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它是國內外學術史上第一部真正的“世界佛教通史”。
其次,它是一部既凸顯中國佛教主體性又彰顯世界佛教多樣性的佛教通史。
第三,它是一部有著明確問題意識的世界佛教通史。
第四,它是一部彰顯佛教和平精神和價值導嚮的世界佛教通史。
《世界佛教通史》是一部佛教的世界通史,論述佛教從起源到20世紀在世界範圍內興衰演變的主要過程,由十四捲十五冊構成。第一捲和第二捲是對印度佛教的貫通性敘述。第三捲至第八捲是對中國漢傳、藏傳和南傳佛教的全麵論述。第九捲至第十一捲依次是日本、韓國和越南的佛教通史。第十二捲闡述斯裏蘭卡和東南亞佛教的曆史。第十三捲是對亞洲之外佛教的全景式描述。第十四捲是世界佛教大事年錶。本書是其中的第二捲《印度佛教公元7世紀至20世紀)》,由周廣榮*。
周廣榮,先後就讀於濟南大學、麯阜師範大學、湖北大學,揚州大學,曆獲文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00年1月入北京大學外語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從事佛教語言文學與中印文化交流方麵的研究。2002年4月起,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現為佛教室副研究員,主要從事佛教語言文學與佛教文獻學方麵的研究。研究專長:佛教其他學科、佛教文獻、南北朝文學。近期研究方嚮:佛教語文學及佛教語言哲學。
緒言
一 後笈多時代佛教迴顧
二 地區性王國的興起與佛教的轉型
第一章 戒日王時代的佛教
第一節 公元7世紀印度佛教概況
一 北印度佛教概況
二 中印度佛教概況
三 東印度佛教概況
四 南印度佛教概況
五 西印度佛教概況
第二節 戒日王的武功文治及其對佛教的弘揚
第三節 那爛陀佛學
一 建製與規模
二 運營與管理
三 教學內容
第四節 玄奘對唯識學的弘揚
第五節 法相與法性——中觀與唯識的判教之異
一 戒賢之三時教
二 智光之三時教
三 親光《佛地經論釋》的“三身說”
四 勝軍的唯識種子說與種姓義
第六節 甘露與毒藥——中觀與唯識之爭
第七節 法稱與佛教新因明
第二章 金剛乘的全麵發展與大乘佛教的閤流
第一節 公元8世紀印度的政治格局與勢力更替
第二節 《金剛大道場經》與秘密佛教的濫觴
一 《金剛大道場經》成書年代與傳播
二 《金剛大道場經》的內容與體係
三 《金剛大道場經》所載秘密法藏
第三節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與真言道密法
一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的成立與內容
二 胎藏界曼荼羅
三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與真言乘的成立
四 胎藏界密法的弘傳
第四節 《金剛頂經》與金剛界密法的興起
一 《金剛頂經》文獻源流
二 金剛界密法與金剛界曼荼羅
三 金剛界密法的傳承
第五節《金剛頂經》與金剛乘密法的成立
一 《金剛頂經》十八會述要
二 《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對《金剛頂經》初會的發展
三 《金剛頂經》與金剛乘的成立
第六節 密教行法的整閤與科判
一 蘇悉地密法
二 蘇婆呼密法
三 《蕤咽耶經》與秘密曼荼羅行法
第七節 秘密經法的齣現、應用與流傳
一 孔雀明王經法
二 齣生無邊門陀羅尼經法
三 守護經法
四 寶樓閣經法
五 菩提場經法
六 請雨經法
第八節 秘密佛教中的觀自在信仰與行法
一 韆手韆眼觀自在密法
二 十一麵觀自在密法
三 馬頭觀自在法
四 如意輪觀自在密法
第九節 《不空冒索神變真言經》所載不空冒索菩薩密法
一 不空胃索菩薩密法的經典文本
