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安全优质丰产高效生产技术

杨梅安全优质丰产高效生产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颜丽菊 著
图书标签:
  • 杨梅
  • 种植技术
  • 优质杨梅
  • 丰产
  • 高效
  • 农业技术
  • 果树栽培
  • 杨梅产业
  • 安全生产
  • 种植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17453
版次:1
商品编码:1152278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2
字数:15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我国杨梅生产上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杨梅园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效率低;农村从事杨梅的劳动力越来越紧张,生产成本逐年提高;杨梅效益驱动,质量安全风险日益加大;相当部分杨梅园管理水平差,产量不高,优质果率低,效益差等等,制约杨梅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市场国际化的加快,消费者对果品的需求重心发生了转移,不仅注重数量,更注重果品的质量、安全、营养和品位等,这对杨梅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生产经营者对杨梅新技术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为了使杨梅生产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杨梅生产的潜力,为梅农提供切实可行,先进实用的技术,实现杨梅安全优质丰产高效,增加梅农收入,笔者结合30年来的生产、试验、示范、推广等积累的经验,调查总结了当地梅农的一些先进经验做法,参阅了国内有关杨梅生产、科研的文献资料,编写了本书。希望本书的出版发行,能对我国的杨梅安全优质高效栽培,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颜丽菊,女,1964年生,浙江省临海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临海市杨梅首席农技专家,1984年毕业后一直从事水果技术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20多项课题、项目的实施,其中获部级奖3项,省级奖3项,市级奖2项。主编出版《杨梅栽培》书籍一本;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技论文30多篇。先后曾获得了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万名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先进工作者、省“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台州市第二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台州市基层农技推广优秀工作者、台州市农业先进工作者、临海市首届青年科技新秀、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第六届拔尖人才、农业“两区”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等20多项荣誉称号。并当选为台州市第三届、第四届政协委员。

内页插图

精彩书摘

  杨梅原产我国,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特产果树。在浙江省余姚市境内的河姆渡遗址的考古中发现,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该地区就有杨梅生长。另据古书记载,我国人工栽培杨梅,并以其果供食或酿酒,至迟从西汉(公元前206~220年)开始,距今约有2200年历史。杨梅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海南岛以北,即北纬20~33度之间,其中以浙江省栽培的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量最高、品质最优,其次是江苏、福建、广东、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国外杨梅极少栽植,如日本、韩国和泰国有少量栽培,但果小、味酸,品质远不及我国;东南亚各国如印度、缅甸、越南、菲律宾等国也有另一种杨梅分布,但作为庭院观赏或作糖渍食用,没有作为经济果树栽培。由于分布地域性强,在国内外都极具竞争优势,故发展杨梅生产,对开发山区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对外贸易等,都有重要意义。
  杨梅根系与放线菌共生,具有固氮能力,适于瘠薄山地栽培,不与粮、棉和其他经济作物争地,不需要很多肥料便可达到优良结果,所以种植杨梅投入少,产出多,东魁杨梅栽培得法,一般5~6年开始结果,13年后进入盛果期,大树平均株产100~150千克,最高达500千克以上;荸荠种杨梅,一般4~5年开始结果,8~10年后进入盛果期,株产70~150千克,最高达450千克;临海早大梅一般4~5年开始结果,10~13年进入盛果期,株产一般在50千克以上,最高达300千克。
  杨梅果实初夏成熟,色泽艳丽,酸甜适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极好的营养保健功能。果实富有纤维素、矿质元素、维生素和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果胶及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杨梅的果实、核、皮、根均可入药。《本草纲目》记载,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杨梅果实性平、无毒,具有消食、消署、生津止咳、助消化、止泻利尿等功效,多食无伤脾胃。其中,根及枝干表皮富含单宁(含量高达10%~19%),可提炼黄酮类与香精油物质,用做医疗上的收敛剂。杨梅的核仁中含有维生素B17,是一种抗癌物质,还含粗蛋白32%,粗脂肪21%,被称之为高蛋白、高植物油脂食品。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酱、汁、酒、蜜饯、罐头,老小皆宜,是消费者普遍喜爱的水果,其甜酸适口的风味深受欧美消费者欢迎,销量大,市场价格高,如优质东魁杨梅,在浙江临海已连续10年市场价格稳定在每千克40~60元,最高达100多元,杨梅产业已成为众多水果中效益最高的水果,被誉为山区农民的“摇钱树”或“绿色银行”。杨梅树姿优美,四季常绿、果实艳丽,既是开辟休闲观光的理想树种,又是绿化造林、美化环境的优良树种,更是能有效阻隔森林火灾的防火树种。杨梅是阔叶植物,发展杨梅还可以推进针叶林阔叶化改造,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防护功能。同时,随着杨梅产业的发展,杨梅产业功能不断拓展,以杨梅节、采摘游、休闲观光为主要内容的杨梅文化快速兴起,助推了生态文化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

