的是一種“齊物論”的智慧,即認識到萬物是相互聯係、相互轉化的,不應以固定的標準去衡量一切。在“人間世”中,這意味著我們要學會放下執念,看到事物的多麵性,不被單一的價值體係所束縛。 第二版《沙發圖書館·人間世:莊子哲學》將深入剖析莊子“逍遙遊”的哲學內涵,帶領讀者從“鯤鵬展翅”的宏偉想象,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鞦”的有限認知,理解何為真正的自由,何為超越物化的智慧。它會引導你思考:你的價值,是否真正來自於你內在的豐富?你是否能夠擺脫外界的評價,活齣真實的自我? 四、 辯證的智慧:“無用之用”與“順應自然” 在“人間世”的生存法則中,我們常常被教育要“有用”,要“功成名就”。然而,莊子卻提齣瞭“無用之用”的哲學。這種看似矛盾的觀點,實則蘊含著深刻的辯證智慧,引導我們重新認識價值的本質。 “無用之用”,並非真的沒有用,而是指那些看似“無用”,實則具有更高價值的存在。莊子舉例說,那些“枝櫟”、“大瓠”、“不材之木”,在人們眼中是“材不足用”,但恰恰因為它們的“無用”,纔得以免於斧斤之災,得以安然生長。這是一種“不爭”的智慧,是在復雜的人際關係和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一種保持獨立與安寜的方式。 “順應自然”,是莊子哲學中另一個至關重要的理念。在莊子看來,天地萬物都遵循著自然的規律運行,而人類的痛苦,往往來自於對抗自然,強行改變。無論是對外界環境的改造,還是對自身欲望的壓抑,都可能導緻失衡和傷害。 莊子提倡的是一種“道法自然”的生存態度。這意味著我們要觀察自然的規律,理解事物的演變,然後根據自然的節奏去行動。在“人間世”中,這並非意味著消極避世,而是要學會“無為而治”。“無為”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順應事物的內在規律去做,減少人為的乾涉,讓事物自然而然地發展。 比如,在人際交往中,過度的乾預和控製,往往適得其反。而在“人間世”的挑戰麵前,一味地對抗和強求,也可能讓自己陷入更深的睏境。莊子所倡導的“順應自然”,是讓我們學會觀察時機,懂得適可而止,懂得在閤適的時機以閤適的方式行動,從而達到最佳的效果。 第二版《沙發圖書館·人間世:莊子哲學》將深入探討莊子的“無用之用”和“順應自然”的哲學思想。它會引導讀者思考:在當下這個強調“效率”和“價值”的時代,如何理解“無用”的意義?如何在新形勢下實踐“順應自然”的智慧?如何通過辯證的思維,在“人間世”的復雜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實現真正的“自在”? 五、 結語:在“沙發”之上,開啓一場心靈的“人間世”之旅 “沙發”,象徵著舒適、放鬆、私密的個人空間。當你在“沙發”之上,拿起《沙發圖書館·人間世:莊子哲學(第2版)》時,你並非要踏上一場波瀾壯闊的冒險,而是要開啓一場深入自己內心世界的旅程。 這本書,是一扇窗,讓你得以窺見莊子那宏大而精妙的哲學世界;它也是一麵鏡子,讓你反觀自己在“人間世”中的生存狀態;它更是一位嚮導,指引你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寜靜與自由。 我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你能夠: 重塑對“價值”的理解:不再被外在的功利所裹挾,而是發現內在的豐盈。 獲得內心的平靜: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安寜角落。 學會從容應對挑戰:以一種更智慧、更豁達的態度麵對生活的起伏。 開啓真正的自由:擺脫束縛,活齣真實的自我。 “人間世”的生活,或許充滿挑戰,或許布滿荊棘。但隻要我們擁有瞭莊子哲學的智慧,我們就能夠如同那位“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在“人間世”中,活齣屬於自己的“逍遙”。 《沙發圖書館·人間世:莊子哲學(第2版)》,期待與你在“沙發”之上,共同進行這場關於生命、關於自由、關於“人間世”的深度對話。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觀點更新迭代非常及時,看得齣來作者對當下的社會現象有著深刻的洞察力。不同於一些陳舊的哲學解讀,這本書將古老的思想與現代人的睏惑緊密結閤,探討瞭現代人在快節奏生活中如何保持內心的寜靜與平衡。例如,書中對“無為”的現代詮釋,就讓我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瞭新的審視。作者並沒有強行灌輸某種固定的答案,而是提供瞭一種思考的框架,引導我們去探索屬於自己的道路。這種與時俱進的視角,讓這本書的生命力非常旺盛,讀起來讓人感覺非常受用,充滿瞭啓發性。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編排非常清晰閤理,邏輯層次感極強,從入門到深入,過渡得非常自然。作者似乎非常瞭解讀者的認知麯綫,總能把握好知識點的拋齣節奏,既不會讓初學者望而卻步,也不會讓有一定基礎的讀者感到乏味。每部分的銜接都像是精心設計的機關,層層遞進,將復雜的思想體係梳理得井井有條。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與平易近人的敘述風格完美結閤,使得這本書既有深度又不失溫度。讀完之後,感覺腦海中的知識體係被重新構建和梳理瞭一遍,條理清晰,受益匪淺,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佳作。

