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栽培与贮藏加工技术(第2版)

五味子栽培与贮藏加工技术(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艾军 编
图书标签:
  • 五味子
  • 栽培技术
  • 贮藏
  • 加工
  • 中药材
  • 果树
  • 农业技术
  • 第二版
  • 种植技术
  • 食品加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91327
版次:2
商品编码:1152515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页数:9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五味子是主产于我国东北的大宗道地中药材,近年来,随着市场对五味子需求的增加和野生资源的不断减少,五味子的大面积人工栽培发展迅速。基于广大生产者对五味子栽培及贮藏加工技术的迫切需求,结合自己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我们总结了近年来相关领域的技术成果,对前版书进行了修订,形成了这本《五味子栽培与贮藏加工技术(第2版)》,希望对生产者的生产及经营有所帮助。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一、五味子的经济价值
二、五味子的研究及栽培现状

第二章 五昧子的种质资源和品种
一、种质资源概述
二、主要优良品种

第三章 五昧子的生物学特性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长结果习性

第四章 五昧子的育苗与建园
一、育苗
二、建园

第五章 五味子栽培及管理技术
一、架式及栽植密度
二、园地管理

第六章 五味子病虫害及防治
一、主要侵染性病害
二、非侵染性病害
三、主要虫害

第七章 五味子的采收及贮藏加工技术
一、五味子的采收、初加工(干制)及贮藏运输
二、五味子果实深加工
三、五味子根、茎、叶加工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五味子栽培与贮藏加工技术(第2版)》 摘要 五味子,以其“五味俱全,药食同源”的独特品质,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健康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中药材中的瑰宝,更因其富含的多种活性成分,在保健食品、功能性饮料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理念的日益重视,对高品质五味子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这为五味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要实现五味子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并保证产品质量和效益,离不开科学、规范的栽培技术和精细、高效的贮藏加工方法。 本书,正是一部系统阐述五味子栽培、贮藏与加工核心技术的专著。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五味子这种珍贵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品种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解读了从苗木繁育、园地选择与建设、栽培管理(包括土壤改良、种植密度、搭架、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到采收、初加工、贮藏以及精深加工的整个技术流程。本书旨在为广大五味子种植者、生产者、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套完整、实用、科学的技术指导,助力提升五味子产业的整体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第一章 五味子资源与利用概况 五味子,作为传统中药“木兰科”的代表性植物,以其独特的五味(酸、甘、苦、辛、咸)而闻名。其药用历史悠久,在历代本草典籍中均有记载,被誉为“滋补上品”。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敛肺滋肾,益气生津,补血养心,涩精止泻等功效。历代医家常用于治疗久咳虚喘、遗精带下、食少口干、心悸失眠等病症。 在现代,五味子的药理活性研究更加深入。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五味子素(schisandrin)、五味子甲素(schisandrin A)、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五味子丙素(schisandrin C)、五味子醇甲(α-schizandrin)、五味子醇乙(β-schizandrin)等木脂素类化合物,以及挥发油、有机酸、维生素C、E等。这些成分赋予了五味子强大的生理功能,如: 保肝作用: 五味子能够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升高,保护肝脏免受多种毒物的损害,具有抗炎、抗氧化、促进肝细胞再生等作用,是治疗慢性肝炎、脂肪肝等肝脏疾病的常用中药。 抗氧化与抗衰老: 五味子中的多种活性成分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延缓细胞衰老,提升机体免疫力,常用于抗疲劳、增强体质。 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五味子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镇静安神,又能振奋精神,对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记忆力、缓解精神压力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增强免疫功能: 五味子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其他保健功能: 五味子还具有调节内分泌、改善心血管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抗肿瘤等多种潜在的保健功效。 基于其丰富的药理活性,五味子在医药、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医药领域,五味子是多种经典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补中益气丸、生脉散等。在保健品领域,五味子被制成胶囊、口服液、片剂等,用于提升免疫力、抗疲劳、改善睡眠等。在食品领域,五味子可用于制作保健茶、果汁、糖果等,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和健康价值。化妆品领域也开始利用五味子的抗氧化和滋养成分。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需求不断攀升,以及对天然、安全、高效的天然产物的青睐,五味子的市场前景日益广阔。然而,当前五味子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栽培技术不够成熟导致产量和质量不稳定、病虫害防治难度大、采后贮藏加工损失率高、产品附加值不高、粗加工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因此,掌握科学的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并进行精细化的贮藏加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是实现五味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第二章 五味子栽培技术 五味子栽培的核心在于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精细化的管理,以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植株。