前言/序言

  杨梅原产我国,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特产果树。在浙江省余姚市境内的河姆渡遗址的考古中发现,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该地区就有杨梅生长。另据古书记载,我国人工栽培杨梅,并以其果供食或酿酒,至迟从西汉(公元前206~220年)开始,距今约有2200年历史。杨梅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海南岛以北,即北纬20~33度之间,其中以浙江省栽培的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量最高、品质最优,其次是江苏、福建、广东、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国外杨梅极少栽植,如日本、韩国和泰国有少量栽培,但果小、味酸,品质远不及我国;东南亚各国如印度、缅甸、越南、菲律宾等国也有另一种杨梅分布,但作为庭院观赏或作糖渍食用,没有作为经济果树栽培。由于分布地域性强,在国内外都极具竞争优势,故发展杨梅生产,对开发山区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对外贸易等,都有重要意义。
  杨梅根系与放线菌共生,具有固氮能力,适于瘠薄山地栽培,不与粮、棉和其他经济作物争地,不需要很多肥料便可达到优良结果,所以种植杨梅投入少,产出多,东魁杨梅栽培得法,一般5~6年开始结果,13年后进入盛果期,大树平均株产100~150千克,最高达500千克以上;荸荠种杨梅,一般4~5年开始结果,8~10年后进入盛果期,株产70~150千克,最高达450千克;临海早大梅一般4~5年开始结果,10~13年进入盛果期,株产一般在50千克以上,最高达300千克。
  杨梅果实初夏成熟,色泽艳丽,酸甜适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极好的营养保健功能。果实富有纤维素、矿质元素、维生素和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果胶及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杨梅的果实、核、皮、根均可入药。《本草纲目》记载,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杨梅果实性平、无毒,具有消食、消署、生津止咳、助消化、止泻利尿等功效,多食无伤脾胃。其中,根及枝干表皮富含单宁(含量高达10%~19%),可提炼黄酮类与香精油物质,用做医疗上的收敛剂。杨梅的核仁中含有维生素B17,是一种抗癌物质,还含粗蛋白32%,粗脂肪21%,被称之为高蛋白、高植物油脂食品。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酱、汁、酒、蜜饯、罐头,老小皆宜,是消费者普遍喜爱的水果,其甜酸适口的风味深受欧美消费者欢迎,销量大,市场价格高,如优质东魁杨梅,在浙江临海已连续10年市场价格稳定在每千克40~60元,最高达100多元,杨梅产业已成为众多水果中效益最高的水果,被誉为山区农民的“摇钱树”或“绿色银行”。杨梅树姿优美,四季常绿、果实艳丽,既是开辟休闲观光的理想树种,又是绿化造林、美化环境的优良树种,更是能有效阻隔森林火灾的防火树种。杨梅是阔叶植物,发展杨梅还可以推进针叶林阔叶化改造,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防护功能。同时,随着杨梅产业的发展,杨梅产业功能不断拓展,以杨梅节、采摘游、休闲观光为主要内容的杨梅文化快速兴起,助推了生态文化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南方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图解》 概述 《南方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图解》是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指导性于一体的专业著作。本书旨在为南方地区果树种植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病虫害绿色防控解决方案。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南方主要果树的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并重点推广了符合绿色、有机生产要求的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以及高效低毒化学药剂的科学应用等综合防控技术。