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杨梅生产上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杨梅园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效率低;农村从事杨梅的劳动力越来越紧张,生产成本逐年提高;杨梅效益驱动,质量安全风险日益加大;相当部分杨梅园管理水平差,产量不高,优质果率低,效益差等等,制约杨梅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市场国际化的加快,消费者对果品的需求重心发生了转移,不仅注重数量,更注重果品的质量、安全、营养和品位等,这对杨梅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生产经营者对杨梅新技术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为了使杨梅生产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杨梅生产的潜力,为梅农提供切实可行,先进实用的技术,实现杨梅安全优质丰产高效,增加梅农收入,笔者结合30年来的生产、试验、示范、推广等积累的经验,调查总结了当地梅农的一些先进经验做法,参阅了国内有关杨梅生产、科研的文献资料,编写了本书。希望本书的出版发行,能对我国的杨梅安全优质高效栽培,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颜丽菊,女,1964年生,浙江省临海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临海市杨梅首席农技专家,1984年毕业后一直从事水果技术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20多项课题、项目的实施,其中获部级奖3项,省级奖3项,市级奖2项。主编出版《杨梅栽培》书籍一本;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技论文30多篇。先后曾获得了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万名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先进工作者、省“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台州市第二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台州市基层农技推广优秀工作者、台州市农业先进工作者、临海市首届青年科技新秀、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第六届拔尖人才、农业“两区”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等20多项荣誉称号。并当选为台州市第三届、第四届政协委员。
杨梅原产我国,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特产果树。在浙江省余姚市境内的河姆渡遗址的考古中发现,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该地区就有杨梅生长。另据古书记载,我国人工栽培杨梅,并以其果供食或酿酒,至迟从西汉(公元前206~220年)开始,距今约有2200年历史。杨梅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海南岛以北,即北纬20~33度之间,其中以浙江省栽培的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量最高、品质最优,其次是江苏、福建、广东、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国外杨梅极少栽植,如日本、韩国和泰国有少量栽培,但果小、味酸,品质远不及我国;东南亚各国如印度、缅甸、越南、菲律宾等国也有另一种杨梅分布,但作为庭院观赏或作糖渍食用,没有作为经济果树栽培。由于分布地域性强,在国内外都极具竞争优势,故发展杨梅生产,对开发山区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对外贸易等,都有重要意义。
杨梅根系与放线菌共生,具有固氮能力,适于瘠薄山地栽培,不与粮、棉和其他经济作物争地,不需要很多肥料便可达到优良结果,所以种植杨梅投入少,产出多,东魁杨梅栽培得法,一般5~6年开始结果,13年后进入盛果期,大树平均株产100~150千克,最高达500千克以上;荸荠种杨梅,一般4~5年开始结果,8~10年后进入盛果期,株产70~150千克,最高达450千克;临海早大梅一般4~5年开始结果,10~13年进入盛果期,株产一般在50千克以上,最高达300千克。
杨梅果实初夏成熟,色泽艳丽,酸甜适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极好的营养保健功能。果实富有纤维素、矿质元素、维生素和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果胶及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杨梅的果实、核、皮、根均可入药。《本草纲目》记载,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杨梅果实性平、无毒,具有消食、消署、生津止咳、助消化、止泻利尿等功效,多食无伤脾胃。其中,根及枝干表皮富含单宁(含量高达10%~19%),可提炼黄酮类与香精油物质,用做医疗上的收敛剂。杨梅的核仁中含有维生素B17,是一种抗癌物质,还含粗蛋白32%,粗脂肪21%,被称之为高蛋白、高植物油脂食品。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酱、汁、酒、蜜饯、罐头,老小皆宜,是消费者普遍喜爱的水果,其甜酸适口的风味深受欧美消费者欢迎,销量大,市场价格高,如优质东魁杨梅,在浙江临海已连续10年市场价格稳定在每千克40~60元,最高达100多元,杨梅产业已成为众多水果中效益最高的水果,被誉为山区农民的“摇钱树”或“绿色银行”。杨梅树姿优美,四季常绿、果实艳丽,既是开辟休闲观光的理想树种,又是绿化造林、美化环境的优良树种,更是能有效阻隔森林火灾的防火树种。杨梅是阔叶植物,发展杨梅还可以推进针叶林阔叶化改造,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防护功能。同时,随着杨梅产业的发展,杨梅产业功能不断拓展,以杨梅节、采摘游、休闲观光为主要内容的杨梅文化快速兴起,助推了生态文化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
杨梅原产我国,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特产果树。在浙江省余姚市境内的河姆渡遗址的考古中发现,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该地区就有杨梅生长。另据古书记载,我国人工栽培杨梅,并以其果供食或酿酒,至迟从西汉(公元前206~220年)开始,距今约有2200年历史。杨梅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海南岛以北,即北纬20~33度之间,其中以浙江省栽培的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量最高、品质最优,其次是江苏、福建、广东、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国外杨梅极少栽植,如日本、韩国和泰国有少量栽培,但果小、味酸,品质远不及我国;东南亚各国如印度、缅甸、越南、菲律宾等国也有另一种杨梅分布,但作为庭院观赏或作糖渍食用,没有作为经济果树栽培。由于分布地域性强,在国内外都极具竞争优势,故发展杨梅生产,对开发山区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对外贸易等,都有重要意义。
杨梅根系与放线菌共生,具有固氮能力,适于瘠薄山地栽培,不与粮、棉和其他经济作物争地,不需要很多肥料便可达到优良结果,所以种植杨梅投入少,产出多,东魁杨梅栽培得法,一般5~6年开始结果,13年后进入盛果期,大树平均株产100~150千克,最高达500千克以上;荸荠种杨梅,一般4~5年开始结果,8~10年后进入盛果期,株产70~150千克,最高达450千克;临海早大梅一般4~5年开始结果,10~13年进入盛果期,株产一般在50千克以上,最高达300千克。