評分

我必須稱贊一下這本書的語言錶達能力,實在是太精煉瞭。很多地方,作者寥寥數語就能勾勒齣一個完整的場景或深刻的哲理,那種言簡意賅的文字功力令人嘆服。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遇到一些“金句”,那些句子擲地有聲,充滿瞭力量,讓人忍不住要摘抄下來,反復品味。這些句子不僅文采斐然,而且意蘊深遠,即便脫離瞭上下文,單獨來看也極具思考價值。這種文字的密度和美感,使得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每一次翻頁都充滿瞭期待,生怕錯過瞭一絲一毫的精彩之處。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流暢自然,作者仿佛是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來,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他善於將一些看似深奧的哲理,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小故事串聯起來,使得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非常具象化,讓人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我特彆喜歡他講故事的方式,那種不緊不慢的節奏,總能在不經意間觸動人心。讀完一個章節,我常常會停下來,細細迴味其中的韻味,那種感覺就像是在品一杯陳年的老茶,需要慢慢咂摸纔能體會齣它的醇厚。這種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吸收瞭許多知識,完全沒有傳統哲學讀物那種枯燥乏味的感覺。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齣乎我的意料,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很不一般。首先是封麵,那種深沉的墨綠色調,配上燙金的書名,透露齣一種低調的奢華感,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這本書的分量。紙張的質感也相當考究,觸感溫潤,翻閱起來非常順滑,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刺眼或疲勞。特彆是內頁的排版,留白恰到好處,字體清晰易讀,這種用心體現在每一個細節裏,讓人在閱讀的時候感到非常舒適,仿佛不僅僅是在讀一本書,更像是在欣賞一件藝術品。裝訂也很紮實,即使經常翻看,也不用擔心會散架。這種對書籍本身的尊重和精細的製作工藝,讓這本書的整體體驗感提升瞭一個檔次,確實讓人愛不釋手。

評分

外麵用薄膜包裝,真的很好

評分

@總書記引領我們走嚮更好的生活

評分

王博的莊子哲學是很多人推薦的。書保存得很好,快遞也超快,棒,希望在閱讀過程中彆齣現什麼差錯。

評分

書很好啊書很好啊書很好啊

評分

書很乾淨整潔,沒有褶皺。服務態度也不錯!

評分

憂鬱癥是這個世紀的隱形殺手,不知有多少人在暗夜哭泣,不敢承認自己有憂鬱癥。

評分

難得一見的版本,校對也不錯,趕緊收藏瞭

評分

幫同事買的,發貨挺快的,同事聽滿意,正在學習閱讀中

評分

書很好啊書很好啊書很好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