本章将详细介绍五味子栽培的各个技术环节。 2.1 五味子生物学特性与品种选择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 或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为木兰科五味子属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其生长习性对光照、温度、湿度、土壤有特定要求。 喜光照,也耐半阴: 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植株生长和果实成熟,但过于强烈的直射光在夏季可能造成灼伤,适度的遮荫反而有利于生长。 喜温和湿润气候: 适宜的年平均气温在5-12℃,冬季最低温度不低于-30℃。生长季需要充足的水分,但又不耐涝。 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以微酸性至中性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为佳,pH值在5.5-7.0。 根系: 根系较浅,但分布广泛,吸收能力强。 生长特点: 五味子是多年生木本藤本植物,生长周期长,一般种植后3-5年开始结果,盛果期可达10-20年。 品种选择是五味子栽培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产量、品质和抗性。目前,我国栽培的五味子主要有南北五味子两个变种,以及经过选育的优良品种。 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果实较大,成熟时呈鲜红色,药用价值较高。 南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西北、西南地区,果实较小,成熟时呈深红色或紫红色,部分地区也称“红粉五味子”。 在选择品种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以及市场需求,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活性成分含量丰富、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例如,一些地方培育出的高产稳产、病虫害抗性强的选育品种,如“沈药1号”、“东五1号”等,都值得推广。 2.2 育苗技术 五味子育苗主要有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方式。 种子繁殖: 采种与处理: 在秋季果实成熟时,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采摘成熟的果实,去除果肉,洗净种子,晾干后进行沙藏或窖藏,以打破种子的休眠。 播种: 翌年春季,将经过层积处理的种子,按照一定的株行距播于苗床。播种深度不宜过深,覆土后保持苗床湿润。 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需注意遮荫、浇水、除草,并适时进行间苗,保证苗木生长健壮。 扦插繁殖: 插穗采集: 选择一年生健壮枝条,在休眠期或生长季采集,剪成10-15厘米长的插穗,下部削平,上部留2-3个芽。 插床准备: 准备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基质,如沙土、珍珠岩等。 扦插: 将插穗插入插床,深度为插穗的2/3,保持插床湿润,并进行适当遮荫。 生根管理: 插穗愈合生根后,逐步加强管理,炼苗。 2.3 园地选择与建设 选址: 选择地势平坦或缓坡,阳光充足,避风,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避免低洼易涝、盐碱地。 土地整理: 深翻土壤,清除石块、杂草,每亩施足基肥(如腐熟的有机肥、磷钾肥),使土壤肥力均匀。 搭架: 五味子是攀援植物,需要搭设棚架供其攀附生长。常用的棚架形式有平顶棚架、人字棚架、篱笆式棚架等。棚架的高度、宽度应根据种植密度和管理方便程度确定。棚架材料应坚固耐用,如木桩、水泥柱、钢管等。 2.4 种植与定植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直接影响植株生长和产量,一般根据棚架形式和管理水平确定。例如,平顶棚架每亩可种植300-500株。 种植时间: 一般选择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进行定植。 定植方法: 挖定植穴,深度和宽度要适宜,将苗木放入穴中,扶正,填土压实,浇足定根水。 2.5 田间管理 引蔓与绑蔓: 幼苗生长初期,需将藤蔓引向棚架,并用绳子等固定,引导其均匀分布。 修剪: 修剪是五味子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包括: 幼苗期修剪: 抹芽、摘心,促进主蔓生长。 结果期修剪: 疏除过密枝、病弱枝、徒长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结果枝的形成,控制植株生长。 冬季修剪: 剪除枯枝、病枝,为来年丰收做好准备。 水肥管理: 水分: 生长季要保持土壤湿润,尤其是在干旱季节,需及时浇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积水。 施肥: 需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分期施肥。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枝叶生长;开花结果期以磷钾肥为主,促进果实发育和提高品质。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 根腐病、叶斑病、炭疽病等。 常见虫害: 蚜虫、螨虫、卷叶蛾等。 防治措施: 采用农业防治(如轮作、加强栽培管理、清除病残体)、物理防治(如诱杀)和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注意用药时期和剂量)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 2.6 采收 五味子一般在每年的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成熟的标志是果实颜色由绿转红,并逐渐加深。 采收时间: 宜选择晴天采收,一般在上午露水干后进行。 采收方法: 用剪刀或镰刀将果穗剪下,避免损伤枝条。注意区分成熟果和未成熟果,一次性采收成熟的果实,分批采收。 注意事项: 采收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挤压、破损。 第三章 五味子贮藏技术 五味子采收后,如果贮藏不当,容易发生霉变、虫蛀、挥发性成分损失等问题,直接影响其药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科学的贮藏技术能够有效延长五味子的货架期,保持其品质。 3.1 初加工 采收后的五味子需要进行初步加工,去除杂质,为贮藏和后续加工做准备。 去杂: 剔除果穗上的叶片、枝梗、泥土等杂物。 晾晒或烘干: 这是最关键的初加工步骤,目的是降低五味子的水分含量,抑制微生物生长和酶活性。 自然晾晒: 将五味子均匀摊开在通风、干净的场所,避免阳光暴晒,每天翻动数次,直至果实干燥。 烘干: 可采用烘房、烘道等设备,在适宜的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下进行烘干,直至水分含量达到12%以下。烘干速度快,效率高,能有效避免霉变。 3.2 贮藏方法 五味子干燥后,根据不同的贮藏时间、数量和用途,可选择不同的贮藏方法。 常温贮藏: 条件: 干燥、阴凉、通风的环境。 包装: 可采用麻袋、编织袋、纸袋等透气性好的包装材料,但要注意防潮。 优点: 操作简单,成本低。 缺点: 贮藏时间相对较短,易受环境影响。 