二 《不空胃索神變真言經》的結構與內容
三 《不空胃索神變真言經》的思想基礎
四 不空胃索菩薩密法與濕婆悉曇多派的“胃索”思想
五 《不空胃索真言經》中的“藥成就法”
第十節 文殊密法與《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
一 文殊密法源流
二 文殊密法的集成——《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
第十一節 中觀學派的新變與發展
一 寂天及其《入菩提行論》
二 東方自立量派三大傢與瑜伽行中觀派
三 師子賢對《現觀莊嚴論》的弘傳
第十二節 瑜伽唯識學之異說
一 釋文派
二 闡義派
三 明教派
第三章 怛特羅佛教——無上瑜伽密法的興起與繁榮
第一節 怛特羅經典的成立及其密法體係
一 怛特羅釋義
二 密教經典的分判與四部怛特羅
第二節 密集教法的形成與傳播
一 密集教法的興起
二 密集教法的經典
三 密集教法在印度的流傳
第三節 閻曼德迦教法的興起與傳承
一 閻曼德迦教法的緣起
二 閻曼德迦教法的經典
三 閻曼德迦教法的流傳
第四節 呼金剛教法的經典與傳承
一 呼金剛教法的基本典籍
二 呼金剛教法的傳承
第五節 勝樂教法的興起與傳承
一 勝樂教法的興起
二 勝樂教法經典序說
三 勝樂教法的傳承
第六節 諸部怛特羅教法拾遺
一 慶喜藏對瑜伽部密法的傳承
二 金剛甘露怛特羅教法與傳承
第四章 六賢門時代之佛教
第一節 漢藏求法、傳譯活動所見印度佛教之新變
一 北宋王朝的佛經翻譯
二 藏地後弘期的入印求法僧
第二節 時輪教法的興起與傳承
一 香巴拉與時輪怛特羅經典
二 時輪教法的教義與修習
三 時輪教法的傳承
第三節 六賢門時代之佛教
一 東門守護者——寶作寂
二 南門守護者——智作慧
三 西門守護者——語自在稱
四 北門守護者——那若巴與菩提賢
五 中央第一大柱守護者——寶金剛
六 中央第二大柱守護者——智吉祥友
七 勝敵的宗義學說
第四節 阿底峽對印度佛教之集成與弘傳
第五節 無畏作護及其後學
第六節 釋迦吉祥賢時代佛教之星散
第七節 黑暗世紀裏的佛教孑遺
一 東印度之守護道
二 南印度佛教拾遺
三 北印度地區的佛教僧徒
四 最後的密法集成者——寂密
第五章 佛教的發現與復興
第一節 發現印度佛教
一 佛教遺跡的發現
二 佛教經典的搜集與整理
三 印度本土學者對佛教傳統的探尋
第二節 神智學會與印度佛教復興的先聲
一 神智學會在印度的發展
二 神智學會對佛教復興運動的影響
第三節 大菩提學會的佛教復興之旅(上)
一 達磨波羅早年的生活經曆
二 菩提學會的創立
三 爭奪佛陀迦耶
四 在印度各地傳播佛教
五 鹿野苑根本香捨寺
第四節 早期佛教比丘
一 拘屍那迦的大雄法師
二 剋裏帕薩蘭法師與孟加拉佛教協會
三 僑賞彌長老的佛法探求之旅
第五節 大菩提學會的興佛之旅(下)
第六節 現代佛教三大士
一 羅喉羅的佛學研究與佛經寫本搜集
二 阿難與印地語佛典翻譯
三 迦葉比丘與印度現代佛教教育
第七節 賤民與佛教——安貝卡領導下的佛教皈依運動
一 嚮種姓製度與印度教抗爭
二 佛教皈依之旅
三 安貝卡在1956年
第八節 佛教作為文化與學術
一 佛教文化遺産的繼承
二 佛學研究的復蘇與繁榮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這本書在描述二十世紀的印度佛教復興時,似乎更側重於宏觀敘事,而缺乏對個體覺醒和思想重構的細緻描繪。我非常好奇那些現代印度教改革者,如阿南達·庫瑪拉斯瓦米或羅摩剋裏希那傳道會等,是如何重新“發掘”和“挪用”佛教遺産的,他們的現代詮釋與古代的原始教義之間存在哪些張力與調和。更讓我關注的是,像阿姆倍卡爾博士領導的佛教復興運動,其背後的社會動因和政治訴求,以及這種“皈依”現象在當代印度社會結構重塑中的作用,是否得到瞭充分的、不帶價值判斷的探討。畢竟,二十世紀的印度佛教,早已不再是單純的宗教現象,而是深刻的社會解放運動的組成部分。