本书注重实践操作,力求让广大果农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从而有效降低病虫害损失,提升果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内容详述 第一章:南方主要果树病虫害概览 本章首先对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柑橘类(如橙子、橘子、柚子)、亚热带水果(如芒果、番石榴、荔枝、龙眼)、仁果类(如桃、李、杏)以及其他特色水果(如杨桃、人心果)等主要果树的生长环境、经济价值及其面临的主要病虫害挑战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病虫害对果实产量、品质、商品率以及果园经济效益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第二章:病虫害发生规律与识别诊断 病害篇: 柑橘类病害: 详细介绍了柑橘黄龙病、炭疽病、黑星病、疮痂病、脂点黄纹病、缺素症(如缺铁、缺锌、缺镁)等。通过高清实拍图片,展示了病害在叶片、枝干、果实上的典型症状,并结合图示分析病原菌的传播途径、侵染时期和发病条件(如湿度、温度、通风条件等)。 芒果病害: 重点阐述了芒果炭疽病、白粉病、蒂腐病、煤污病、细菌性黑斑病等。图文并茂地展示病症,并说明其在不同生长阶段(幼果期、成熟期)的危害特点。 荔枝、龙眼病害: 详细介绍了炭疽病、霜霉病、褐斑病、白粉病、流胶病、裂果病等。通过清晰的病斑形态图,帮助读者准确区分不同病害。 桃、李、杏病害: 涵盖了褐腐病、穿孔病、黑星病、流胶病、缩叶病等。着重讲解了病害的发生季节性与气候关联性。 其他水果病害: 简要介绍杨桃、人心果等特色水果的常见病害及其症状。 虫害篇: 柑橘类虫害: 详细介绍了柑橘潜叶蛾、蚜虫、蚧壳虫(如红蜘蛛、介壳虫、粉虱)、金龟子、象甲、果蝇等。提供不同虫态(卵、幼虫、成虫)及危害形态的清晰照片,并分析其在一年中的发生代数、高峰期和为害特点。 芒果虫害: 重点阐述了芒果瘿螨、蓟马、芒果象甲、咖啡螟、椿象等。通过不同虫龄的图片,帮助读者识别。 荔枝、龙眼虫害: 涵盖了荔枝蝽、龙眼蝽、蓟马、炭疽病(与虫害的协同作用)、蛀心虫等。 桃、李、杏虫害: 重点介绍桃蚜、桃潜叶蛾、桃小食心虫、介壳虫、红蜘蛛等。 其他水果虫害: 简要介绍杨桃、人心果等特色水果的常见虫害及危害。 第三章: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构建 本章是本书的核心,系统介绍了符合绿色、有机生产理念的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农业防治: 品种选择与抗性培育: 强调选用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良品种,介绍不同品种的抗性特点。 栽培管理: 详细阐述科学的修剪技术(如冬剪、夏剪、疏花疏果)、合理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的合理使用)、病虫害越冬场所的清除(如刮除老翘皮、清理落叶落果、修剪病枯枝)、果园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病残体、杂草)、合理灌溉与排水(避免湿度过高或土壤板结)等。 树势管理: 强调通过精细化管理,培育健壮树势,提高果树自身的抗逆性和抗病虫能力。 生物防治: 天敌昆虫的保护与利用: 介绍瓢虫、草蛉、寄生蜂、捕食螨等天敌昆虫的种类、生活习性及其在果园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指导如何通过创造适宜的生境(如种植伴生植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来保护和增殖天敌。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 重点介绍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多角体病毒、烟曲霉菌等生物杀虫剂和杀菌剂。详细说明其作用机理、使用方法、适宜施用时期和注意事项。 生物源农药的开发与推广: 介绍利用植物提取物(如印楝素、鱼藤酮、苦参碱、除虫菊素)等生物源农药的原理和应用。 物理防治: 诱捕器与诱杀技术: 详细介绍各种诱捕器(如性诱捕器、食诱捕器、光诱捕器)的结构、原理、布设密度和使用方法,用于监测和控制特定害虫,如果蝇、螟虫、蚧壳虫等。 遮盖与隔离技术: 介绍使用防虫网、防鸟网、纸袋套果等物理屏障,有效隔离病虫害的侵袭。 温度与湿度调控: 在温室或大棚等特定环境下,介绍利用温度和湿度调控来抑制病虫害发生的技术。 电、声、色等物理因子应用: 简要介绍利用特定频率的声波、光照等物理因素来驱赶或干扰害虫的初步研究和应用。 高效低毒化学药剂的科学应用: 原则与要求: 强调“对症下药、及时准确、低毒高效、轮换用药、保护天敌”的原则。 常用化学药剂介绍: 详细介绍在绿色防控体系中允许使用的、对环境和人畜毒性较低的化学农药种类,如某些新烟碱类杀虫剂、三唑类杀菌剂、生物仿生剂等。 用药指导: 提供具体病虫害的推荐用药方案,包括药剂名称、有效成分、使用剂量、兑水比例、施用时期、施用次数、注意事项(如安全间隔期、喷施方法)等。 