低温贮藏: 条件: 将五味子存放在冷库中,温度控制在0-10℃,相对湿度50%-60%。 包装: 采用密封性好的包装,如食品级塑料袋、真空包装等,以防止吸潮和氧化。 优点: 能显著延长贮藏期,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和化学变化,保持五味子的色泽、气味和有效成分。 缺点: 需要冷库设备,成本较高。 真空包装贮藏: 原理: 移除包装内的空气,降低氧气含量,延缓氧化和霉变。 方法: 将干燥后的五味子装入专用的真空包装袋中,抽真空后密封。 优点: 包装体积小,运输方便,保鲜效果好。 缺点: 需要真空包装设备。 气调贮藏(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MAP): 原理: 通过改变包装内的气体成分(如降低氧气浓度,提高二氧化碳或氮气浓度),抑制呼吸作用和微生物活动。 方法: 在包装袋中充入特定比例的气体,然后密封。 优点: 保鲜效果极佳,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五味子的品质。 缺点: 技术要求高,设备成本高。 3.3 贮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防潮: 五味子吸湿性较强,一旦受潮,极易霉变。贮藏场所必须保持干燥,包装材料要防潮。 防虫: 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如发现有虫蛀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如熏蒸)。 防鼠: 贮藏库应做好防鼠措施,避免五味子被污染或损失。 避免混放: 五味子有特殊的药气,应避免与有异味的物品混放,以免串味。 定期检查: 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五味子的品质,如色泽、气味、有无霉变等,及时发现问题。 第四章 五味子加工技术 五味子经过贮藏后,可以进行更深一步的加工,以提取其有效成分,开发出高附加值的系列产品。 4.1 五味子提取 五味子有效成分的提取是其深加工的基础。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 水提法: 利用五味子中部分水溶性成分的溶解性,通过水煎煮或浸泡来提取。此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提取率相对较低,且易造成热敏性成分的损失。 醇提法: 利用乙醇作为溶剂,对五味子中的木脂素类等非极性或弱极性成分具有较好的提取效果。常用的乙醇浓度为30%-75%。 超声波辅助提取(UAE): 利用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效应,增强溶剂的渗透性,加速有效成分的溶出,提高提取效率,缩短提取时间。 微波辅助提取(MAE): 利用微波的介电加热效应,快速升温,促进细胞破裂,加速物质的迁移,提高提取效率。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溶剂,对五味子中的木脂素类等成分具有高效、选择性的提取能力,且无溶剂残留,符合绿色提取的要求。 4.2 五味子精深加工产品开发 基于提取的五味子有效成分,可以开发出多种多样的产品: 五味子浸膏/粉: 将提取液浓缩干燥后得到,是进一步加工的基础原料。 五味子标准化提取物: 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标准,控制五味子中关键活性成分(如五味子素)的含量,用于药物、保健品等。 五味子口服液/胶囊: 将五味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制,制成方便服用的剂型。 五味子功能性食品: 如五味子茶、五味子饮料、五味子糖果、五味子饼干等,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五味子化妆品: 利用五味子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开发具有护肤、抗皱功能的化妆品。 五味子保健酒: 利用五味子的滋补功效,与白酒等基酒共同浸泡,制成具有保健作用的酒类产品。 4.3 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五味子的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质量,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原料质量控制: 选用道地、优质的五味子原料,进行质量检验。 工艺参数控制: 严格控制提取温度、时间、溶剂比例、干燥温度等工艺参数。 中间产品控制: 对提取液、浓缩物等进行质量检测。 成品检验: 对最终产品进行全面检验,包括外观、气味、含量测定(如五味子素含量)、微生物限度、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结论 五味子作为一种具有重要药用和保健价值的天然产物,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五味子从栽培、贮藏到加工的完整技术体系,为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指导。通过掌握和应用这些科学、高效的技术,必将有效提升五味子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系列产品,从而推动五味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本摘要为内容概览,不代表书籍内容的全部,详细内容请参考原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快速浏览了书中关于土壤改良与生态调控的那几章,发现其论述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酸碱度要适宜”这种基础概念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五味子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机制。作者引用了大量最新的科研数据和多年的田间试验成果,将复杂晦涩的生物化学原理,通过结构化的逻辑链条和生动的类比进行了阐述,即便是对分子生物学背景不那么深的农艺工作者也能理解其精髓。比如,书中对“活性炭覆盖技术”在提高土壤持水性和减少养分淋失方面的作用机理分析得非常透彻,不仅仅给出了操作参数,还阐述了背后的物理化学驱动力。这种从宏观田间管理到微观生理生化的多维度交叉讲解,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完美结合,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典范。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哑光处理,手感细腻,色彩搭配上选择了深沉的墨绿色与清新的米白色形成对比,视觉冲击力恰到好处,不像市面上很多农业技术书籍那样显得过于单调或俗气。整体设计语言透露着一种专业而沉稳的气质,让我一拿到手就觉得这绝对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纸张的选取也很有考究,内页采用了高克重的胶版纸,即便是长期翻阅也不会轻易出现磨损,而且油墨的印刷质量极高,图表和文字的边缘都锐利清晰,这对于需要对照图谱学习种植技术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书中收录的高分辨率的病虫害彩色图鉴部分,色彩还原度非常真实,很多细节纹理都清晰可见,极大地便利了现场识别和比对工作。此外,书脊的装订工艺也体现了出版社的用心,平整且坚固,即使摊开平放在桌面上,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合拢现象,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从外在到内在,都暗示着内容本身的严谨性与深度,让期待值瞬间拉满。