評分關於早期大乘佛教在印度本土的思想爭鳴,這本書似乎比較保守。我原以為會看到對“唯識學”和“中觀學”之間那些極其微妙而深刻的辯論的詳細梳理,比如關於“自性”的有無、心識如何瞭彆“空性”的論述層次。如果能用現代邏輯學的工具來分析這些古老的論辯,並展示這些辯論如何反哺瞭後來的西藏和東亞佛教哲學,那將是一次思想的盛宴。然而,書中對這些哲學思辨的呈現,有時顯得過於教科書式,缺乏對那些辯論者們所處的思想睏境和時代背景的共情式還原。我希望讀到的是思想的交鋒,而非知識的傳遞,那樣纔能真正體會到印度佛教在哲學深度上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評分閱讀體驗上,我對書中對圖像學和藝術史的論述期待較高,尤其是在介紹晚期印度佛教藝術風格的演變時。例如,後笈多時期和波羅王朝時期的造像藝術,其造型語言是如何體現瞭金剛乘教義的復雜儀軌和密意的深化?我希望看到的是對特定寺廟遺址齣土文物的精細分析,而非僅僅是圖片的羅列。比如,對坦陀羅佛教中“壇城”概念的具象化過程,或者對某些獨特手印、法器的象徵意義進行深入的符號學解讀。這些細節往往是理解佛教藝術哲學內涵的關鍵所在,但在這本書中似乎隻是一筆帶過,使得藝術部分顯得較為單薄,未能充分展現齣印度佛教在審美領域達到的高度。
評分這部《世界佛教通史》的第二捲,聚焦於印度佛教在公元七世紀到二十世紀的發展脈絡,光是這個時間跨度就足以讓人心潮澎湃。我原以為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關於那個時期佛教如何從印度本土嚮外輻射的具體案例,比如它在東南亞和中亞的傳播細節,以及它如何與當地文化進行復雜的融閤與碰撞。然而,我更期待看到的是,在這段印度佛教逐漸式微的漫長歲月中,那些偉大行者的思想如何被保存和重塑,特彆是那些湮沒在曆史塵埃中的小乘派彆或地方性的教團,他們的修行實踐和哲學思辨究竟留下瞭怎樣的痕跡。如果能有一部分章節專門剖析不同學派之間在教義上的細微差彆,哪怕隻是通過側麵描繪來展現,想必能極大地豐富我對那個時代佛教思想圖景的認知,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主流脈絡的概述上。
評分我對書中對“七世紀後印度佛教的衰落”這一主題的處理方式感到有些意猶未盡。我本以為會讀到更深入的社會學或政治學的分析,探討佛教寺院經濟體係是如何在婆羅門教復興和伊斯蘭教入侵的雙重壓力下逐漸瓦解的。我特彆想瞭解的是,那些曾經是知識中心的偉大那爛陀寺、超戒寺等,在它們最終被摧毀或影響力消退的過程中,具體發生瞭哪些內部管理和外部環境的質變。例如,國王的贊助模式轉變對僧侶階層生活的影響,或者世俗化浪潮中,佛教的精英化傾嚮是如何疏遠瞭普通信徒的。如果能有詳細的田野調查或曆史文獻的引證,描繪齣普通僧侶和居士在那個動蕩時期的日常生活和信仰掙紮,那無疑會使得這段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概念堆砌。
評分學術力作,讀之有趣,開捲有益。
評分定價太貴瞭,600多頁,定價148,世界佛教通史·第一捲:印度佛教(從佛教
評分對全麵瞭解印度佛教的發展 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書的質量也不錯。
評分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
評分世界佛教通史這套書很好,值得一看。
評分書很新,非常不錯,贊一個
評分人 之 為 學 固 是 欲 得 之 於 心 , 體 之 於 身 。 但 不 讀 書 ,則 不 知 心 之 所 得 者 何 事 。
評分還可以。。。。。。。。。。。
評分經典好書,值得擁有。仔細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