轮换用药与抗性管理: 强调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使用,延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第四章:常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实例 本章将前面章节的技术进行整合,针对南方果树中的几种典型、危害严重的病虫害,提供详细的绿色防控实例。 柑橘类: 柑橘黄龙病: 重点介绍检疫、清除感病植株、防治传毒媒介(如柑橘木虱)的综合措施。 柑橘炭疽病: 介绍在果实发育期、转色期、采收后的综合防控方案,包括农业措施、生物防治和选择性化学药剂的应用。 柑橘潜叶蛾: 重点介绍利用天敌(如寄生蜂)、诱杀成虫、使用特定生物农药的防控策略。 柑橘蚧壳虫: 结合不同种类蚧壳虫的发生特点,介绍利用天敌(如寄生蜂、捕食螨)、油剂、生物农药以及在适当时期使用低毒化学药剂的综合治理。 芒果: 芒果炭疽病: 介绍花期、幼果期、成熟期的不同防控重点,包括修剪、清除病果、使用保护性杀菌剂、生物制剂等。 芒果瘿螨: 重点介绍在越冬期、萌芽期、果实生长期的防治措施,包括喷施波尔多液、生物农药等。 荔枝、龙眼: 荔枝蝽、龙眼蝽: 介绍在若虫群集期进行物理扑杀,以及利用天敌和在低龄若虫期使用触杀性农药的策略。 荔枝、龙眼炭疽病: 介绍从开花前到果实成熟期,结合农业措施和药剂防治的综合方案。 桃、李、杏: 桃褐腐病: 重点介绍在萌芽前、花期、果实期的病害预防,包括清园、树干涂药、喷施保护性杀菌剂。 桃小食心虫: 介绍利用性诱捕器监测、在关键时期喷施生物农药或低毒化学农药的综合防控。 第五章:果园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 本章强调了主动性防控的重要性,介绍了果园病虫害监测的技术方法和预警系统的建立。 监测方法: 包括田间普查、点样调查、测报点设立、气象因子监测(温度、湿度、降雨量)等。 预警系统: 介绍如何利用监测数据和气象信息,结合病虫害发生规律,对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预测和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果农采取预防性措施。 信息平台建设: 探讨利用互联网、手机APP等现代化技术,建立病虫害信息共享和技术服务平台。 第六章:绿色防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分析 本章从宏观角度,分析推行绿色防控技术对果园经济效益(降低农药成本、提升果品等级、增加产量、提高品牌价值)和生态效益(保护土壤、水源、生物多样性,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的显著提升,鼓励果农积极采纳。 本书特色: 图文并茂: 配备大量高清实拍病虫害症状图、防治器械图、操作步骤图,直观易懂。 技术全面: 涵盖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防治手段,构建科学的综合防控体系。 操作性强: 针对性强,给出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南和推荐方案,适合基层果农直接应用。 绿色环保: 严格遵循绿色、有机生产标准,推广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技术。 时效性高: 针对南方地区气候特点和常见病虫害,提供最新、最实用的防控技术。 《南方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图解》将成为南方地区果树种植者手中不可或缺的指南,助力实现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作者似乎就是一位在杨梅园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把式,他的文字里充满了经验的沉淀和对土地的敬畏。例如,在描述如何判断杨梅是否成熟时,他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而不是单纯的 Brix 值数据,让人一看就能明白。特别是关于“修剪”这一环节,书中反复强调“因树修剪,随势而导”,而不是教你照搬某种固定的树形,这体现了对农业生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小故事或者成功案例,比如某个农户通过改进施肥方式,产量翻倍的故事,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和鼓舞。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述方式,让原本枯燥的技术讲解变得生动有趣,让人愿意一页一页地往下读下去,仿佛身边就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农艺师在耐心指导。