杨梅果实初夏成熟,色泽艳丽,酸甜适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极好的营养保健功能。果实富有纤维素、矿质元素、维生素和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果胶及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杨梅的果实、核、皮、根均可入药。《本草纲目》记载,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杨梅果实性平、无毒,具有消食、消署、生津止咳、助消化、止泻利尿等功效,多食无伤脾胃。其中,根及枝干表皮富含单宁(含量高达10%~19%),可提炼黄酮类与香精油物质,用做医疗上的收敛剂。杨梅的核仁中含有维生素B17,是一种抗癌物质,还含粗蛋白32%,粗脂肪21%,被称之为高蛋白、高植物油脂食品。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酱、汁、酒、蜜饯、罐头,老小皆宜,是消费者普遍喜爱的水果,其甜酸适口的风味深受欧美消费者欢迎,销量大,市场价格高,如优质东魁杨梅,在浙江临海已连续10年市场价格稳定在每千克40~60元,最高达100多元,杨梅产业已成为众多水果中效益最高的水果,被誉为山区农民的“摇钱树”或“绿色银行”。杨梅树姿优美,四季常绿、果实艳丽,既是开辟休闲观光的理想树种,又是绿化造林、美化环境的优良树种,更是能有效阻隔森林火灾的防火树种。杨梅是阔叶植物,发展杨梅还可以推进针叶林阔叶化改造,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防护功能。同时,随着杨梅产业的发展,杨梅产业功能不断拓展,以杨梅节、采摘游、休闲观光为主要内容的杨梅文化快速兴起,助推了生态文化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作者似乎就是一位在杨梅园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把式,他的文字里充满了经验的沉淀和对土地的敬畏。例如,在描述如何判断杨梅是否成熟时,他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而不是单纯的 Brix 值数据,让人一看就能明白。特别是关于“修剪”这一环节,书中反复强调“因树修剪,随势而导”,而不是教你照搬某种固定的树形,这体现了对农业生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小故事或者成功案例,比如某个农户通过改进施肥方式,产量翻倍的故事,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和鼓舞。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述方式,让原本枯燥的技术讲解变得生动有趣,让人愿意一页一页地往下读下去,仿佛身边就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农艺师在耐心指导。
评分这本《杨梅安全优质丰产高效生产技术》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一看就是那种扎扎实实的工具书。我本来以为它会是一本很枯燥的农业技术手册,但翻开之后发现内容编排得相当有条理。它从杨梅的生长习性讲起,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土壤管理、施肥灌溉等基础知识。作者似乎非常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对于不同季节的田间管理都有非常具体的指导,比如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病虫害的防控策略,讲解得尤为细致。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优质”生产的那一章,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修剪和疏果来提升果实的糖酸比和外观色泽,对于追求高品质杨梅的种植户来说,这部分内容简直是宝典。书中的图文并茂,很多实操步骤都有配图,即便是刚接触杨梅种植的新手,也能很快上手。总的来说,这本书在基础理论和实操指导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读起来让人觉得很有收获。
评分这本书的“安全”主题贯穿始终,这一点处理得非常到位。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如何确保杨梅的无残留和健康生长,是摆在所有种植者面前的难题。书中用相当大的篇幅讨论了农残的检测标准和控制措施,并明确指出了一些高风险的病虫害防治时期和对应的安全间隔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选择推荐的农药品种时,都优先考虑了低毒、低残留的产品,并且详细说明了使用时的浓度和方法,避免了因用药不当造成的安全隐患。这种严谨细致的态度,让读者在学习种植技术的同时,也能建立起对食品安全的责任感。它不是那种“一刀切”的指导,而是结合了气候、土壤等具体条件,提供了一套灵活的安全生产方案。对于有出口需求或者面向高端市场的种植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保障产品合规性的重要参考资料。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高效”二字的理解非常到位。这本书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传统种植方法,而是融入了大量的现代农业技术理念。比如,它详细介绍了无土栽培和设施农业在杨梅种植中的应用前景,虽然这些技术门槛较高,但对于理解未来杨梅产业的发展方向非常有启发性。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它也着重强调了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应用,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这完全符合当前绿色、可持续农业的大趋势。书中对于机械化采摘和采后保鲜技术也有所涉及,这些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损耗的关键环节。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成本核算和市场分析的部分,它不仅仅教你怎么种,还教你怎么把杨梅卖出好价钱,这种全产业链的视角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对于想要将杨梅种植产业化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极高。
评分我一直想找一本关于杨梅种植的进阶读物,市面上很多书要么太基础,要么就是过于侧重某一方面,缺乏系统性。这本《杨梅安全优质丰产高效生产技术》在系统性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覆盖了从选址建园到采后处理的全过程,还在技术深度上有所突破。比如,它对杨梅根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据此提出了更科学的根系管理方法,这在一般的入门书籍中是看不到的。此外,书中对于杨梅新品种的引进和区域适应性研究也有提及,为有志于品种改良的同行提供了前沿信息。整本书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前面对基础知识的夯实,为后面对高阶技术的理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它不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是一本引导种植者提升科学素养的参考书。对于那些希望将杨梅种植从“经验农业”升级到“科学农业”的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