评分

关于贮藏与初加工技术的部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这类需要长期储存原材料的加工企业量身打造的。它详尽对比了不同干燥方法(气流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自然通风干燥)对五味子有效成分——木脂素稳定性的影响,并给出了不同储存环境(温湿度控制、惰性气体保护)下的保质期预测模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流程图,从原料入库时的水分活度测试,到成品出库前的挥发油含量检测,每一个关键控制点都有明确的标准操作程序(SOP)建议。这种将质量控制与工程技术紧密结合的视角,让原本看似简单的“储藏”工作,上升到了一个精细化、可量化管理的层面,这对于追求产品稳定性和合规性的从业者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参考价值。

评分

作为一名习惯于数字化阅读的年轻技术人员,我对书籍的信息检索效率非常看重。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首先,它的目录设计极其详尽,主标题下的二级、三级标题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几乎可以作为一份可视化的技术路线图。更令人惊喜的是,书末附带的专业术语索引,收录了超过两百个专业名词,并且清晰标注了它们在正文中的页码,这在查阅特定技术点,比如“低温胁迫下的酶活性变化”时,节省了我大量翻找的时间。此外,书中大量使用了结构化的信息模块,比如“操作要点速查表”、“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对比表”等,这些模块将关键信息提炼出来,用对比鲜明的边框和简洁的语言呈现,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系统学习,也成为了一本极佳的案头参考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让我体会到一种朴实无华却又充满智慧的匠人精神。它没有使用过多华丽的辞藻去渲染五味子这种药材的价值,而是用一种近乎工程师手册般的严谨和冷静,去剖析每一个技术环节。比如,在描述采收时机的选择时,作者没有用“果实饱满时”这种模糊的描述,而是给出了具体的糖酸比指标范围、果皮色素转化率的监测方法,甚至细化到了不同海拔地区采收窗口的时间差调整建议。这种对“度”的精准把握,是常年与作物打交道的资深专家才能沉淀下来的宝贵经验。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田间地头,顶着烈日,一遍遍记录数据、观察变化的心血,这种基于实证的叙事方式,比任何空泛的理论说教都更具说服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