评分

这本《杨梅安全优质丰产高效生产技术》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一看就是那种扎扎实实的工具书。我本来以为它会是一本很枯燥的农业技术手册,但翻开之后发现内容编排得相当有条理。它从杨梅的生长习性讲起,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土壤管理、施肥灌溉等基础知识。作者似乎非常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对于不同季节的田间管理都有非常具体的指导,比如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病虫害的防控策略,讲解得尤为细致。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优质”生产的那一章,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修剪和疏果来提升果实的糖酸比和外观色泽,对于追求高品质杨梅的种植户来说,这部分内容简直是宝典。书中的图文并茂,很多实操步骤都有配图,即便是刚接触杨梅种植的新手,也能很快上手。总的来说,这本书在基础理论和实操指导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读起来让人觉得很有收获。

评分

这本书的“安全”主题贯穿始终,这一点处理得非常到位。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如何确保杨梅的无残留和健康生长,是摆在所有种植者面前的难题。书中用相当大的篇幅讨论了农残的检测标准和控制措施,并明确指出了一些高风险的病虫害防治时期和对应的安全间隔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选择推荐的农药品种时,都优先考虑了低毒、低残留的产品,并且详细说明了使用时的浓度和方法,避免了因用药不当造成的安全隐患。这种严谨细致的态度,让读者在学习种植技术的同时,也能建立起对食品安全的责任感。它不是那种“一刀切”的指导,而是结合了气候、土壤等具体条件,提供了一套灵活的安全生产方案。对于有出口需求或者面向高端市场的种植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保障产品合规性的重要参考资料。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高效”二字的理解非常到位。这本书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传统种植方法,而是融入了大量的现代农业技术理念。比如,它详细介绍了无土栽培和设施农业在杨梅种植中的应用前景,虽然这些技术门槛较高,但对于理解未来杨梅产业的发展方向非常有启发性。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它也着重强调了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应用,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这完全符合当前绿色、可持续农业的大趋势。书中对于机械化采摘和采后保鲜技术也有所涉及,这些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损耗的关键环节。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成本核算和市场分析的部分,它不仅仅教你怎么种,还教你怎么把杨梅卖出好价钱,这种全产业链的视角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对于想要将杨梅种植产业化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极高。

评分

我一直想找一本关于杨梅种植的进阶读物,市面上很多书要么太基础,要么就是过于侧重某一方面,缺乏系统性。这本《杨梅安全优质丰产高效生产技术》在系统性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覆盖了从选址建园到采后处理的全过程,还在技术深度上有所突破。比如,它对杨梅根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据此提出了更科学的根系管理方法,这在一般的入门书籍中是看不到的。此外,书中对于杨梅新品种的引进和区域适应性研究也有提及,为有志于品种改良的同行提供了前沿信息。整本书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前面对基础知识的夯实,为后面对高阶技术的理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它不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是一本引导种植者提升科学素养的参考书。对于那些希望将杨梅种植从“经验农业”升级到“科学农业”的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